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何蹈盘石。树木丛生郁差错。

曹丕魏晋〕《陌上桑

弃故乡。离室宅。远从军旅万里客。披荆棘。求阡陌。侧足独窘步。

路局苲。虎豹嗥动。鸡惊禽失。群鸣相索。登高山。奈何蹈盘石。

树木丛生郁差错。寝蒿草。荫松柏。涕泣雨面沾枕席。

伴旅单。稍稍日零落。惆怅窃自怜。相痛惜。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奈何盘石树木丛生差错

奈何 nài hé
(1).怎么,为何。《礼记·曲礼下》:“国君去其国,止之曰‘奈何去社稷也’;大夫曰‘奈何去宗庙也’;士曰‘奈何去坟墓也’。” 宋 叶适 《题韩尚书帖》:“当时有识者皆怪讶,谓‘此乃古人遗风,前辈雅韵,奈何反被劾也!’” 冰心 《往事(二)》八:“奈何以青年有为之身,受十方供养?”
(2).怎么样;怎么办。《战国策·赵策三》:“ 辛垣衍 曰:‘先生助之奈何?’ 鲁连 曰:‘吾将使 梁 及 燕 助之。 齐 楚 则固助之矣。’”《楚辞·九歌·大司命》:“羌愈思兮愁人,愁人兮奈何?”
(3).犹言办法。《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 王定 没奈何,只得来到下处,开了皮箱,取出五十两元寳四个,并尺头碎银。”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六章:“你家里有事情,但有三分奈何,甭耽搁她的功课。”
(4).谓采取手段、办法整治对方。《水浒传》第二回:“为因新任一个 高太尉 ,原被先父打翻,今做殿帅府太尉,怀挟旧仇,要奈何 王进 。” 元 岳伯川 《铁拐李》第一折:“ 张千 ,休教走了这老子,等我慢慢的奈何他。”《平山冷燕》第三回:“﹝ 晏文物 ﹞如此踌躇了一夜,欲要隐忍,心下却又不甘;欲要奈何他,却又没法。”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阻奸》:“啐!半夜三更,只管软裡硬裡,奈何的人不得睡。”《红楼梦》第七四回:“我想太太分明不短,何苦来要寻事奈何人!”  ——《漢語大詞典》
蹈 dǎo《國語辭典》

蹈 [ dào ]

  1. 踩踏、践踏。如:「赴汤蹈火」、「重蹈覆辙」。《书经·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2. 顿脚、跳动。如:「手舞足蹈」。唐·李商隐〈韩碑〉诗:「愈拜稽首蹈且舞,金石刻画臣能为。」
  3. 投身、投入。《史记·卷八三·鲁仲连邹阳传》:「彼即肆然而为帝,过而为政于天下,则连有蹈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
  4. 遵循、实践、履行。如:「循规蹈矩」。《谷梁传·隐公元年》:「若隐者可谓轻千乘之国,蹈道则未也。」唐·韩愈〈争臣论〉:「夫不以所居之时不一,而所蹈之德不同也。」
盘石(盤石)pán shí
(1).即磐石。大石。喻稳定坚固。《荀子·富国》:“为名者否,为利者否,为忿者否,则国安於盘石,寿於旗翼。” 杨倞 注:“盘石,盘薄大石也。” 王先谦 集解引 卢文弨 曰:“盘石,即磐石。”《史记·孝文本纪》:“ 高帝 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此所谓盘石之宗也。”
(2).指封藩宗室。 三国 魏 曹炯 《六代论》:“ 汉 鉴 秦 之失,封植子弟,及诸 吕 擅权,图危 刘氏 ,而天下所以不能倾动,百姓所以不易心者,徒以诸侯强大,盘石胶固。”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追先寺》:“昔 刘苍 好善,利建 东平 , 曹植 能文,大啟 陈国 ,是用声彪盘石,义鬱维城。” 唐 刘禹锡 《为裴相公贺册鲁王表》:“皇家有庆,寳祚无疆,既荣本枝,克固盘石。”  ——《漢語大詞典》
树木(樹木)shù mù
(1).木本植物的统称。《礼记·月令》:“﹝季夏之月﹞树木方盛,乃命虞人,入山行木,毋有斩伐。” 三国 魏 曹操 《苦寒行》:“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水浒传》第三二回:“ 宋江 看了前面那座高山生得古怪,树木稠密,心中欢喜。” 杨朔 《木棉花》:“夜很黑,虽然铁道两旁树木上每隔一段距离便挂一盏灯,这并不能给予乘客多大的帮助。”
(2).植树。《管子·权修》:“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树木者忧其蠧,保民者除其贼。”  ——《漢語大詞典》
丛生(叢生)cóng shēng
(1).草木等聚集在一起生长。多形容茂盛。《列子·汤问》:“珠玕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 汉 刘安 《招隐士》:“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繚。” 宋 吕祖谦 《卧游录》:“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 朱自清 《荷塘月色》:“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
(2).谓繁密。 丁玲 《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二)》:“他摸着下巴上丛生的短须,便更笑意浓厚的一边嘘着唇,一边穿起那黑色的旧呢裤来。”
(3).形容多种事物同时出现。《庄子·天运》:“吾又奏之以无怠之声,调之以自然之命,故若混逐丛生,林乐而无形。” 陈鼓应 注引 林云铭 注:“混逐丛生,混然相逐,丛然并生。”《茶香室续钞·正音书院》引 清 施鸿保 《闽杂记》:“官民上下,言语不通,必使胥吏从中代为传递,於是添设假借,百病丛生。” 毛泽东 《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由此怪象丛生,信抑扫地。亟宜再颁明令,严督全国实行。”  ——《漢語大詞典》
郁 ( 鬱 ) yù《國語辭典》

郁 [ yù ]

  1. 文采豐盛。如:「文采郁郁」。《論語·八佾》:「周監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
  2. 香氣濃烈。如:「濃郁」、「馥郁」。《晉書·卷四四·鄭袤等傳·贊曰》:「同鏘玉振,爭芬蘭郁。」
  3. 和暖。《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敘溫郁則寒谷成暄,論嚴苦則春叢零葉。」通「燠」。
  1. 姓。如清代有郁松年。
差错(差錯)chā cuò
(1).交错,纷杂。《汉书·司马相如传下》:“纷湛湛其差错兮,杂遝胶輵以方驰。” 颜师古 注:“差错,交互也。”
(2).错误;错乱。《三国志·魏志·王烈传》“卒於海表” 裴松之 注引《先贤行状》:“老父復行,失剑於路,有人行而遇之,欲置而去,惧后人得之,剑主於是永失,欲取而购募,或恐差错,遂守之。” 晋 葛洪 《抱朴子·清鉴》:“终如其言,一无差错。” 元 杨梓 《霍光鬼谏》第一折:“我则怕差错阴阳,激怒穹苍,天降灾殃。”
(3).失误、意外的事故。 元 高文秀 《渑池会》第一折:“我若是有差错,有输亏,誓不还。”《红楼梦》第九六回:“若有差错,可不是我的罪名更重了。”《说唐》第二九回:“ 杨林 杀你母舅,仇还未报,今又要害你表兄,一有差错, 秦氏 一脉休矣!”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