馺娑骀荡气郁苍,王屋石室岌相望。

王逢元代〕《岁星渐高赠王伯紞进士

岁星渐高辰星光,镇星不动天中央。荧惑退舍太白敛昼芒,南斗尚尔云微茫。

有美一人被褐裳,思君思乡垂十霜。馺娑骀荡气郁苍,王屋石室岌相望。

愿陪先驱弧四张,岁星辅日照八极,还种祭田汾水阳。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馺娑骀荡气郁王屋石室相望

馺娑 sà suō
(1). 汉 宫殿名。《汉书·扬雄传上》:“穿 昆明池 象 滇河 ,营 建章 、 凤闕 、 神明 、 馺娑 。” 颜师古 注:“殿名也。”《三辅黄图·建章宫》:“ 馺娑宫 。馺娑,马行疾貌。马行迅疾,一日之间遍宫中,言宫之大也。” 明 沈梦麟 《和邵山人》:“白头却忆观光日,曾赋 神明 与 馺娑 。”
(2).迅疾貌。 清 王夫之 《南岳赋》:“翩馺娑其归翰,盘容与而整翮。”
(3).众盛貌。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至 刘梦得 ,而后宏放出于天然,於以扬扢性情,馺娑景物,无不宛尔成章。”  ——《漢語大詞典》
骀荡(駘盪)dài dàng
亦作“ 駘宕 ”。亦作“ 駘盪 ”。
(1).无所局限、拘束;放纵。《庄子·天下》:“惜乎 惠施 之才,駘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 明 汤显祖 《答凌初成书》:“昔有人嫌 摩詰 之冬景芭蕉,割蕉加梅。冬则冬矣,然非 王摩詰 冬景也。其中駘荡淫夷,转在笔墨之外耳。” 清 钱谦益 《张元长墓志铭》:“其为文,空明駘荡,汪洋曼衍,极其意之所之,而不诡於矩度。”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下》:“﹝ 方士庶 ﹞中年受学於 黄尊古 ,气韵駘宕,有出尘之目。” 章炳麟 《訄书·商鞅》:“当是时,民不患其作乱,而患其駘盪姚易,以大亡其身。”
(2).舒缓起伏;荡漾。 汉 马融 《长笛赋》:“安翔駘荡,从容阐缓。” 南朝 齐 谢朓 《直中书省》诗:“朋情以鬱陶,春物方駘荡。” 明 王宠 《入消夏湾》诗:“波光别駘宕,霞采相鲜新。”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馀韵》:“駘荡柳绵沾客鬢,叮嚀鶯色恼人肠。” 冰心 《往事(二)》八:“除了骀荡的海风,和岛上厓旁转青的小草,他不知春至。”
(3).怡悦。 宋 范成大 《行唐村平野晴色妍甚》诗:“云烟酿春色,心目两駘荡。”《隋唐演义》第八三回:“罗裙厌长,轻衫取凉,临风小立神駘宕。”亦指使怡悦。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下:“ 陈正字 、 张曲江 始倡《感遇》之作,虽所诣不深,而本地风光,駘宕人性情,以引名教之乐者,风雅源流,於斯不昧矣。”
(4). 汉 宫名。《三辅黄图·建章宫》:“ 駘荡宫 ,春时景物駘荡满宫中也。”《文选·班固〈西都赋〉》:“经 駘盪 而出 馺娑 ,洞 枍诣 以与 天梁 。” 李善 注引《关中记》:“ 建章宫 有 馺娑 、 駘盪 、 枍诣 、 承光 四殿。”
见“ 駘荡 ”。  ——《漢語大詞典》
气郁(氣鬱)qì yù
心情郁闷。《晏子春秋·问上六》:“气鬱而疾,志意不通,则 仲由 、 卜商 侍。” 明 高攀龙 《困学记》:“气鬱身拘,大不自在。”  ——《漢語大詞典》
苍 ( 蒼 ) cāng
苍 [ cāng ]
  1. 青色(包括蓝和绿):~翠。~松。~天。~穹(苍天)。~龙。
  2. 灰白色:~白。~~(➊灰白;➋苍茫)。~老。~劲(苍老挺拔,多指树木形态或书画笔力)。
  3. 姓。
王屋 wáng wū
(1).王者所居之屋。《史记·周本纪》:“﹝ 武王 ﹞既渡,有火自上復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云。” 裴駰 集解引 马融 曰:“王屋,王所居屋。”
(2).山名。在 山西省 阳城 、 垣曲 两县之间。山有三重,其状如屋,故名。《书·禹贡》:“ 厎柱 、 析城 ,至于 王屋 。” 唐 卢照邻 《郑太子碑铭》:“左右原野,表里山河。 析城 、 王屋 , 汾川 帝歌。” 清 孔广森 《转连珠》之二:“然而 太形 王屋 , 愚公 之山或移。”
(3).相传 黄帝 曾访道于 王屋山 ,故以泛指修道之山。 唐 王维 《送张道士归山》诗:“先生何处去? 王屋 访 茅君 。” 清 宋琬 《祭沉少参岫阳》诗:“言将归 王屋 ,终老营菟裘。”  ——《漢語大詞典》
石室 shí shì
(1).古代宗庙中藏神主的石函。《左传·庄公十四年》“先君 桓公 命我先人,典司宗祏” 晋 杜预 注:“宗祏,宗庙中藏主石室。”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又东南逕 司马子长 墓北,墓前有庙,庙前有碑。 永嘉 四年, 汉阳 太守 殷济 瞻仰遗文,大其功德,遂建石室,立碑树桓。”《新唐书·礼乐志三》:“建石室於寝园,以藏神主,至禘祫之岁,则祭之。”
(2).指石造的墓室。《宋书·礼志二》:“ 汉 以后,天下送死奢靡,多作石室、石兽、碑铭等物。” 唐 杨炯 《为薛令祭刘少监文》:“石室兮沉沉, 蓬莱山 兮寂又阴。” 宋 叶适 《朱文昭母杨氏挽词》:“古今归石室,笔削纪萱堂。”
(3).泛指石造之室。比喻极坚固的防守设施。《三国志·吴志·贺邵传》:“近 刘氏 据三关之险,守重山之固,可谓金城石室,万世之业,任授失贤,一朝丧没,君臣係颈,共为羈僕。”
(4).古代藏图书档案处。《史记·太史公自序》:“ 周 道废, 秦 拨去古文,焚灭《诗》《书》,故明堂石室,金匱玉版,图籍散乱。” 晋 葛洪 《抱朴子·内篇自序》:“虽不足以藏名山石室,且欲缄之金匱,以示识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閲石室,啟金匱,抽裂帛,检残竹,欲其博练於稽古也。” 宋 司马光 《神宗皇帝挽辞》之二:“它年紬石室,光大继皇坟。” 清 钱谦益 《李自华父可守赠承德郎刑部山东清吏司主事制》:“为观於石室,视我赞书。”
(5).岩洞。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 吴王 知 范蠡 不可得为臣,谓曰:‘子既不移其志,吾復置子於石室之中。’ 范蠡 曰:‘臣请如命。’” 三国 魏 曹植 《苦思行》:“鬱鬱西岳巔,石室青青与天连。”《晋书·嵇康传》:“ 康 又遇 王烈 ,共入山……又於石室中见一卷素书,遽呼 康 往取,輒不復见。” 唐 于邺 《赠隐者》诗:“石室扫无尘,人寰与此分。” 宋 苏轼 《游桓山记》:“登 桓山 ,入石室。” 陈毅 《七星岩》诗:“石室叹钻天, 景福 祕地藏。”
(6).指传说中的神仙洞府。 汉 刘向 《真君传》:“ 赤松子 者, 神农 时雨师也……数往 崑崙山 中,常止 西王母 石室中,随风雨上下。”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一:“ 始兴机山 东有两巖,相向如鴟尾。石室数十所。经过,皆闻有金石丝竹之响。”《剪灯新话·申阳洞记》:“更前百步,豁然开朗,见一石室,榜曰:申阳之洞。守门者数人,装束如昨夕庙中所睹。” 清 徐喈凤 《会仙记》:“ 秋鸿 以扇拂壁,忽豁大门,肃 丹忱 入。洞中石室,别有天地。” 黄侃 章炳麟 《游仙联句》:“石室坐 王母 ,旁揖 乔 松 儔。”  ——《漢語大詞典》
岌 jí《國語辭典》

岌 [ jí ]

  1. 山势高峻。如:「岌峨」、「岌嶪」。《尔雅·释山》:「小山岌,大山峘。」
  2. 危险。参见「[[岌岌]]」条。
相望 xiāng wàng
(1).互相看见。形容接连不断。极言其多。《左传·昭公三年》:“道殣相望,而女富溢尤。”《新唐书·王鉷传》:“天子使者赐遗相望,声焰薰灼。” 茅盾 《子夜》九:“武装巡捕,轻机关枪摩托脚踏车的巡逻队,相望不绝。”
(2).对峙;相向。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威王问》:“两军相当,两将相望,皆坚而固,莫敢先举,为之奈何?” 明 何景明 《何子·策术》:“ 齐 之与 秦 东西相望,尝并帝而敌体。” 清 徐士銮 《宋艳·驳辨》:“ 怀苏亭 ,在 禾城 东, 宋 时建,与 苏小小 墓相望,故名。”
(3).相去,相距。 宋 苏轼 《送杨孟容》诗:“相望六十里,共饮 玻瓈江 。” 宋 苏辙 《高安青词》之一:“重以兄 軾 平生悻直,仇怨满前,流窜海滨,日虞瘴癘,以至坟墓隔絶,父子分离,相望万里,患不相救。”
作宰相的声望。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陈祖皋》:“都諫有己丑春秋房门生二人,时同在词林显重,并有相望。”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