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习俗难驯扰,北客迂疏易悔尤。

陈造宋代〕《再次韵二首

铅墨才为一饱谋,还因跋疐赋休休。
南州习俗难驯扰,北客迂疏易悔尤。
世味蜃生今落落,归心风旆正悠悠。
知非况自五十九,为问衰翁底更求。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南州习俗驯扰北客迂疏悔尤

南州 nán zhōu
(1).泛指南方地区。《楚辞·远游》:“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 姜亮夫 校注:“南州犹南土也,此当指 楚 以南之地言。”《晋书·羊祜传》:“南州人征市日,闻 祜 丧,莫不号慟。” 清 吴伟业 《庚子八月访同年吴有调有感赋赠》诗之四:“南州师友江天笛, 北固 知交午夜砧。” 叶叶 《庚戌纪事》诗之十三:“二月南州春已深,红绵花下午沉沉。”
(2).指 豫章郡 。《后汉书·徐稺传》:“ 徐稺 字 孺子 , 豫章 南昌 人也……及 林宗 有母忧, 稺 往弔之,置生芻一束於庐前而去。众怪,不知其故。 林宗 曰:‘此必 南州 高士 徐孺子 也。’” 元 张养浩 《咏史诗·朱震》:“如何当日 陈蕃 榻,止为 南州 孺子 悬。”
(3).借指 徐稺 。 清 宋琬 《韩子新归中州诗以赠之》:“邑宰闻生来,下榻如 南州 。”
(4).指 南阳 。《后汉书·王常传》:“臣蒙大命,得以鞭策託身陛下。始遇 宜秋 ,后会 昆阳 ,幸赖灵武,輒成断金。 更始 不量愚臣,任以 南州 。” 李贤 注:“谓以廷尉行 南阳 太守。”
(5).指两 粤 。 南朝 梁 江淹 《游黄蘖山》诗:“ 南州 饶奇怪,赤县多灵仙。” 唐 杜甫 《从人觅小胡孙许寄》诗:“人説 南州 路,山猿树树悬。” 仇兆鳌 注引 顾宸之 曰:“两 粤 为 南州 路。”
(6).古代州名。 唐 武德 二年,初置 南州 , 宋 改 南川县 。即今 四川省 南川县 。  ——《漢語大詞典》
习俗(習俗)xí sú
(1).习惯风俗。《荀子·大略》:“政教习俗,相顺而后行。”《史记·秦始皇本纪》:“遂登 会稽 ,宣省习俗,黔首斋庄。” 唐 高适 《饯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岭外》诗:“彼邦本倔强,习俗多骄矜。” 明 刘基 《送普颜子寿赴广西宪幕》诗:“偏方异习俗,赋性实同调。” 杨朔 《上尉同志》:“他忽然张开胳臂,一把抱住我。这不是东方的习俗,但我们抱起来了,抱得紧紧的。”
(2).犹流俗。 唐 刘肃 《大唐新语·著述》:“﹝ 河上公 ﹞以所注《老子》授 文帝 ,因衝空上天。此乃不经之鄙言,习俗之虚语。”  ——《漢語大詞典》
难 ( 難 ) nán/nàn/nuó
难 [ nán ]
  1. 不容易,做起来费事:~处。~度。~点。~关。~熬。~耐。~产。~堪。~题。~以。~于。困~。畏~。急人之~。
  2. 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免。~为。~保。~怪。~倒(dǎo )。~道。~能可贵。
  3. 不好:~听。~看。
难 [ nàn ]
  1. 灾祸,困苦:~民。灾~。遇~。逃~。殉~。患~。遭~。避~。排扰解~。
  2. 仇怨:排~解纷。
  3. 诘责,质问:发~。非~。责~。
难 [ nuó ]
  1. 古同“傩”。
驯扰(馴擾)xùn rǎo
(1).顺服;驯伏。《文选·祢衡〈鹦鹉赋〉》:“矧禽鸟之微物,能驯扰以安处。” 张铣 注:“况鸟微贱,能顺柔安处也。” 唐 李白 《大鹏赋》:“岂比夫 蓬莱 之黄鵠,夸金衣与菊裳。耻 苍梧 之玄凤,耀綵质与锦章,既御服于灵仙,久驯扰于池隍。” 章炳麟 《訄书·订文》:“君人者,藉此以相临制,使民驯扰,於事益便。”
(2).使顺服;使和顺。 宋 苏辙 《商论》:“盖常以为 周公 之治天下,务为文章繁縟之礼,以和柔驯扰天下刚强之民。” 杨笃生 《新湖南》第六篇:“惟其有独立性,故能以少数人控驭多数人而驯扰之。”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一节:“一统独立之国,务绥靖内忧,驯扰魁桀不覊之气。”  ——《漢語大詞典》
北客
唐 薛能 行次灵龛驿寄西蜀尚书 北客推车指蜀门,乾阳知已近临坤。  ——《骈字类编》
迂疏 yū shū
亦作“ 迂疎 ”。亦作“迂踈”。 犹言迂远疏阔。 唐 权德舆 《自杨子归丹阳初遂闲居聊呈惠公》诗:“蹇浅逢机少,迂疏应物难。” 宋 苏舜钦 《杜公谢官表》:“臣立性褊直,有不可移之资;临事迂疎,无必能成之策。” 明 刘基 《遣兴》诗之六:“迂踈乏世用,矫情非所安。” 清 顾炎武 《春雨》诗:“年老更迂疏,制行復刚褊。” 清 厉鹗 《郑筠谷太史挽诗》之二:“平生笑语乐通怀,亦抱迂疎与俗乖。”  ——《漢語大詞典》
易 yì《國語辭典》

易 [ yì ]

  1. 簡單、不困難。如:「容易」、「得來不易」。
  2. 平和、和藹。如:「平易近人」。《詩經·小雅·何人斯》:「爾還而入,我心易也。」
  1. 交換。如:「交易」、「貿易」、「以物易物」。《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 》 :「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願以十五城請易璧。」
  2. 改變。如:「變易」、「易容」、「移風易俗」。《易經·繫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
  3. 輕視、輕慢。《左傳·襄公四年》:「戎狄荐居,貴貨易土。」《漢書·卷八六·王嘉傳》:「二千石益輕賤,吏民慢易之。」
  4. 治理。《孟子·盡心上》:「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
  1. 《易經》的簡稱。《論語·述而》:「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漢書·卷八八·儒林傳·丁寬傳》:「梁項生從田何受《易》,時寬為項生從者。」
  2. 姓。如春秋時代齊國有易牙。
悔尤 huǐ yóu
犹怨恨。语本《论语·为政》:“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唐 元稹 《诲侄等书》:“吾又以吾兄所职易涉悔尤,汝等出入游从,亦宜切慎。” 宋 王安石 《送张拱微出都》诗:“一来裹青衫,触事自悔尤。” 清 黄遵宪 《赤穗四十七义士歌》:“最后决意报讎同力勠,洒血书誓无悔尤。” 鲁迅 《书信集·致李秉中》:“近常从事于翻译,间有短评,涉及时事,而信口雌黄,颇招悔尤。”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