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末亲所见,记以待史评。

钱澄之清代〕《髯绝篇。听司空耿伯良叙述,诗以纪之

髯昔东奔婺,本恃同官情。婺州方举义,朱公建戎旌。

要髯共整旅,遂抗同官衡。同官为隐忍,义军为不平。

护之还江上,因入方帅营。马相久在幕,后至权稍轻。

计邀方帅欢,二竖还相争。郁郁怀异志,遣谍潜归诚。

是时越守固,降表达燕京。阴以国情输,还令虏增兵。

六月虏渡江,长跪江头迎。贝勒久始信,涿州书乃呈。

叩头感且泣,誓死报圣清。招降方与马,踊跃随长征。

自请五十骑,先克金华城。跃马到城下,长啸颩胡缨。

昔闻朱公计,城西角易倾。此来直攻瑕,炮火蹋天轰。

须臾城西陷,戮及怀中婴!耿君亦被系,望髯气正英。

贝勒酬髯官,悬称内院荣。次第度闽峤,所过无草茎。

群酋罕肉食,髯至必大烹。相顾笑且骇,每夜盘飧盈。

作歌劝酋酒,群酋饮必酲。争言梨园伎,南来耳髯名。

髯起顿足唱,髣髴昔家伶。有酋求学诗,唱和到五更。

晨起历诸帐,每谈必纵横。一朝面目肿,群酋人人惊。

托耿往语髯,且缓闽中程。髯老而过劳,即防疾病撄。

髯闻大忧疑,疑有阻其行。『酬官谅不欺,此意胡然萌?

我年甫六十,有如铁铮铮。实无秋毫疾,愿君为我明』!

耿君还复命,群酋指胸盟。急邀并马走,仙霞岭峥嵘。

群酋皆按辔,惟髯弃马行。健步奔犊捷,矍铄聊自鸣。

上岭复下岭,顾笑群儿狞。急踞磐石坐,呼之目已瞪。

马棰掣其辫,气绝不复生!群酋齐下马,环哭为失声。

亟命索火炬,荼毗藏诸罂。家僮搏显泣,请还附先茔。

方、马随入关,尸首委长鲸。惟髯有遭遇,所志惜不成!

耿君新返正,列为行在卿。始末亲所见,记以待史评。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始末所见史评

始末 shǐ mò
(1).始终,首尾。《晋书·谢安传》:“ 安 虽受朝寄,然 东山 之志,始末不渝。” 唐 刘知几 《史通·浮词》:“夫人枢机之发,亹亹不穷,必有徐音足句,为其始末。”
(2).首尾经过;底细。《梁书·徐勉传》:“既立墅舍,以乖旧业,陈其始末,无愧怀抱。”《新唐书·武平一传》:“ 日用 谢曰:‘吾不知,君能知乎?’ 平一 条举始末,无留语。”《红楼梦》第一二○回:“ 贾政 昨晚也知 巧姐 的始末。” 老舍 《四世同堂》五七:“ 李四爷 见到 祈老人 ,像见了亲弟兄,把前前后后,始末根由,一口气都说了出来。”
(3).犹生平。 宋 叶适 《参议朝奉大夫宋公墓志铭》:“ 枏 録公始末如此,题曰‘歷官次序’,来求铭,而其行事闕焉。”《四库全书总目·杂家五·石林燕语十卷考异一卷》“故 汪应辰 尝作《石林燕语辨》而 成都 宇文绍奕 亦作考异以纠之”原注:“案: 绍奕 始末无考。 嘉定 中有枢密使 宇文绍节 ,疑其昆弟。”  ——《漢語大詞典》
亲 ( 親 ) qīn/qìng
亲 [ qīn ]
  1. 有血统或夫妻关系的:~属。~人。~缘。双~(父母)。~眷。
  2. 婚姻:~事。
  3. 因婚姻联成的关系:~戚。~故。~邻。~朋。
  4. 称呼同一地方的人:乡~。
  5. 本身,自己的:~睹。~聆。~笔。
  6. 感情好,关系密切:~密。相~。~睦。~疏。
  7. 用嘴唇接触表示喜爱:~吻。
亲 [ qìng ]
◎ 〔~家〕夫妻双方的父母彼此的关系或称呼(“”读轻声)。
    所见(所見)suǒ jiàn
    (1).看到的。《晋书·嵇康传》:“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唐 韩愈 《谢自然诗》:“入门无所见,冠屨同蜕蝉。”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孙文定公》:“人君耳习於所闻,则喜諛而恶直;目习於所见,则喜柔而恶刚。”
    (2).犹见解;意见。《汉书·儒林传·严彭祖》:“ 孟 弟子百餘人,唯 彭祖 、 安乐 为明,质问疑谊,各持所见。” 唐 韩愈 《论孔戣致仕状》:“蒙陛下厚恩,苟有所见,不敢不言。”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奏请午朝》:“惜乎当时外间诸公所见不同,反不足以副其意耳。”  ——《漢語大詞典》
    记 ( 記 ) jì
    记 [ jì ]
    1. 把印象保持在脑子里:~忆。~取。~性。博闻强~。
    2. 把事物写下来:~录。~功。~者。
    3. 记载事物的书册或文字:游~。日~。大事~。
    4. 符号,标识(zhì):印~。标~。~号。
    5. 古时的一种公文:奏~。笺~。
    6. 皮肤上的生下来就有的深色斑:胎~。
    7. 量词,指打一下:给他一~耳光。
    以 yǐ《國語辭典》

    以 [ yǐ ]

    1. 用。如:「以礼待之」、「以身作则」。《左传·襄公十年》:「我辞礼矣,彼则以之。」汉·王充《论衡·程材》:「洗洿泥者以水,燔腥者用火。」
    2. 仰赖、凭借。《韩非子·五蠹》:「富国以农,距敌恃卒。」汉·王充《论衡·卜筮》:「欲知天,以人事。」
    3. 认为。如:「以为」。《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告臧孙,臧孙以难;告郈孙,郈孙以可劝。」唐·柳宗元〈为裴中丞上裴相贺破东平状〉:「窃以自古中兴之主,必有命代之臣。」
    4. 可、能够。《诗经·齐风·猗嗟》:「四矢反兮,以御乱兮。」《孟子·滕文公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
    5. 令、使。《战国策·秦策一》:「向欲以齐事王,使攻宋也。」
    1. 因为、由于。《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韩非子·喻老》:「千丈之隄,以蚁蝼之穴溃。」
    2. 按、依。《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商君书·更法》:「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
    3. 在、于。《左传·桓公二年》:「其弟以千亩之战生,命之曰成师。」唐·柳宗元〈断刑论〉:「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
    4. 加在前、后、左、右、上、下、往、来、东、西、南、北等字之前,表时空和方位的界限。如:「自古以来」、「长安东路以西」、「价格在一千元以上」。
    5. 连及。《易经·小畜·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论语·尧曰》:「朕躬有罪,无以万方。」
    1. 而、且。《诗经·邶风·燕燕》:「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礼记·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2. 因此。《汉书·卷二九·沟洫志》:「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彊。」《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3. 目的在于。如:「以免」、「以致于」。《书经·泰誓下》:「郊社不修,宗庙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
    4. 与、和。《仪礼·乡射礼》:「各以其耦进,反于射位。」
    1. 置动词后,无义。如:「得以」、「能以」。《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1. 太、甚。《孟子·滕文公下》:「三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子之报仇,其以甚乎?」
    2. 既、已经。《三国志·卷二三·魏书·杜袭传》:「吾计以定,卿勿复言。」通「已」。
    3. 愈益、更加。《吕氏春秋·恃君览·观表》:「魏日以削,秦日益大。」《史记·卷五·秦本纪》:「及其后世,日以骄淫。」
    1. 缘故、理由。《诗经·邶风·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列子·周穆王》:「宋人执而问其以,华子曰:『曩吾忘也。』」
    2. 以色列的简称。如:「以阿战争」。
    3. 姓。如汉代有以彤。
    待 dài/dāi《國語辭典》

    待 [ dài ]

    1. 等候。《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文选·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2. 防备、抵御。《易经·系辞下》:「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史记·卷七三·白起王翦传》:「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
    3. 依恃、凭靠。《商君书·农战》:「国待农战而安,主待农战而尊。」
    4. 对待、照顾。如:「优待」、「款待」、「招待」、「待客之道」、「待人接物」。
    5. 将要、打算。如:「正待出外,却下起大雨来了。」宋·辛弃疾〈最高楼·相思苦〉词:「待不饮,奈何君有恨;待痛饮,奈何吾有病。」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你道我为甚么私离绣榻,待和伊同走天涯。」
    1. 置于句末或句中的语气词。相当于「啊」。宋·何梦桂〈沁园春·孔盖蜺旌〉词:「问韶光九十,何如今待!」

    待 [ dāi ]

    1. 逗留、停留。如:「这些银两够你在此地待上十天半个月的。」《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候选教官,因选补无期,家里又待不住,便带了儿子来京。」
    史评(史評)shǐ píng
    评论史事或史书的著作。如 王夫之 《读通鉴论》《宋论》是评论史事方面的专著; 刘知几 《史通》和 章学诚 《文史通义》则多载对史书的评论。旧时图书史部分类中辟有“史评”专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史部总叙》:“今总括羣书分十五类。首曰正史,大纲也……曰史评,参考论赞者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