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濯足 zhuó zú
语出《孟子·离娄上》:“ 沧浪 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沧浪 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本谓洗去脚污。后以“濯足”比喻清除世尘,保持高洁。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退不终否,进亦避荣。临世濯足,希古振缨。”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泛湘江》词:“濯足夜滩急,晞髮北风凉。” ——《漢語大詞典》
风波(風波)fēng bō
(1).风浪。《楚辞·九章·哀郢》:“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唐 元稹 《江陵三梦》诗:“惊觉满床月,风波 江 上声。” 巴金 《家》十九:“船在水面流着,安稳而自然,不曾激起一点风波。”参见“ 风浪 ”。
(2).犹潮流。比喻变动的形势。《后汉书·冯衍传下》:“弃衡石而意量兮,随风波而飞扬。”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则庶几烛幽暗以天光,发国人之内曜,人各有己,不随风波,而 中国 亦以立。”
(3).比喻动荡不定或艰辛劳苦。《庄子·天地》:“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是谓全德之人哉!我之谓风波之民。” 成玄英 疏:“夫水性虽澄,逢风波起,我心不定,类彼波澜,故谓之风波之民也。” 宋 曾巩 《谢中书舍人表》:“於风波流落之餘,以蒲柳衰残之质,自循涯分,曷副恩荣。” 洪深 《赵阎王》第一幕:“虽只四十来岁的人,然而世上的风波经得多了,看来却像五十出外。”
(4).比喻纠纷或乱子。 唐 鲍溶 《行路难》诗:“入宫见妒君不察,莫入此地生风波。” 明 高启 《南山有鸟》诗:“ 南山 有鸟北山罗,两地一失惊风波。”《西湖佳话·梅屿恨迹》:“妻子初容我娶,及至 小青 进门,便生许大风波,一駡就是三朝四夜,一打就到万紫千红,甚觉难堪。” 鲁迅 《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之馀》:“然而辫子还有一场小风波,那就是 张勋 的‘复辟’。”
(5).指 风波亭 。滇剧《牛皋扯旨》:“‘莫须有’三字罪名无分晓,可怜他父子被害在 风波 。”参见“ 风波亭 ”。 ——《漢語大詞典》
(2).犹潮流。比喻变动的形势。《后汉书·冯衍传下》:“弃衡石而意量兮,随风波而飞扬。”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则庶几烛幽暗以天光,发国人之内曜,人各有己,不随风波,而 中国 亦以立。”
(3).比喻动荡不定或艰辛劳苦。《庄子·天地》:“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是谓全德之人哉!我之谓风波之民。” 成玄英 疏:“夫水性虽澄,逢风波起,我心不定,类彼波澜,故谓之风波之民也。” 宋 曾巩 《谢中书舍人表》:“於风波流落之餘,以蒲柳衰残之质,自循涯分,曷副恩荣。” 洪深 《赵阎王》第一幕:“虽只四十来岁的人,然而世上的风波经得多了,看来却像五十出外。”
(4).比喻纠纷或乱子。 唐 鲍溶 《行路难》诗:“入宫见妒君不察,莫入此地生风波。” 明 高启 《南山有鸟》诗:“ 南山 有鸟北山罗,两地一失惊风波。”《西湖佳话·梅屿恨迹》:“妻子初容我娶,及至 小青 进门,便生许大风波,一駡就是三朝四夜,一打就到万紫千红,甚觉难堪。” 鲁迅 《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之馀》:“然而辫子还有一场小风波,那就是 张勋 的‘复辟’。”
(5).指 风波亭 。滇剧《牛皋扯旨》:“‘莫须有’三字罪名无分晓,可怜他父子被害在 风波 。”参见“ 风波亭 ”。 ——《漢語大詞典》
地 dì/de《國語辭典》
地 [ dì ]
名- 人类万物栖息生长的场所。有时直接指地球。如:「大地」、「天地」、「地心」。《易经·系辞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 陆地。如:「高地」、「洼地」、「山地」、「地下水」。唐·李白〈静夜思〉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田地、土地。如:「耕地」、「荒地」、「薄地」、「地尽其利」。
- 场所。如:「发祥地」、「目的地」、「根据地」、「所在地」、「置之死地而后生。」
- 区域。如:「本地」、「外地」、「腹地」、「殖民地」、「台湾各地」。
- 地位、位置。如:「留余地」、「易地而处」。《晋书·卷八四·王恭传》:「自负才地高华,恒有宰辅之望。」
- 心意、意志的领域。如:「颇有见地。」《宋史·卷四三八·儒林传·何基传》:「干告以必有真实心地、刻苦工夫而后可,基悚惕受命。」
- 本质、质地、底子。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定势》:「譬五色之锦,各以本采为地矣。」
- 路程。如:「这里距离省城约有三十里地。」唐·李白〈妾薄命〉诗:「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 用于副词语尾。如:「忽地」、「蓦地」。
- 置于「立」、「坐」、「卧」等动词之后。相当于「著」。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山门下立地,看有甚么人来?」
地 [ de ]
助- 结构助词。用在副词之后。如:「慢慢地吃」、「好好地玩」、「雨势渐渐地小了。」同「的 」。
游心(遊心)yóu xīn
(1).潜心;留心。《庄子·骈拇》:“駢於辩者,纍瓦结绳窜句,游心於坚白同异之閒,而敝跬誉无用之言非乎?而 杨 墨 是已。” 汉 蔡邕 《玄文先生李子材铭》:“ 休 少以好学,游心典謨,既综七经,又精羣纬。” 宋 苏轼 《谏买浙灯状》:“臣虽至愚,亦知陛下游心经术,动法 尧 舜 。” 明 唐顺之 《答顾东桥少宰书》:“及屏居山林,自幸尚有餘日,将以游心六籍,究贤圣之述作,鉴古今之沿革,以进其识而淑诸身。”
(2).浮想骋思。 三国 魏 嵇康 《赠兄秀才入军》诗:“目送归鸿,手挥五絃,俯仰自得,游心泰玄。”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叙画》:“凡画,气韵本乎游心,神采生於用笔,意在笔先,笔周意内,画尽意在,像应神全。” 叶圣陶 《城中·搭班子》:“他一向游心于理想的境界,对于 钱先生 的话不免生疏,因生疏而不免诧怪。”
(3).游惰之心。 唐 白居易 《息游堕策》:“方今人多游心,地有遗力,守本业者,浮而不固;逐末作者,荡而忘归。”
留心;心神倾注在某一方面。《庄子·德充符》:“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宜,而游心乎德之和。”《梁书·韦叡传》:“每虚室独坐,游心坟素。” 清 龚自珍 《拟进上〈蒙古图志〉表文》:“翘首昭代之蹟,游心官书之府。” ——《漢語大詞典》
(2).浮想骋思。 三国 魏 嵇康 《赠兄秀才入军》诗:“目送归鸿,手挥五絃,俯仰自得,游心泰玄。”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叙画》:“凡画,气韵本乎游心,神采生於用笔,意在笔先,笔周意内,画尽意在,像应神全。” 叶圣陶 《城中·搭班子》:“他一向游心于理想的境界,对于 钱先生 的话不免生疏,因生疏而不免诧怪。”
(3).游惰之心。 唐 白居易 《息游堕策》:“方今人多游心,地有遗力,守本业者,浮而不固;逐末作者,荡而忘归。”
留心;心神倾注在某一方面。《庄子·德充符》:“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宜,而游心乎德之和。”《梁书·韦叡传》:“每虚室独坐,游心坟素。” 清 龚自珍 《拟进上〈蒙古图志〉表文》:“翘首昭代之蹟,游心官书之府。” ——《漢語大詞典》
虎豹 hǔ bào
(1).喻指残暴之人。《后汉书·刘陶传》:“陛下不悟,而竞令虎豹窟於麑场,豺狼乳於春囿。” 唐 韦应物 《京师叛乱寄诸弟》诗:“覉离守远郡,虎豹满 西京 。” 清 方文 《偕蔡芹溪至宛兼赠令弟玉立》诗:“虎豹当关欲嚙人,季女何能不憔悴?”
(2).比喻勇猛的战士。 唐 罗隐 《春日投钱塘元帅尚父》诗之一:“门外旌旗屯虎豹,壁间章句动风雷。”
(3).比喻富有文采。 宋 黄庭坚 《送谢公定作竟陵主簿》诗:“ 谢公 文章如虎豹,至今斑斑在儿孙。”
(4).形容怪石。 宋 苏轼 《后赤壁赋》:“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 ——《漢語大詞典》
(2).比喻勇猛的战士。 唐 罗隐 《春日投钱塘元帅尚父》诗之一:“门外旌旗屯虎豹,壁间章句动风雷。”
(3).比喻富有文采。 宋 黄庭坚 《送谢公定作竟陵主簿》诗:“ 谢公 文章如虎豹,至今斑斑在儿孙。”
(4).形容怪石。 宋 苏轼 《后赤壁赋》:“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 ——《漢語大詞典》
韬 ( 韜 ) tāo
韬 [ tāo ]
- 弓或剑的套子。
- 隐藏,隐蔽:~光养晦(隐藏才能,收敛锋芒,不使外露。亦作“韬晦”)。
- 用兵的谋略:~钤。~略。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