谪居无田种秫米,忘怀有诗上囊纸。

李新宋代〕《怀酒

清圣浊贤莫区分,一入愁肠功等伦。
石炉三日不举火,麴车过门齿生津。
松窗草玄亦已勤,好事勿谓秦无人。
呼儿但涤牛头爵,正恐壶榼来缤纷。
冻消讲舌流冰澌,寒破笑颊生红云。
爱酒未减子猷竹,岂可一无此君。
谪居无田种秫米,忘怀有诗上囊纸。
邻醅不隔一航水,却隔醉乡三万里。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谪居田种秫米忘怀

谪居(謫居)zhé jū
谓古代官吏被贬官降职到边远外地居住。 唐 高适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诗:“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謫居。”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四》:“况诸臣当謫居思过之餘,蒙恩得释,优游渐进,殊有趣味。”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出生于中亚碎叶》:“古时凡由 汉 民族居地移住外域,便说为窜谪或降居……《史记·五帝本纪》言‘ 青阳 降居 江水 , 昌意 降居 若水 ’,所谓‘降居’也就是谪居。”  ——《漢語大詞典》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1.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田种(田種)tián zhǒng
(1).耕种。《后汉书·东夷传·东沃沮》:“土肥美,背山向海,宜五穀,善田种。” 宋 梅尧臣 《送施司封福建提刑》诗:“铜苗休问发,田种去教亲。” 明 唐顺之 《裕州均田碑记》:“野多陂陀、磽确,上杂砂石,不纯可田种。”
(2).田地。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夫田种者,一亩十斛,谓之良田。”《晋书·刘弘传》:“于时流人在 荆州 十餘万户…… 弘 乃给其田种粮食,擢其贤才,随资叙用。” 唐 元稹 《春分投简阳明洞天诗》:“舟船通海嶠,田种绕城隅。”
(3).指庄稼。 唐 韩愈 《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田种所收,十不存一。”《三国志平话》卷下:“见耗荡田种,军师烦恼。”  ——《漢語大詞典》
秫米 shú mǐ
糯米。 宋 范成大 《冬日田园杂兴十二绝》之九:“廛居何似山居乐,秫米新来禁入城。”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二:“五穀之名,见於《诗》《书》甚详,人多不考;《本草》所著殊乖谬,既以青粱、黄粱、白粱、丹黍米、粟米、糵米、秫米,载之中品,復以黍米、粳米、稷米,著之下品,又分彫胡、穄米之属。”  ——《漢語大詞典》
忘怀(忘懷)wàng huái
(1).不介意;不放在心上。 晋 陶潜 《五柳先生传》:“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题张晋英提举玉峰楼》词:“君看 庄生 达者,犹对山林皋壤,哀乐未忘怀。” 元 张昱 《西山亭留题》诗:“英雄有恨餘湖水,天地忘怀入酒杯。” 李劼人 《天魔舞》第二三章:“ 白知时 在迈过贞女坊,奔上马路时,是这样为他同姓的古女叹息,把自己的命运倒暂时的忘怀了。”
(2).忘记。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小星》:“我到忘怀了,还有一件事,昨日途中偶逢 佛印 禪师,他説云游去了。有书一纸,寄与老爷。”《说唐》第二四回:“你原来就是 程一郎 哥,我一时忘怀,多多有罪。” 袁鹰 《悲欢·深深的怀念》:“他最不能忘怀的是:那年五月初的一天上午,他把一船红军送过江来。”
(3).用以形容精神专注而遗忘一切。《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 萧颖士 ﹞有时读书到忘怀之处,还认做 杜亮 在傍,抬头不见,便掩卷而泣。”
(4).无拘无束。 宋 苏轼 《吴子野将出家赠以扇山枕屏》诗:“浮游云释嶠,燕坐柳生肘,忘怀紫翠间,相与到白首。”《二刻拍案惊奇》卷八:“小童二人频频斟酒,三个客人忘怀大釂。”  ——《漢語大詞典》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1.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2.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3.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1.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1.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1.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1.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1.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诗 ( 詩 ) shī
诗 [ shī ]
  1. 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歌。~话(❶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❷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集。~剧。~篇。~人。~章。~史。吟~。
  2. 中国古书名,《诗经》的简称。
上 shàng/shǎng《國語辭典》

上 [ shàng ]

  1. 物體的表面、高處或邊側。如:「門上」、「山上」、「樓上」。《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2. 皇帝。《史記·卷八·高祖本紀》:「上問左右,左右爭欲擊之。」
  3. 尊長或在上位的人。《禮記·王制》:「樂事勸功,尊君親上,然後興學。」《孝經·士章》:「忠順不失,以事其上。」
  4. 首座。《禮記·曲禮上》:「席南鄉北鄉,以西方為上。」
  5. 表示範圍或某方面。如:「路上」、「世上」、「文學上」、「感情上」、「公堂上」。
  1. 升、由下而上。《易經·需卦·象曰》:「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唐·王之渙〈登鸛雀樓〉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 去、到。如:「上街」、「上天津」。
  3. 進呈。如:「上表」、「上書」、「上奏」。
  4. 添加。如:「這鋪子總不上新貨。」
  5. 教讀。如:「今日老師上了那課?」
  6. 安裝。如:「上燈」、「上刺刀」。《鏡花緣·第三七回》:「鏤窗上鎖,不能開放。」
  7. 旋緊。如:「上錶」、「上發條」。
  8. 登載。如:「上報」、「上帳」。
  9. 塗抹。如:「上漆」、「上顏色」。
  10. 表示動作的發生或結果。如:「考上大學」、「關上大門」。
  11. 表示動作的開始或繼續。如:「愛上」、「迷上武俠小說」。
  12. 表動作的方向。如:「爬上去」、「跳上來」。
  1. 最好的、優等的。如:「上計」、「上策」。
  2. 地位高。如:「上級」、「上流社會」。
  3. 在前面的。如:「上篇」、「上卷」。《商君書·開塞》:「上不及虞夏之時,而下不修湯武。」
  4. 接近、將近。如:「成千上萬」。《儒林外史·第七回》:「王員外共借了上千兩的銀子與荀家。」
  1. 表時間或次序在前。如:「上一位」、「上個月」。

上 [ shǎng ]

  1. 參見「上聲 」條。
囊 náng/nāng《國語辭典》

囊 [ náng ]

  1. 口袋、袋子。如:「行囊」、「香囊」、「锦囊」、「探囊取物」。唐·杜甫〈重赠郑炼〉诗:「郑子将行罢使臣,囊无一物献尊亲。」
  2. 似袋子的东西。如:「胆囊」、「毛囊」、「气囊」。《红楼梦·第三回》:「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3. 姓。如春秋时楚国有囊瓦。
  1. 用袋子盛装物品。《聊斋志异·卷一·王成》:「囊货就路,中途遇雨,衣履浸濡。」
  1. 如囊包物般的。如:「囊括四海」。
纸 ( 紙 ) zhǐ
纸 [ zhǐ ]
  1. 用植物纤维制成的薄片,作为写画、印刷书报、包装等用:~张。~币。~烟。~上谈兵(喻空谈理论不解决实际问题)。洛阳~贵(称誉别人的著作)。金迷~醉。
  2. 量词,指书信、文件的张数:一~空文。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