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浑 ( 渾 ) hún
浑 [ hún ]
- 水不清,污浊:~水摸鱼。~浊。
- 骂人糊涂,不明事理:~人。~话。~蛋。~~噩噩。
- 全,满:~身。~然。
- 天然的,淳朴的:~古。~朴。~厚。
- 简直:“白头搔更短,~欲不胜簪。”
- 姓。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名-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钩距(鉤距)gōu jù
(1).亦作“ 鉤拒 ”。古代的一种兵器。《墨子·备穴》:“为铁鉤距长四尺者,财自足,穴彻,以鉤客穴。” 岑仲勉 简注:“既通敌穴,即以铁钩距钩敌方作穴之工兵。 史树青 等曾説:‘ 四川 出土的铁器中,有 汉 钩镶一件,在《武梁祠石刻》中,我们曾见过这样的武器, 刘熙 《释名》説:“两头曰鉤,中央曰镶,或推镶或鉤引。”但据《墨子·鲁问篇》説:“ 公输班 作鉤距。”其作用是“退者鉤之,进者拒之”……我们推测就是展览会中陈列的钩镶,钩拒是它的别名而已。’”《墨子·鲁问》:“ 公输子 自 鲁 南游 楚 ,焉始为舟战之器,作为鉤拒之备,退者鉤之,进者拒之。”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兵智·杨锐》:“比寇至,船二百餘艘抵岸,为鉤距所破。” 鲁迅 《故事新编·非攻》:“﹝ 公输般 ﹞造了钩拒,教 楚王 和 越 人打仗。”
(2).古代连弩车弩机的部件。《墨子·备高临》:“筐大三围半,左右有鉤距,方三寸。轮厚尺二寸。鉤距臂博尺四寸,厚七寸,长六尺。”
(3).辗转推问,究得情实。《汉书·赵广汉传》:“﹝ 广汉 ﹞尤善为鉤距,以得事情。鉤距者,设欲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以类相準,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鉤,致;距,闭也。使对者无疑,若不问而自知,众莫觉所由以闭,其术为距也。”《旧五代史·晋书·安重荣传》:“惟 重荣 自能鉤距,凡有争讼,多廷辩之。” 梁启超 《〈史记·货殖列传〉今义》:“行之以鉤距之法,用之以罗织之罪。”
(4).犹机谋。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 屏山 以为 李 有鉤距, 刘 谈论锋出,皆惮之。”《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天禧元年》:“ 竦 娶 杨氏 ,颇工笔札,有鉤距。”
(5).指钓钩。 唐 元稹 《估客乐》诗:“一身偃市利,突若截海鲸。钩距不敢下,下则牙齿横。” 傅敷 《钓诗》:“隈谭既失用,钩距竟成虚。” ——《漢語大詞典》
(2).古代连弩车弩机的部件。《墨子·备高临》:“筐大三围半,左右有鉤距,方三寸。轮厚尺二寸。鉤距臂博尺四寸,厚七寸,长六尺。”
(3).辗转推问,究得情实。《汉书·赵广汉传》:“﹝ 广汉 ﹞尤善为鉤距,以得事情。鉤距者,设欲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以类相準,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鉤,致;距,闭也。使对者无疑,若不问而自知,众莫觉所由以闭,其术为距也。”《旧五代史·晋书·安重荣传》:“惟 重荣 自能鉤距,凡有争讼,多廷辩之。” 梁启超 《〈史记·货殖列传〉今义》:“行之以鉤距之法,用之以罗织之罪。”
(4).犹机谋。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 屏山 以为 李 有鉤距, 刘 谈论锋出,皆惮之。”《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天禧元年》:“ 竦 娶 杨氏 ,颇工笔札,有鉤距。”
(5).指钓钩。 唐 元稹 《估客乐》诗:“一身偃市利,突若截海鲸。钩距不敢下,下则牙齿横。” 傅敷 《钓诗》:“隈谭既失用,钩距竟成虚。” ——《漢語大詞典》
肖子 xiāo zǐ
(1).在志趣等方面与其父一样的儿子。《儒林外史》第八回:“你真可谓汝父之肖子。”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人能深受其中之益,则理明欲去而万事理矣,非基督之弟徒、天父之肖子乎?”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他是 唐肃宗 的肖子,就是说,同样是个昏君。” 王西彦 《眷恋土地的人·庄稼汉的流浪》:“他立志要使自己成为一个父亲的肖子--一个有土地的人。”
(2).比喻忠实于自然或时代的艺术家或其作品。 郭沫若 《文艺论集·自然与艺术》:“他们都还没有达到创造的阶级,他们的目的只在做个自然的肖子。” 闻一多 《〈女神〉之时代精神》:“《女神》真不愧为时代底一个肖子。” ——《漢語大詞典》
(2).比喻忠实于自然或时代的艺术家或其作品。 郭沫若 《文艺论集·自然与艺术》:“他们都还没有达到创造的阶级,他们的目的只在做个自然的肖子。” 闻一多 《〈女神〉之时代精神》:“《女神》真不愧为时代底一个肖子。” ——《漢語大詞典》
都 dū/dōu《國語辭典》
都 [ dū ]
名- 大城市。如:「花都」、「港都」、「通都大邑」。
- 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的所在地。如:「首都」、「国都」、「京都」、「行都」。
- 姓。如汉代有都稽,明代有都穆。
- 定都。《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
- 居。《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
- 总计。《文选·曹丕·与吴质书》:「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
- 优雅、优美。《诗经·郑风·有女同车》:「彼美孟姜,洵美且都。」《聊斋志异·卷一·娇娜》:「一少年出,丰采甚都。」
都 [ dōu ]
副- 皆。概括全部的意思。如:「都好」、「都是」。
- 还、尚且、甚至。如:「他都如此说了,你又能如何呢!」、「他一动都不动,活像个木头人似的。」
- 业已、已经。有加重语气的意味。如:「误会都造成了,你懊悔也没用!」
- 发语词,无义。《书经·尧典》:「驩兜曰:『都!共工方鸠僝功。』」
大有 dà yǒu
(1).《易》卦名。即乾下离上。象征大,多。《易·序卦》:“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 高亨 注:“《大有》,所有者大,所有者多也。”
(2).丰收。 唐 储光羲 《观竞渡》诗:“能令秋大有,鼓吹远相催。” 明 徐渭 《先除夕二日雪甚如婴儿拳》诗:“明年从大有,连岁却餘殃。”《镜花缘》第四十回:“今登极以来,十有餘年,屡逢大有,天下太平。” ——《漢語大詞典》
(2).丰收。 唐 储光羲 《观竞渡》诗:“能令秋大有,鼓吹远相催。” 明 徐渭 《先除夕二日雪甚如婴儿拳》诗:“明年从大有,连岁却餘殃。”《镜花缘》第四十回:“今登极以来,十有餘年,屡逢大有,天下太平。” ——《漢語大詞典》
诙谐(詼諧)huī xié
(1).谈吐幽默风趣。《汉书·东方朔传》:“其言专 商鞅 、 韩非 之语也,指意放荡,颇復詼谐。” 唐 杜甫 《社日》诗之一:“尚想 东方朔 ,詼谐割肉归。” 许地山 《枯杨生花》:“ 思敬 底心情很坦荡,有时也很诙谐。”
(2).戏语,笑话。《新唐书·隐逸传·陆羽》:“呜咽不自胜,因亡去,匿为优人,作詼谐数千言。” ——《漢語大詞典》
(2).戏语,笑话。《新唐书·隐逸传·陆羽》:“呜咽不自胜,因亡去,匿为优人,作詼谐数千言。” ——《漢語大詞典》
胜 ( 勝 ) shèng《國語辭典》
胜 [ shēng ]
- 参见「胜键」、「双胜类」等条。
方朔 fāng shuò
汉 东方朔 的省称。其为人诙谐善辩,相传为岁星化身,有偷仙桃、骑步景驹、献风声木等传说。事见 汉 郭宪 《东方朔传》。 唐 蒋防 《玄都楼桃》诗:“红輭满枝须作意,莫交 方朔 施偷将。” 明 何景明 《田子行》:“ 汉王 不好 相如 赋, 方朔 谁知是岁星。” 明 徐渭 《对明篇》:“詼谐 汉 庭 方朔 老,如闻永谢 长安 道。”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