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山之西当太白,战士弯弓抱明月。

吴泳宋代〕《祁山歌上制帅闻敌退清水县作

祁山之西当太白,战士弯弓抱明月。
散烧烟火夜宿兵,遥见狼头一星灭。
明朝探骑前来报,为言敌死秦川道。
牌使前呼大队回,鹅车砲坐埋青草。
黄河口,清水头,
不声呜呼咽河不流。军中遗言更惨酪,
灵夏名王亦屠戮。中间被掠边丁苦,
牧放牛羊食禾黍。牛羊得食人转饥。
日想南朝拜降去。朝廷有道督府雄,
三磁之险风不通。健儿长鑰及马腹,
壮士劲弩当心胸。帐犀前把石门隘,
遥望红旗围尽解。舆师等第喝银帛,
三将同时赐金带。凯还吹落桃花风,
捷书屡奏甘泉宫。纶巾萧然羽扇净,
一字不说平夷功。离鸿迤逦集中泽,
鸦噪山火忙种麦。七方新堡高插云,
腐鼠何能更相嚇。书生每夕繙青史,
争战场中看千古。狸亡虎灭自有期,
天道何尝厌中土。灰城云亦戈剑明,
通衢夜白钟鼓清,更须公归戮力就太平。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祁山西太白战士弯弓抱明

祁山 qí shān
在 甘肃省 礼县 东。 汉 代在 西汉水 北岸山上筑城,极为严固,即今 祁山堡 ,为军事必争之地。相传 三国 时 蜀汉 诸葛亮 曾多次出 祁山 而攻 魏 ,即指此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亮 身率诸军攻 祁山 ,戎阵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九年, 亮 復出 祁山 ,以木牛运,粮尽退军。”参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漾水》。  ——《漢語大詞典》
之 zhī《國語辭典》

之 [ zhī ]

  1. 的、底。《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左传·襄公十四年》:「余弟死,而子来,是而子杀余之弟也。」
  2. 于。《易经·比卦·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礼记·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3. 诸、之于。《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1. 与、及。《书经·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乐之弗乐者,心也。」
  2. 而。《战国策·秦策二》:「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3. 若、如果。《书经·盘庚上》:「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论语·子张》:「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4. 则。《左传·僖公九年》:「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 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
  1. 用于强调或补足语气,无义。《书经·西伯戡黎》:「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怅恨久之。」
  1. 他、彼。《书经·皋陶谟》:「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
  2. 其、他的。《武王伐纣平话·卷中》:「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四·谈异五·女化男》:「乃以聘礼还之夫家。」
  3. 此、这个。《诗经·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庄子·知北游》:「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
  1. 往。如唐朝李白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诗经·鄘风·载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2. 至、到。《西京杂记·卷五》:「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
  3. 是、为。《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4. 取用。《战国策·齐策三》:「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1. 姓。如汉代有之马宇。
西 xī《國語辭典》

西 [ xī ]

  1. 方位名。為日落的一方,與「東」相對。如:「由西往東」。
  2. 稱歐美西方國家。如:「中西合併」。
  3. 西班牙的簡稱。
  4. 姓。如明代有西鳴岐。
  1. 西邊的。如:「日落西山」。
  2. 西方國家的、歐美國家的。如:「西服」、「西餐」、「西裝」、「西醫」。
当 ( 噹 當 ) dāng/dàng
当 [ dāng ]
  1. 充任,担任:充~。担(dān )~。~之无愧。
  2. 掌管,主持:~家。~权。~政。
  3. 正在那时候或那地方:~时。~代。~初。~今。~即(立即)。~年。~街。~院。
  4. 面对着:~面。~机立断。首~其冲。
  5. 相称,相配:旗鼓相~。~量(liáng)。
  6. 应该:应~。理~。老~益壮。
  7. 抵敌:万夫不~之勇。
  8. 判罪,意为处以相当的刑罚:该~何罪。
  9. 顶端,头:瓦~。
  10. 象声词,金属撞击的声音。
当 [ dàng ]
  1. 合宜:恰~。适~。妥~。
  2. 抵得上,等于:一个人~俩人用。
  3. 姑且作为:~做。长歌~哭。安步~车。
  4. 认为:我~你已经回家了。
  5. 在同一时间:~日。~年。~世。
  6. 吃亏,受骗:上~。
  7. 抵押:抵~。押~。典~(用实物作抵押向当铺借钱)。
dang •ㄉㄤ
  1. 后缀。龙潜庵 《宋元语词集释•题记》:“当,作为人称的附缀,如‘吾当’、‘卿当’、‘尔当’之类。”
太白 tài bái
(1).星名,即金星。又名启明、长庚。《史记·天官书》:“察日行以处位太白。” 司马贞 索隐:“太白晨出东方,曰啟明。”
(2).古星象家以为太白星主杀伐,故多以喻兵戎。 唐 李白 《胡无人》诗:“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 明 徐复祚 《投梭记·却说》:“太白经天,旄头彻夜光射。”
(3).旗名。 宋 陈亮 《忠臣传序》:“然君父不以无道贬尊,则 武庚 视太白之旗,必有大不忍於此者。”《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馘 安禄山 之首,悬之太白。”
(4).河神名。《文选·枚乘〈七发〉》:“六驾蛟龙,附从太白。” 李善 注引 许慎 曰:“ 冯迟 、 太白 ,河伯也。”
(5).即大白。大酒杯。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上马杯》:“ 莱公 酌太白饮之,曰‘上马杯’。” 明 高启 《次韵答朱冠君游城西之作》:“笑看明月问狂客,我举太白君当浮。”
(6).山名。在 陕西省 眉县 东南。 唐 李白 《蜀道难》诗:“西当 太白 有鸟道,可以横絶 峨眉 巔。” 王琦 注引 慎蒙 《名山记》:“ 太白山 ,在 凤翔府 郿县 东南四十里,钟西方金宿之秀, 关 中诸山莫高於此。其山巔高寒,不生草木,常有积雪不消,盛夏视之犹烂然。故以‘太白’名。” 清 黄遵宪 《闻车驾又幸西安》诗:“ 太白 去天真一握,裨瀛环海更西流。”  ——《漢語大詞典》
战士(戰士)zhàn shì
(1).士兵,参加作战的人。《尉缭子·武议》:“ 武王 伐 紂 ,师渡 盟津 ,右旄左鉞,死士三百,战士三万。”《后汉书·孔融传》:“孤( 曹操 )为人臣,进不能风化海内,退不能建德和人,然抚养战士,杀身为国,破浮华交会之徒,计有餘矣。” 唐 高适 《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魏巍 《壮行集·开辟中国的黄金时代》:“在战斗结束回来的山路上,有几个战士倒下了。”
(2).泛指参加正义斗争或从事正义事业的人。 张天翼 《畸人手记》:“他说他们的教员从前是所谓打倒 孔 家老店的战士。” 巴金 《探索集·作家》:“作家是战士,是教员,是工程师,也是探路的人。”  ——《漢語大詞典》
弯弓(彎弓)wān gōng
(1).挽弓;拉弓。 汉 贾谊 《过秦论》上:“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唐 崔融 《拟古》诗:“拔剑斩长榆,弯弓射小棘。” 明 李梦阳 《豆莝行》:“弯弓值冻不敢发,昔何猛毅今何懦?” 毛泽东 《沁园春·雪》词:“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2).谓原相友善者反目成仇。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一:“初, 舒 为县尉,坐手杀人停废, 无尽 为御史,言其才可用,乃得改官,至是乃尔,士论恶之……弯弓成俗,亦何足多怪。”《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酒肉弟兄千箇有,落难之中无一人。还有朝兄弟,暮仇敌,纔放下酒杯,出门便弯弓相向。”
(3).弯曲成弓形。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四章:“老头把饭端了上来, 余敬唐 就弯弓着背走出去了。”  ——《漢語大詞典》
抱明
王维清如玉壶冰诗抱明中不隐含静外疑虚  ——《分类字锦》
月 yuè《國語辭典》

月 [ yuè ]

  1. 月亮、月球。如:「新月」、「殘月」、「日月星辰」。
  2. 月球繞行地球一周所需的時間。十二個月為一年。
  3. 月光。唐·杜甫〈夢李白〉詩二首之一:「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
  4. 量詞。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年有十二個月。如:「這個企劃案花了數月時間才完成。」
  5. 姓。如明代有月文憲。
  6.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圓形像月亮的。如:「月餅」。《新唐書·卷一三六·李光弼傳》:「治塹溝,築月城以守。」
  2. 每月的。如:「月會」、「月刊」、「月薪」。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