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山翠 shān cuì
翠绿的山色。 南朝 梁 庾肩吾 《奉和春夜应令》:“水光悬荡壁,山翠下添流。” 唐 王维 《华子冈》诗:“云光侵履跡,山翠拂人衣。” 宋 欧阳修 《逸老亭》诗:“池光开小幌,山翠入重城。” 清 厉鹗 《永兴寺二雪堂晓起看绿萼梅》诗:“是时春空霽,山翠争便娟。” ——《漢語大詞典》
却 ( 卻 ) què
却 [ què ]
- 退:~步(因畏惧或厌恶而后退,如“望而~~”)。退~。
- 退还,不受:盛情难~。
- 表示转折:我来了,他~走了。
- 去掉:失~。了(liǎo)~。
从 ( 從 ) cóng/zòng《國語辭典》
- 「從 」的異體字。
林外
曹文晦 诗 松风林外笛,茅屋水边灯。 ——《分类字锦》
出 chū《國語辭典》
出 [ chū ]
动- 自内至外。与「入」相对。如:「足不出户」。《诗经·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 产生、发生。如:「出汗」、「出水痘」、「出纰漏」。《易经·说卦》:「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
- 脱离、离开。如:「出家」、「出轨」。《诗经·小雅·宾之初筵》:「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谓伐德。」
- 给予、支付。如:「出钱」、「出纳」、「支出」。
- 做官、出任其事。《易经·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宋书·卷六七·谢灵运传》:「出为永嘉太守。」
- 表现、显露。如:「水落石出」。《庄子·天地》:「至言不出,俗言胜也。」
- 发泄。如:「出怨气」、「出闷气」。
- 超越。如:「出众」、「出人头地」。唐·韩愈〈师说〉:「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 到。如:「出席」、「出场」。
- 策划。如:「出奇谋」、「出题目」。
- 外部、外面。《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量词。古代计算表演段落的单位。《景德传灯录·卷十四·潭州云岩昙晟禅师》:「药山乃又问:『闻汝解弄师子,是否?』师曰:『是。』曰:『弄得几出。』师曰:『弄得六出。』」
- 放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趋向或效果完成。如:「拿出」、「看出」、「做出好成绩」、「练出一副好身材」。
水深
唐 杜甫 秋野五首 其二 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
唐 卢纶 送万巨 人愁荒村路细,马怯寒溪水深。
唐 李端 杂曲歌辞 古别离二首 其一 人老自多愁,水深难急流。
唐 韦庄 和薛先辈见寄初秋寓怀即事之作二十韵 水深龙易失,天远鹤难寻。 ——《骈字类编》
唐 卢纶 送万巨 人愁荒村路细,马怯寒溪水深。
唐 李端 杂曲歌辞 古别离二首 其一 人老自多愁,水深难急流。
唐 韦庄 和薛先辈见寄初秋寓怀即事之作二十韵 水深龙易失,天远鹤难寻。 ——《骈字类编》
常 cháng《國語辭典》
常 [ cháng ]
名- 伦理关系。如:「伦常」、「三纲五常」。
- 姓。如汉代有常惠。
- 普通的、一般的。如:「平常」、「常识」、「人之常情」。
- 固定不变的。如:「常规」。《老子·第四十九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 规律的、定期的。如:「常期」、「常会」。
- 长久不变的。如:「常设」、「知足常乐」。
- 时时、一次又一次,表示频繁的意思。如:「常常」、「时常」、「老生常谈」。唐˙韩愈〈杂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绕 ( 繞 ) rào
绕 [ rào ]
- 缠:~线。缠~。
- 纠缠,弄迷糊:~嘴。~口令。
- 走弯曲迂回的路:~远。~道。~越。
- 围着转:~场一周。围~。环~。
屋东(屋东)
唐 杜甫 溪涨 青青屋东麻,散乱床上书。
唐 方干 题睦州乌龙山禅居 晨鸡未暇鸣山底,早日先来照屋东。 ——《骈字类编》
唐 方干 题睦州乌龙山禅居 晨鸡未暇鸣山底,早日先来照屋东。 ——《骈字类编》
澌 sī《國語辭典》
澌 [ sī ]
动- 竭尽、灭绝。宋·欧阳修〈送徐无党南归序〉:「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
- 解冻时漂流的冰块。《楚辞·屈原·九歌·河伯》:「与女游河之渚,流澌纷兮将来下。」唐·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诗:「还归非无指,灞渭扬春澌。」通「凘」。
- 参见「[[澌澌]]」条。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