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东山姿,缅怀右军言。
李白〔唐代〕《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
晋室昔横溃,永嘉遂南奔。
沙尘何茫茫,龙虎斗朝昏。
胡马风汉草,天骄蹙中原。
哲匠感颓运,云鹏忽飞翻。
组练照楚国,旌旗连海门。
西秦百万众,戈甲如云屯。
投鞭可填江,一扫不足论。
皇运有返正,丑虏无遗魂。
谈笑遏横流,苍生望斯存。
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安墩。
凭览周地险,高标绝人喧。
想像东山姿,缅怀右军言。
梧桐识嘉树,蕙草留芳根。
白鹭映春洲,青龙见朝暾。
地古云物在,台倾禾黍繁。
我来酌清波,于此树名园。
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想像 xiǎng xiàng
亦作“ 想象 ”。
(1).缅怀;回忆。《楚辞·远游》:“思旧故以想像兮,长太息而掩涕。” 王逸 注:“像,一作象。” 唐 李商隐 《及第东归次灞上却寄同年》诗:“ 下苑 经过劳想像,东门送饯又差池。” 清 倪瑞璿 《金陵怀古》诗:“往事不堪频想像,夕阳西下看潮平。”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一:“我现在想像,他说这话时的笑容,还俨然如在目前呢。”
(2).犹设想。《列子·汤问》:“ 伯牙 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唐 高适 《和贺兰判官望北海作》:“跡非想像到,心以精灵猜。”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辨证上·霓裳羽衣曲考》:“《霓裳羽衣曲》舞不传於世久矣,虽学士知书之流,亦徒求想像而已。” 杨朔 《迎志愿军归国》:“你们想像中的祖国正应该是这样。” ——《漢語大詞典》
(1).缅怀;回忆。《楚辞·远游》:“思旧故以想像兮,长太息而掩涕。” 王逸 注:“像,一作象。” 唐 李商隐 《及第东归次灞上却寄同年》诗:“ 下苑 经过劳想像,东门送饯又差池。” 清 倪瑞璿 《金陵怀古》诗:“往事不堪频想像,夕阳西下看潮平。”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一:“我现在想像,他说这话时的笑容,还俨然如在目前呢。”
(2).犹设想。《列子·汤问》:“ 伯牙 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唐 高适 《和贺兰判官望北海作》:“跡非想像到,心以精灵猜。”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辨证上·霓裳羽衣曲考》:“《霓裳羽衣曲》舞不传於世久矣,虽学士知书之流,亦徒求想像而已。” 杨朔 《迎志愿军归国》:“你们想像中的祖国正应该是这样。” ——《漢語大詞典》
东山(東山)dōng shān
(1).《诗·豳风·东山》:“我徂 东山 ,慆慆不归。” 朱熹 集传:“ 东山 ,所征之地也。”后因以代指远征或远行之地。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上:“ 玉汝 有爱妾 刘氏 ,将行,剧饮通夕…… 刘贡父 , 玉汝 姻党,即作小诗寄之以戏云:‘ 嫖姚 不復顾家为,谁谓 东山 久不归。’”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四:“此去 东山 又 北山 ,镜中强半尚红颜。”
(2).《孟子·尽心上》:“ 孔子 登 东山 而小 鲁 。” 赵岐 注:“ 东山 ,盖 鲁 城东之高山。”后因以代指 鲁 地。 宋 李清照 《上枢密韩肖胄诗》:“嫠家父祖生 齐 鲁 ,位下名高人比数……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 东山 一抔土。”
(3).据《晋书·谢安传》载, 谢安 早年曾辞官隐居 会稽 之 东山 ,经朝廷屡次征聘,方从 东山 复出,官至司徒要职,成为 东晋 重臣。又, 临安 、 金陵 亦有 东山 ,也曾是 谢安 的游憩之地。后因以“东山”为典。指隐居或游憩之地。 唐 王维 《戏赠张五弟諲》诗之一:“吾弟 东山 时,心尚一何远!” 宋 沈遘 《吴正肃公挽歌辞》之一:“暂作 东山 去,还期 宣室 来。” 清 赵翼 《秋帆制府挽诗》:“南国烽烟悲远道, 东山 丝竹渺前尘。”
(4).代指 谢安 。 唐 李白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想象 东山 姿,缅怀 右军 言。” 清 顾炎武 《上吴侍郎旸》诗:“ 征虏 投壶暇, 东山 赌墅优。”
(5).泛指名高望重的人。 清 赵翼 《唐荆川先生读书处》诗之一:“并世文章无北地,当年声望此 东山 。” 赵朴初 《何满子·东山》词:“悄悄非关多病,三年不见 东山 。花事绸繆风又雨,更兼蜂妒鶯谗。”按,《人民文学》1977年第一期发表时附注云:“时见 江青 爪牙讲话,矛头指向 周总理 ,赋此书愤。”
(6).泛指东面的山。 宋 苏轼 《赤壁赋》:“少焉,月出於东山之上。” 清 郑燮 《道情》之一:“一霎时波摇金影,驀抬头月上东山。” 杨朔 《雪浪花》:“那外国人想雇我的驴去逛东山。”
(7). 春秋 时少数民族 赤狄 别种 东山 皋落氏 的省称。《国语·晋语一》:“﹝ 晋献公 ﹞是故使 申生 伐 东山 ,衣之偏裻之衣,佩之以金玦。” 韦昭 注:“ 东山 , 皋落氏 。”
(8). 南朝 梁 何胤 的别称。《南史·何胤传》:“初, 胤 二兄 求 点 并栖遁, 求 先卒,至是 胤 又隐。世号 点 为‘大山’, 胤 为‘小山’,亦曰‘东山’。” ——《漢語大詞典》
(2).《孟子·尽心上》:“ 孔子 登 东山 而小 鲁 。” 赵岐 注:“ 东山 ,盖 鲁 城东之高山。”后因以代指 鲁 地。 宋 李清照 《上枢密韩肖胄诗》:“嫠家父祖生 齐 鲁 ,位下名高人比数……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 东山 一抔土。”
(3).据《晋书·谢安传》载, 谢安 早年曾辞官隐居 会稽 之 东山 ,经朝廷屡次征聘,方从 东山 复出,官至司徒要职,成为 东晋 重臣。又, 临安 、 金陵 亦有 东山 ,也曾是 谢安 的游憩之地。后因以“东山”为典。指隐居或游憩之地。 唐 王维 《戏赠张五弟諲》诗之一:“吾弟 东山 时,心尚一何远!” 宋 沈遘 《吴正肃公挽歌辞》之一:“暂作 东山 去,还期 宣室 来。” 清 赵翼 《秋帆制府挽诗》:“南国烽烟悲远道, 东山 丝竹渺前尘。”
(4).代指 谢安 。 唐 李白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想象 东山 姿,缅怀 右军 言。” 清 顾炎武 《上吴侍郎旸》诗:“ 征虏 投壶暇, 东山 赌墅优。”
(5).泛指名高望重的人。 清 赵翼 《唐荆川先生读书处》诗之一:“并世文章无北地,当年声望此 东山 。” 赵朴初 《何满子·东山》词:“悄悄非关多病,三年不见 东山 。花事绸繆风又雨,更兼蜂妒鶯谗。”按,《人民文学》1977年第一期发表时附注云:“时见 江青 爪牙讲话,矛头指向 周总理 ,赋此书愤。”
(6).泛指东面的山。 宋 苏轼 《赤壁赋》:“少焉,月出於东山之上。” 清 郑燮 《道情》之一:“一霎时波摇金影,驀抬头月上东山。” 杨朔 《雪浪花》:“那外国人想雇我的驴去逛东山。”
(7). 春秋 时少数民族 赤狄 别种 东山 皋落氏 的省称。《国语·晋语一》:“﹝ 晋献公 ﹞是故使 申生 伐 东山 ,衣之偏裻之衣,佩之以金玦。” 韦昭 注:“ 东山 , 皋落氏 。”
(8). 南朝 梁 何胤 的别称。《南史·何胤传》:“初, 胤 二兄 求 点 并栖遁, 求 先卒,至是 胤 又隐。世号 点 为‘大山’, 胤 为‘小山’,亦曰‘东山’。” ——《漢語大詞典》
姿 zī《國語辭典》
姿 [ zī ]
名- 容貌、态势。如:「姿颜」、「姿容曼妙」、「舞姿」、「摇曳生姿」。唐·韩愈〈君子法天运〉诗:「利害有常势,取舍无定姿。」
- 资质。如:「姿质超人」。汉·王充《论衡·本性》:「初禀天然之姿,受纯一之质。」通「资」。
- 放任、纵情。《红楼梦·第六二回》:「二者恐丫鬟们年青,乘王夫人不在家,不服探春等约束,姿意痛饮,失了体统。」
缅怀(緬懷)miǎn huái
遥想;追念。 晋 陶潜 《扇上画赞》:“缅怀千载,託契孤游。”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岳侯追封》:“缅怀英概,申畀愍章。” 明 林鸿 《感秋》诗:“缅怀古哲人,信与大运并。” 阿英 《回忆杜国庠同志的文学活动》:“追念亡友,缅怀先烈,将怎样的加倍努力,才能无负于党的期望,并无愧于心祝死者的安眠啊!” ——《漢語大詞典》
右军(右軍)yòu jūn
(1). 周 制,天子有三军,称中军、左军、右军。亦泛指右翼部队。《左传·桓公五年》:“王为中军, 虢公 林父 将右军。”《史记·赵世家》:“攻 中山 。 赵袑 为右军, 许钧 为左军, 公子章 为中军,王并将之。”《国语·吴语》:“ 越王 乃中分其师以为左右军……亦令右军衔枚踰 江 五里以须。”《北史·周纪上·太祖文帝》:“帝率右军 若干惠 ,大破 神武 军,悉虏其步卒。”
(2). 晋 王羲之 曾任右军将军,后称 羲之 为“右军”。 张彦远 《法书要录》卷一引 南朝 齐 王僧虔 《论书》:“ 庾征西翼 书,少时与 右军 齐名。” 唐 高适 《途中寄徐录事》诗:“空多篋中赠,长见 右军 书。” 清 姚鼐 《题二王帖》诗之三:“地下 右军 如可作,詎将知己许 文皇 。”
(3).相传 王羲之 爱鹅,后以“右军”作为鹅的别名。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讥谑》:“ 吴 人多谓梅子为‘曹公’,以其尝望梅止渴也。又谓鹅为‘右军’,以其好养鹅也。有一士人遗人醋梅与燖鹅,作书云:‘醋浸“曹公”一甏,汤燖“右军”两隻,聊备一饌。’” 宋 高承 《事物纪原·虫鱼禽兽·右军》:“ 晋 右将军 王羲之 好鹅。在 会稽 山阴 ,道士养群鹅, 羲之 每就玩之。道士曰:为写《黄庭经》,当以相赠。 羲之 欣然写毕,笼鹅而去。今人误以鹅为‘右军’,缘此故。” ——《漢語大詞典》
(2). 晋 王羲之 曾任右军将军,后称 羲之 为“右军”。 张彦远 《法书要录》卷一引 南朝 齐 王僧虔 《论书》:“ 庾征西翼 书,少时与 右军 齐名。” 唐 高适 《途中寄徐录事》诗:“空多篋中赠,长见 右军 书。” 清 姚鼐 《题二王帖》诗之三:“地下 右军 如可作,詎将知己许 文皇 。”
(3).相传 王羲之 爱鹅,后以“右军”作为鹅的别名。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讥谑》:“ 吴 人多谓梅子为‘曹公’,以其尝望梅止渴也。又谓鹅为‘右军’,以其好养鹅也。有一士人遗人醋梅与燖鹅,作书云:‘醋浸“曹公”一甏,汤燖“右军”两隻,聊备一饌。’” 宋 高承 《事物纪原·虫鱼禽兽·右军》:“ 晋 右将军 王羲之 好鹅。在 会稽 山阴 ,道士养群鹅, 羲之 每就玩之。道士曰:为写《黄庭经》,当以相赠。 羲之 欣然写毕,笼鹅而去。今人误以鹅为‘右军’,缘此故。” ——《漢語大詞典》
言 yán《國語辭典》
言 [ yán ]
动- 说、讲。如:「难言之隐」、「大言不惭」、「苦不堪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 谈论。《论语·学而》:「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宋·苏轼〈日喻〉:「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
- 陈述。唐·白居易〈琵琶行〉:「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 询问。《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叔孙氏之司马鬷戾言于其众曰:『若之何?』莫对。」
- 告诉、告知。《史记·卷九七·陆贾传》:「郦生瞋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
- 话语、所说的话。如:「有言在先」、「忠言逆耳」、「人言可畏」。《论语·公冶长》:「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 字。如:「七言诗」、「共三十万言」。《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 一句话称为「一言」。如:「一言兴邦」、「一言以蔽之」、「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 学说、言论。如:「一家之言」。《孟子·滕文公下》:「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韩非子·孤愤》:「又将以法术之言,矫人主阿辟之心,是与人主相反也。」
- 姓。如春秋时有言偃。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语助词,无义:➊ 置于句首。《诗经·卫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左传·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➋ 置于句中。《易经·系辞上》:「德言盛,礼言恭。」《诗经·邶风·泉水》:「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言 [ yín ]
- 参见「言言」(二)条。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