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尝授道袁安门,立雪瑶台书万束。

张宇初明代〕《古砚歌答解性初高士赠宝晋斋砚而作

空峒山人居嶰谷,拥翠成轩种群玉。生平好古陋流俗,垂钓扬江岍山曲。

昔尝授道袁安门,立雪瑶台书万束。珍图异玩皆绝奇,云锦为囊善牧蓄。

时来桂馆闻钧天,握手论交踰十年。相知不怪有清癖,每赠毛颖兼陈玄。

石乡雅制来即墨,蕴质含章尤砺坚。铭词重是宝晋物,枝蔓瓜瓞相连绵。

南塘砚品每无价,龙尾洮溪未容诧。端歙犹推西北岩,青逼琅玕紫如赭。

襄阳本是南宫仙,自许苏黄堪并驾。海岳庵前铁瓮城,爱石应须拜其下。

驽骀过谓追名骝,封题远寄沧江头。磨砻愈钝鄙精锐,体方用静心与侔。

穷经朝夕谩披写,临池一扫春云浮。梧竹轩窗共清夜,冰绡云雾腾蛟虬。

京华苦惜久离别,痼疾翻成卧松雪。秦淮春涨鲙思吴,京口秋高潮梦越。

支离晚契松乔踪,价忝杨休赋应劣。愿子空峒寿与齐,缓调笙鹤梅花月。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安门立雪瑶台

昔 xī《國語辭典》

昔 [ xí ]

  1. 過去的、從前的。如:「昔日」。唐·崔顥〈黃鶴樓〉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1. 夜晚。《左傳·哀公四年》:「為一昔之期,襲梁及霍。」《文選·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遠道不可思,夙昔夢見之。」通「夕」。
  2. 姓。如漢代有昔登。

昔 [ cuò ]

  1. 粗糙。《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老牛之角紾而昔。」
尝 ( 嘗 ) cháng
尝 [ cháng ]
  1. 辨别滋味:~食。~新(吃新收获的谷物或应时的果品)。~鲜。品~。卧薪~胆。
  2. 试,试探:~试。~敌(试探敌人的力量)。
  3. 经历:~受。备~艰苦。
  4. 曾经:未~。何~。
授 shòu《國語辭典》

授 [ shòu ]

  1. 给与、交与。如:「授权」、「授旗」。《说文解字·手部》:「授,予也。」《礼记·曲礼上》:「女不杂坐,不同椸枷,不同巾栉,不亲授。」
  2. 以学术相传习。如:「讲授」、「函授」、「传授」。《三国志·卷四三·蜀书·王平传》:「其所识不过十字,而口授作书,皆有意理。」
  3. 任命。《晋书·卷九二·文苑传·左思传》:「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
道 dào《國語辭典》

道 [ dào ]

  1. 路途、途徑。如:「鐵道」、「河道」、「國道高速公路」。《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2. 方法、道理。如:「頭頭是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禮記·中庸》:「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3. 真理。《論語·里仁》:「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4. 思想、學說。如:「老莊之道」。《論語·里仁》:「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
  5. 技藝、技巧。《論語·子張》:「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6. 中國古代的一個思想流派。參見「道家 」條。
  7. 中國主要的宗教之一。參見「道教 」條。
  8. 道士的簡稱。如:「老道」、「貧道」、「一僧一道」。
  9. 宗教的教義、義理。如:「學道」、「得道」、「傳道」、「布道」。
  10. 古代行政區域名稱:➊ ​ 唐太宗貞觀時代分天下為十道,後增為十五道,相當於現在的省。➋ ​ 清代和民初在省下設道。
  11. 量詞:➊ ​ 計算條狀物的單位。如:「三道黃線」、「一道閃電」。➋ ​ 計算有出 入口設施的單位。如:「兩道門」、「多道關卡」。➌ ​ 計算題目、命令等的單位。相當於「則」、「條」。如:「十道題目」、「下一道命令」。➍ ​ 計算工作次數的單位。如:「省一道手續」、「上了兩道油漆」。➎ ​ 計算菜餚的單位。如:「總共有十二道菜。」
  12. 姓。如春秋時楚國有道朔。
  1. 說、談。如:「常言道」、「一語道破」、「能言善道」、「說長道短」。《論語·季氏》:「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
  2. 用言語表示心意、情意。如:「道喜」、「道賀」、「道歉」、「道謝」。
  3. 以為、認為、料想。如:「我道是誰呢?原來是你來了!」《紅樓夢·第一一六回》:「眾人都見他忽笑忽悲,也不解是何意,只道是他的舊病。」
  4. 引導、指引。《論語·為政》:「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明·馬中錫〈中山狼傳〉:「趙簡子大獵於中山,虞人道前,鷹犬羅後。」通「導」。
  1. 由、從。《管子·禁藏》:「故凡治亂之情,皆道上始。」《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太尉周勃道太原入,定代地。」
袁 yuán《國語辭典》

袁 [ yuán ]

  1. 衣服长的样子。《说文解字·衣部》:「袁,长衣貌。」
  1. 姓。如汉代有袁绍。
安门(安门)
三辅黄图长安城南出第二门曰安门亦曰鼎路门北对武库  ——《骈字类编》
立雪 lì xuě
(1).禅宗二祖 慧可 为求其师 达摩 广度众生而彻夜坚立大雪中,及晓,积雪过膝,师甚感动。事见《景德传灯录·慧可大师》。后遂以“立雪”为僧人精诚求法之典故。 唐 贾岛 《送金州鉴周上人》诗:“ 峨嵋 省春上,立雪指流沙。” 清 钱谦益 《与惟新和尚书》:“若夫顺风立雪,头面顶礼,咨请参扣,固非可一隅尽也。”
(2). 北宋 儒生 杨时 、 游酢 往见其师 程颐 ,值 颐 瞑目久坐,二人侍立不去, 颐 既觉,门外雪已盈尺。事见《宋史·道学传二·杨时》。后以“立雪”为敬师笃学之典故。 明 李东阳 《再用韵示兆先》:“莫倚家风比 谢 王 ,正须立雪似 游 杨 。” 清 赵翼 《可型内弟罢官归》诗:“臺有歌风迹,门多立雪人。”  ——《漢語大詞典》
瑶台(瑶臺)yáo tái
(1).美玉砌的楼台。亦泛指雕饰华丽的楼台。《楚辞·离骚》:“望瑶臺之偃蹇兮,见 有娥 之佚女。” 游国恩 纂义引 徐焕龙 曰:“瑶臺,砌玉为臺。”《淮南子·本经训》:“晚世之时,帝有 桀 紂 ,为琁室瑶臺,象廊玉牀。”《旧唐书·后妃传上·太宗贤妃徐氏》:“是以卑宫菲食,圣主之所安;金屋瑶臺,骄主之为丽。” 明 李梦阳 《去妇词》:“瑶臺筑就犹嫌恶,金屋装成不论钱。”
(2).指传说中的神仙居处。 晋 王嘉 《拾遗记·昆仑山》:“傍有瑶臺十二,各广千步,皆五色玉为臺基。”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四折:“你如今上丹霄、赴絳闕、步瑶臺。比红尘中别是一重境界。”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牛相奉旨招婿》:“小娘子是瑶臺 閬苑 神仙, 蔡状元 是 天禄 石渠 贵客。”
(3).积雪的楼台。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赞》:“气徧霜繁,年丰雪积……权陋瑶臺,暂践盈尺。” 唐 许浑 《看雪》诗:“客醉瑶臺曙,兵防玉塞寒。” 宋 柳永 《望远行》词:“长空降瑞,寒风翦,淅淅瑶花初下……须信幽兰歌断,彤云收尽,别有瑶臺琼榭。”
(4).玉镜台。妆台的美称。 唐 刘禹锡 《伤往赋》:“寳瑟僵兮弦柱絶,瑶臺倾兮镜匳空。” 明 汤显祖 《南柯记·御饯》:“冠裳俊雅,正瑶臺镜里,凤妆浓乍。”  ——《漢語大詞典》
书 ( 書 ) shū
书 [ shū ]
  1.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2. 信:~信。~札。~简。~函。
  3. 文件:证~。说明~。
  4.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
  5.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
  6. 字体:草~。隶~。楷~。
  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
  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
万 ( 萬 ) wàn/mò《國語辭典》

万 [ mò ]

  1. 參見「万俟 」條。
束 shù《國語辭典》

束 [ shù ]

  1. 量词。计算成束物品的单位。如:「一束鲜花」。
  2. 聚集成一束的东西。如:「花束」、「光束」。
  3. 姓。如晋代有束晳。
  1. 捆缚、捆扎。如:「以带束腰」、「束紧」。
  2. 限制、管制。如:「无拘无束」、「管束」、「约束」、「拘束」。
  3. 整理、收拾。如:「束装」。《战国策·燕策二》:「老妇不知长者之计,乃命公子束车制衣为行具。」宋·陆游〈蜀州大阅〉诗:「晓束戎衣一怅然,五年奔走遍穷边。」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