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欲 yù《國語辭典》
欲 [ yù ]
名- 愿望,想得到满足的意念。如:「食欲」、「欲望」。《易经·损卦·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 情欲。《礼记·乐记》:「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汉·郑玄·注:「欲,谓淫邪也。」同「欲 」。
- 期望、希求。《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唐·韩愈〈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 想要。如:「欲哭无泪」、「畅所欲言」。《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将要。如:「摇摇欲坠」。唐·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提 tí/dī/dǐ《國語辭典》
提 [ tí ]
动- 用手悬空拿著。如:「提灯」、「提水桶」、「提笔写作」。
- 从下往上移。如:「提升」、「提高」。
- 把预定时间往前移。如:「提前」、「提早」。
- 领取。如:「提货」、「提款」。
- 举出、揭示。如:「提名」、「提议」、「提要」、「提意见」。
- 振作。如:「提振精神」、「提神醒脑」。
- 说、谈。如:「提到」、「提及」、「旧事重提」、「这事不提也罢!」
- 警觉。《红楼梦·第六三回》:「他也不是好意的,少不得也要常提著些儿。」
- 舀酒、油等的长柄器具。如:「酒提」、「油提」。
-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提弥明,清代有提桥。
提 [ shí ]
- 参见「[[朱提]]」条。
提 [ dī ]
动- 投掷。《战国策·燕策三》:「(荆轲)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
- 参见「提防」、「提溜」等条。
长剑(長劍)cháng jiàn
(1).锋刃较长的剑。《楚辞·九歌·东皇太一》:“抚长剑兮玉珥,璆鏘鸣兮琳琅。”《后汉书·宦者传序》:“高冠长剑,紆朱怀金者,布满宫闈。” 元 虞集 《苏武慢·和冯尊师》词:“老矣 浮丘 ,赋诗明月,千仞碧天长剑。”
(2).比喻怀才不遇。用 冯谖 弹铗故事。 唐 高适 《自蓟北归》诗:“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 唐 李白 《闻丹丘子于城北营石门幽居》诗:“长剑復归来,相逢 洛阳 陌。”参见“ 弹2鋏 ”。 ——《漢語大詞典》
(2).比喻怀才不遇。用 冯谖 弹铗故事。 唐 高适 《自蓟北归》诗:“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 唐 李白 《闻丹丘子于城北营石门幽居》诗:“长剑復归来,相逢 洛阳 陌。”参见“ 弹2鋏 ”。 ——《漢語大詞典》
为 ( 為 爲 ) wéi/wèi
为 [ wéi ]
-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 变成:成~。
- 是:十两~一斤。
- 治理,处理:~政。
- 被:~天下笑。
- 表示强调:大~恼火。
-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 姓。
-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 表目的:~了。~何。
- 对,向:不足~外人道。
- 帮助,卫护。
游说(遊説)yóu shuì
1.谓古代叫做“说客”的政客,奔走各国,凭着口才劝说君主采纳他的政治主张。《尉缭子·原官》:“游説间谍无自入,正议之术也。” 晋 左思 《咏史》之八:“ 苏秦 北游説, 李斯 西上书。” 清 昭梿 《啸亭续录·古今史阙》:“ 周 末自《麟经》絶笔后,至 苏 张 ,中间一百四十四年,史简遗闕,无以详其梗概。”
2.泛指以言语劝说。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明主不晓,以为僕沮贰师,而为 李陵 游説,遂下於理。” ——《漢語大詞典》
2.泛指以言语劝说。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明主不晓,以为僕沮贰师,而为 李陵 游説,遂下於理。” ——《漢語大詞典》
且 qiě/jū《國語辭典》
且 [ qiě ]
副- 暂时。如:「你且坐著」。《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民劳,未可,且待之。」
- 将要。如:「旦暮且下」。《战国策·齐策一》:「魏有破韩之志,韩见且亡,必东愬于齐。」
- 只。宋·苏轼〈虞美人·持杯遥劝天边月〉词:「持杯复更劝花枝,且愿花枝常在莫披离。」《水浒传·第六五回》:「我自要干大事,那里且报小仇。」
- 又、并。如:「老榕树既高且大。」《诗经·小雅·鱼丽》:「君子有酒,旨且多。」《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 况、何况。《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且楚师老矣,何故退?」《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 尚、还。如:「尚且」、「然且不可」。《孟子·公孙丑下》:「然则圣人且有过与?」
- 抑、或者。《战国策·齐策四》:「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齐乎?」《史记·卷四四 ·魏世家》:「富贵者骄人乎?且贫贱者骄人乎?」
- 表示同时做两件事情。如:「且歌且舞」、「且战且走」。
且 [ jū ]
名- 农历六月。《尔雅·释天》:「六月为且。」
- 用于句末,无义。《诗经·郑风·褰裳》:「狂童之狂也且!」
卧 wò
卧 [ wò ]
- 睡倒,躺或趴:~倒。~铺。~室。~底(埋伏下来做内应,如“~~传中”)。~槽。~龙(喻隐居或尚未露头角的杰出人才)。~薪尝胆(形容刻苦自励,志图恢复)。藏龙~虎(喻潜藏着人才)。
- 把去壳的鸡蛋放到开水里煮:~个鸡子儿。
空山 kōng shān
幽深少人的山林。 唐 韦应物 《寄全椒山中道士》诗:“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明 李攀龙 《仲春虎丘》诗:“古刹云光杳,空山剑气深。” 李大钊 《警告全国父老书》:“空山已无歌哭之地,天涯不容漂泊之人。” ——《漢語大詞典》
学 ( 學 ) xué
学 [ xué ]
-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生。~徒。~习。~业。~友。~者。~阀。~制。~历。~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
- 传授知识的地方:~校(简称“学”或“校”)。~院。~府。中~。大~。上~。
- 掌握的知识:~问(简称“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位。~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治~。~识。博~多才。
-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说。哲~。数~。小~(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
揣摩 chuǎi mó
亦作“ 揣摹 ”。
(1).揣度对方,以相比合。 战国 时之游说术。揣度国君心思,使游说投合其本旨。《战国策·秦策一》:“﹝ 苏秦 ﹞乃夜发书,陈篋数十,得 太公 《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汉 王充 《论衡·答佞》:“ 仪秦 ,排难之人也,处扰攘之世,行揣摩之术。” 宋 陆游 《南唐书·烈祖纪》:“有 徐玠 者,事 温 为 金陵 行军司马,工揣摩捭闔。” 元 尚仲贤 《气英布》第一折:“贤弟,你是个武将,只晓的相持廝杀的事,却不知揣摩的事。”
(2).指纵横家之书。 宋 张载 《张子语录》卷中:“詖、淫、邪、遁之辞,古语孰近……遁辞无守,近於揣摩、《説难》。” 元 李汾 《再过长安》诗:“自怜 季子 貂裘敝,辛苦灯前读揣摩。”
(3).忖度,估量。 唐 高适 《封丘作》诗:“揣摩慙黠吏,栖隐谢 愚公 。”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 吕吉甫 问客:‘ 苏子瞻 文辞似何人?’客揣摩其意答之曰:‘似 苏秦 张仪 。’” 明 孟称舜 《桃花人面》第二出:“思他念他,这泪脸儿没处躲。咱将痴心儿自揣摩,未必他心似我。”《老残游记》第十回:“‘乳虎’就是你们 玉太尊 ,其餘你慢慢的揣摹,也是可以知道的。”昆曲《十五贯》第三场:“想我 过于执 自从到任以来,屡逢疑难案件,幸亏我善于察言观色,揣摹推测。”
(4).研究,玩味。 唐 杨炯 《〈王勃集〉序》:“揣摩三古,开阐八风。”《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医者意也,无过要心下明,指下明,把一个意思揣摩将去。怎么靠得死方子,就好疗病?”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八:“两 宋 词,精絶者约略不过五百餘首,足备揣摹,不必多求也。” 李劼人 《大波》第三部第一章:“像 王大人 这种能收能放,能上能下,能刚能柔,能进能退的本领,倒应该好生揣摹揣摹。” ——《漢語大詞典》
(1).揣度对方,以相比合。 战国 时之游说术。揣度国君心思,使游说投合其本旨。《战国策·秦策一》:“﹝ 苏秦 ﹞乃夜发书,陈篋数十,得 太公 《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汉 王充 《论衡·答佞》:“ 仪秦 ,排难之人也,处扰攘之世,行揣摩之术。” 宋 陆游 《南唐书·烈祖纪》:“有 徐玠 者,事 温 为 金陵 行军司马,工揣摩捭闔。” 元 尚仲贤 《气英布》第一折:“贤弟,你是个武将,只晓的相持廝杀的事,却不知揣摩的事。”
(2).指纵横家之书。 宋 张载 《张子语录》卷中:“詖、淫、邪、遁之辞,古语孰近……遁辞无守,近於揣摩、《説难》。” 元 李汾 《再过长安》诗:“自怜 季子 貂裘敝,辛苦灯前读揣摩。”
(3).忖度,估量。 唐 高适 《封丘作》诗:“揣摩慙黠吏,栖隐谢 愚公 。”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 吕吉甫 问客:‘ 苏子瞻 文辞似何人?’客揣摩其意答之曰:‘似 苏秦 张仪 。’” 明 孟称舜 《桃花人面》第二出:“思他念他,这泪脸儿没处躲。咱将痴心儿自揣摩,未必他心似我。”《老残游记》第十回:“‘乳虎’就是你们 玉太尊 ,其餘你慢慢的揣摹,也是可以知道的。”昆曲《十五贯》第三场:“想我 过于执 自从到任以来,屡逢疑难案件,幸亏我善于察言观色,揣摹推测。”
(4).研究,玩味。 唐 杨炯 《〈王勃集〉序》:“揣摩三古,开阐八风。”《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医者意也,无过要心下明,指下明,把一个意思揣摩将去。怎么靠得死方子,就好疗病?”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八:“两 宋 词,精絶者约略不过五百餘首,足备揣摹,不必多求也。” 李劼人 《大波》第三部第一章:“像 王大人 这种能收能放,能上能下,能刚能柔,能进能退的本领,倒应该好生揣摹揣摹。”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