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深深锁绿苔,扫花地帚半尘埃。

吴泳宋代〕《王巽堂三十年不到湖亭丙戌春再来非旧矣用有

庭院深深锁绿苔,扫花地帚半尘埃。
红霞满树刘郎去,青子垂枝杜牧来。
乍可放閒宽酒地,不能随俗贮香材。
醉翁自有山间乐,更取林霏手斫开。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庭院深深绿苔扫花尘埃

庭院 tíng yuàn
正房前的院子,泛指院子。《南史·陶弘景传》:“﹝ 弘景 ﹞特爱松风,庭院皆植松。每闻其响,欣然为乐。” 宋 辛弃疾 《满江红·暮春》词:“庭院静,空相忆。” 清 龚自珍 《鹊桥仙·秦淮有访》词:“今朝不见,胜如重见,庭院暮寒时节。”  ——《漢語大詞典》
深深 shēn shēn
(1).深沉貌。《庄子·大宗师》:“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 刘心武 《班主任》:“书边几乎全有浅灰的手印,书里不乏折痕、重点线和某些意味着深深思索的符号。”
(2).浓密貌。 唐 张说 《赠别杨炯箴》:“杳杳深谷,深深乔木。” 唐 崔橹 《华清宫》诗之一:“草遮回磴絶鸣鸞,云树深深碧殿寒。” 林学衡 《春日游三贝子花园》诗:“过雨杏林红稍稍,藏春兰径緑深深。”
(3).牢牢地;严实地。 唐 薛逢 《君不见》诗:“人生倏忽一梦中,何必深深固权位?”
(4).沉静貌。  ——《漢語大詞典》
锁 ( 鎖 ) suǒ
锁 [ suǒ ]
  1. 加在门窗、器物等开合处或连接处,必须用钥匙、密码、磁卡等才能打开的金属装置:门~。密码~。~钥。
  2. 用锁锁住:把门~上。
  3. 链子;链条:~链。枷~。长命~。
  4. 关闭;幽闭:闭关~国。经济封~。
  5. 紧皱;蹙紧:愁眉深~。
  6. 一种缝纫方法,用线顺着布边或扣眼密缝:~边。~扣眼。
  7. 姓。
绿苔(绿苔)
唐 虞世南 怨歌行 镜前红粉歇,阶上绿苔侵。
唐 孟浩然 来阇黎新亭作 碧网交红树,清泉尽绿苔。
唐 耿湋 许下书情寄张韩二舍人 绕院绿苔闻雁处,满庭黄叶闭门时。
唐 姚合 和刘禹锡主客冬初拜表怀上都故人 林疏晓日明红叶,尘静寒霜覆绿苔。
唐 朱庆馀 宿山居 上国求丹桂,衡门长绿苔。
唐 韩琮 题圭峰下长孙家林亭 赵国林亭二百年,绿苔如毯葛如烟。  ——《骈字类编》
扫花(扫花)
杜牧惜春诗怅望送春杯慇勤扫花帚
张适诗鹤避扫花童  ——《分类字锦》
地 dì/de《國語辭典》

地 [ dì ]

  1. 人类万物栖息生长的场所。有时直接指地球。如:「大地」、「天地」、「地心」。《易经·系辞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2. 陆地。如:「高地」、「洼地」、「山地」、「地下水」。唐·李白〈静夜思〉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3. 田地、土地。如:「耕地」、「荒地」、「薄地」、「地尽其利」。
  4. 场所。如:「发祥地」、「目的地」、「根据地」、「所在地」、「置之死地而后生。」
  5. 区域。如:「本地」、「外地」、「腹地」、「殖民地」、「台湾各地」。
  6. 地位、位置。如:「留余地」、「易地而处」。《晋书·卷八四·王恭传》:「自负才地高华,恒有宰辅之望。」
  7. 心意、意志的领域。如:「颇有见地。」《宋史·卷四三八·儒林传·何基传》:「干告以必有真实心地、刻苦工夫而后可,基悚惕受命。」
  8. 本质、质地、底子。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定势》:「譬五色之锦,各以本采为地矣。」
  9. 路程。如:「这里距离省城约有三十里地。」唐·李白〈妾薄命〉诗:「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1. 用于副词语尾。如:「忽地」、「蓦地」。
  2. 置于「立」、「坐」、「卧」等动词之后。相当于「著」。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山门下立地,看有甚么人来?」

地 [ de ]

  1. 结构助词。用在副词之后。如:「慢慢地吃」、「好好地玩」、「雨势渐渐地小了。」同「的 」。
帚 zhǒu《國語辭典》

帚 [ zhǒu ]

  1. 打扫的用具。如:「扫帚」、「竹帚」、「敝帚自珍」。
半 bàn《國語辭典》

半 [ bàn ]

  1. 二分之一的。如:「半数」、「半边」、「半碗饭」、「年过半百」。
  2. 在……中间。如:「半夜」、「半路」、「半山腰」。唐·张继〈枫桥夜泊〉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 比喻极少。如:「一星半点」、「一分半钟」。
  1. 部分、不完全的。如:「半成品」、「半生不熟」、「半新不旧」、「一知半解」。
  1. 事物二分之一的部分。如:「剖半」、「一半」。《庄子·天下》:「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尘埃(塵埃)chén āi
(1).飞扬的灰土。《礼记·曲礼上》:“前有水,则载青旌;前有尘埃,则载鸣鳶。”《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唐 杜甫 《兵车行》:“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 咸阳桥 。” 柔石 《没有人听完她底哀诉》:“朔风一阵阵地扫清她身上底尘埃和她胸中底苦痛。”
(2).犹尘俗。《淮南子·俶真训》:“芒然仿佯於尘埃之外,而消摇於无事之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濯淖污泥之中,蝉蜕於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四游记·铁拐独步遇师》:“振衣千仞冈,何必恋尘埃。”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非超越尘埃,解脱人事,或愚屯罔识,惟众是从者,其能缄口而无言乎?”
(3).指社会的底层。《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有一个 梁夫人 ,能於尘埃中识拔 韩世忠 。” 清 钮琇 《记吴六奇将军事》:“海内奇杰,非从尘埃中物色,未可得也。”
(4).喻肮脏或肮脏的东西。 巴金 《怀念老舍同志》:“坦率地说,我们谁的心灵中没有封建的尘埃呢?”
(5).污染,蒙受污秽。 清 周亮工 《皖江与文灯岩》诗:“文章干气象,姓字不尘埃。”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