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宋代〕《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 一作:守著窗儿)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这次一个了得

这次 zhè cì
这一回。例如:你这次来得太晚了。
正在此时的。例如:你这次没做对。  ——《漢語大詞典》
第 dì《國語辭典》

第 [ dì ]

  1. 次序、等级。如:「次第」、「等第」。《后汉书·卷九·孝献帝纪》:「九月甲午,试儒生四十余人,上第赐位郎中,次太子舍人,下第者罢之。」
  2. 用于整数数词之前。表事物的顺序或等级。如:「第一」、「第二」。
  3. 科第。科举榜上的次第。如:「登第」、「落第」、「及第」。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虽少年已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
  4. 古时指王公大臣或富贵人家的住宅。如:「府第」、「宅第」、「书香门第」。唐·柳宗元〈梓人传〉:「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
  1. 评定。《汉书·卷六四下·王襃传》:「所幸宫馆,辄为歌颂,第其高下,以差赐帛。」
  2. 科举考试应试及格。唐·岑参〈送胡象落第归王屋别业〉诗:「看君尚少年,不第莫凄然。」唐·白居易〈与元九书〉:「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
  1. 但、尽管。《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传》:「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
怎 zěn《國語辭典》

怎 [ zěn ]

  1. 如何。表疑问、询问之意。如:「怎么」、「怎说」、「怎想」。宋·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词:「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怎 [ ​zě ]

  1. (一)​之又音。
一个(一個)yí gè
(1).表数量。单个。用于人和各种事物。如:一个人;一个书柜;一个学校;一个理想;一个星期;一个地方。
(2).整个。如:他今天一个上午都没歇过。如:今年一个冬天没下过雪。
(3).用在动词和补语之间,表示程度。如:吃了一个饱;看了一个够;淋了一个透。
(4).跟名词、动词结合,用在谓语动词前,表示快速或突然。 张天翼 《儿女们》:“黑云越堆越重,拚命往下沉,一个不留神就得塌下来。” 沙汀 《丁跛公》:“昨天在一家买卖田地的酒席上,一个不提防,给两三个熟人,灌醉来躺下了。” 祖慰 《被礁石划破的水流》:“我扭头就走,真怕她一个箭步追上来。”  ——《漢語大詞典》
愁 chóu《國語辭典》

愁 [ chóu ]

  1. 忧伤的心绪。如:「离愁」、「乡愁」。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1. 忧虑、悲伤。如:「不愁吃穿」。唐·崔颢〈黄鹤楼〉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 忧伤的、惨淡的。如:「愁绪」、「愁眉苦脸」、「愁云惨雾」。唐·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诗:「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字 zì《國語辭典》

字 [ zì ]

  1. 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如:「单字」、「汉字」、「同义字」。汉·许慎〈说文解字序〉:「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2. 本名以外另取的别号。如:「岳飞字鹏举」。《左传·隐公八年》:「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后汉书·卷五八·傅燮传》:「燮慨然而叹,呼干小字。」
  3. 契约、单据。如:「字据」、「空口无凭,立字为证。」《红楼梦·第六四回》:「给他十几两银子,写上一张退婚的字儿。」
  4. 发出的字音。如:「咬字清楚」、「字正腔圆」。
  5. 姓。如汉代有字长孺。
  1. 女子许嫁。如:「尚未字人」、「待字闺中」。
  2. 抚育。《左传·昭公十一年》:「其僚无子,使字敬叔。」《聊斋志异·卷一一·书痴》:「过八九月,女果举一男,买媪抚字之。」
  3. 爱。《书经·康诰》:「于父不能字厥子,乃疾厥子。」《左传·成公四年》:「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
了得 liǎo de
(1).领悟,理解。 唐 司空图 《偶书》诗之一:“情知了得未如僧,客处高楼莫强登。”《朱子语类》卷八:“大凡学者,无有径截一路,可以教他了得。”《古今小说·明悟禅师赶五戒》:“﹝ 五戒 禪师﹞自幼聪明,举笔成文,琴棋书画,无所不通。长成出家,禪宗释教,如法了得,参禪访道。”
(2).了不起,本领高强。 唐 李山甫 《游侠儿》诗:“ 荆軻 只为閒言语,不与 燕丹 了得人。”《水浒传》第三三回:“ 花知寨 十分英勇了得。”《西游记》第九七回:“大哥是个了得的。向者那般毒魔狠怪,也能收服,怕这几个毛贼?” 峻青 《秋色赋·夜宿灵山》:“﹝我们﹞有着具有高度阶级觉悟的、和革命前辈一样英雄了得的新战士。”
(3).办理好,办得了。《朱子全书·论语六》:“自家徒能临大节而不可夺,却不能了得他事。” 朱自清 《温州的踪迹·生命的价值--七毛钱》:“七毛钱了得什么急事!”
(4).完成;了结。 宋 苏轼 《与王定国书》:“某自謫居以来,可了得《易传》九卷,《论语》五卷。”《西游记》第四四回:“那些和尚,乃国王御赐,若放一二名,还要在师父处递了病状,然后补个死状,才了得哩。怎麼説都放了。”《说唐》第二九回:“我当初怀孕的时节,曾许 武当山 香愿,日远事忙,未曾了得。”
(5).用在惊讶、反诘或责备等语气的句末,表示情况严重,多跟在“还”字的后面。《红楼梦》第五十回:“这还了得!他(画图)竟比盖这园子还费工夫了。”《老残游记》第五回:“你这东西謡言惑众,还了得吗?” 老舍 《四世同堂》十六:“小声点儿! 孙师傅 !教他们听见还了得!” 冰心 《斯人独憔悴》:“这样小小的年纪,便眼里没有父亲了,这还了得!”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