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月朗吟将进酒,逢春细和乐游园。

王灼宋代〕《三和谢娱亲堂扁

荣华梦事付朱门,茗碗炉燻所性存。
对月朗吟将进酒,逢春细和乐游园。
坐中投辖时留客,膝上含饴日弄孙。
四美难并公奄有,何曾一夕不开樽。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对月朗吟将进酒乐游园

对月(對月)duì yuè
(1).向月。 南朝 陈 张正见 《有所思》诗:“看花忆塞草,对月想边秋。” 唐 李白 《将进酒》诗:“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满月。 元 无名氏 《隔江斗智》第二折:“这对月之时,取 刘备 同小姐回门拜见老夫人来。”《醒世姻缘传》第一回:“对月领了文凭,往东江米巷买了三顶 福建 头号官轿,算计自己、夫人、 大舍 乘坐。”《歧路灯》第九九回:“房下有两个小太太,上下不过二十三四天,俱生的是相公,那太爷就喜的了不成。不料这七天头上,那个小相公是对月风,这个新小相公是七日风,一齐都害了撮口脐风。”  ——《漢語大詞典》
朗吟 lǎng yín
高声吟诵。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下》:“﹝女﹞执红笺题诗一首,笑授 暇 , 暇 因朗吟之。” 宋 张炎 《台城路·送周方山之吴》词:“朗吟未了 西湖 酒,惊心又歌南浦。”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朗吟数百言,句句手自击节。” 郭沫若 《〈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序》:“ 中国 旧时对于诗歌本来有朗吟的办法。” 清 朱焘 《北窗呓语》:“始则一蝉朗吟,渐而羣蝉竞和。”  ——《漢語大詞典》
将进酒(將進酒)qiāng jìn jiǔ
汉 乐府《铙歌》十八曲之一。《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一·将进酒》 宋 郭茂倩 解题:“古词曰:‘将进酒,乘大白。’大略以饮酒放歌为言。”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一:“又 汉 代短簫鐃歌乐曲, 三国 时存者有《朱鷺》《艾如张》《上之回》《战城南》《巫山高》《将进酒》之类,凡二十二曲。”  ——《漢語大詞典》
逢 féng《國語辭典》

逢 [ féng ]

  1. 遭遇、碰上。如:「逢年过节」。《诗经·邶风·柏舟》:「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2. 遇见。如:「相逢」、「久别重逢」。
  3. 用言语或行动讨好别人。如:「逢迎」。《孟子·告子下》:「今之大夫皆逢君之恶。」《辽史·卷一○一·萧胡笃传》:「胡笃长于骑射,见天祚好游畋,每言从禽之乐,以逢其意。」
  1. 姓。如汉代有逢萌。

逢 [ péng ]

  1. 参见「[[逢逢]]」条。
  1. 姓。如夏朝有逢蒙。
春 chūn《國語辭典》

春 [ chūn ]

  1. 四季之首。自立春至立夏間,陰曆是正月、二月、三月,陽曆是三月、四月、五月。
  2. 年、歲。三國魏·曹植〈雜詩〉六首之三:「自期三年歸,今已歷九春。」
  3. 生機。如:「妙手回春」。
  4. 男女間相慕悅的情感。如:「思春」。《詩經·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5. 春色、喜色。南朝宋·陸凱〈贈范曄〉詩:「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6. 東方。南朝宋·顏延之〈車駕幸京口三月三日侍遊曲阿後湖作〉詩:「春方動辰駕,望幸傾五州。」
  7. 春,酒名。是春釀冬熟的酒。唐‧李肇《國史補》卷下:「酒則有郢州之『富水』,烏程之『若下』,滎陽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凍春』,劍南之『燒春』。」
  1. 春日的。如:「春風」、「春雷」。
细 ( 細 ) xì
细 [ xì ]
  1. 颗粒小的,与“”相对:~沙。~面。~屑。
  2. 长条东西直径小的:~线。~丝。~眉。~水长流。
  3. 精致的:~瓷。~布。~工。~活儿。
  4. 声音小:嗓音~。
  5. 周密详尽:仔~。精~。~致。~密。~目(详细的项目或目录)。~腻。胆大心~。
  6. 微小的:~小。~微。~节。事无巨~。
  7. 俭省:他过日子很~。
和 hé/hè/huó/huò/hú《國語辭典》

和 [ hé ]

  1. 各數相加的總數。如:「總和」、「二加三的和是五。」
  2. 適中、恰到好處、剛柔並濟的常道。《論語·學而》:「禮之用,和為貴。」《禮記·中庸》:「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3. 和平、停戰。如:「講和」、「議和」。《孫子·行軍》:「無約而請和者,謀也。」《戰國策·趙策三》:「故不若亟割地求和,以疑天下慰秦心。」
  4. 日本的別名。如:「大和民族」。
  5. 姓。如漢代有和武、晉代有和嶠。
  1. 敦睦、調諧。如:「和好如初」。《左傳·隱公四年》:「臣聞以德和民,不聞以亂。」
  2. 連同。如:「和衣而眠」。
  1. 溫順的、安詳的。如:「和藹」、「心平氣和」、「和顏悅色」。南朝陳·徐陵〈晉陵太守王勵德政碑〉:「風神雅淡,識量寬和。」唐·張說〈岳陽早霽南樓〉詩:「心阻意徒馳,神和生自足。」
  2. 溫暖的。如:「和煦」、「風和日麗」。唐·白居易〈首夏病間〉詩:「清和好時節,微風吹裌衣。」
  1. 對、向。如:「你和尊長講話的態度要恭敬。」《紅樓夢·第八回》:「好幾處都有,都稱贊得了不得,還和我們尋呢!」
  1. 與、跟。如:「我和他是好朋友。」宋·岳飛〈滿江紅·怒髮衝冠〉詞:「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和 [ hè ]

  1. 聲音相應。如:「附和」、「唱和」。《資治通鑑·卷二三六·唐紀五十二·順宗永貞元年》:「絪等從而和之,議始定。」宋·蘇軾〈赤壁賦〉:「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
  2. 依原詩格律或內容作詩以酬答他人。唐·白居易〈和微之詩·序〉:「微之又以近作四十三首寄來,命僕繼和。」

和 [ huo ]

  1. 溫暖的。如:「暖和」。

和 [ hàn ]

  1. 之語音。

和 [ hú ]

  1. 牌戲中牌張已湊齊成副而獲勝稱為「和」。如:「和牌」。《文明小史·第五五回》:「秦鳳梧自己買這樣,買那樣,應酬朋友,吃酒碰和,毛毛的也有一萬了。」

和 [ huò ]

  1. 攪拌、混合。如:「攪和」、「和麵」。《文明小史·第三回》:「柳知府詫異道:『與他們甚麼相干?怎麼也和在裡頭。』」
乐游园(樂遊園)lè yóu yuán
见“ 乐游苑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