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温然侍上官,松醪更劝语更端。
陈造〔宋代〕《次韵同年诸公环碧叙同年会》
春意温然侍上官,松醪更劝语更端。
行厨剩遣黄头载,下客何曾白眼看。
烋在汉庭方眷注,功将周室更祗欢。
孰知末至慈恩旧,老境犹歌行路难。
行厨剩遣黄头载,下客何曾白眼看。
烋在汉庭方眷注,功将周室更祗欢。
孰知末至慈恩旧,老境犹歌行路难。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春意 chūn yì
(1).春天的气象。 南朝 梁 江淹 《卧疾愁别刘长史》诗:“始怀未迴叹,春意秋方惊。” 宋 陈师道 《绝句》:“丁寧鸟语传春意, 白下 门东第几家?” 郭小川 《春暖花开》诗:“春天来了,处处有春意。”
(2).两性爱恋的情意。《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春歌四》:“温风入南牖,织妇怀春意。”《醒世恒言·金海陵纵欲亡身》:“春意满身扶不起,一双蝴蝶逐人来。”《白雪遗音·马头调·佳期》:“一个是姣羞满面,一个是春意满怀。” ——《漢語大詞典》
(2).两性爱恋的情意。《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春歌四》:“温风入南牖,织妇怀春意。”《醒世恒言·金海陵纵欲亡身》:“春意满身扶不起,一双蝴蝶逐人来。”《白雪遗音·马头调·佳期》:“一个是姣羞满面,一个是春意满怀。” ——《漢語大詞典》
温然 wēn rán
(1).温和貌。《诗·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汉 郑玄 笺:“念君子之性,温然如玉。”《太平广记》卷三四○引 唐 李景亮 《李章武传》:“虽弘道自高,恶为洁饰,而容貌闲美,即之温然。” 明 何景明 《张公去思碑》:“临民温然有餘度,人多易近。” 清 吴敏树 《先考行状》:“顾自其微有知识之日,日趋侍府君於家,而仰其容貌,则见其温然以和,又儼然以庄也。”
(2).和润貌。 宋 苏洵 《仲兄字文甫说》:“今夫玉非不温然美矣,而不得以为文;刻鏤组绣非不文矣,而不可与论乎自然。”
(3).温暖貌。 唐 羊士谔 《斋中有兽皮茵偶成咏》:“卧阁幸相宜,温然承宴息。” 唐 姚合 《街西居》诗之二:“日出穷巷喜,温然胜重衣。” ——《漢語大詞典》
(2).和润貌。 宋 苏洵 《仲兄字文甫说》:“今夫玉非不温然美矣,而不得以为文;刻鏤组绣非不文矣,而不可与论乎自然。”
(3).温暖貌。 唐 羊士谔 《斋中有兽皮茵偶成咏》:“卧阁幸相宜,温然承宴息。” 唐 姚合 《街西居》诗之二:“日出穷巷喜,温然胜重衣。” ——《漢語大詞典》
侍 shì《國語辭典》
侍 [ shì ]
动- 伺候。如:「服侍病人要有耐心。」
- 在一旁陪著。《论语·先进》:「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旁有宦者一人,侍不敢去。」
- 服侍或随从他人的人。如:「女侍」、「侍从」。
- 侍生的简称。参见「侍生 」条。
- 姓。如明代有侍锦。
上官 shàng guān
(1).高官;大官。《管子·小问》:“客或欲见於 齐桓公 ,请仕上官,授禄千钟。”《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凡田五亩曰双。上官授田四十双,上户三十双,以是而差。” 宋 苏舜钦 《应制科上省使叶道卿书》:“某观前古之士,歘然奋起於贱庸之地,建名树勋,风采表於当世者,未始不由上官鉅公推引而能至也。”
(2).上司;长官。《后汉书·任延传》:“﹝ 任延 ﹞拜 武威 太守,帝亲见,戒之曰:‘善事上官,无失名誉。’”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性復多蝨,把搔无已,而当裹以章服,揖拜上官,三不堪也。” 明 李贽 《与河南吴中丞书》:“自为下僚以来,未尝一日获罪於上官。”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八:“他只是一介武弁,只晓得服从上官命令,上官要叫他守城,他便守城罢了。”
(3).指郡府。《后汉书·陈忠传》:“自今彊盗为上官若它郡县所糺觉,一发,部吏皆正法,尉贬秩一等。” 李贤 注:“上官谓郡府也。”
(4).复姓。 汉 有 上官桀 。见《史记·大宛列传》。
受命上任。 唐 李白 《寻阳送弟昌峒鄱阳司马作》诗:“朱紱白银章,上官佐 鄱阳 。”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正五九月不上任》:“偶读 竇 所引用,于是始知不用正、五、九上官之理。” ——《漢語大詞典》
(2).上司;长官。《后汉书·任延传》:“﹝ 任延 ﹞拜 武威 太守,帝亲见,戒之曰:‘善事上官,无失名誉。’”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性復多蝨,把搔无已,而当裹以章服,揖拜上官,三不堪也。” 明 李贽 《与河南吴中丞书》:“自为下僚以来,未尝一日获罪於上官。”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八:“他只是一介武弁,只晓得服从上官命令,上官要叫他守城,他便守城罢了。”
(3).指郡府。《后汉书·陈忠传》:“自今彊盗为上官若它郡县所糺觉,一发,部吏皆正法,尉贬秩一等。” 李贤 注:“上官谓郡府也。”
(4).复姓。 汉 有 上官桀 。见《史记·大宛列传》。
受命上任。 唐 李白 《寻阳送弟昌峒鄱阳司马作》诗:“朱紱白银章,上官佐 鄱阳 。”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正五九月不上任》:“偶读 竇 所引用,于是始知不用正、五、九上官之理。” ——《漢語大詞典》
松醪 sōng láo
用松肪或松花酿制的酒。 唐 戎昱 《送张秀才之长沙》诗:“松醪能醉客,慎勿滞 湘潭 。” 宋 苏轼 《中山松醪赋》:“烂文章之纠缠,惊节解而流膏……收薄用於桑榆,製 中山 之松醪。”《初刻拍案惊奇》卷四:“ 十一娘 又另唤一女童出来,叫做 縹云 。整备茶菓山蔌松醪,请 元玉 喫。”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投辕》:“俺读些稗官词,寄牢骚,对江山吃一斗苦松醪。”参见“ 松肪酒 ”、“ 松花酒 ”。 ——《漢語大詞典》
更 gēng/gèng《國語辭典》
更 [ gēng ]
动- 改换、变换。如:「变更」、「更改」。唐·王维〈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唐·元稹〈估客乐〉诗:「自兹相将去,誓死意不更。」
- 代替。《吕氏春秋·仲春纪·仲春》:「用圭璧,更皮币。」
- 古代表示夜间计时的用语。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如:「三更灯火五更鸡」。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 古代徭役的名称。参见「更赋 」条。
- 姓。如战国时魏国有更羸。
更 [ gèng ]
副- 愈甚、越发。表示加重一层的语气。如:「更好」、「更加努力」。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三一五首之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再、复。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红楼梦·第一二○回》:「雨村听著却不明白,知仙机也不便更问。」
- 竟然、终于。《全唐诗·卷七九八·花蕊夫人·述国亡诗》:「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 岂、难道、那里。唐·杜甫〈春日梓州登楼〉诗二首之二:「战场今始定,移柳更能存。」《水浒传·第一一○回》:「此是人之常情,更待多说?」
- 纵使、即使、不论怎样。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宋·柳永〈如鱼水·轻霭浮空〉词:「更归去,偏历銮坡凤沼,此景也难忘。」
- 反而。汉·王充《论衡·奇怪》:「儒者称圣人之生,不因人气,更禀精于天。」
更 [ jīng ]
动- 经历、经过。如:「少不更事」。《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汉方欲事灭胡,……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劝 ( 勸 ) quàn
劝 [ quàn ]
- 说服,讲明事理使人听从:~说。~解(jiě)。~导。~教(jiào)。~谏。~慰。~戒。~进(封建社会劝说实际上已经掌握政权而有意做皇帝的人做皇帝)。
- 勉励:~勉。~学。~业。~善。
语 ( 語 ) yǔ/yù
语 [ yǔ ]
- 话:~言。汉~。英~。~录。~汇。~重心长。
- 指“谚语”或“古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 代替语言的动作:手~。旗~。
- 说:细~。低~。
- 告诉:不以~人。
更端 gēng duān
(1).另一事。《礼记·曲礼上》:“君子问更端,则起而对。” 孔颖达 疏:“更端,别事也;谓嚮语已毕,更问他事。” 宋 梅尧臣 《依韵和王平甫见寄》:“ 仲尼 书大法,亦莫重更端。”《明史·倪元璐传》:“又如词臣 文震孟 正学劲骨,有古大臣之品,三月居官,昌言获罪,人以方之 罗伦 、 舒芬 。而今起用之旨再下,谬悠之谭不已,将毋门户二字不可重提耶?用更端以相遮抑耶?”
(2).指书写时另行换头。 清 龚自珍 《最录穆天子传》:“今闕文有二种:有闕甚多,不知若干名者,事更端也,写书者宜书之曰闕;有闕一二名者,事无更端,则食也,写书者宜为方空於行间,不言闕。” ——《漢語大詞典》
(2).指书写时另行换头。 清 龚自珍 《最录穆天子传》:“今闕文有二种:有闕甚多,不知若干名者,事更端也,写书者宜书之曰闕;有闕一二名者,事无更端,则食也,写书者宜为方空於行间,不言闕。”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