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晴明晦何限景,付与沙鸥浦鹭纶竿夫。

陈造宋代〕《题芜湖雄观亭

大江来东南,旁受众壑输。
下驿峡下窄,积水陡下百尺馀。
势如千鼓駴万马,闛{外门内沓}啮蹙崩腾排轧争危涂。
蟂矶赖是作龃龉,不然颓沙裂岸复通舳舻。
霜晴似揭天两镜,瞥眼浪涛相吞屠。
不知河伯窟宅托何所,只应蛟鳄跋疐无宁居。
阴晴明晦何限景,付与沙鸥浦鹭纶竿夫。
令君作亭揽其要,豁然眼办了江湖。
我昔暂登览,诗瓢仍酒壶。
寒声隐隐撼窗户,绿雾喷噀擅晓晡。
吴樯楚柁乱秋叶,蜚山涌雪略座隅。
淮山千髻更在洪涛外,昏烟淡日时有无。
昆阳胜负等蛮触,魏中之梁直锱铢。
人生红尘中,局缩辕下驹。
安得李成王宰不死俱在眼,水墨挥洒丹青摹。
江山千里入卷轴,从此不数玄圃昆仑图。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阴晴明晦何限付与沙鸥纶竿

阴晴(陰晴)yīn qíng
(1).指向阳和背阴。 唐 王维 《终南山》诗:“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2).比喻得志和失意。 元 曾瑞 《哨遍·村居》套曲:“人为功名苦战争,徒然竞,百年身世,数度阴晴。”  ——《漢語大詞典》
明晦 míng huì
(1).明暗;晴阴。 南朝 梁武帝 《拟明月照高楼》诗:“相去既路迥,明晦亦殊悬。” 宋 曾巩 《拟岘台记》:“若夫雪烟开敛,日光出没,四时朝暮,雨暘明晦,变化不同,则虽览之不厌,而虽有智者,亦不能穷其状也。” 清 徐昂发 《雁门关》诗:“嵐光自摩荡,巖壑递明晦。”
(2).人世与阴间。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卢仆射从史》:“吾已免离,下视汤火,岂復低身而卧其间乎?且夫据其生死,明晦未殊,学仙成败,则无所异。吾已得炼形之术也。”  ——《漢語大詞典》
何限 hé xiàn
(1).多少,几何。 前蜀 韦庄 《和人春暮书事寄崔秀才》诗:“不知芳草情何限?只怪游人思易伤。” 宋 范成大 《次韵陆务观编修新津遇雨》之一:“平生飘泊知何限?少似 新津 风雨时。” 清 余怀 《〈板桥杂记〉序》:“一代之兴衰,千秋之感慨,其可歌可録者何限?” 鲁迅 《花边文学·论秦理斋夫人事》:“穷乡僻壤或都会中,孤儿寡妇,贫女劳人之顺命而死,或虽然抗命,而终于不得不死者何限,但曾经上谁的口,动谁的心呢?”
(2).无限,无边。 唐 韩愈 《郴口又赠》诗之二:“沿涯宛转到深处,何限青天无片云。”  ——《漢語大詞典》
景 jǐng/yǐng《國語辭典》

景 [ jǐng ]

  1. 日光。《文选·张载·七哀诗二首之二》:「朱光驰北陆,浮景忽西沉。」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2. 时光。《文选·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怀杂道转迥,寻异景不延。」
  3. 可供玩赏的形色。如:「风景」、「山景」、「景物依旧,人事全非。」
  4. 情况、境遇。如:「晚景凄凉」。宋·苏轼〈西山戏题武昌王居士〉诗:「解襟顾景各箕踞,击剑赓歌几举觥。」《红楼梦·第四六回》:「率性把方才凤姐过去回来所有的形景言词,始末原由,告诉与他。」
  5. 戏剧中因布幕不同而画分的段落。如:「第一幕第三景」。
  6. 姓。如战国时楚国有景差。
  1. 仰慕。如:「景仰」。《后汉书·卷三九·刘般传》:「今恺景仰前修,有伯夷之节。」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
  1. 大。《诗经·小雅·小明》:「神之听之,介尔景福。」《隋书·卷三·炀帝纪上》:「朕嗣膺景业,傍求雅训,有一弘益,钦若令典。」

景 [ yǐng ]

  1. 物体的形影、阴影。《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同「影 」。
付与 fù yǔ
拿出;交给:尽力完成时代~我们的使命。  ——《漢語大詞典》
沙鸥(沙鷗)shā ōu
栖息于沙滩、沙洲上的鸥鸟。 唐 孟浩然 《夜泊宣城界》诗:“离家復水宿,相伴赖沙鸥。”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清 黄景仁 《过高淳湖水新涨舟行芦苇上十余里》诗:“如云帆影去復来,似雪沙鸥聚还散。”  ——《漢語大詞典》
浦 pǔ《國語辭典》

浦 [ pǔ ]

  1. 河岸、水边。《吕氏春秋·孝行览·本味》:「江浦之橘,云梦之柚。」宋·王安石〈题燕侍郎山水图〉:「往时濯足荡湘浦,独上九嶷寻二女。」
  2. 泛指池塘等水面。如:「荷浦」、「莲浦」。宋·苏轼〈澄迈驿通潮阁〉诗二首之一:「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宋·姜夔〈念奴娇·闹红一舸〉词:「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
  3. 河川主、支流汇合处或入海口。唐·李白〈荆门浮舟望蜀江〉诗:「流目浦烟夕,扬帆海月生。」宋·柳永〈煮海歌〉:「年年春夏潮盈浦,潮退刮泥成岛屿。」
  4.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浦仁裕。
鹭 ( 鷺 ) lù
鹭 [ lù ]
     ◎ 鸟类的一科,翼大尾短,嘴直而尖,颈和腿很长,常见的有“白鹭”(亦称“鹭鸶”)、“苍鹭”、“绿鹭”等:~涛(喻波涛,白浪翻滚如鹭之飞翔)。
纶竿(綸竿)lún gān
钓竿。 宋 徐积 《渔父乐》词:“渔唱歇,醉眠斜,纶竿簔笠是生涯。” 元 滕斌 《普天乐·四时道情》曲:“伴纶竿箬笠蓑衣。” 明 无名氏 《霞笺记·霞笺题字》:“槐黄时候,纶竿钓海鰲。” 清 钱谦益 《临城驿壁见方侍御孩未题诗》诗:“纶竿喜值金鸡放,华表真同白鹤归。”  ——《漢語大詞典》
夫 fū/fú《國語辭典》

夫 [ fū ]

  1. 古代稱成年男子為「夫」,後泛稱男子。如:「征夫」、「懦夫」。《說文解字·夫部》:「夫,丈夫也。」清·徐灝·箋:「男子已冠之偁也。」《孟子·萬章下》:「耕者之所獲,一夫百畝。」
  2. 泛指一般人。如:「千夫所指」、「萬夫莫敵」、「匹夫」。
  3. 夫婿。如:「姊夫」、「前夫」、「亡夫」。《樂府詩集·卷二十八·相和歌辭三·無名氏·陌上桑詩》:「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
  4. 從事某種勞動的人。如:「漁夫」、「農夫」、「車夫」、「挑夫」、「樵夫」。

夫 [ fú ]

  1. 文言文中的發語詞,表提示作用。《論語·季氏》:「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孟子·離婁上》:「夫國君好仁,天下無敵。」
  2. 文言文中用於句末,表示感嘆或疑問。《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孔子曰:『吾歌,可夫?』」
  3. 文言文中用於句中,無義。《禮記·檀弓下》:「穆公曰:『仁夫公子重耳。』」
  1. 文言文中指示代名詞。《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子木曰:『夫獨無族姻乎?』」《漢書·卷四八·賈誼傳》:「彼且為我亡,故吾得與之俱存;夫將為我危,故吾得與之皆安。」
  1. 文言文中指示形容詞。相當於「此」、「彼」。《左傳·成公十六年》:「夫二人者,魯國社稷之臣也。」《論語·先進》:「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