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仰六合但直视,凭吊万世惭藐躬。

傅玉书清代〕《仲秋同人拟补韩昌黎登华岳诗即用韩衡山诗韵

臣承帝命佐相公,乘骢司马行师中。天威遥夺魑魅魄,敌忾争效貔虎雄。

涂经华岳纵轻策,万八千丈诚难穷。此时清霁值秋半,臣掌岌嶪生高风。

意象惨淡慎语笑,真觉呼吸青旻通。白云丹霞起足下,绣苔石室嵌晴空。

天台势拄玉宇正,莲华光抱朱曦融。省方西极帝所驻,岳灵守护非其宫。

真泉玉盆混虚碧,瑶芝琪树纷蕤红。采芝酌泉食且饮,芳香精白生予衷。

俯仰六合但直视,凭吊万世惭藐躬。古称登岱小天下,孔子既没无敢同。

自顾不在弟子列,斯文未丧责未终。即如此行庙算定,雅颂待纪神圣功。

题诗未毕日将入,洪河落处烟冥濛。照我苍颜立华顶,挥洒爽气横关东。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俯仰六合直视凭吊万世藐躬

俯仰(頫仰)fǔ yǎng
(1).低头和抬头。《墨子·鲁问》:“大王俯仰而思之。”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星河尽涵泳,俯仰迷下上。” 清 钮琇 《觚賸·贞白楼诗》:“俯仰观幻化,斯理本如此。”
(2).指前俯后仰。《左传·定公十五年》:“夫礼……将左右周旋,进退俯仰,於是乎取之。”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绳伎》:“伎女以绳端躡足而上,往来倏忽之间,望之如仙。有中路相遇侧身而过者,有著屐而行之从容俯仰者。” 宋 洪适 《隶续·建平郫县碑跋》:“隶法虽自 秦 始,盖取其简易,施之徒隶,以便文书之用,未有点画俯仰之势。” 吴组缃 《山洪》十:“ 二官 挤在什物堆里摇着桨,胖敦敦的身体慢慢俯仰着。”
(3).一举一动。 汉 蔡邕 《和熹邓后谥议》:“《乡党》叙 孔子 ,威仪俯仰无所遗;彤管记君王,纤微大小无不举。”如:俯仰由人。
(4).举动;举止。《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范雎 恐,未敢言内,先言外事,以观 秦王 之俯仰。”《北齐书·广宁王孝珩传》:“ 孝珩 自陈国难,辞泪俱下,俯仰有节。”《北史·元善传》:“ 善 之通博在 何妥 之下,然以风流醖藉,俯仰可观,音韵清朗,由是为后进所归。”《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十四年》:“选用之法,三科而已:曰德也,才也,劳也。今选曹皆不及焉;考校之法,皆在书判、簿歷,言词、俯仰而已。”
(5).周旋,应付。《史记·货殖列传》:“尽椎埋去就,与时俯仰,获其赢利。” 宋 曾巩 《麻姑山送南城尉罗君》诗:“丈夫舒卷要宏达,世路俯仰多拘牵。” 清 龚自珍 《秋心》诗之二:“忽筮一官来闕下,众中俯仰不材身。”
(6).形容沉思默想。《北史·李密传》:“ ﹝宇文﹞化及 默然,俯仰良久,乃瞋目大言曰:‘共你论相杀事,何须作书传雅语!’”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序》:“而乃裴回俯仰,久之不决。”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俯仰今昔,不觉泪下沾襟。” 谭献 《古诗录序》:“ 庾信 来自 江 南,鬱伊多感,鉴察成败之由,俯仰身世之故,盖变风之流也。”
(7).比喻时间短暂。 晋 王羲之 《〈兰亭集〉序》:“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三二:“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宋 王安石 《送李屯田守桂阳》诗之一:“追思少时事,俯仰如一夕。” 明 王慎中 《游白鹿洞》诗:“景物易流徙,今古同俯仰。”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俯仰之顷,天已将曙。”
(8).《孟子·梁惠王上》:“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后因以“俯仰”借指养家活口。 明 何大复 《获稻》诗:“但堪供俯仰,那復问仓厢。” 清 戴名世 《先君序略》:“频年旱荒,终岁佣书,不足以给朝夕为俯仰之资。”
頫仰:犹俯仰。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太尉沛国刘矩叔方》:“ 叔都 ( 田煇 字)沃醊神坐,頫仰因语。” 明 李东阳 《题清明上河图》诗:“乾坤頫仰意不极,世事荣枯无代无。” 清 周亮工 《金陵览古诗序》:“寒烟衰草,徒令嗜古之士頫仰欷歔,增其悲愴耳。” 章炳麟 《訄书·弭兵难》:“当是时,七国之权力,虽犹有轩輊頫仰,其埶足以相御。”  ——《漢語大詞典》
六合 liù hé
(1).天地四方;整个宇宙的巨大空间。《庄子·齐物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 成玄英 疏:“六合者,谓天地四方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地真》:“其大不可以六合阶,其小不可以毫芒比也。” 唐 韩愈 《忽忽》诗:“安得长翮大翼如云生我身,乘风振奋出六合,絶浮尘。”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惜求诸六合之外,失诸眉睫之前也。” 郭沫若 《访埃杂吟·弄舟尼罗河上》:“晴光弥六合,天气拟初秋。”
(2).天下;人世间。 汉 贾谊 《过秦论》:“吞二 周 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搞朴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唐 李白 《古风》之三:“ 秦王 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清 潘耒 《赠杜于皇》诗:“男儿无家復无国,六合飘然一孤客。” 闻一多 《李白之死》:“我呢?不过那戏弄黄土的 女娲 散到六合里来底一颗尘沙!”
(3).阴阳家以月建与日辰的地支相合为吉日,即子与丑合,寅与亥合,卯与戌合,辰与酉合,巳与申合,午与未合,总称六合。《南齐书·礼志上》:“五行説十二辰为六合,寅与亥合,建寅月东耕,取月建与日辰合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视历復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新唐书·吕才传》:“ 长平 坑降卒,非俱犯三刑; 南阳 多近亲,非俱当六合。”《隋书·经籍志》《六合婚嫁历》。参阅 宋 王逵 《蠡海集·历数类》
(4).谓一年十二月中,各有两月在季节变化上有相对应的特点,名曰合,共六合。《淮南子·时则训》:“六合:孟春与孟秋为合,仲春与仲秋为合,季春与季秋为合,孟夏与孟冬为合,仲夏与仲冬为合,季夏与季冬为合。孟春始赢,孟秋始缩;仲春始出,仲秋始内;季春大出,季秋大内;孟夏始缓,孟冬始急;仲夏至脩,仲冬至短;季夏德毕,季冬刑毕。”
(5).六壬(阴阳五行)占术中的十二神将之一。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六壬有十二神将,以义求之,止合有十一神将:贵人为之主,其前有五将,谓腾蛇、朱雀、六合、句陈、青龙也,此木火之神在方左者;其后有五将,谓天后、太阴、真武、太常、白虎也,此金水之神在方右者。”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六壬十二神》:“六壬家又有贵人、腾虵、朱雀、六合、句陈、青龙、天空、白虎、太常、玄武、太阴、天后十二神,分布十二方位。攷《论衡·解除篇》云:‘宅中主神有十二焉,青龙、白虎列十二位。’虽不详列十二之名,当与六壬家不异。”
(6).武术用语。少林拳有六合门,以精、气、神为内三合,手、眼、身为外三合,统称六合。又,眼与心合,心与气合,气与身合,身与手合,手与脚合,脚与胯合,亦称六合。此外尚有六合枪,六合刀,同属六合门。  ——《漢語大詞典》
但 dàn《國語辭典》

但 [ dàn ]

  1. 仅、只。如:「但愿如此」。唐·李白〈蜀道难〉:「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 林间。」唐·李商隐〈无题〉诗:「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2. 只要。唐·王昌龄〈出塞〉诗二首之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但出闺门,影儿般不离身。」
  3. 只有、唯有。宋·苏轼〈行香子·一叶舟轻〉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4. 凡、所有。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一折》:「则见脂粉馨香,环佩丁当,藕丝嫩新织仙裳,但风流都在他身上。」
  5. 尽管。如:「但说无妨」。
  1. 不过、可是。如:「你虽然聪明,但也要努力才能成功。」
  1. 姓。如汉代有但钦。
直视(直視)zhí shì
(1).谓目不旁视,一直向前看。 南朝 宋 鲍照 《芜城赋》:“直视千里外,唯见起黄埃。”
(2).谓瞪目正视。《三国志·魏志·崔琰传》:“ 太祖 令曰:‘ 琰 虽见刑,而通宾客,门若市人,对宾客虬鬚直视,若有所瞋。’遂赐 琰 死。” 清 薛福成 《庸庵笔记·知府被刺》:“追者愈聚愈众,乃就执,讯之则瞠目直视。” 艾明之 《雨》:“ 季明生 车转身,直视着 季阿镜 。”
(3).谓两眼发直,瞳人无光。《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坏病〉》:“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紧急,目直视,不能眴,不得眠。”注:“目直视,目瞪不转睛也。”《医宗金鉴·阳明病》:“直视譫语,喘满者死,下利者亦死。”集注引 方有执 曰:“直视,精不荣于目也。”  ——《漢語大詞典》
凭吊(凭弔)píng diào
亦作“ 凭吊 ”。 谓对着遗迹遗物感慨往古的人或事。 清 徐夜 《富春山中吊谢皋羽》诗:“疑向 西臺 犹慟哭,思当 南宋 合酸辛。我来凭弔荒山曲,朱鸟魂归若有神。” 清 李渔 《玉搔头·讯玉》:“手泽犹存,音容何在?好教我空对遗簪凭弔。”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三章五:“我凭吊过 黄兴 墓、 蔡锷 墓,也凭吊过 屈子 庙、 贾太傅 祠。”
见“ 凭弔 ”。
亦作“ 凭弔 ”。 对着遗迹等悼念古人或感慨往事。 清 佟国器 《酷相思·石头城怀古》词:“百尺高臺临鹤渚,凭弔悲今古。” 清 陈梦雷 《易水怀古》诗:“河流呜咽增凴弔,策蹇城西日欲昏。”  ——《漢語大詞典》
万世(萬世)wàn shì
很多世代。形容时代久远。《书·太甲中》:“惟朕以懌,万世有辞。”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劝帝不受尊号,遂为万世法。”《清史稿·郑献亲王济尔哈朗传》:“古圣明王,进君子,远小人,指天下於太平,垂鸿名於万世,繄史官是赖。” 瞿秋白 《赤俄之归途》:“ 俄罗斯 的万世疑谜,如今不用猜了。”  ——《漢語大詞典》
惭 ( 慚 ) cán
惭 [ cán ]
     ◎ 羞愧:~愧。羞~。~色。~惧。~怍。~赧。~颜。自~形秽。
藐躬 miǎo gōng
孱弱的躯体。《清史稿·德宗纪二》:“况慈闈颐养廿餘年,使徒御有惊,藐躬何堪自问?” 吴樾 《暗杀时代》:“内顾藐躬,素非强壮,且多愁善病,焉能久活人间?”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藐躬穷奇,所至颠沛。” 茅盾 《色盲》五:“以他那样的藐躬,负起生活的重担,实在是毫无意义的。”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