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文哀怨谁复谅,苏蕙英灵久埋没。

郑孝胥清代〕《刘聚卿属题翁覃溪书金刚经塔图本

柳书精拓《金刚经》,近出燉煌之石室。唐人写经此其最,见之使人每自失。

聚卿示我初有悟,结构艰辛扫圆滑。书来复示经塔本,细楷乃是覃溪笔。

一塔适成经一部,共嗟此老太巧密。名流好事殊可喜,叶氏刊传妙无匹。

陶斋收藏甲天下,独肯为子舍珍物。翩翩诗字含古味,骎骎北平欲度越。

尔来时事愈难挽,志士灰心竞学佛。好持此经礼浮图,收拾精魂敛心骨。

回文哀怨谁复谅,苏蕙英灵久埋没。题成卷图起看天,飞鸽喧空绕双阙。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回文哀怨英灵久埋

回文(迴文)huí wén
(1).修辞手法之一。某些诗词字句,回环往复读之均能成诵。如 南朝 齐 王融 《春游回文诗》:“池莲照晓月,幔锦拂朝风。”回复读之则为“风朝拂锦幔,月晓照莲池。”起源说法不一。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回文所兴,则 道原 为始。联句共韵,则柏梁餘制。”按, 道原 作品已佚。一说起源于 前秦 窦滔 妻 苏蕙 的《璇玑图》诗。参阅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六》、 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第七编十一。
(2).回复的公文。《清平山堂话本·曹伯明错勘赃记》:“解 曹伯明 并赃物、文卷,到府厅交割了,讨了回文自回。”
亦作“ 迴纹 ”。亦作“廻文”。亦作“逥纹”。 1.指编织物上回旋曲折的纹理。 南朝 梁 沈约 《相逢狭路间》诗:“大妇遶梁歌,中妇迴文织。” 元 顾瑛 《唐宫词次铁雅先生无题韵》之二:“莲花池畔暑风凉,玉竹迴文宝簟光。” 元 袁桷 《次韵马伯庸题〈凌波仙图〉》:“石痕生左角,松影印逥纹。”
(2).指回文诗。 北周 庾信 《荡子赋》:“合欢无信寄,迴纹织未成。”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书写了数幅纸,更不算织锦廻文。” 明 叶小鸾 《艳体连珠·手》:“故春日迴文,逞掺掺于机锦;秋风捣练,响皎皎于砧声。”  ——《漢語大詞典》
哀怨 āi yuàn
悲伤怨恨。 晋 石崇 《〈王明君辞〉序》:“其造新曲,多哀怨之声。” 唐 魏璀 《湘灵鼓瑟》诗:“瑶瑟多哀怨,朱弦且莫听。” 清 陈维嵩 《水龙吟·江行望秣陵作》词:“何处廻颿挝鼓,更玉笛数声哀怨。” 谢觉哉 《人造“鹊桥”》:“他和她们只能在书信上诗歌上写出‘哀怨’,不可能在事实上得到欢欣。”  ——《漢語大詞典》
谁 ( 誰 ) shuí
谁 [ shuí ]
  1. 疑问人称代词:你是~?~何(a.哪一个人;b.诘问,呵问)。~们。~人。~个。
  2. 任何人,无论什么人:这件事~都不知道。
复 ( 復 複 覆 ) fù《國語辭典》

复 [ fù ]

  1. 行於故道。《說文解字·夊部》:「复,行故道也。」
  2. 同「復 」(一)​。

复 [ fòu ]

  1. 同「復 」(二)​。
谅 ( 諒 ) liàng
谅 [ liàng ]
  1. 宽恕:~解(jiě)。~察。体~。见~。原~。
  2. 信实:~直(诚信正直)。
  3. 推想:~必。~已上车。
  4. 固执,坚持成见。
苏 ( 蘇 ) sū/sù
苏 [ sū ]
  1. 植物名(“紫苏”或“白苏”的种子,称“苏子”)。
  2. 指须头下垂物:流~。
  3. 昏迷中醒过来:~生。~醒。死而复~。
  4. 缓解,解除:以~其困。
  5. 特指“江苏省”、“苏州市”:~剧。~绣(苏州的刺绣)。
  6. 前“苏联”的简称。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把当时的工农民主政权组织称为“苏维埃”;把当时的根据地称为“苏区”。
  7. 姓。
  8. 见“噜”字“噜苏”。
苏 [ sù ]
  1. 朝向:“~刃者死”。
蕙 huì《國語辭典》

蕙 [ huì ]

  1. 一种香草。古人将其佩带在身上以避疫疠。《文选·张衡·南都赋》:「其香草则有薜荔蕙若,薇芜荪苌,晻暧蓊蔚,含芬吐芳。」也称为「佩兰」。
  2. 参见「蕙兰 」条。
  1. 喻高雅、高洁。如:「蕙质兰心」。《文选·鲍照·芜城赋》:「东都妙姬,南国丽人,蕙心纨质,玉貌绛唇。」
英灵(英靈)yīng líng
(1).英明灵秀(指资质)。《后汉书·王刘张李等传论》:“观其智略,固无足以惮 汉祖 ,发其英灵者也。”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诗》:“ 方叔 祭 东坡 文云:‘皇天后土,实表平生忠义之心;名山大川,復收自古英灵之气’。”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三九:“遥怜 屈 贾 英灵地,朴学奇材张一军。”
(2).指杰出的人才。 南朝 齐 谢朓 《酬德赋》:“赖先德之龙兴,奉英灵之电举。” 唐 王维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诗:“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清 孙枝蔚 《历阳怀古·楚霸王庙》诗:“将军多恐英灵尽,万古 长江 有战船。”
(3).精灵;神灵。 南朝 梁 沈约 《赤松涧》诗:“ 松子 排烟去,英灵眇难测。” 唐 高适 《三君咏·魏郑公》:“寂寞卧龙处,英灵千载魂。” 清 孙枝蔚 《谒金龙四大王庙》诗:“ 凤泗真人 坐战船,英灵助战 吕梁 边。” 曹禺 等《胆剑篇》第四幕:“拜倒,向钟声起处拜倒,朝那巍巍 大禹 闪英灵的庙。”
(4).犹英魂,对死者的美称。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英灵不已,还当命代之期;将有后徵,克保承家之业。” 宋 司马光 《祭宠颖公文》:“心焉陨絶,言不成章,英灵有知,临此薄酹。” 明 刘基 《题乜先进德祖母徐氏节义传后》诗:“丈夫殉节殞烽矢,英灵在世何曾死。” 光未然 《英雄钻井队》诗:“为党献身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啊,人民歌颂你不死的英灵!”  ——《漢語大詞典》
久埋
宋 王安石 元珍以诗送绿石砚所谓玉堂新样者 久埋瘴雾看犹湿,一取春波洗更鲜。  ——《骈字类编》
没 ( 沒 ) méi/mò《國語辭典》
  1. 「沒 」的異體字。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