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最好是春暮,家家饭熟松柴香。

俞明震清代〕《游空同归投田家一宿

檐树参差露晴光,炊烟缕缕低渡墙。乡村最好是春暮,家家饭熟松柴香。

晓鸦笑我脱拘繫,绕屋飞鸣解人意。渊渊自惜肝肠深,世味无端集垢腻。

煮茶烧笋邀客餐,怕闻父老谈辛酸。山茶一丛杂瓦砾,任他蚨蝶飞成团。

别有深情向平野,多谢农夫饲归马。合无人处看春光,相逢同是悠悠者。

昨宵梦逐孤云飞,山月不动光入帏。陶然自顾壁上影,夜气触境无町畦。

朝来满目悲生事,世乱先愁老将至。絮影萍根此一时,他年来认空同寺。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乡村最好春暮家家饭熟

乡村(鄉村)xiāng cūn
亦作“ 乡邨 ”。
(1).村庄。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室山诗》:“乡村絶闻见,樵苏限风霄。”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 平叔 又请乡村去州县远处,令所由将盐就村糶易。” 宋 苏舜钦 《谘目五》:“又不可全依 汉 制,人人尽取,恐下户贫民难以应给,况乡邨之间徭役已多。”《儒林外史》第三六回:“ 应天 苏州府 常熟县 有个乡村,叫做 麟紱镇 。”
(2).今亦泛指农村。 艾青 《献给乡村的诗》:“我想起乡村田野上的道路--用卵石或石板铺的曲折窄小的道路。”
(3).乡里,家乡。 唐 王维 《同卢拾遗过韦给事东山别业二十韵》:“闺风首邦族,庭训延乡村。” 清 蒲松龄 《流民蒙君恩载送东归》诗:“家中逃者方出门,旧年逃者返乡邨。”  ——《漢語大詞典》
最好 zuì hǎo
表示最理想的选择;最大的希望。 唐 韩偓 《三月》诗:“四时最好是三月,一去不回唯少年。” 清 赵庆熺 《香销酒醒曲·泖湖访旧图》:“最好水杨柳下,盖三间茅屋。” 孙犁 《秀露集·文学和生活的路》:“所以说,文坛最好不要变成官场。”  ——《漢語大詞典》
是 shì《國語辭典》

是 [ shì ]

  1. 对、正确。如:「自以为是」、「积非成是」。
  2. 事情。如:「国是」。
  3. 姓。如唐代有是光。
  1. 赞成、称赞。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2. 表示肯定判断的话。如:「我是学生」、「他是外国人」、「老人与海的作者是海明威。」
  3. 表示存在的事实。如:「全身是伤」、「满身是汗」。
  4. 对命令的应答之词。如:「是,我这就去。」、「是,我马上就来。」
  1. 这。指示形容词。如:「是人」、「是日」。《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1. 此。指示代名词。《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1. 于是,表示前后相关。《书经·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管子·心术下》:「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1. 用于句中,使宾语提前。如:「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
春暮
唐 杜甫 奉送苏州李二十五长史丈之任 赤壁浮春暮,姑苏落海边。
唐 李收 幽情 幽人惜春暮,潭上折芳草。
唐 顾云 咏柳二首 其一 离亭不放到春暮,折尽拂檐千万枝。  ——《骈字类编》
家家 jiā jiā
(1).人人。 汉 扬雄 《解嘲》:“家家自以为 稷 契 ,人人自以为 皋陶 。”
(2).每家。《汉书·赵广汉传》:“其后彊宗大族家家结为仇讎,姦党散落,风俗大改。” 宋 苏轼 《残腊独出》诗之一:“处处野梅开,家家腊酒香。” 清 孙枝蔚 《禽言》诗:“忽闻北兵又经过,家家城中修破屋。”此指每户人家。 洪深 《青龙潭》第一幕:“小一点的厂家大半关着门,大一点的丝厂、纱厂、香烟厂、面粉厂,家家减工裁人。”此指每个厂家。
六朝时对嫡母的称呼。《北齐书·南阳王绰传》:“ 绰 兄弟皆呼父为兄兄,嫡母为家家,乳母为姨姨。”《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三年》:“ 儼 辞曰:‘ 士开 昔来实合万死,谋废至尊,剃家家髮为尼,臣为是矫詔诛之。’” 胡三省 注:“ 齐 诸王皆呼嫡母为家家。”  ——《漢語大詞典》
饭熟(饭熟)
唐 皮日休 鲁望以躬掇野蔬兼示雅什用以詶谢 彫胡饭熟𩝊糊软,不是高人不合尝。  ——《骈字类编》
松 ( 鬆 ) sōng《國語辭典》

松 [ sōng ]

  1. 松科植物的總稱。種類極多,一般為常綠喬木。幹聳直,皮粗厚,葉如針,花單性,結毬果,木材用途甚廣,可供醫藥和工藝用。
  2. 姓。如隋代有松贇。
柴 chái《國語辭典》

柴 [ chái ]

  1. 供燃燒用的小木枯枝。如:「柴火」、「木柴」。《禮記·月令》:「乃命四監,收秩薪柴,以共郊廟及百祀之薪燎。」
  2. 姓。如漢代有柴武。
  1. 燒柴祭天。《禮記·大傳》:「柴于上帝。」唐·孔穎達·正義:「謂燔柴以告天。」
  2. 保護、以柴塞護。《淮南子·道應》:「柴箕子之門。」
  1. 用柴做成的。如:「柴門」。唐·王維〈送別〉詩:「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2. 乾瘦。如:「這隻雞太柴了。」
  3. 參見「柴心兒 」條。

柴 [ zhài ]

  1. 以竹或樹枝編成的柵欄。通「寨」。如唐朝王維有〈鹿柴〉一詩。《三國志·卷五五·吳書·甘寧傳》:「羽聞之,住不渡,而結柴營。」
香 xiāng《國語辭典》

香 [ xiāng ]

  1. 芬芳美好的气味。如:「花香」、「书香」、「粉香」。
  2. 用香料制成棒、线、球、饼的东西,可供拜祭鬼神或驱除蚊虫。如:「线香」、「檀香」、「烧香」、「蚊香」、「焚香操琴」。
  3. 比喻女子。如:「怜香惜玉」、「香消玉殒」。
  4. 姓。如战国时齐国有香居。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亲吻。如:「香一香脸」、「香一下好吗?」
  1. 气味美好。如:「香茗」、「香泉」、「这饭很香。」唐·杜甫〈古柏行〉:「香叶曾经宿鸾凤。」
  2. 与女性有关的。如:「香闺」、「香魂」、「香汗淋漓」。元·王德信〈十二月过尧民歌·自别后遥山隐隐〉曲:「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
  1. 酣畅。如:「吃得很香」、「睡得很香」。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