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勿赋兔葵,小儿易生谤。

邓肃宋代〕《第四章兼简其子

虱卜虽萧条,虎筮固豪壮。
要皆有得失,未息胸中望。
那知方寸地,太空等虚旷。
川逝水不流,石高风自浪。
郑五相府荣,谢三渔舟漾。
穷达安在哉,但瞒肉眼障。
鼓瑟铿尔舍,扶杖啵然放。
在我本不亏,底处更求长。
独挂百钱游,无人捉私酿。
醉归一腹春,满纸挥琴畅。
珍重江左王,德邵宜绛帐。
天遣千里来,不顾闽山瘴。
人言臭味同,政可慰悽怆。
谁知金玉予,诗成即相饷。
笔力到天心,开卷人争仰。
但勿赋兔葵,小儿易生谤。
献之诗更奇,句法晋守尚。
从渠得精深,嗟余真恍傥。
何当日相从,烦君更语上。
迳追太古风,三叹聊十唱。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兔葵小儿

但 dàn《國語辭典》

但 [ dàn ]

  1. 仅、只。如:「但愿如此」。唐·李白〈蜀道难〉:「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 林间。」唐·李商隐〈无题〉诗:「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2. 只要。唐·王昌龄〈出塞〉诗二首之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但出闺门,影儿般不离身。」
  3. 只有、唯有。宋·苏轼〈行香子·一叶舟轻〉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4. 凡、所有。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一折》:「则见脂粉馨香,环佩丁当,藕丝嫩新织仙裳,但风流都在他身上。」
  5. 尽管。如:「但说无妨」。
  1. 不过、可是。如:「你虽然聪明,但也要努力才能成功。」
  1. 姓。如汉代有但钦。
勿 wù《國語辭典》

勿 [ wù ]

  1. 不要、不可。表示禁止、劝阻。如:「请勿吸烟」。《论语·卫灵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不。表示否定。《论语·雍也》:「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赋 ( 賦 ) fù
赋 [ fù ]
  1. 旧指田地税:田~。~税。
  2. 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文体。
  3. 念诗或作诗:登高~诗。
  4. 给予,亦特指生成的资质:~予。~有。天~。禀~。
  5. 古同“”,铺陈,分布。
兔葵 tù kuí
植物名。《尔雅·释草》作“菟葵”。 宋 叶廷圭 《海录碎事·草》:“兔葵,苗如龙芮,花白茎紫。” 清 陈维嵩 《洞仙歌·途次曹县》:“眢井畔,兔葵开。”  ——《漢語大詞典》
小儿(小兒)xiǎo ér
(1).小孩子。《史记·淮阴侯列传》:“﹝ 萧何 ﹞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 信 所以去也。’”《列子·汤问》:“ 孔子 东游,见两小儿辩鬭。”《儒林外史》第二三回:“管家走到门口,只见一个小儿开门出来,手里拿了一个筲箕出去买米。”
(2).小儿子。《太平御览》卷四九○引 三国 魏 虞翻 《与某书》:“此中小儿,年四岁矣,似欲聪哲。” 宋 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词:“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3).谦称己子。《汉书·翟方进传》:“ 方进 曰:‘小儿未知为吏也。’”此指其子 翟义 。《三国志·吴志·孙晧传》“司空 孟仁 卒” 裴松之 注引《吴录》:“﹝ 孟仁 ﹞母曰:‘小儿无德致客,学者多贫,故为广被,庶可得与气类接也。’”《北史·元文遥传》:“ 文遥 谓 思道 云:‘小儿比日微有所知,是大弟之力。’”《西游记》第七三回:“ 行者 道:‘令郎是谁?’ 毘蓝 道:‘小儿乃 昴日星官 。’”
(4).泛称子侄。《晋书·谢安传》:“ 玄 等既破 坚 ,有驛书至……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
(5).旧时指为皇家或军队服役的人。 唐 陈鸿 《东城父老传》:“及即位,治鸡坊于两宫间……选六军小儿五百人,使驯扰教饲。”《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载》:“ 潼关 大军虽盛,而后无继,万一失利,京师可忧,请选监牧小儿三千於苑中训练。” 胡三省 注:“时监牧、五坊、禁苑之卒,率谓之小儿。”《资治通鉴·唐顺宗永贞元年》:“ 贞元 之末政事为人患者,如宫市、五坊小儿之类,悉罢之。” 胡三省 注:“ 唐 时给役者多呼为小儿。” 清 吴伟业 《银泉山》诗:“ 五陵 小儿若狐兔,夜穴红墙县官捕。”
(6).对人的蔑称。 南朝 梁 萧统 《陶渊明传》:“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新唐书·康日知传》:“中丞奈何负天子,从小儿(指 李惟岳 )跳梁哉?”《三国志平话》卷上:“战事未定,却交小儿(指 刘备 )权州,百姓皆有怨心。” 鲁迅 《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事实不为轻薄阴险小儿留情,曾几何年,他们就都已烟消火灭。”参见“ 小人 ”。
(7).指疾病。 宋 张元干 《西江月·和苏庭藻》词:“怜君病后颊颧隆,识取小儿戏弄。”  ——《漢語大詞典》
易 yì《國語辭典》

易 [ yì ]

  1. 簡單、不困難。如:「容易」、「得來不易」。
  2. 平和、和藹。如:「平易近人」。《詩經·小雅·何人斯》:「爾還而入,我心易也。」
  1. 交換。如:「交易」、「貿易」、「以物易物」。《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 》 :「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願以十五城請易璧。」
  2. 改變。如:「變易」、「易容」、「移風易俗」。《易經·繫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
  3. 輕視、輕慢。《左傳·襄公四年》:「戎狄荐居,貴貨易土。」《漢書·卷八六·王嘉傳》:「二千石益輕賤,吏民慢易之。」
  4. 治理。《孟子·盡心上》:「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
  1. 《易經》的簡稱。《論語·述而》:「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漢書·卷八八·儒林傳·丁寬傳》:「梁項生從田何受《易》,時寬為項生從者。」
  2. 姓。如春秋時代齊國有易牙。
生 shēng《國語辭典》

生 [ shēng ]

  1. 長出、生長。如:「生出一對角。」《詩經·大雅·卷阿》:「梧桐生矣,于彼朝陽。」
  2. 生產、生育。《詩經·大雅·生民》:「不康禋祀,居然生子。」唐·白居易〈長恨歌〉:「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3. 發生、產生。如:「生病」、「生效」、「橫生枝節」。《左傳·成公二年》:「義以生利,利以平民。」唐·杜甫〈愁〉詩:「江草日日喚愁生,巫峽泠泠非世情。」
  4. 生存、活存。如:「置之死地而後生」。
  5. 製造、新創。如:「惹事生非」、「你又生出新花樣來了。」
  1. 生存、生活。如:「起死回生」、「忍辱偷生」。《論語·顏淵》:「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2. 量詞。計算一輩子的單位。如:「三生三世」、「緣定三生」、「三生姻緣」。
  3. 生命。如:「輕生」、「餘生」。
  4. 泛指生物。如:「眾生」、「群生」、「放生」。
  5. 生計。如:「謀生」、「無以為生」。
  6. 讀書人稱為「生」。如:「書生」、「儒生」。
  7. 學習者、門徒。如:「生徒」、「門生」、「師生」、「學生」。
  8. 戲劇裡的腳色名稱。如:「小生」、「老生」、「武生」。
  9. 姓。如明代有生用和。
  10.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果實尚未成熟。如:「這個番石榴太生了,不能吃。」
  2. 沒有煮熟的。如:「生肉」、「生飯」。
  3. 罕見、不熟悉。如:「生人」、「面生」、「生手」、「生字」。
  4. 沒有加工或鍛鍊過的。如:「生鐵」。
  1. 很、甚。如:「生怕」、「生恐」。唐·劉采春〈囉嗊曲〉六首之一:「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2. 強迫。如:「生拉硬扯」。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把三個未發跡小秀士,生扭做吃勘問死囚徒。」
  1. 語助詞,無義。《儒林外史·第七回》:「況我看見你不喜我這煩劇的事,怎生是好?」
谤 ( 謗 ) bàng
谤 [ bàng ]
  1. 恶意攻击别人,说别人的坏话:~讥。~讪。~议。~毁。诽~。
  2. 责备:~木(传说中舜设立的供人写谏言的木牌,后代仿效。亦称“华表木”)。“厉王虐,国人~王”。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