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霜天晓。棹歌初发浦烟中。

陈允平宋代〕《虞美人

疏林远带寒山小。月落霜天晓。棹歌初发浦烟中。自叹疏狂踪迹、似萍蓬。
江边衰柳迷津堠。归兴浓于酒。断烟流水自寒塘。十里蒹葭鸥鹭、两三双。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月落霜天棹歌浦烟

月落
唐 张继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
元 袁士元 水仙 醉阑月落金杯侧,舞倦风翻翠袖长。  ——《骈字类编》
霜天 shuāng tiān
(1).深秋的天空。 南朝 梁简文帝 《咏云》:“浮云舒五色,玛瑙应霜天。” 隋 薛道衡 《出塞》诗之二:“塞夜哀笛曲,霜天断雁声。” 宋 柳永 《采莲令》词:“月华收,云淡霜天曙。” 元 马致远 《任风子》第四折:“鹤泣霜天表,猿啼夜月高。”
(2).深秋天气。 北周 庾信 《和裴仪同秋日》:“霜天林木燥,秋气风云高。” 唐 李商隐 《九日》诗:“曾共山翁把酒时,霜天白菊绕堦墀。” 宋 苏舜钦 《诗僧则晖求诗》:“好约长吟处,霜天看怒潮。” 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词:“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漢語大詞典》
晓 ( 曉 ) xiǎo
晓 [ xiǎo ]
  1. 天明:~市。拂~。破~。报~。
  2. 知道,懂得:~畅。~得。分~。
  3. 使人知道清楚:~示。~谕。
棹歌 zhào gē
亦作“櫂歌”。
(1).行船时所唱之歌。 汉武帝 《秋风辞》:“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南朝 梁 丘迟 《旦发渔浦潭》诗:“櫂歌发中流,鸣鞞响沓嶂。” 元 萨都剌 《江浦夜泊》诗:“棹歌未断西风起,两岸菰蒲杂雨声。” 清 魏源 《武夷九曲诗》:“尚讶棹歌闻,那有市声起。”
(2).《櫂歌行》曲。《南史·羊侃传》:“﹝ 侃 ﹞性豪侈,善音律,自造《采莲》《櫂歌》两曲,甚有新致。” 唐 骆宾王 《櫂歌行》:“相思无别曲,并在《櫂歌》中。”参见“ 棹歌行 ”。  ——《漢語大詞典》
初 chū《國語辭典》

初 [ chū ]

  1. 根本、本原。《淮南子·俶真》:「是故圣人之学也,欲以返性于初,而游心于虚也。」《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进取不忘其初。」
  2. 起源、开始。如:「年初」、「月初」、「和好如初」。唐·柳宗元〈封建论〉:「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
  3. 姓。如宋代有初暐。
  1. 从前、原来。如:「初衷」、「初心」。
  2. 最先、开头。如:「初秋」、「初民」、「初雪」。
  3. 最低的。如:「初级」、「初等」。
  4. 阴历每月一日到十日,皆冠上「初」字,表上旬的。如:「初一」、「初二」。
  1. 第一次的。如:「初恋」、「初学」、「初试啼声」。
  2. 甫、刚刚。如:「初出茅庐」。《书经·召诰》:「呜呼!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贻哲命。」《史记·卷四九·外戚世家》:「天下初定未久,继嗣不明。」
  3. 全、始终。用于否定句,表范围。《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彭修传》:「受教三日,初不奉行,废命不忠,岂非过邪?」
发 ( 發 髮 ) fā/fà
发 [ fā ]
  1. 交付,送出:分~。~放。~行(批发)。
  2. 放,射:~射。百~百中。焕~。
  3. 表达,阐述:~表。~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
  4. 散开,分散:~散。
  5. 开展,张大,扩大:~展。~扬。
  6. 打开,揭露:~现。~掘。
  7. 产生,出现:~生。~愤。奋~。
  8.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膨涨:~面。
  9. 显现,显出:~病。~抖。~憷。
  10. 开始动作:~动。
  11. 引起,开启:启~。~人深省。
  12. 公布,宣布:~布。~号施令。
  13. 量词,用于枪弹、炮弹。
发 [ fà ]
◎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头~。鬓~。怒~冲冠。
    浦烟(浦烟)
    郭钰贻郭恒诗月悬松露明鹘啼浦烟破  ——《骈字类编》
    中 zhōng/zhòng《國語辭典》

    中 [ zhōng ]

    1. 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如:「居中」、「中央」、「日正當中」。
    2. 內、裡面。如:「水中」、「夢中」、「心中」。
    3. 泛指某一時期以內。如:「一年之中」、「晉太元中」。
    4. 中華民國的簡稱。
    5. 姓。如漢代有中京。
    1. 居間介紹、連絡的。如:「中人」。
    2. 居於高低、大小、好壞之間的。如:「中級」、「中型」、「中等」。
    3. 半。如:「中夜」、「中途」。
    1. 正好。如:「適中」。
    2.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事情正在交涉中。」

    中 [ zhòng ]

    1. 達到要點。《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漢書·卷一○·成帝紀》:「朕涉道日寡,舉錯不中。」
    2. 合、正對上。如:「中規中矩」。《左傳·定公元年》:「未嘗不中吾志也。」《戰國策·西周策》:「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
    3. 遭受、感染。如:「中風」、「中毒」。
    4. 得。如:「中獎」、「中籤」、「中選」。
    5. 考取。如:「范進中舉」、「考中大學」。《儒林外史·第二回》:「這王大老爺,就是前科新中的。」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