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聚邻曲,斗酒相与斟。

戴叔伦唐代〕《喜雨

闲居倦时燠,开轩俯平林。雷声殷遥空,云气布层阴。
川上风雨来,洒然涤烦襟。田家共欢笑,沟浍亦已深。
团团聚邻曲,斗酒相与斟。樵歌野田中,渔钓沧江浔。
苍天暨有念,悠悠终我心。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团团邻曲斗酒相与

团团(團團)tuán tuán
(1).圆貌。 汉 班婕妤 《怨歌行》:“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南朝 宋 谢惠连 《七月七日夜咏牛女》诗:“团团满叶露,析析振条风。” 宋 王安石 《黄菊有至性》诗:“团团城上日,秋至少光辉。”
(2).引申为肥胖。 唐 欧阳询 《嘲长孙无忌》诗:“只因心浑浑,所以面团团。”
(3).指圆月。 宋 苏轼 《次韵毛滂法曹感雨诗》:“空庭月与影,强结三友欢;我岂不足歟?要此清团团。” 宋 孔平仲 《月夜》诗:“长风送荡漾,浩露洗团团。”
(4).簇聚貌。 前蜀 韦庄 《登汉高庙闲眺》诗:“天畔晚峰青簇簇,槛前春树碧团团。” 宋 梅尧臣 《贺永叔得山桂》诗:“团团緑桂丛,本自幽巖得。” 清 洪升 《长生殿·重圆》:“撒团团翠云,堆一溜秋光。”
(5).围绕、旋转貌。 唐 顾云 《筑城篇》:“画阁团团真铁瓮,堵阔巉巖齐石壁。” 宋 苏轼 《送安节》诗之十:“应笑谋生拙,团团如磨驴。”《水浒传》第七三回:“三个上得山来,天尚未明,来到山头看时,团团一遭土墙。”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走马灯》:“走马灯者,剪纸为轮,以烛嘘之,则车驰马骤,团团不休。”
(6).犹慱慱。忧苦不安貌。 汉 张衡 《思玄赋》:“志团团以应悬兮,诚心固其如结。” 唐 李贺 《汉唐姬饮酒歌》:“妾身昼团团,君魂夜寂寂。”
(7).全部;到处。《西游记》第十四回:“諕得这六个贼,四散逃走,被他拽开步,团团赶上,一个个尽皆打死。”《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一个十全的家业,团团都做在船上。”《水浒传》第五回:“ 周通 道:‘这贼秃不是好人,倒着了那厮手脚,却从那里去了?’团团寻踪迹,到后山,见一带荒草平平地都滚倒了。”
(8).犹层层。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十五章:“有时,被敌人团团包围,甚至被人‘压顶’……他( 周仆 )却毫不沮丧。”
(9).球状物。 艾明之 《雨》:“他撕下一片锅巴,捏成团团,一面嚼着,一面回到房间来。”  ——《漢語大詞典》
聚 jù《國語辭典》

聚 [ jù ]

  1. 集合、會合。如:「物以類聚」。《易經·繫辭上》:「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吳句餘予之朱方,聚其族焉而居之,富於其舊。」
  2. 堆積、蓄積。如:「聚沙成塔」。《荀子·王制》:「我今將畜積并聚之於倉廩。」《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傳》:「又於帝前聚米為山谷,指畫形埶。」
  3. 徵收、搜括。《論語·先進》:「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
  1. 村落。《史記·卷一·五帝本紀》:「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唐·張守節·正義:「聚,謂村落也。」漢·王襃〈僮約〉:「往來市聚,慎護姦偷。」
  2. 人群。《左傳·成公十三年》:「虔劉我邊陲,我是以有輔氏之聚。」晉·杜預·注:「聚,眾也。」
  3. 積蓄。《左傳·哀公十七年》:「楚白公之亂,陳人恃其聚而侵楚。」
邻曲(鄰曲)lín qǔ
邻居;邻人。 晋 陶潜 《游斜川》诗序:“与二三邻曲,同游 斜川 。”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韩势败笑鉴》:“飢饿乞怜之声,达于邻曲。” 阿英 《明朝的笑话》二一:“一夕,乘醉访邻曲一个隐士。”  ——《漢語大詞典》
斗酒(鬥酒)dòu jiǔ
亦作“鬭酒”。 比酒量。 唐 杜牧 《街西长句》:“游骑偶同人鬭酒,名园相倚杏交花。” 清 陈维嵩 《菩萨蛮·为竹逸题徐渭文画紫牡丹》词:“年时鬭酒红栏下,一丛姹紫真如画。” 清 陈于王 《燕九竹枝词》之九:“观傍培塿氍毺新,酒市争看鬭酒人。”  ——《漢語大詞典》
相与(相與)xiāng yǔ
(1).相处;相交往。《易·大过》:“象曰:老夫女妻,过以相与也。”《史记·淮阴侯列传》:“此二人相与,天下至驩也,然而卒相禽者,何也?患生於多欲而人心难测也。”《红楼梦》第三三回:“他近日和衔玉的那位令郎相与甚厚。” 欧阳山 《柳暗花明》九七:“我这个人其实并不难相与。”
(2).指交好的人。 唐 吴筠 《元日言怀因以自励诒诸同志》诗:“孰能无相与,灭跡俱忘筌。” 宋 罗烨 《醉翁谈录·崔木因妓得家室》:“每遇相与,游於市中之时, 崔木 独慷慨特达,用钱如泥沙。”《红楼梦》第八四回:“ 王尔调 陪笑道:‘也是晚生的相与。’”《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作个相与,你道如何?”
(3).相授与。《易·咸》:“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 孔颖达 疏:“是二气感应以相授与,所以为咸亨也。”《穀梁传·桓公元年》:“天子在上,诸侯不得以地相与也。”
(4).共同;一道。《孟子·公孙丑上》:“又有 微子 、 微仲 、 王子比干 、 箕子 、 胶鬲 ,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 晋 陶潜 《移居》诗之一:“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严复 《辟韩》:“今夫西洋者,一国之大公事,民之相与自为者居其七,由朝廷而为之者居其三。”
(5).互相;交相。《韩非子·五蠹》:“毁誉赏罚之所加者,相与悖繆也,故法禁坏而民愈乱。”《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驩,为刎颈之交。” 宋 苏轼 《安万民策》之五:“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於佚乐。卒有盗贼之警,则相与恐惧讹言,不战而走。”
(6).相同。 宋 梅尧臣 《同道损世则元辅游西湖》诗:“同来三四人,趣向颇相与。”  ——《漢語大詞典》
斟 zhēn《國語辭典》

斟 [ zhēn ]

  1. 注入、添加。如:「斟酒」、「斟茶」。唐·李白〈悲歌行〉:「主人有酒且莫斟,听我一曲悲来吟。」
  2. 滴。宋·范成大〈宜斋雨中〉诗:「映竹千丝舞,垂簷一线斟。」
  3. 审度、考虑。参见「斟酌 」条。
  4. 姓。如汉代有斟尚。
  1. 饮料、汁液。《史记·卷七○·张仪传》:「于是酒酣乐,进热啜,厨人进斟,因反斗以击代王,杀之,王脑涂地。」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