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是国家祥瑞?

张鸣善元代〕《落梅风·咏雪

漫天坠,扑地飞,白占许多田地。冻杀吴民都是你!难道是国家祥瑞?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难道国家祥瑞

难道(難道)nán dào
(1).犹难说,说不定。 元 关汉卿 《拜月亭》第三折:“俺这新状元,早难道花压得乌纱帽簷偏。” 明 王衡 《郁轮袍》第五折:“ 宋 :诗怎么是那样论,我就擢这卷为第一,前卷落第为下卷,填了榜者。 赵 :慢填慢填,只这卷好哩。 宋 :难道。”《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 褚一官 道:‘岂但八分,十分都可保。’ 安老爷 説:‘这也难道。明日只怕还得大大的费番脣舌。’”
(2).副词。表示反诘语气。 元 顾德辉 《青玉案》词:“可恨狂风空自恶。晓来一阵,晚来一阵,难道都吹落?”《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足有四万金的光景!难道还不够父母的安享不成?” 许地山 《缀网劳蛛·枯杨生花》:“你听那可恶的小厮硬说他家主人不姓 金 ,难道我的儿子改了姓不成?”  ——《漢語大詞典》
是 shì《國語辭典》

是 [ shì ]

  1. 对、正确。如:「自以为是」、「积非成是」。
  2. 事情。如:「国是」。
  3. 姓。如唐代有是光。
  1. 赞成、称赞。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2. 表示肯定判断的话。如:「我是学生」、「他是外国人」、「老人与海的作者是海明威。」
  3. 表示存在的事实。如:「全身是伤」、「满身是汗」。
  4. 对命令的应答之词。如:「是,我这就去。」、「是,我马上就来。」
  1. 这。指示形容词。如:「是人」、「是日」。《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1. 此。指示代名词。《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1. 于是,表示前后相关。《书经·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管子·心术下》:「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1. 用于句中,使宾语提前。如:「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
国家(國家)guó jiā
(1).统治阶级实行阶级压迫和实施统治的组织。古代诸侯的封地称国,大夫的封地称家。也以国家为国的通称。《易·繫辞下》:“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孟子·离娄上》:“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赵岐 注:“国谓诸侯之国,家谓卿大夫也。” 唐 柳宗元 《封建论》:“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
(2).公家;朝廷。《梁书·贺琛传》:“我自除公宴,不食国家之食。”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一:“求待国家兵到,吾等即降。”《续资治通鉴·宋仁宗至和元年》:“国家 至道 三年,詔书亲郊圜丘,以 太祖 、 太宗 并配。”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凡国家营建之事,董其役,御前所用铜锡木铁之器日取给焉。”
(3).犹言“官家”。指皇帝。《东观汉记·祭遵传》:“国家知将军不易,亦不遗力。”《晋书·陶侃传》:“国家年小,不出胸怀。”
(4).诸侯卿大夫所受封地上的城邑。《周礼·春官·典命》:“上公九命为伯,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侯伯七命,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七为节;子男五命,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五为节。” 郑玄 注:“国家,国之所居,谓城方也。”
(5).京城,首都。《后汉书·朱儁传》:“国家西迁,必孤天下之望。”  ——《漢語大詞典》
祥瑞 xiáng ruì
吉祥的征兆。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二》:“ 成王 任 周 召 而海内大治, 越裳 重译,祥瑞并降。”《后汉书·隗嚣传》:“﹝ 王莽 ﹞反戾饰文,以为祥瑞。”《旧唐书·卢群传》:“祥瑞不在凤凰、麒麟,太平须得边将、忠臣。” 明 高明 《琵琶记·一门旌奖》:“祥瑞若此,吉庆必来。”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