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据鞍(據鞍)jù ān
跨着马鞍。亦借指行军作战。《后汉书·马援传》:“ 援 自请曰:‘臣尚能被甲上马。’帝令试之。 援 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周书·儒林传·樊深》:“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 宋 刘克庄 《军中乐》诗:“将军贵重不据鞍,夜夜发兵防隘口。” 清 钱谦益 《贵州布政使司右参政陈府君墓志铭》:“师还之日,磨厓染翰,沾沾自喜,庶几有据鞍裹革之志焉。” 俞锷 《醉歌行》:“据鞍矍鑠空餘子,掀髯一饮话滔滔。” ——《漢語大詞典》
指挥(指揮)zhǐ huī
亦作“ 指麾 ”。亦作“ 指撝 ”。
(1).以手或手持物挥动示意。《鹖冠子·博选》:“凭几据杖,指麾而使,则厮役者至。”《易·谦》“六四,无不利撝谦” 三国 魏 王弼 注:“指撝皆谦,不违则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见 光 在松树上拊手指挥嗤笑之, 綝 问侍从,皆无所见。” 唐 李颀 《题璿公山池》诗:“指挥如意天花落,坐卧閒房春草深。”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老儒则端坐石磴上,讲《孟子》‘ 齐桓 、 晋文 之事’一章,字剖句析,指挥顾盼,如与四五人对语。”
(2).发令调遣。《荀子·议兵》:“ 汤 武 之诛 桀 紂 也,拱挹指麾,而强暴之国莫不趋使,诛 桀 紂 若诛独夫。” 汉 桓宽 《盐铁论·论功》:“是以刑省而不犯,指麾而令从。” 唐 刘知几 《史通·辨职》:“夫使 辟阳 、 长信 ,指撝 马 郑 之前; 周勃 、 张飞 ,弹压 雷桐 之右,斯亦怪矣。” 明 唐顺之 《塞下曲赠翁东崖侍郎总制》之十六:“画戟森森清昼閒,指挥只是笑谈间。” 徐怀中 《西线轶事》二:“到前边要服从命令听指挥,一定要保证电话畅通。”
(3).安排。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榆白杨》:“能种一顷,岁收千匹,唯须一人守护,指挥处分。”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或大期将至,即肋下微痛……便须指挥家事,以俟终焉。” 清 恽敬 《西楚都彭城论》:“指挥既定,人心自固。”
(4).犹指示。 宋 范仲淹 《与中舍书》:“请三哥指挥儿姪知委。” 宋 苏轼 《相度准备赈济第三状》:“臣已指麾 杭州 ,不得减价,依旧作七十收糴。” 明 高明 《琵琶记·义仓赈济》:“招状执结是实,伏乞相公指挥。”
(5).犹指点。 明 汤显祖 《南柯记·之郡》:“指挥风景迟去輦,为惜流光晚下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寄生》:“女从门外过,媪故指挥云树以迟纤步, 王孙 窥覘尽悉,意颤不能自持。”
(6).谓意之所向。 汉 许慎 《〈说文解字〉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晋 袁宏 《后汉纪·明帝纪下》:“归舍皆仰屋窃叹,虽口不言,指挥可知,皆谓多寃狱,莫敢言者。”
(7). 唐 宋 诏敕和命令的统称。 唐 黄滔 《唐昭宗实录》:“今年新及第进士 张貽宪 等二十五人并指挥取今月九日於 武德殿 祗候。”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二年六月》:“尚书省言,检会 靖康 元年已降指挥:人户愿将金帛钱粮献助者,计价依条补授名目。”《宋史·宁宗纪一》:“ 汝愚 曰:‘内禪事重,须议一指挥。’太皇太后允诺。 汝愚 袖出所拟以进。”
(8).军职名。 唐 中叶后有都指挥使, 后唐 、 后周 及 宋 ,均沿用其名,为禁卫之官。 宋 代殿前司及侍卫亲军均有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 金元 亲军亦置之。 明 代内外诸卫皆置指挥使。 清 代惟京城有兵马司指挥,为坊官,与 宋 明 之制不同。近世有前敌总指挥、总指挥等,均为军级以官职,又与古时不同。
(9). 五代 、 宋 军队的编制单位。 宋 王溥 《五代会要·京城诸军》:“ 后唐 长兴 三年三月敕:‘……左右羽林置四十指挥,每十指挥立为一军。’” 宋 曾公亮 等《武经总要》卷二:“国朝军制,凡五百人为一指挥,其别有五都,都一百人,统以一营。”
(10).专指领导乐队、合唱队进行排练和演出的人。其职责为根据音乐作品的内容和风格,以手势、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指示节拍、速度、力度、思想感情等的变化。 冰心 《晚晴集·我的童年》:“我非常尊敬而且羡慕那位乐队指挥!” 李一氓 《〈阿英文集〉序》:“指挥上台,管弦乐团既演奏 贝多芬 《第九交响乐》,也演奏《黄河大合唱》。” ——《漢語大詞典》
(1).以手或手持物挥动示意。《鹖冠子·博选》:“凭几据杖,指麾而使,则厮役者至。”《易·谦》“六四,无不利撝谦” 三国 魏 王弼 注:“指撝皆谦,不违则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见 光 在松树上拊手指挥嗤笑之, 綝 问侍从,皆无所见。” 唐 李颀 《题璿公山池》诗:“指挥如意天花落,坐卧閒房春草深。”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老儒则端坐石磴上,讲《孟子》‘ 齐桓 、 晋文 之事’一章,字剖句析,指挥顾盼,如与四五人对语。”
(2).发令调遣。《荀子·议兵》:“ 汤 武 之诛 桀 紂 也,拱挹指麾,而强暴之国莫不趋使,诛 桀 紂 若诛独夫。” 汉 桓宽 《盐铁论·论功》:“是以刑省而不犯,指麾而令从。” 唐 刘知几 《史通·辨职》:“夫使 辟阳 、 长信 ,指撝 马 郑 之前; 周勃 、 张飞 ,弹压 雷桐 之右,斯亦怪矣。” 明 唐顺之 《塞下曲赠翁东崖侍郎总制》之十六:“画戟森森清昼閒,指挥只是笑谈间。” 徐怀中 《西线轶事》二:“到前边要服从命令听指挥,一定要保证电话畅通。”
(3).安排。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榆白杨》:“能种一顷,岁收千匹,唯须一人守护,指挥处分。”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或大期将至,即肋下微痛……便须指挥家事,以俟终焉。” 清 恽敬 《西楚都彭城论》:“指挥既定,人心自固。”
(4).犹指示。 宋 范仲淹 《与中舍书》:“请三哥指挥儿姪知委。” 宋 苏轼 《相度准备赈济第三状》:“臣已指麾 杭州 ,不得减价,依旧作七十收糴。” 明 高明 《琵琶记·义仓赈济》:“招状执结是实,伏乞相公指挥。”
(5).犹指点。 明 汤显祖 《南柯记·之郡》:“指挥风景迟去輦,为惜流光晚下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寄生》:“女从门外过,媪故指挥云树以迟纤步, 王孙 窥覘尽悉,意颤不能自持。”
(6).谓意之所向。 汉 许慎 《〈说文解字〉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晋 袁宏 《后汉纪·明帝纪下》:“归舍皆仰屋窃叹,虽口不言,指挥可知,皆谓多寃狱,莫敢言者。”
(7). 唐 宋 诏敕和命令的统称。 唐 黄滔 《唐昭宗实录》:“今年新及第进士 张貽宪 等二十五人并指挥取今月九日於 武德殿 祗候。”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二年六月》:“尚书省言,检会 靖康 元年已降指挥:人户愿将金帛钱粮献助者,计价依条补授名目。”《宋史·宁宗纪一》:“ 汝愚 曰:‘内禪事重,须议一指挥。’太皇太后允诺。 汝愚 袖出所拟以进。”
(8).军职名。 唐 中叶后有都指挥使, 后唐 、 后周 及 宋 ,均沿用其名,为禁卫之官。 宋 代殿前司及侍卫亲军均有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 金元 亲军亦置之。 明 代内外诸卫皆置指挥使。 清 代惟京城有兵马司指挥,为坊官,与 宋 明 之制不同。近世有前敌总指挥、总指挥等,均为军级以官职,又与古时不同。
(9). 五代 、 宋 军队的编制单位。 宋 王溥 《五代会要·京城诸军》:“ 后唐 长兴 三年三月敕:‘……左右羽林置四十指挥,每十指挥立为一军。’” 宋 曾公亮 等《武经总要》卷二:“国朝军制,凡五百人为一指挥,其别有五都,都一百人,统以一营。”
(10).专指领导乐队、合唱队进行排练和演出的人。其职责为根据音乐作品的内容和风格,以手势、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指示节拍、速度、力度、思想感情等的变化。 冰心 《晚晴集·我的童年》:“我非常尊敬而且羡慕那位乐队指挥!” 李一氓 《〈阿英文集〉序》:“指挥上台,管弦乐团既演奏 贝多芬 《第九交响乐》,也演奏《黄河大合唱》。” ——《漢語大詞典》
八千
唐 白居易 齐物二首 其二 椿寿八千春,槿花不经宿。 ——《骈字类编》
兵 bīng《國語辭典》
兵 [ bīng ]
名- 武器。如:「秣马厉兵」、「短兵相接」。《说文解字·廾部》:「兵,械也。」《周礼·夏官·司兵》:「掌五兵五盾,各辨其物与其等,以待军事。」汉·郑玄·注:「郑司农云:『五兵者:戈、殳、戟、酋矛、夷矛。』」《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 战士、军队。如:「调兵遣将」、「按兵不动」、「精兵政策」。《战国策·赵策三》:「秦攻赵于长平,大破之,引兵而归。」《文选·江淹·杂体诗·卢中郎》:「信陵佩魏印,秦兵不敢出。」
- 军事、战争,或有关于军事、战争的事情。如:「纸上谈兵」、「谈笑用兵」。《左传·隐公三年》:「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文选·钟会·檄蜀文》:「益州先主以命世英才,兴兵新野。」
- 专指军队中最基层的成员。如:「炮兵」、「骑兵」、「步兵」、「号兵」、「传 令兵」。
昔日 xī rì
往日;从前。《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昔日 赵 攻 甄 ,子弗能救。”《列子·黄帝》:“我内藏猜虑,外矜观听,追幸昔日之不焦溺也。” 唐 张鷟 《游仙窟》:“昔日曾经自弄他,今朝并悉从人弄。”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十二章:“昔日的战斗意志到哪里去了?士兵们对战争已经没有了胃口。” ——《漢語大詞典》
中原 zhōng yuán
(1).原野之中。《诗·小雅·小宛》:“中原有菽,庶民采之。” 郑玄 笺:“中原,原中也。” 汉 司马相如 《喻巴蜀檄》:“肝脑涂中原,膏液润野草。”《三国志·魏志·郭嘉传》:“虽有百万之众,无异於独行中原也。” 鲁迅 《无题》诗:“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2).地区名。广义指整个 黄河 流域,狭义指今 河南 一带。《国语·晋语三》:“耻大国之士於中原,又杀其君以重之……虽微 秦国 ,天下孰弗患?” 三国 蜀 诸葛亮 《出师表》:“当奬帅三军,北定中原。”《文选·谢灵运〈述祖德〉》诗:“中原昔丧乱,丧乱岂解已。” 李善 注:“中原,谓 洛阳 也。” 宋 陆游 《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反正我是南国的女人,不懂中原的礼节的。”
(3).泛称 中国 。 郑观应 《盛世危言·议院》:“况今中原大局,列国通商,势难拒絶,则不得不律之以公法。” ——《漢語大詞典》
(2).地区名。广义指整个 黄河 流域,狭义指今 河南 一带。《国语·晋语三》:“耻大国之士於中原,又杀其君以重之……虽微 秦国 ,天下孰弗患?” 三国 蜀 诸葛亮 《出师表》:“当奬帅三军,北定中原。”《文选·谢灵运〈述祖德〉》诗:“中原昔丧乱,丧乱岂解已。” 李善 注:“中原,谓 洛阳 也。” 宋 陆游 《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反正我是南国的女人,不懂中原的礼节的。”
(3).泛称 中国 。 郑观应 《盛世危言·议院》:“况今中原大局,列国通商,势难拒絶,则不得不律之以公法。” ——《漢語大詞典》
几 ( 幾 ) jī/jǐ《國語辭典》
几 [ jǐ ]
讀音名- 小桌子。如:「茶几」、「几案」、「憑几」、「窗明几淨」。→「幾」的異體字(05411)
几 [ jī ]
語音名- 二一四部首之一。→「幾」的異體字(05320)
战争(戰争)zhàn zhēng
(1).民族、国家、阶级、集团之间的武装斗争。《史记·秦始皇本纪》:“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战阵攻守·战争》:“《吕氏春秋》曰:‘ 蚩尤 作兵也,利其械。’未有 蚩尤 时,民固削林木以战, 黄帝 与 炎帝 战於 版泉 是矣。为战争起於 炎 黄 之际也。”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傅阁峰尚书》:“时战争连年,虏氛甚恶,穷沙万里,雪没马鼻,行人迷路。” 毛泽东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一章第一节:“战争--从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
(2).泛指争斗,斗争。 唐 吕岩 《渔父·活得》词:“龙飞踊,虎狂狞,吐箇神珠各战争。”《太平广记》卷五百引 唐 皇甫氏 《原化记·京都儒士》:“儒士方悟,开门尚自战慄,具説昨宵与物战争之状,众大骇异。” 鲁迅 《二心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在前年和去年,文学上的战争是有的,但那范围实在太小。” ——《漢語大詞典》
(2).泛指争斗,斗争。 唐 吕岩 《渔父·活得》词:“龙飞踊,虎狂狞,吐箇神珠各战争。”《太平广记》卷五百引 唐 皇甫氏 《原化记·京都儒士》:“儒士方悟,开门尚自战慄,具説昨宵与物战争之状,众大骇异。” 鲁迅 《二心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在前年和去年,文学上的战争是有的,但那范围实在太小。”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