畚锸须埋,形骸可略,阮籍刘伶酒社同。

曹尔堪清代〕《沁园春 其七 自嘲和孝峙尔斐四用前韵

客老蓟门,筚篥城头,顿起悲风。但晓餐入直,沙飞浩浩,暮还休沐,霾暗濛濛。

虎观寒飙,凤城华鬓,空说扶桑日正东。随清跸,献铙歌朱鹭,天乐回中。

鼎湖攀鬣难从。偕痛哭褒公与鄂公。竟一朝放费,塞翁失马,百年瞬息,山穴寻龙。

畚锸须埋,形骸可略,阮籍刘伶酒社同。真险绝,几飘零异域,万里扶筇。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畚锸形骸刘伶酒社

畚锸(畚鍤)běn chā
亦作“ 畚臿 ”。亦作“ 畚插 ”。 畚,盛土器;锸,起土器。泛指挖运泥土的用具。亦借指土建之事。《晋书·束晳传》:“以其云雨生於畚臿,多稌生於决泄。”《晋书·石季龙载记论》:“穷骄极侈,劳役繁兴,畚鍤相寻,干戈不息。”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下》:“﹝ 王哲 ﹞治第西偏。家人掘地拾得一石子,朱书其上,曰‘修此不吉’,家人揩拭转分明,乃呈 哲 。 哲 意家人惰於畚鍤,自磨朱,深若石脉。” 宋 范仲淹 《送河东提刑张太傅》诗:“呼兵就畚插,悦使咸忻忻。”  ——《漢語大詞典》
须 ( 須 鬚 ) xū
须 [ xū ]
  1. 必得,应当:无~。莫~有。必~。务~。~要。
  2. 等待,停留:~留(迟留,留待)。
  3. 〔~臾〕片刻,一会儿。
  4. 男人面上生的毛,胡子:~眉(男子的代称)。~生(传统戏剧角色名,即“老生”)。
  5. 像胡须的东西:~根。触~。
埋 mái/mán《國語辭典》

埋 [ mái ]

  1. 葬。如:「活埋」、「埋葬」。《文选·鲍照·芜城赋》:「莫不埋魂幽石,委骨穷尘。」清·袁枚〈祭妹文〉:「汝死我葬,我死谁埋?汝倘有灵,可能告我?」
  2. 藏起来使不明显。如:「埋藏」、「埋伏」、「埋没」、「埋名」。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词:「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

埋 [ mán ]

  1. 参见「埋怨 」条。
形骸 xíng hái
(1).人的躯体。《庄子·天地》:“汝方将忘汝神气,堕汝形骸,而庶几乎?” 南朝 梁 范缜 《神灭论》:“死者之形骸,岂非无知之质邪?” 王闿运 《到广州与妇书》:“比读 庄生 之文,悟其元旨,知物论生於是非,生死累於形骸。”
(2).指外貌;容貌。 晋 葛洪 《抱朴子·清鉴》:“ 尼父 远得崇替於未兆,近失 澹臺 於形骸。” 明 唐寅 《感怀》诗:“镜里形骸春共老,灯前夫妇月同圆。”  ——《漢語大詞典》
可 kě/kè《國語辭典》

可 [ kě ]

  1. 肯定、赞成、赞同。如:「许可」。《史记·卷八七·李斯传》:「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吾子好道而可吾文,或者其于道不远矣。」
  2. 适宜。《庄子·天运》:「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西游记·第一二回》:「凛凛威颜多雅秀,佛衣可体如裁就。」
  3. 病愈、痊愈。《董西厢·卷五》:「针灸没灵验,医疗难痊可。」《三国演义·第八○回》:「待军师病可,行之未迟。」
  4. 当、对著。唐·刘禹锡〈生公讲堂〉诗:「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
  5. 值得、堪。如:「可贵」、「可敬」。《诗经·豳风·东山》:「町畽鹿场,熠燿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唐·陈陶〈陇西行〉四首之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 能够。如:「你可以走了。」《诗经·秦风·黄鸟》:「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汉·王充《论衡·率性》:「人之性,善可变为恶,恶可变为善。」
  2. 却。如:「你去,我可不去。」唐·李白〈相逢行〉:「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元·关汉卿《拜月亭·第二折》:「那玉砌朱廉与画堂,我也可觑得寻常。」
  3. 约略、约计。《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夺辔代之御,可数百步。」唐·王维〈洛阳女儿行〉:「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4. 岂。唐·韦庄〈长安清明〉诗:「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5. 表示疑问。如:「你可知道?」、「你可想过?」
  6. 真、确实。《辽史·卷三○·天祚皇帝本纪·赞曰》:「太祖、太宗乘百战之势,辑新造之邦,英谋叡略,可谓远矣。」《水浒传·第七三回》:「谷雨初晴,可是丽人天气。」
  1. 但是、可是。如:「他虽然笨,可很用功。」
  1. 用于句中,表示加强语气。如:「你可回来了。」、「这下可好了!」
  1. 美好的。如:「可人儿」。
  1. 姓。如唐代有可中正。

可 [ kè ]

  1. 参见「可汗 」条。
略 lüè《國語辭典》

略 [ lüè ]

  1. 计谋、计划。如:「谋略」、「方略」、「战略」、「策略」。
  2. 概要、重点。如:「要略」、「史略」。《孟子·滕文公上》:「此其大略也。」
  3. 姓。如三国时吴国有略统。
  1. 经营、治理。《左传·昭公七年》:「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
  2. 夺取、攻占。《淮南子·兵略》:「攻城略地,莫不降下。」
  3. 省去、简化。如:「省略」、「忽略」。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老庄之作,管孟之流,盖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今之所撰,又以略诸。」
  1. 简要的。如:「略表」、「略图」。《荀子·非相》:「传者久则论略,近则论详。」
  1. 大致、稍微。如:「约略估计」、「略有所闻」、「略知一二」。《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
阮 ruǎn《國語辭典》

阮 [ ruǎn ]

  1. 乐器名。一种弹拨乐器。参见「阮咸 」条。
  2. 国名。为殷商时的小国,故城约在今大陆地区甘肃省泾川县东南。后为周文王所灭。
  3. 姓。如晋代有阮籍。
籍 jí《國語辭典》

籍 [ jí ]

  1. 书本。如:「古籍」、「经籍」、「史籍」、「书籍」、「典籍」。
  2. 登记以备查考用的名册、档案。如:「户籍」、「军籍」、「学籍」。《孟子·万章下》:「诸侯恶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战国策·齐策四》:「天子受籍,立为大伯 。」
  3. 籍贯。如:「本籍」、「原籍」、「祖籍」。
  4. 个人对国家、团体、组织等的隶属关系。如:「国籍」、「会籍」、「党籍」。
  5. 姓。如汉代有籍福。
刘伶(刘伶)
韦庄云散诗刘伶避世惟沉醉宁戚伤时亦浩歌  ——《分类字锦》
酒社 jiǔ shè
犹酒会。 宋 苏轼 《元日次韵张先子野见和七夕寄莘老之作》:“酒社我为敌,诗坛子有功。” 元 乔吉 《行香子·题情》套曲:“酒社诗坛,不茶不饭,夜雨愁肠,东风泪眼。”  ——《漢語大詞典》
同 ( 衕 ) tóng/tòng《國語辭典》

同 [ tóng ]

  1. 会合、聚集。如:「会同」。《说文解字·𠔼部》:「同,合会也。」唐·钱起〈送钟评事应宏词下第东归〉诗:「劝君稍尽离筵酒,千里佳期难再同。」
  2. 统一、齐一。《书经·舜典》:「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宋·陆游〈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3. 一齐分享、从事等。如:「同甘苦,共患难。」《孙子·谋攻》:「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
  4. 赞成。如:「赞同」、「同意」。
  1. 一样的。如:「同类」、「相同」、「同工同酬」。
  1. 一起、共同。如:「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唐·李白〈长干行〉二首之一:「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1. 和、与、跟。如:「有事同你商量。」、「我同他一起去看电影。」
  1. 和谐、和平。如:「促进世界大同」。《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 契约。如:「合同」。
  3. 姓。如唐代有同谷。

同 [ tòng ]

  1. 巷弄、小街道。如:「胡同」。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