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柳迟同调,寻梅偶得邻。

郭之奇明代〕《取桃花一枝插瓶酬以二十韵

谁使幽栖日,能分天外春。倾城应有待,入室那无因。

江叶终迎献,溪花久忆晨。销红迷远路,洗绿愧芳津。

相映门何在,求源洞几沦。尚留馀态惹,肯俟落英频。

折柳迟同调,寻梅偶得邻。遥从千树艳,独取一枝新。

预敛烟光色,全收世俗尘。含情多未发,小喜忽横陈。

活影谁堪捉,残愁自可匀。轻匀浮粉面,细点薄胭唇。

巧倩非关笑,低蛾漫学颦。倚怀初似怯,移眼乍疑嗔。

永令游蜂隔,姑容梦蝶亲。明窗供赏叹,素几出精神。

幸免封姨妒,甘依君子贫。苗条诸意满,宁淡寸心真。

求友来斯物,离群莫怨人。便宜生死共,岂但悴荣均。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折柳同调寻梅得邻

折柳 zhé liǔ
(1).折取柳枝。语出《三辅黄图·桥》:“ 霸桥 在 长安 东,跨水作桥。 汉 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后多用为赠别或送别之词。 唐 权德舆 《送陆太祝》诗:“新知折柳赠,旧侣乘篮送。”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郊遇》:“暗怜衣带,不胜折柳之怀。”
(2).古乐曲名。《折杨柳》曲的省称。多用以惜别怀远。《文苑英华》卷一二六引 南朝 梁元帝 《玄览赋》:“已寤歌於《折柳》,復行吟而《採莲》。” 唐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诗:“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唐 袁郊 《甘泽谣·许云封》:“《折柳》传情,悲 玉关 之戍客。” 姚鹓雏 《王建章挽诗》:“《阳关》《折柳》凄迷别,行卷题诗醉醒间。”参见“ 折杨柳 ”。
(3).《诗·齐风·东方未明》:“折柳樊圃,狂夫瞿瞿。” 毛 传:“柳,柔脆之木;樊,藩也。折柳以为藩,无益於禁矣。”后因以“折柳”代指篱笆。比喻最脆弱的防守设备。 晋 葛洪 《抱朴子·讥惑》:“大 楚 带甲百万,而有振槁之脆;强 秦 殽 函 袭嶮,而无折柳之固。”  ——《漢語大詞典》
迟 ( 遲 ) chí
迟 [ chí ]
  1. 慢,缓:~缓。~笨。~钝。~疑。~重(zhòng )。~滞。
  2. 晚:~到。~暮,~早。推~。延~。
  3. 姓。
同调(同調)tóng diào
(1).音调相同,比喻有相同的志趣或主张。《文选·谢灵运〈七里濑〉诗》:“谁谓古今殊,异世可同调。” 李善 注:“调,犹运也。谓音声之和也。” 唐 杜甫 《徒步归行》:“人生交契无老少,论心何必先同调。” 宋 秦观 《寄陈季常》诗:“揭竿趣灌瀆,与尔不同调。”
(2).喻指志趣或主张一致的人。 清 顾炎武 《寄张文学弨时淮上有筑堤之役》诗:“愁絶无同调,蓬飘久索居。” 吴组缃 《山洪》五:“但是谈起道理,发起议论来, 三官 在村上还是只能找到 四狗子 作他的同调。”
(3).音韵学术语。谓声调相同。 王力 《〈同源字典〉凡例》:“同音不同调(如‘买、卖’),也称为‘迭韵’。”  ——《漢語大詞典》
寻梅(寻梅)
十二月燕游次序正月玉照堂赏梅湖山寻梅  ——《韵府拾遗 灰韵》
偶 ǒu《國語辭典》

偶 [ ǒu ]

  1. 用土、木、金属等材料雕塑的人像。如:「泥偶」、「木偶」。
  2. 同伴。《史记·卷九一·黥布传》:「迺率其曹偶,亡之江中为群盗。」宋·苏轼〈凤翔八观诗·石鼓歌〉:「登山刻石颂功烈,后者无继前无偶。」
  3. 配偶。如:「怨偶」、「佳偶天成」。《红楼梦·第四回》:「因此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处膏梁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
  4. 姓。如明代有偶桓。
  1. 成双的。与「奇」相对。如:「二、四、六……都是偶数。」
  1. 碰巧、不是经常的。如:「偶遇」、「偶发」、「偶一为之」。
  2. 相对的。如:「偶坐」。《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1. 婚配。《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如欲偶吾者,必先投诗,吾当自择。」
  2. 对等、匹敌。《抱朴子·外篇·钧世》:「诸硕儒高才之赏文者,咸以古诗三百未有足以偶二贤之所作也。」
得邻(得邻)
唐 崔湜 至桃林塞作 怀璧常贻训,捐金讵得邻。
唐 陈羽 春园即事 听鹤忽忘寝,见山如得邻。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