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雨收寒,斜照弄睛,春意空阔。

贺铸宋代〕《石州慢·薄雨收寒

薄雨收寒,斜照弄睛,春意空阔。长亭柳色才黄,远客一枝先折。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鸿,平沙消尽龙荒雪。犹记出关来,恰如今时节。
将发。画楼芳酒,红泪清歌,顿成轻别。回首经年,杳杳音尘都绝。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新愁?芭蕉不展丁香结。枉望断天涯,两厌厌风月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薄雨斜照弄睛春意空阔

薄雨
秦观诗薄雨生微阴  ——《分类字锦》
收 shōu《國語辭典》

收 [ shōu ]

  1. 拘押、捉拿。如:「收押禁见」、「收捕罪犯」、「收妖降奸」。
  2. 收回、取回。如:「收复」、「资源回收」、「鸣金收兵」。
  3. 获得、索取。如:「收入」、「收支」、「征收税款」。
  4. 接到、接受。如:「收信」、「签收」、「验收」、「查收」、「接收」。
  5. 割取成熟的农作物。如:「秋收冬藏」、「收割稻子」。
  6. 保存储藏。如:「收藏」、「这张字画,要小心收好!」
  7. 聚敛、缩合。如:「收敛」、「收缩」、「把伞收起来,摆到门外。」、「疮伤已经收口儿了。」
  8. 容纳、接纳。如:「收容」、「收留」、「这本诗集收了他的诗。」
  9. 整饬、整理。如:「收拾行李」、「院子的杂物,赶快收一收,客人快来了。」
  10. 埋葬。如:「收埋尸体」。《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11. 购买。如:「大肆收购一番。」、「专收便宜货。」
  12. 结束、停止。如:「收工」、「收摊」、「收假」。
  13. 控制、约束。如:「收不住脚」、「收心不想」。
寒 hán《國語辭典》

寒 [ hán ]

  1. 冷。如:「酷寒」、「御寒」、「饥寒交迫」、「天寒地冻」。《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唐·白居易〈长恨歌〉:「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2. 穷困。如:「贫寒」、「家境清寒」。《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绨袍以赠之。」
  3. 卑贱。如:「寒门」、「寒儒」。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 秋冬寒冷的季节。与「暑」相对。《易经·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2. 国名。夏朝诸侯寒浞的封国。故址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潍县境。
  3. 姓。如夏朝有诸侯寒浞,汉代有寒朗。
  1. 使受冷。《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2. 战栗、害怕。如:「心寒」、「胆寒」。《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以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
  3. 终止、停止。《左传·哀公十二年》:「今吾子曰必寻盟。若可寻也,亦可寒也。」晋·杜预·注:「寒,歇也。」
斜照 xié zhào
(1).光线从侧面照射。《魏书·皇后传·孝文昭皇后》:“初,后幼,曾梦在堂内立,而日光自窗中照之,灼灼而热,后东西避之,光犹斜照不已。” 唐 李群玉 《同郑相并歌姬小饮戏赠》诗:“胸前瑞雪灯斜照,眼底桃花酒半醺。”
(2).斜阳。 唐 李咸用 《江行》诗:“高岫留斜照,归鸿背落霞。” 宋 柳永 《倾杯乐》词:“楼锁轻烟,水横斜照,遥山半隐愁碧。” 王西彦 《古屋》第二部三:“近处的低矮的小丘,则在斜照的馀光里明显地分出阴阳面,看过去有如玩物。”  ——《漢語大詞典》
弄睛
谓呈现睛天  ——《整理自网络》
春意 chūn yì
(1).春天的气象。 南朝 梁 江淹 《卧疾愁别刘长史》诗:“始怀未迴叹,春意秋方惊。” 宋 陈师道 《绝句》:“丁寧鸟语传春意, 白下 门东第几家?” 郭小川 《春暖花开》诗:“春天来了,处处有春意。”
(2).两性爱恋的情意。《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春歌四》:“温风入南牖,织妇怀春意。”《醒世恒言·金海陵纵欲亡身》:“春意满身扶不起,一双蝴蝶逐人来。”《白雪遗音·马头调·佳期》:“一个是姣羞满面,一个是春意满怀。”  ——《漢語大詞典》
空阔(空闊)kōng kuò
(1).空旷阔大。 唐 元稹 《游碧涧寺》诗:“空阔 长江 碍铁围,高低行树倚巖扉。”《三国演义》第四八回:“ 操 见 南屏 山色如画,东视 柴桑 之境,西观 夏口 之 江 ,南望 樊山 ,北覷 乌林 ,四顾空阔,心中欢喜。”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六:“只是没有围墙,空阔有余,深邃不足。”
(2).指空间;天空。 宋 姜夔 《庆宫春》词:“双桨蓴波,一蓑松雨,暮愁渐满空阔。” 元 刘君锡 《来生债》第一折:“谁言空阔无神道,霹靂雷声那里来?”
(3).豁达;旷远。 唐 元稹 《八骏图诗》:“ 穆满 志空阔,将行九州野。” 唐 无名氏 《洞箫赋》:“对吟空阔之情,復感神仙之术。”
(4).空泛,无边际。 明 唐顺之 《祭丘思庵文》:“自余少时,颇负迂僻。空阔乎寥廓之翔,而泥滓乎乡人之处。”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阳货篇六》:“其説规模甚大,却空阔,令人无入手处。”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