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音慰藉情凄婉,劝我停骖迟入山。

嵇永仁清代〕《憔悴吟

余本抱犊人,东皋有荒田。荷锄将经营,课仆耕云烟。

天南节度不肯放,聘书早到薜萝边。薜萝闲挂处士墙,处士一去令君伤。

招携宾客置饯觞,吐词制调魂飞扬。有心负米恋草堂,堂上念旧催治装,可怜离别九回肠。

陟岭逾滩跻险峻,一步一望吴天长。羁栖伏枕药炉间,海滨倦鸟思飞还。

好音慰藉情凄婉,劝我停骖迟入山。好友掉臂行,病夫衔泪住。

张罗设网日月昏,冥冥翔鸿去无路。雨雪从来霰集成,蓍龟四体先分明。

自是愚忠被束缚,休嗤野客迷归程。吟来憔悴看双鬓,只恐秋添宋玉情。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好音慰藉凄婉劝我停骖入山

好音 hào yīn
(1).悦耳的声音。《诗·鲁颂·泮水》:“食我桑黮,怀我好音。” 汉 祢衡 《鹦鹉赋》:“采采丽容,咬咬好音。” 唐 杜甫 《蜀相》诗:“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鸝空好音。” 宋 王安石 《半山春晚即事》诗:“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2).也特指乐声。 清 李渔 《风筝误·嘱鹞》:“新诗为我逗琴心,更仗新诗索好音。”
(3).犹言好消息。《诗·桧风·匪风》:“谁将西归,怀之好音。” 晋 潘岳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子其超矣,实慰我心。发言为诗,俟望好音。” 唐 杜牧 《为人题赠》诗之一:“的的新添恨,迢迢絶好音。”《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好兄弟,是必替我送送,倘有好音,必当重谢。” 叶圣陶 《城中·前途》:“不胜盼祷,跂望好音。”
喜爱音乐。《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寡人窃闻 赵王 好音,请奏瑟。” 汉 马融 《长笛赋》序:“ 融 既博览典雅,精核数术,又性好音,能鼓琴吹笛。”  ——《漢語大詞典》
慰藉 wèi jiè
抚慰;安慰。《后汉书·隗嚣传》:“ 光武 素闻其风声,报以殊礼,言称字,用敌国之仪,所以慰藉之良厚。” 宋 范成大 《次韵耿时举苦热》:“荷风拂簟昭苏我,竹月筛窗慰藉君。” 清 顾贞观 《贺新郎·寄吴汉槎宁古塔》词:“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 王统照 《沉船》:“现在无论谁,只有直接的苦恼,更没有慰藉苦恼的有趣味的东西了。”  ——《漢語大詞典》
情 qíng《國語辭典》

情 [ qíng ]

  1. 心理上发于自然的意念,或因外界事物刺激所引发的心理状态。如:「感情」、「温情」。《礼记·礼运》:「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唐·白居易〈琵琶行〉:「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2. 两性间的爱。如:「爱情」、「痴情」、「谈情说爱」。宋·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3. 友谊、情分。如:「交情」、「人情世故」。唐·李白〈赠汪伦〉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 面子。如:「情面」、「求情」、「说情」。
  5. 实际的状况、内容。如:「实情」、「病情」、「行情」。
  1. 有关男女恋情的。如:「情夫」、「情妇」、「情痴」。
  1. 分明、明明。《红楼梦·第四回》:「薛蟠见母亲如此说,情知扭不过的。」
凄婉(淒婉)qī wǎn
悲凉婉转;哀伤。《新唐书·张说传》:“既謫 岳州 ,而诗亦悽婉,人谓得江山助云。” 宋 陈允平 《绕佛阁》词:“天外渐觉,归雁声远。离思悽婉,重怀执手,东风翠苹岸。”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二·杨太常》:“ 兴化 李镜月 有长歌赠之,悽婉可诵。”
悲伤婉转。 宋 沈括 《梦溪笔谈·异事》:“善鼓筝,音调凄婉,听者忘倦。”《红楼梦》第五回:“其声韵凄婉,竟能销魂醉魄。” 王国维 《人间词话》二九:“ 少游 词境最为凄婉。”
凄惋。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辨三》:“诗之品有九:曰高,曰古,曰深,曰远,曰长,曰雄浑,曰飘逸,曰悲壮,曰凄婉。” 茅盾 《子夜》十二:“忽然 林佩珊 曼声唱着凄婉的时行小曲‘雷梦娜’;忽然又不唱了。” 冰心 《寄小读者》十三:“如今她自己寂然的在灯下,听见楼下悠扬凄婉的音乐,和栏旁许多女孩子的笑声,她只不出去。”  ——《漢語大詞典》
劝我(劝我)
韦庄诗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韵府拾遗 哿韵》
停骖(停骖)
谢朓 新亭渚别范零陵诗 停骖我怅望,辍棹子夷犹。
《韵府拾遗 覃韵》:独孤及古函谷关铭序岁在大火余适下阳停骖塞门凭览旧国  ——《分类字锦》
迟 ( 遲 ) chí
迟 [ chí ]
  1. 慢,缓:~缓。~笨。~钝。~疑。~重(zhòng )。~滞。
  2. 晚:~到。~暮,~早。推~。延~。
  3. 姓。
入山 rù shān
(1).进入山里。《史记·外戚世家》:“ 少君 年四五岁时,家贫……为其主人入山作炭。” 宋 苏轼 《与林天和长官》之二十:“知入山未还,即日想已还治。起居佳否?往来衝冒,然胜游计不为劳也。”《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又大兴土木,作 昭明宫 ,令文武各官入山采木。”
(2).指隐居。《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迁 观 为别驾从事”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袁炜 《献帝春秋》:“汝欲取 蜀 ,吾当披髮入山,不失信於天下也。” 唐 白居易 《效陶潜体》诗之十四:“入山烧黄白,一旦化为灰。” 许杰 《〈文艺批评与人生〉自序》:“我既然还生活在人类社会里,也并不想出世,也不想入山。”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