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翁算十复过九,我辞三祝翁许否。

于慎行明代〕《寿封君邢翁九十长歌

翁年七十八十时,我曾两度为祝辞。今翁算十复过九,我辞三祝翁许否。

济南古有九十人,辕生伏生席上珍。辕生为郎官不进,伏生授女口不真。

翁今有官复有子,方瞳绿发身著紫。江南辞客久停毫,惆怅山东邢柱史。

片纸真同片玉看,鸡林传宝出长安。书法妙入钟王室,骚命卑陵屈宋坛。

苍梧碧竹复不少,何言玉山与琼岛。人生百岁苦多愁,如翁千龄颜更好。

泲园东望是蓬瀛,清浅当年几度经。自是泰阶多景瑞,珠躔已现老人星。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三祝

今 jīn《國語辭典》

今 [ jīn ]

  1. 现代。与「古」相对。如:「古今」、「今非昔比」。
  2. 姓。如明代有今颖伯。
  1. 现在的、当前的。如:「今天」、「今年」。
翁 wēng《國語辭典》

翁 [ wēng ]

  1. 父亲。《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桮羹。」宋·陆游〈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 参见「翁姑」、「翁婿」等条。
  3. 对男性长者的尊称。如:「老翁」、「李翁」、「渔翁」。唐·柳宗元〈江雪〉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4. 对男性的尊称。如:「仁翁」、「某翁」。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5. 姓。如汉代有翁伯。
算 suàn《國語辭典》

算 [ suàn ]

  1. 核计数目。如:「核算」、「结算」、「心算」、「推算」。
  2. 谋划、策划。如:「盘算」、「失算」、「打算」。
  3. 属于、当作。如:「这顿饭算我请客。」、「东西弄坏了,该算谁的?」
  4. 谋害。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一折》:「夫人教我所算了他,我可下不的手。」元 ·无名氏《朱砂担·第三折》:「有铁旛竿白正图了他财,又算他性命。」
  5. 当真、承认有效力。如:「说话算话」。《儒林外史·第六回》:「这都由他么?他算是个甚么东西!」
  6. 推测、料想。如:「算命」、「我算准了他一定会来。」
  7. 作罢、不再计较。如:「算了,多说无益。」《儿女英雄传·第九回》:「十三妹想起他那两只手是方才撒溺裤裆的,连忙拦他道:『你那两只手,算了罢。』」
  1. 数目。《新唐书·卷二一六·吐蕃传上》:「其刑,虽小罪必抉目,或刖、劓,以皮为鞭抶之,从喜怒,无常算。」
  2. 计策、谋略。如:「胜算」、「神机妙算」。唐·卢纶〈皇帝感词〉:「妙算干戈止,神谋宇宙清。」
  3. 古代用来计数的器具。《资治通鉴·卷二二八·唐纪四十四·德宗建中四年》:「吏执笔握算,入人室庐计其数。」同「筭 」。
  4. 寿命。如:「添算一纪」。《三国志·卷六三·吴书·赵达传》:「吾算讫尽某年月日,其终矣。」《醒世恒言·卷四·灌园叟晚逢仙女》:「张委损花害人,花神奏闻上帝,已夺其算。」
  1. 表姑且当作是的意思。如:「他竟然如此大逆不道,算我没生这个儿子!」
  2. 表期盼后实现的意思。如:「经过一年的苦读,他总算如愿考上大学了。」
  3. 表肯定的意思。如:「你算是问对人了,他可是理财方面的专家。」
十 shí《國語辭典》

十 [ shí ]

  1. 数目字,为九加一的总和。大写为「拾」,阿拉伯数字作「10」。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满足、完满。如:「十足」、「十全十美」。
复 ( 復 複 覆 ) fù《國語辭典》

复 [ fù ]

  1. 行於故道。《說文解字·夊部》:「复,行故道也。」
  2. 同「復 」(一)​。

复 [ fòu ]

  1. 同「復 」(二)​。
过 ( 過 ) guò/guo/guō
过 [ guò ]
  1. 从这儿到那儿,从此时到彼时:~江。~账。~程。~渡。~从(交往)。经~。
  2. 经过某种处理方法:~秤。~磅。~目。
  3. 超出:~于。~度()。~甚。~奖(谦辞)。~量(liàng)。~剩。~犹不及。
  4. 重新回忆过去的事情:~电影。
  5. 从头到尾重新审视:把这篇文章再~一~。
  6. 次,回,遍:把文件看了好几~儿。
  7. 错误:~错。记~。
过 [ guo ]
  1. 用在动词后表示曾经或已经:看~。用~。
  2. 用在动词后,与“”、“”连用,表示趋向:拿~来。走~去。
过 [ guō ]
  1. 姓。
九 jiǔ《國語辭典》

九 [ jiǔ ]

  1. 介于八与十之间的自然数。如:「七、八、九、十……。」大写作「玖」。阿拉伯数字作 「9」。
  2. 姓。如唐代有九嘉。
  1. 形容极多。如:「九霄云外」、「九泉之下」、「九牛一毛」。
  1. 表示多数、多次。如:「九死一生」。《淮南子·修务》:「公输般设攻宋之械,墨子设守宋之备,九攻而墨子九却之。」
我 wǒ《國語辭典》

我 [ ​wǒ ]

語音
  1. 自稱。《易經·中孚卦·九二》:「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2. 自稱己方。《左傳·莊公十年》:「春,齊師伐我。」《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我軍雖煩擾,虜亦不得犯我。」
  1. 表示親切之意的語詞。《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漢·曹操〈步出夏門行〉:「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1. 私心、私意。如:「大公無我」。《論語·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 姓。如戰國時有我子。

我 [ ​ě ]

讀音
  1. (一)​之讀音。
辞 ( 辭 ) cí《國語辭典》
  1. 「辭 」的異體字。
三祝 sān zhù
旧时祝颂语,以祝人寿、富、多男子为“三祝”。 明 张居正 《贺冬至表一》:“才谢八能,莫叶钧天之奏;情深三祝,惟同 嵩岳 之呼。”参见“ 三多 ”。  ——《漢語大詞典》
许 ( 許 ) xǔ/hǔ
许 [ xǔ ]
  1. 应允,认可:~可。允~。特~。
  2. 承认其优点:赞~。嘉~。
  3. 预先答应给与:~诺。
  4. 女方接受男方求亲:~配。~嫁。以身相~。
  5. 或者,可能:也~。或~。
  6. 处,地方:何~人。
  7. 表示约略估计的词:几~。少~。
  8. 这样:如~。
  9.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许昌市东。
  10. 姓。
许 [ hǔ ]
  1. 〔~~〕众人共同用力的声音。
否 fǒu/pǐ《國語辭典》

否 [ fǒu ]

  1. 不同意。相当于口语中的「不」字。如:「否认」、「否决」。《战国策·魏策四》:「否,非若是也。」
  1. 不然。如:「否则」。
  2. 用在问句句尾,表示询问。如:「知道否?」

否 [ pǐ ]

  1. 《易经》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坤(☷)​下干(☰)​上。象天地不交,万物不通之义。
  2. 坏、恶。如:「否极泰来」。《诗经·大雅·抑》:「于呼小子,未知臧否。」《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 不好、恶劣的。如:「否德」。汉·桓宽《盐铁论·复古》:「穷夫否妇,不知国家之 虑。」
  1. 贬斥。如:「臧否人物」。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