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矣乌头白,嘻乎豹管斑。

戴表元宋代〕《故总干潘伯可从大挽词二首

落落知难久,堂堂竟不还。
江湖官七品,风雨屋三间。
已矣乌头白,嘻乎豹管斑。
儿曹莫轻脱,英爽在空山。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已矣乌头白豹管

已矣 yǐ yǐ
(1).完了;逝去。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 陵 不难刺心以自明,刎颈以见志。顾国家於我已矣。” 宋 王安石 《伤杜醇》诗:“悲哉 四明山 ,此士今已矣!” 明 刘基 《江神子》词:“千古 钟期 今已矣,空惨愴对瑶琴。”
(2).语气词。用于句末,与“矣”同义。《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金 王若虚 《五经辨惑上》:“传为经作,而经不为传作。信传而诬经,其陋儒已矣。” 清 王引之 《经传释词》卷一:“‘已’为语终之词,则与‘矣’同义;连言之则曰‘已矣’。”
(3).叹词。罢了,算了。《庄子·人间世》:“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 汉 贾谊 《吊屈原赋》:“已矣!国其莫我知兮,子独壹鬱其谁语?”《汉书·苏武传》:“收族 陵 家,为世大戮, 陵 尚復何颜乎?已矣!令 子卿 知吾心耳。”  ——《漢語大詞典》
乌头白(烏頭白)wū tóu bái
乌头变白。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 唐 白居易 《答元郎中》诗:“我归应待乌头白,慙愧 元郎 误欢喜。” 唐 李商隐 《人欲》诗:“ 秦中 已久乌头白,却是君王未备知。” 宁调元 《用东坡狱中遗子由韵寄约真戊沙》:“几时待得乌头白, 弱水 东流更向西。”参见“ 乌头白马生角 ”。  ——《漢語大詞典》
嘻 xī《國語辭典》

嘻 [ xī ]

  1. 表示赞美叹赏的语气。《诗经·周颂·噫嘻》:「噫嘻成王!既昭假尔。」唐·孔颖达·正义:「噫、嘻皆为叹声……谓作者有所裒多美大而为声以叹之。」
  2. 表示悲恨伤痛的语气。《礼记·檀弓上》:「伯鱼之母死,期而犹哭。……夫子曰:『嘻,其甚也!』」《史记·卷七○·张仪传》:「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
  3. 表示惊惧忿怒的语气。《吕氏春秋·恃君览·行论》:「庄王方削袂,闻之曰:『嘻!』投袂而起。」
  1. 形容笑声。《易经·家人卦·九三》:「妇子嘻嘻,终吝。」《西游记·第八三回》:「行者口里嘻嘻嗄嗄。」
乎 hū《國語辭典》

乎 [ hū ]

  1. 相当于「于」。如:「合乎规定」、「出乎意料」。《战国策·燕策二》:「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唐·韩愈〈师说〉:「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1. 用于句尾,表示疑问的语气。相当于「吗」、「呢」。《论语·学而》:「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院记〉:「盍驰往油画院一观普、法交战图乎?」
  2. 用于句尾,表示反诘的语气。《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3. 用于句尾,表示召唤的语气。《论语·里仁》:「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4. 用于句尾,表示推测的语气。《左传·僖公二十一年》:「宋其亡乎?幸而后败。」
  5. 用于句中,表示停顿。《文选·陆机·文赋》:「同橐籥之罔穷,与天地乎并育。」宋·周敦颐〈爱莲说〉:「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 用于形容词后,表示赞美的语气。《论语·八佾》:「郁郁乎文哉!」《孟子·滕文公上》:「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
  1. 表示感叹的语气,相当于「啊」。《论语·子罕》:「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清·袁枚〈祭妹文〉:「天乎!天乎!而竟已乎!」

乎 [ ​hú ]

  1. (一)​之又音。
豹管 bào guǎn
谓管中窥豹,仅见一斑。形容所见者小。 唐 陆龟蒙 《幽居赋》:“豹管閒窥,羊歧忘返。”  ——《漢語大詞典》
斑 bān《國語辭典》

斑 [ bān ]

  1. 杂色的点或花纹。如:「白斑」、「红斑」。《说文解字·文部》:「辬,驳文也。」清·段玉裁·注:「斑者,辬之俗。今乃斑行而辬废矣。」唐·宋之问〈晚泊湘江〉诗:「唯余望乡泪,更染竹成斑。」
  2. 痕迹。元·钱惟善〈和季文山斋早春〉诗:「落梅风细小窗寒,石上余香点点斑。」
  3. 一小部分。如:「可见一斑」。
  1. 灰白。颜色杂而不纯。如:「斑白」。唐·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诗:「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2. 杂乱。《楚辞·屈原·离骚》:「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汉·王逸·注:「斑,乱貌。」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