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寂寂对春台,野老篱前江岸回。

欧大任明代〕《春日怀归寄潘子朋黄元光

双峰寂寂对春台,野老篱前江岸回。无路从容陪笑语,一生襟抱向谁开。

高车驷马带倾覆,黄帽青鞋归去来。近侍只今难浪迹,五云多处是三台。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双峰寂寂春台野老篱前江岸

双峰(双峰)
唐 元结 酬孟武昌苦雪 时见双峰下,雪中生白云。
唐 刘长卿 宿双峰寺寄卢七李十六 徘徊双峰下,惆怅双峰月。
宋 戴复古 巾子山翠微阁 双峰直上与天参,僧共白云栖一庵。  ——《骈字类编》
寂寂 jì jì
(1).寂静无声貌。 三国 魏 曹植 《释愁文》:“愁之为物,惟惚惟怳,不召自来,推之弗往,寻之不知其际,握之不盈一掌。寂寂长夜,或羣或党,去来无方,乱我精爽。” 唐 王维 《寒食汜上作》诗:“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 宋 叶适 《叶君宗儒墓志铭》:“有百年之宅,千岁之田,前临清流,旁接高阜,亭院深芜,竟日寂寂。” 明 归有光 《项脊轩志》:“庭堦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侠五义》第二七回:“ 包兴 放下帐子,将灯移出,寂寂无声,在外伺候。” 冰心 《庄鸿的姊姊》:“炉火也似乎失了热气,我只寂寂地看着弟弟,弟弟却也寂寂地看着我。”
(2).孤单;冷落。 汉 秦嘉 《赠妇诗》:“寂寂独居,寥寥空室。”《敦煌变文集·秋胡变文》:“阻隔孃孃,孤惸寂寂,徒步含啼。” 宋 苏轼 《纵笔三首》诗之一:“寂寂 东坡 一病翁,白鬚萧散满霜风。” 清 汪懋麟 《奉送益都公致政归里》诗:“宠荣终寂寂,去住贵惺惺。” 何其芳 《画梦录·哀歌》:“我为什么看见了一片黑影,感到了一点寒冷呢,因为想起那些寂寂的童时吗?”
(3).犹悄悄。 唐 孟郊 《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昭成寺》诗:“ 洛 友寂寂约,省骑霏霏尘。” 元 顾瑛 《以玉山亭馆分题得金粟影》诗:“天风寂寂吹古香,清露泠泠湿秋圃。”《西游记》第六二回:“公主施能寂寂密密,又偷了 王母 灵芝,在潭中温养宝物。” 端木蕻良 《被撞破了的脸孔》:“只寂寂地咳嗽了两声,便和衣倒下。”  ——《漢語大詞典》
对 ( 對 ) duì
对 [ duì ]
  1. 答,答话,回答:~答如流。无言以~。
  2. 朝着:~酒当歌。
  3. 处于相反方向的:~面。
  4. 跟,和:~他商量一下。
  5. 互相,彼此相向地:~立。~流。~接。~称(chèn)。~峙。
  6. 说明事物的关系:~于。~这事有意见。
  7. 看待,应付:~待。
  8. 照着样检查:核~。校(jiào )~。
  9. 投合,适合,使相合:~应(yìng )。~劲。
  10. 正确,正常,表肯定的答语:神色不~。
  11. 双,成双的:配~。~偶。~仗(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做成对偶的语句)。
  12. 平分,一半:~开。
  13. 搀和(多指液体):~水。
  14. 量词,双:一~鹦鹉。
春台(春臺)chūn tái
(1).春日登眺览胜之处。《老子》:“荒兮其未央,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 唐 贾岛 《送刘式洛中觐省》诗:“晴峯三十六,侍立上春臺。” 郭沫若 《水调歌头·喜雪》词:“驱旱魃,除虫害,登春臺。”
(2).饭桌。《水浒传》第六回:“只见灶边破漆春臺,只有些灰尘在面上。”《儒林外史》第二回:“管家捧上酒饭,鸡、鱼、鸭、肉,堆满春臺。”
(3).礼部的别称。  ——《漢語大詞典》
野老 yě lǎo
村野老人。 南朝 梁 丘迟 《旦发渔浦潭》诗:“村童忽相聚,野老时一望。” 唐 杜甫 《哀江头》诗:“ 少陵 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 曲江 曲。” 鲁迅 《坟·论雷峰塔的倒掉》:“凡有田夫野老,蚕妇村氓……可有谁不为 白娘娘 抱不平,不怪 法海 太多事的?”  ——《漢語大詞典》
篱前(篱前)
唐 杜甫 野老 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骈字类编》
江岸
唐 孟浩然 岘山送萧员外之荆州 岘山江岸曲,郢水郭门前。
唐 杜甫 野老 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唐 戴叔伦 海上别薛舟 暮鸟翻江岸,征徒起路岐。  ——《骈字类编》
回 huí《國語辭典》

回 [ huí ]

  1. 掉轉。如:「回首」、「回過身來」。唐·白居易〈長恨歌〉:「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2. 返、歸。如:「回國」、「回家」、「一去不回」。唐·王翰〈涼州詞〉二首之一:「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3. 改變。如:「回心轉意」。《漢書·卷四八·賈誼傳》:「夫移風易俗,使天下回心而鄉道,類非俗吏之所能為也。」唐·柳宗元〈與韓愈論史官書〉:「道苟直,雖死不可回也。」
  4. 答覆。如:「回信」、「回電」、「回答」。《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一》:「日後他來通消息時,好言回他。」《紅樓夢·第七回》:「次日,鳳姐梳洗了,先回王夫人畢,方來辭賈母。」
  5. 還覆給對方相同或某種動作。如:「回敬」、「回他一槍」。
  6. 謝絕、辭去。如:「一口回絕」。宋·蘇軾〈與開元明師〉二首之一:「謹留筆一束,以領雅意,餘回納,不訝不訝。」《紅樓夢·第一一九回》:「咱們家遭著這樣事,那有工夫接待人,不拘怎麼回了他去罷。」
  7. 避開。如:「回避」。明·徐復祚《紅梨記·第二齣》:「前日兩次訪他,俱不得遇,風塵中人,知他真不在家,還是故意回你。」
  1.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大陸地區新疆、遼寧、青海、甘肅、寧夏、河北等地區,以信奉回教為主。
  2. 量詞:➊ ​ 計算行為、動作的單位。相當於「次」。如:「前後我共去找了他五回。」宋·辛棄疾〈水調歌頭·帶湖吾甚愛〉詞:「先生杖屨無事,一日走千回。」➋ ​ 計算時間的單位。一陣子稱為「一回」。《喻世明言·卷三·新橋市韓五賣春情》:「八老到門前站了一回,蹔到間壁糶米張大郎門前,閒坐了一回。」➌ ​ 計算長篇小說段落的單位。一章稱為「一回」。如:「一百二十回本《紅樓夢》。」➍ ​ 計算事情的單位。相當於「件」。如:「這是兩回事,不可混為一談。」
  3. 姓。如明代有回滿注。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