自按梨园谱,谁传乐府词。

程诰明代〕《杨都统家小青衣

自按梨园谱,谁传乐府词。
见人羞不语,含笑转身时。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梨园乐府

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1.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2. 姓。如明代有自勖。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1. 主动。如:「自觉」、「自愿」。
  2.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3.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4.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1.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2.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按 àn《國語辭典》

按 [ àn ]

  1. 用手向下压。如:「按电铃」。《说文解字·手部》「按」字·清·段玉裁·注:「以手抑之使下也。」《水浒传·第三一回》:「武松左脚早起,翻筋斗踢一脚,按住也割了头。」
  2. 抑止、搁置。如:「按兵不动」。《诗经·大雅·皇矣》:「爰整其旅,以按徂旅。」
  3. 依照。如:「按照」、「按图索骥」。唐·高适〈东征赋〉:「按山川之险阻,救天地于屯蒙。」
  4. 抚、扶。《史记·卷六九·苏秦传》:「于是韩王勃然作色,攘臂瞋目,按剑仰天太息。」
  5. 巡行。《史记·卷一一一·卫将军传》:「遂西定河南地,按榆谿旧塞。」唐·李白〈永王东巡歌〉一一首之七:「王出三山按五湖,楼船跨海次陪都。」
  6. 考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考实按形,不能谩于一人。」宋·苏轼〈论始皇汉宣李斯〉:「秦始皇时,赵高有罪,蒙毅按之,当死。」
  7. 弹奏。《警世通言·卷一○·钱舍人题诗燕子楼》:「忽有一妓,抱胡琴立于筵前,转袖调弦,独奏一曲,纤手斜拈,轻敲慢按。」
  1. 文章中编者经研究考查后,所作的说明或判断。如:「按语」。也作「案」。
  2. 姓。如元代有按摊。
梨园(梨園)lí yuán
亦作“棃园”。
(1). 唐玄宗 时教练宫廷歌舞艺人的地方。《新唐书·礼乐志十二》:“ 玄宗 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於 梨园 ,声有误音,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 梨园 弟子’。宫女数百,亦为 梨园 弟子,居 宜春北院 。” 唐 杜甫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序:“自高头 宜春 、 梨园 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晓是舞者, 圣文神武皇帝 初, 公孙 一人而已。” 唐 薛用弱 《集异记·王之涣》:“忽有 梨园 伶官十数人,登楼会讌。” 明 高启 《听教坊旧妓郭芳卿弟子陈氏歌》诗:“ 梨园 散尽宫槐落,天子愁多内宴稀。”
(2).因 唐玄宗 时于 梨园 教习艺人,后以“梨园”泛指戏班或演戏之所。 宋 欧阳澈 《玉楼春》词:“兴来笑把朱絃促。切切含情声断续。曲中依约断人肠,除却梨园无此曲。” 明 谢谠 《四喜记·衣锦团圆》:“文编‘四喜’成何用,但梨园新添一种,付与知音一笑中。” 清 孙枝蔚 《秋夜同天叶屺瞻诸子饮次斗宅观剧》诗:“宾客自然盈 梓泽 ,江山只合对梨园。”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六篇:“时诸伶已脱梨园,乃‘当着众名士之前’,熔化釵鈿,焚弃衣裙。”
(3).指戏曲演唱。《儒林外史》第二五回:“在下姓 鲍 ,舍下住在 水西门 ,原是梨园行业。” 清 吴兰修 《黄竹子传》:“ 张 故业梨园,饮以薰,寝以檀,语笑於羣艳。”
(4).“ 梨园弟子 ”的省称。指戏曲演员。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结构》:“以作零齣则可,谓之全本,则为断线之珠,无梁之屋,作者茫然无绪,观者寂然无声,无怪乎有识梨园望之而却走也。”
(5).古地名。在今 陕西 淳化 。本为 汉武帝 所筑梨园,植梨树百株。后以为镇名。 唐 乾宁 三年(公元896年), 李克用 在此大破 王行瑜 。 宋 淳化 初建为 梨园县 ,后废为 梨园镇 。  ——《漢語大詞典》
谱 ( 譜 ) pǔ
谱 [ pǔ ]
  1. 依照事物的类别、系统制的表册:年~。家~。食~。菜~。~系(a.家谱上的系统;b.物种变化的系统)。
  2. 记录音乐、棋局等的符号或图形:歌~。乐(yuè)~。棋~。画~。~号。~表。
  3. 编写歌谱:~曲。~写。~制。
谁 ( 誰 ) shuí
谁 [ shuí ]
  1. 疑问人称代词:你是~?~何(a.哪一个人;b.诘问,呵问)。~们。~人。~个。
  2. 任何人,无论什么人:这件事~都不知道。
传 ( 傳 ) chuán/zhuàn
传 [ chuán ]
  1. 转(zhuǎn )授,递:~递。~输。~戒。~统。言~身教。
  2. 推广,散布:宣~。流~。~名。~奇(➊中国唐代兴起的短篇小说;➋中国明、清两代盛行的长篇戏曲;➌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乎寻常的故事)。
传 [ zhuàn ]
  1. 解说经义的文字:经~。《左~》。
  2. 记载某人一生事迹的文字:小~。自~。纪~。~记。~略。树碑立~。
  3. 以演述历史和人物故事为中心的文学作品:《水浒~》。
  4. 古代设于驿站的房舍,亦指驿站上所备的马车:~舍(供来往行人居住的旅舍)。
乐府(樂府)yuè fǔ
(1).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起于 汉 代。 汉 惠帝 时已有乐府令。 武帝 时定郊祀礼,始立乐府,掌管宫廷、巡行、祭祀所用的音乐,兼采民歌配以乐曲,以 李延年 为协律都尉。乐府之名始此。参阅《汉书·礼乐志》
(2).诗体名。初指乐府官署所采制的诗歌,后将 魏 晋 至 唐 可以入乐的诗歌,以及仿乐府古题的作品统称乐府。 宋 郭茂倩 蒐辑 汉 魏 以迄 唐 、 五代 合乐或不合乐以及摹拟之作的乐府歌辞,总成一书,题作《乐府诗集》。 宋 以后的词、散曲、剧曲、因配乐,有时也称乐府。  ——《漢語大詞典》
词 ( 詞 ) cí
词 [ cí ]
  1. 语言里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单位:~汇。~书。~典。~句。~序。~组。
  2. 言辞,话语,泛指写诗作文:歌~。演讲~。誓~。~章。~律(文词的声律)。
  3. 中国一种诗体(起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本可入乐歌唱,后乐谱失传,只按词牌格律创作):~人。~谱。~牌。~调(diào )。~韵。~曲。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