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曾几何,声光俱濌濌。

王祎明代〕《长安杂诗十首 其八

长安王霸都,中更九朝业。城夷池亦堙,复孰窥浩劫。

旧物奚所存,独有慈恩塔。高标穹昊摩,壮阯坤倪压。

缅怀唐盛时,士子重科甲。石间所题名,先后纷杂遝。

岁月曾几何,声光俱濌濌。吾将登绝顶,俯仰凌六合。

天风从东来,凉意客怀惬。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岁月几何声光

岁月(歲月)suì yuè
(1).年月。泛指时间。《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屈彊 江 淮 閒,犹可得延岁月之寿。”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岁月如流,零落将尽。” 唐 白居易 《重赋》诗:“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此事须从容图之,只要成就,莫论岁月。” 鲁迅 《书信集·致沈兼士》:“稍积岁月,倘得修正,当奉览也。”
(2).指短时间。《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诸 田 宗彊,负海阻 河 济 ,南近 楚 ,人多变诈,足下虽遣数十万师,未可以岁月破也。”《新唐书·薛收传》:“两贼连固,则 伊洛 间胜负未可岁月定也。” 孙中山 《中国民主革命之重要》:“各国发明机器者,皆积数十百年始能成一物,仿而造之者,岁月之功已足。”  ——《漢語大詞典》
曾 zēng/céng《國語辭典》

曾 [ zēng ]

  1. 乃、竟然。《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2. 尚且。《列子·汤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1. 重叠的,中间隔两代亲属关系的。如:「曾祖父」、「曾孙」。
  1. 加多。《孟子·告子下》:「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同「增 」。
  1.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曾参。

曾 [ céng ]

  1. 尝、已经。表示行为、动作已经发生、进行过。如:「似曾相识」。《公羊传·闵公元年》:「庄公存之时,乐曾淫于宫中。」《史记·卷一○一·爰盎鼌错传》:「梁王以此怨盎,曾使人刺盎。」
  1. 重叠的、一重一重的。唐·杜甫〈成都府〉诗:「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通「层」。
  2. 深。《文选·郭璞·江赋》:「若乃曾潭之府,灵湖之渊,澄澹汪洸,㲿滉渊泫。」
几何(幾何)jǐ hé
(1).犹若干,多少。《诗·小雅·巧言》:“为犹将多,尔居徒几何?” 马瑞辰 通释:“尔居徒几何,即言尔徒几何也。”《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於是 始皇 问 李信 :‘吾欲攻取 荆 ,於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新唐书·李多祚传》:“﹝ 张柬之 ﹞乃从容谓曰:‘将军居北门几何?’曰:‘三十年矣。’”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小子费亦不貲矣!家私几何,乃如此胡为耶!”《老残游记》第三回:“ 高公 又问:‘药金请教几何?’” 郭小川 《春歌》之二:“战斗的诗情能装千筐万箩,而我的笔墨呢,又有几何!”
(2).数学中的一门分科。详“ 几何学 ”。  ——《漢語大詞典》
声光(聲光)shēng guāng
(1).音容光彩。 唐 韩愈 《答侯继书》:“行自念方当远去,潜深伏隩,与时世不相闻;虽足下之思我,无所窥寻其声光,故不得不有书为别,非復有所感发也。” 明 归有光 《上徐阁老书》:“ 有光 幸生明公之乡,相望不过百里,自少已知嚮仰,而无由得一接其声光。”
(2).声誉风光。 唐 元稹 《卢均等三人授通事舍人制》:“今郊丘有日,事务方殷,尔等各茂声光,副朕兹选,宜膺宠命,无废国容。” 金 元好问 《归潜堂》诗:“却恐声光埋不得,皇天久矣付斯文。” 明 宋濂 《扶宗宏辨禅师王裕公生塔之碑》:“师之声光,自是日起丛林中。”《官场现形记》第二九回:“从此这 时筱仁 赛如拨云雾而见青天,在京城里面着实有点声光,不像从前的销声匿跡了。”
(3).特指(文章的)风采。 郭沫若 《海涛集·我是中国人》:“那书的一首一尾都有他做的序,不仅内容充实,前所未有,而文笔美畅,声光灿然,真正是令人神往。”  ——《漢語大詞典》
俱 jù《國語辭典》

俱 [ jù ]

  1. 偕、同、一起。《庄子·天运》:「道可载而与之俱也。」《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
  1. 皆、都、全。如:「一应俱全」、「万事俱备」。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俱 [ ​jū ]

  1. (一)​之又音。
濌 tà《國語辭典》

濌 [ tà ]

  1. 参见「[[濌濌]]」条。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