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舫暮来过,风传《子夜歌》。

张羽明代〕《夏夜舟中

画舫暮来过,风传《子夜歌》。
簟纹凉更净,荷气夕偏多。
落月斜筝柱,流萤拂扇罗。
此中无限意,其奈曙钟何。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画舫暮来风传子夜歌》。

画舫(畫舫)huà fǎng
装饰华美的游船。 唐 刘希夷 《江南曲》之二:“画舫烟中浅,青阳日际微。”《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浮画舫,跃青驄,小桥门外緑荫笼。” 清 孙枝蔚 《重游徐幼长园林》诗:“门前增画舫,墻外落红梅。” 郭沫若 《南京印象·秦淮河畔》:“河上也有一些游艇,和 玄武湖 的艇子差不多,但有些很明显地是所谓画舫,飘浮着 李香君 、 葛嫩娘 们的瘦影。”  ——《漢語大詞典》
暮来(暮来)
唐 罗邺 宿武安山有怀 野店暮来山畔逢,寒芜漠漠露华浓。  ——《骈字类编》
过 ( 過 ) guò/guo/guō
过 [ guò ]
  1. 从这儿到那儿,从此时到彼时:~江。~账。~程。~渡。~从(交往)。经~。
  2. 经过某种处理方法:~秤。~磅。~目。
  3. 超出:~于。~度()。~甚。~奖(谦辞)。~量(liàng)。~剩。~犹不及。
  4. 重新回忆过去的事情:~电影。
  5. 从头到尾重新审视:把这篇文章再~一~。
  6. 次,回,遍:把文件看了好几~儿。
  7. 错误:~错。记~。
过 [ guo ]
  1. 用在动词后表示曾经或已经:看~。用~。
  2. 用在动词后,与“”、“”连用,表示趋向:拿~来。走~去。
过 [ guō ]
  1. 姓。
风传(風傳)fēng chuán
(1).风传送。 南朝 梁元帝 《锺山飞流寺碑》:“清梵夜闻,风传百常之观,宝铃朝响,声扬千秋之宫。” 唐 岑参 《宿关西客舍寄东山严许二山人时天宝初七月初三日在内学见有高道举徵》诗:“云送 关 西雨,风传 渭 北秋。”
(2).犹传闻。 姚雪垠 《燕辽纪事》:“并说风传 清 兵一旦攻破 松山 ,即将再一次大举入边,围困京城。”
(3).风行流传。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九:“二札风传一时。” 郭小川 《昆仑行》诗:“在那些原野中,虽不见 中南海 边的灯盏,却见 毛主席 的思想风传。”
(4).指由传说得来的消息。 郭希仁 《从戎纪略》:“余回家,官场颇注意,有查拿之风传,宜急进省,不可无事而予人以可疑之端。” 巴金 《家》八:“兵打学生的事来得太突然了,虽然以前就有当局要对付学生的风传。”  ——《漢語大詞典》
子夜歌 zǐ yè gē
(1).乐府《吴声歌曲》名。《宋书·乐志一》:“《子夜哥》者,有女子名 子夜 ,造此声。 晋孝武 太元 中, 琅邪 王軻之 家有鬼哥《子夜》。 殷允 为 豫章 时, 豫章 侨人 庾僧度 家亦有鬼哥《子夜》。 殷允 为 豫章 ,亦是 太元 中,则 子夜 是此时以前人也。”
(2).现存 晋 、 宋 、 齐 三代歌词四十二首,写爱情生活中的悲欢离合,多用双关隐语。 南朝 乐府又有《子夜四时歌》,系据《子夜歌》变化而成。亦省作“ 子夜 ”。 唐 李绅 《忆被牛相留醉州中》:“银烛坐隅听《子夜》,寳筝筵上起春风。” 宋 梅尧臣 《咏官妓从人》:“无心歌《子夜》,有意学流黄。”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尤大鼻》:“懊憹之曲,《子夜》之声,但堪囉嗊於一时,詎足喤聒於大雅。”
(3).词牌名。“菩萨蛮”的别名。见 南唐 李煜 词。
(4).词牌名。“忆秦娥”的别名。见 宋 贺铸 词。
(5).词牌名。 元 彭元逊 有《子夜歌》,双调,一一七字。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