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荡云天中,坐觉尘虑屏。

黄佐明代〕《梁思伯招饮观大池浮磬石

炎城朝雨霁,曦灏气方永。吾庐邻大池,折旋类同井。

凤阁贤主人,飞盖自邀请。巾车入镜林,雕垣一何整。

花竹憺清幽,禽鱼逐光影。旷荡云天中,坐觉尘虑屏。

班荆列琼筵,持觞玩华景。潜波出浮磬,奇峦光囧囧。

飞跃其犹龙,岂伊徒硁硁。作霖升北阙,发迹起南岭。

矫首怀文康,于今嘅人景。冠霞陟彤楼,乘飙汜兰艇。

庭阶森玉立,儿孙劝醪茗。浩歌微醉中,逍遥独深省。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旷荡云天尘虑

旷荡(曠盪)kuàng dàng
亦作“ 旷盪 ”。
(1).辽阔;宽广。 汉 张衡 《南都赋》:“上平衍而旷荡,下蒙笼而崎嶇。”《文选·王褒〈洞箫赋〉》:“弥望儻莽,联延旷盪。” 李善 注:“儻莽、旷盪,宽广之貌。” 明 唐寅 《山坡羊》曲:“烟波旷荡,旷荡鳞鸿杳。” 萧红 《最后的一星期》:“空了!在屋子里边走起来很旷荡。”
(2).浩荡,广大。 汉 陈琳 《为曹洪与魏文帝书》:“来命陈彼妖惑之罪,叙王师旷荡之德,岂不信然。” 前蜀 杜光庭 《众修三元醮词》:“俱承旷荡之恩,各遂逍遥之性。” 清 魏源 《军储篇一》:“自古旷荡之仁,可行於 文 景 ,不可行於 宣 元 之世。”
(3).指宽宏的恩德。 晋 陆机 《谢平原内史表》:“遭国颠沛,无节可纪,虽蒙旷盪,臣独何颜?”
(4).宽宥,从宽论处。《宋书·薛安都传》:“四方阻逆,无战不禽,主上皆加以旷荡,即其才用。”《陈书·华皎传》:“其贼主帅节将,竝许开恩出首,一同旷荡。”《旧唐书·柳奭传》:“ 神龙 初, 则天 遗制,与 褚遂良 、 韩瑗 等并还官爵,子孙亲属当时缘坐者,咸从旷荡。”
(5).旷达。 宋 叶适 《超然堂》诗:“每怜 庄周 《齐物论》,遣词旷荡违经律。” 明 王阳明 《答舒国用书》:“君子之所谓洒落者,非旷荡放逸、纵情肆意之谓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十一节:“ 曹丕 居太子尊位,旷荡不拘礼法。”  ——《漢語大詞典》
云天(雲天)yún tiān
(1).高空。《庄子·大宗师》:“ 黄帝 得之,以登云天。” 唐 岑参 《过碛》诗:“黄沙磧里客行迷,四望云天直下低。” 宋 苏轼 《书王晋卿画·西塞风雨》诗:“仰看云天真箬笠,旋收江海入蓑衣。” 严文井 《〈建国十年文学创作选·散文特写〉序言》:“我们在沙滩上捡起了自己喜爱的贝壳,可是千万也别忘了望望远方,望望云天和波浪。”
(2).引申为高厚。《三国演义》第十六回:“伏自将军垂念,令 备 于 小沛 容身,实拜云天之德。”《好逑传》第一回:“兄长自是贵人,小弟贫贱,素不识荆,今又正在患难之中,怎知贱姓,过蒙宽慰,自是兄长云天高谊。”
(3).比喻朝廷。 南朝 梁 江淹 《萧拜相国齐公十郡九锡章》:“殊命宝典,鬱降云天。” 唐 李乂 《人日重宴大明宫》诗:“此时朝野欢无算,此岁云天乐未穷。” 宋 苏轼 《谢赐御书诗表》:“玉斝上尊,霈若云天之泽;宝章宸翰,焕乎奎壁之文。”
(4).比喻仙境。《淮南子·齐俗训》:“今夫 王乔 、 赤诵子 ……以游玄眇,上通云天。” 唐 叶法善 《留诗》之三:“今日登云天,归真游上清。”《云笈七籤》卷四:“﹝ 老君 ﹞授 张陵 ……方术变化长生不老之药,登昇云天之道。”  ——《漢語大詞典》
中 zhōng/zhòng《國語辭典》

中 [ zhōng ]

  1. 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如:「居中」、「中央」、「日正當中」。
  2. 內、裡面。如:「水中」、「夢中」、「心中」。
  3. 泛指某一時期以內。如:「一年之中」、「晉太元中」。
  4. 中華民國的簡稱。
  5. 姓。如漢代有中京。
  1. 居間介紹、連絡的。如:「中人」。
  2. 居於高低、大小、好壞之間的。如:「中級」、「中型」、「中等」。
  3. 半。如:「中夜」、「中途」。
  1. 正好。如:「適中」。
  2.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事情正在交涉中。」

中 [ zhòng ]

  1. 達到要點。《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漢書·卷一○·成帝紀》:「朕涉道日寡,舉錯不中。」
  2. 合、正對上。如:「中規中矩」。《左傳·定公元年》:「未嘗不中吾志也。」《戰國策·西周策》:「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
  3. 遭受、感染。如:「中風」、「中毒」。
  4. 得。如:「中獎」、「中籤」、「中選」。
  5. 考取。如:「范進中舉」、「考中大學」。《儒林外史·第二回》:「這王大老爺,就是前科新中的。」
坐 zuò《國語辭典》

坐 [ zuò ]

  1. 彎曲下肢,將臀部附著在座位上休息。與站相對。如:「坐下」、「坐在椅子上」。
  2. 古人席地而坐時兩膝著地,故亦稱跪為「坐」。《禮記·玉藻》:「退則坐取屨。」唐·孔穎達·正義:「坐,跪也。」
  3. 居、處。如:「坐落」、「坐北朝南」、「坐二望一」。
  4. 搭乘。如:「坐車」、「坐船」。
  5. 干犯。如:「坐法當死」。
  6. 處斷、定罪。如:「連坐」、「坐死」。《韓非子·定法》:「公孫鞅之治秦也,設告相坐而責其實。」《隋書·卷八三·西域傳·吐谷渾傳》:「殺人及盜馬者死,餘坐則徵物以贖罪。」
  7. 北平、河北、天津方言。指物體重心極力向下壓。如:「這房子向下坐了。」
  8. 蒞臨。參見「坐殿」、「坐堂」等條。
  1. 席位。《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粲傳》:「時邕才學顯著,貴重朝廷,常車騎填巷,賓客盈坐。」通「座」。
  1. 堅守不去。參見「坐鎮」、「坐索」等條。
  2. 比喻平白的、不勞而獲的。如:「坐享其成」、「坐收漁利」。
  1. 因為。《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傳》:「曾祖父通,以功封重合侯,坐兄何羅反,被誅。」唐·杜牧〈山行〉:「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觉 ( 覺 ) jué/jiào
觉 [ jué ]
  1. 人或动物的器官受刺激后对事物的感受辨别:感~。知~。触~。视~。~察。
  2. 睡醒;醒悟:~悟。~醒。“~今是而昨非”。
觉 [ jiào ]
  1. 睡眠(从睡着到睡醒):午~。睡了一大~。
尘虑(塵慮)chén lǜ
犹俗念。 唐 刘禹锡 《游桃源一百韵》:“道芽期日就,尘虏乃冰释。” 金 元好问 《少林雨中》诗:“重羡禪栖客,都无尘虑侵。” 清 李渔 《怜香伴·狂喜》:“我劝你,左手持螯、右举觴,把尘虑尽皆涤盪。”  ——《漢語大詞典》
屏 píng/bǐng《國語辭典》

屏 [ píng ]

  1. 當門的小牆。即照壁。《爾雅·釋宮》:「屏謂之樹。」晉·郭璞·注:「小牆當門中。」《淮南子·時則》:「授車以級,皆正設于屏外。」漢·高誘·注:「屏,樹垣也。」
  2. 泛指像牆的遮蔽物。《詩經·小雅·桑扈》:「君子樂胥,萬邦之屏。」唐·白居易〈冷泉亭記〉:「山樹為蓋,巖石為屏。」
  3. 屏風。如:「素屏一張」。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北窗作琉璃屏,實密似疏。」
  4. 字畫裱成的條幅,通常以四幅或八幅為一組。如:「畫屏」、「字屏」。《老殘遊記 ·第九回》:「抬頭看見北牆上掛著四輻大屏,草書寫得龍飛鳳舞。」
  1. 保護、做為屏障。《國語·齊語》:「君有此士也三萬人,以方行於天下,以誅無道,以屏周室,天下大國之君莫之能禦。」唐·元稹〈贈鄭餘慶太保制〉:「而今而後,誰其屏余?」
  2. 隱瞞、蒙蔽。呂氏春秋《慎行論·慎行》:「亡夫太子建,殺連尹奢,屏王之耳目。」

屏 [ bīng ]

  1. 參見「屏營 」條。

屏 [ bǐng ]

  1. 排除。《論語·堯曰》:「子曰:『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南朝梁·劉勰 《文心雕龍·情采》:「正采耀乎朱藍,間色屏於紅紫。」
  2. 斥退。《戰國策·秦策三》:「秦王屏左右,宮中虛無人。」《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侯生乃屏人閒語曰:『嬴聞晉鄙之兵符,常在王臥內。』」
  3. 退避、隱藏。如:「屏居」、「屏跡」。宋·王安石〈答孫莘老書〉:「丘園自屏,煩公遠屈,衰疾不獲奉迓。」
  4. 停止、壓制。如:「屏住呼吸」、「屏息靜觀」。《論語·鄉黨》:「屏氣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顏色怡怡如也。」
  5. 放逐。《禮記·王制》:「屏之四方,唯其所之。」宋·蘇軾〈答王莊叔〉二首之一:「 某罪廢遠屏,有玷知識。」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