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东都(東都)dōng dū
(1).历代王朝在原京师以东的都城。(1) 商 代指 商丘 ,在 殷 ( 殷墟 )之东。故址在今 河南省 商丘县 。《左传·定公四年》:“封畛土畧……取於 相土 之 东都 ,以会王之东蒐。” 杨伯峻 注:“ 相土 , 殷商 之祖。《太平御览》八十二引《竹书纪年》云:‘ 后相 即位,居 商丘 。’则, 相土 之 东都 为今 河南 商丘县 。”一说指 帝丘 (今 河南省 濮阳县 )。参阅《通鉴地理通释》卷四。(2) 西周 指 洛邑 ,故址在今 河南省 洛阳市 西。在 镐京 之东。《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昔 成王 合诸侯城 成周 ,以为 东都 ,崇 文 德焉。”(3) 东汉 都 洛阳 ,在 西汉 京都 长安 之东。 汉 班固 有《东都赋》。(4) 隋唐 时指 洛阳 。时京都在 长安 。《隋书·炀帝纪上》:“﹝ 大业 五年春正月﹞戊子,上自 东都 还京师。”《新唐书·高宗纪》:“﹝ 显庆 二年十二月﹞丁卯,以 洛阳宫 为 东都 。”(5) 南唐 指 广陵 ,在 建康 之东。故址在今 江苏省 扬州市 。 宋 陆游 《南唐书·烈祖纪》:“﹝ 昇 元 元年﹞以 建康 为 西都 , 广陵 为 东都 。”(6) 元 代指 大梁 。故址在今 河南省 开封市 。 清 侯方域 《定鼎说》:“胜国有三都焉:冬春居 大都 、 东都 …… 东都 者, 大梁 也。”
(2).代指 东汉 。 唐 韩愈 《荐士》诗:“五言出 汉 时, 苏 李 首更号。 东都 渐瀰漫,派别百川导。” 明 宋濂 《张侍讲〈翠屏集〉序》:“文之难言久矣。 周 秦 以前,固无庸议。下此唯 汉 为近古,至於 东都 则渐趋於綺靡。”
(3). 长安 东都门 的省称。 汉 疏广 与侄 受 同时退隐,满朝百官祖饯于 东都门 外,后以“东都”谓致仕或饯别之地。《南齐书·徐孝嗣传》:“ 世祖 问 俭 曰:‘谁可继卿者?’ 俭 曰:‘臣 东都 之日,其在 徐孝嗣 乎!’”《文选·江淹〈别赋〉》:“帐饮 东都 ,送客 金谷 。” 李善 注引 苏林 曰:“ 长安 东都门 也。”参见“ 东都门 ”。 ——《漢語大詞典》
(2).代指 东汉 。 唐 韩愈 《荐士》诗:“五言出 汉 时, 苏 李 首更号。 东都 渐瀰漫,派别百川导。” 明 宋濂 《张侍讲〈翠屏集〉序》:“文之难言久矣。 周 秦 以前,固无庸议。下此唯 汉 为近古,至於 东都 则渐趋於綺靡。”
(3). 长安 东都门 的省称。 汉 疏广 与侄 受 同时退隐,满朝百官祖饯于 东都门 外,后以“东都”谓致仕或饯别之地。《南齐书·徐孝嗣传》:“ 世祖 问 俭 曰:‘谁可继卿者?’ 俭 曰:‘臣 东都 之日,其在 徐孝嗣 乎!’”《文选·江淹〈别赋〉》:“帐饮 东都 ,送客 金谷 。” 李善 注引 苏林 曰:“ 长安 东都门 也。”参见“ 东都门 ”。 ——《漢語大詞典》
制度(製度)zhì dù
(1).谓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易·节》:“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孔颖达 疏:“王者以制度为节,使用之有道,役之有时,则不伤财,不害民也。” 宋 王安石 《取材》:“所谓诸生者,不独取训习句读而已,必也习典礼,明制度。” 魏巍 《壮行集·春天漫笔》:“他没有看到,存在几千年的剥削制度的消灭,就是大公平。”
(2).制订法规。《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且夫富,如布帛之有幅焉,为之制度,使无迁也。”《汉书·严安传》:“臣愿为民制度以防其淫。” 孙中山 《军人精神教育》第三章:“创制权,由人民以公意创制一种法律,此则异於专制时代,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也。”
(3).规定。 唐 元结 《与何员外书》:“昔年在山野,曾作愚巾凡裘,异於制度。”《续资治通鉴·宋孝宗隆兴元年》:“尚书省奏:‘ 永固 自执政为 真定 尹,其繖盖当用何制度?’ 金 主曰:‘用执政制度。’”
(4).指规定品级的服饰。丝弦戏《空印盒》第十场:“与他去了制度!”
(5).制作。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一:“臣望 奉天 有天子气,宜制度为垒,以备非常。”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桂花性温,当归活血,怎生制度?”
(6).谓制作方法。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二:“ 东坡 在 黄州 ,手作菜羹,号为东坡羹,自叙其制度。”
(7).规模;样式。《史记·孝武本纪》:“上欲治明堂 奉高 旁,未晓其制度。 济南 人 公玉带 上 黄帝 时明堂图。”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上:“此铃金质坚鍊,制度浑朴。”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三节:“他自己乘坐高四层的龙舟, 萧皇后 乘坐制度较小的翔螭舟。”
(1).规制形状。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上:“遇 新罗国 献五彩氍毹,製度巧丽,亦冠絶一时。” 宋 张洎 《贾氏谈录·李氏琴制》:“ 贾君 云, 嵩山 僧 如寂 ,尝收得 李汧公 百衲琴,製度甚古拙,而音韵清越。”《封神演义》第四八回:“ 子牙 后随军至 岐山 , 南宫适 筑起将臺,安排停当,扎一草人,依方製度。”
(2).制度。指一定的规格或法令礼俗。 清 吴伟业 《遇南厢园叟感赋八十韵》:“改葬施金棺,手詔追褒扬,袈裟寄 灵谷 ,製度由 萧梁 。”一本作“ 制度 ”。 清 李渔 《怜香伴·欢聚》:“你们只管掌灯随我老爷走, 汉 家自有製度。” ——《漢語大詞典》
(2).制订法规。《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且夫富,如布帛之有幅焉,为之制度,使无迁也。”《汉书·严安传》:“臣愿为民制度以防其淫。” 孙中山 《军人精神教育》第三章:“创制权,由人民以公意创制一种法律,此则异於专制时代,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也。”
(3).规定。 唐 元结 《与何员外书》:“昔年在山野,曾作愚巾凡裘,异於制度。”《续资治通鉴·宋孝宗隆兴元年》:“尚书省奏:‘ 永固 自执政为 真定 尹,其繖盖当用何制度?’ 金 主曰:‘用执政制度。’”
(4).指规定品级的服饰。丝弦戏《空印盒》第十场:“与他去了制度!”
(5).制作。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一:“臣望 奉天 有天子气,宜制度为垒,以备非常。”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桂花性温,当归活血,怎生制度?”
(6).谓制作方法。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二:“ 东坡 在 黄州 ,手作菜羹,号为东坡羹,自叙其制度。”
(7).规模;样式。《史记·孝武本纪》:“上欲治明堂 奉高 旁,未晓其制度。 济南 人 公玉带 上 黄帝 时明堂图。”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上:“此铃金质坚鍊,制度浑朴。”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三节:“他自己乘坐高四层的龙舟, 萧皇后 乘坐制度较小的翔螭舟。”
(1).规制形状。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上:“遇 新罗国 献五彩氍毹,製度巧丽,亦冠絶一时。” 宋 张洎 《贾氏谈录·李氏琴制》:“ 贾君 云, 嵩山 僧 如寂 ,尝收得 李汧公 百衲琴,製度甚古拙,而音韵清越。”《封神演义》第四八回:“ 子牙 后随军至 岐山 , 南宫适 筑起将臺,安排停当,扎一草人,依方製度。”
(2).制度。指一定的规格或法令礼俗。 清 吴伟业 《遇南厢园叟感赋八十韵》:“改葬施金棺,手詔追褒扬,袈裟寄 灵谷 ,製度由 萧梁 。”一本作“ 制度 ”。 清 李渔 《怜香伴·欢聚》:“你们只管掌灯随我老爷走, 汉 家自有製度。” ——《漢語大詞典》
遂 suì《國語辭典》
遂 [ suì ]
动- 称心、满足。如:「诸事不遂」。《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红楼梦·第四六回》:「天下的事未必都遂心如意的。」
- 顺从、顺应。如:「半身不遂」。《国语·周语下》:「节之鼓而行之,以遂八风。」
- 成功、成就。如:「杀人未遂」。唐·柳宗元〈瓶赋〉:「功成事遂,复于土泥。」《喻世明言·卷三六·宋四公大闹禁魂张》:「男儿未遂平生志,且乐高歌入醉乡。」
- 进、通达。《易经·大壮卦·上六》:「象曰:不能退,不能遂。」
- 荐举、进用。《书经·仲虺之诰》:「佑贤辅德,显忠遂良。」《礼记·月令》:「命太尉,赞桀俊,遂贤良,举长大。」
- 生长。《汉书·卷二二·礼乐志》:「青阳开动,根荄以遂。」
- 尽、止。《礼记·曲礼上》:「有后入者,阖而勿遂。」
- 终究、竟然。《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及高祖贵,遂不知老父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此人后生无比,遂不为世所称,亦是奇事。」
- 就、于是。《史记·卷八·高祖本纪》:「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文选·李斯·上书秦始皇》:「而穆公用之并国三十,遂霸西戎。」
- 远郊、郊外。《书经·费誓》:「鲁人三郊三遂,峙乃刍茭。」《礼记·王制》:「不变,移之遂,如初礼。」
- 小沟。《周礼·地官·遂人》:「凡治野,夫间有遂,遂上有径。」《儒林外史·第四○回》:「沟间有洫,洫间有遂。」
- 古代射箭的人所穿的臂衣。《仪礼·大射礼》:「袒决遂,执弓右,挟之出。」
遂 [ suí ]
- (一)之又音。
狭陋(狹陋)xiá lòu
(1).窄小粗陋。《梁书·郑绍叔传》:“ 绍叔 宅巷狭陋,不容舆驾。” 宋 曾巩 《瀛州兴造记》:“先时,州之正门弊在狭陋,及是始斥而大之。”
(2).浅薄;贫乏。《礼记·礼器》“ 晏平仲 祀其先人,豚肩不揜豆,澣衣濯冠以朝,君子以为隘矣” 汉 郑玄 注:“隘,犹狭陋也。祀不以少牢,与无田者同,不盈礼也。” 唐 柳宗元 《答贡士沈起书》:“僕之狭陋蚩鄙,而膺 东阿 昭明 之任,又自惧也。” 宋 叶适 《徐文渊墓志铭》:“然则所谓专固而狭陋者,殆未足以讥 唐 人也。” 清 黄宗羲 《范母李太夫人七旬寿序》:“夫文章之权,自 宋 元 以来,尽归馆阁,其僻固而狭陋者,散在江湖。” ——《漢語大詞典》
(2).浅薄;贫乏。《礼记·礼器》“ 晏平仲 祀其先人,豚肩不揜豆,澣衣濯冠以朝,君子以为隘矣” 汉 郑玄 注:“隘,犹狭陋也。祀不以少牢,与无田者同,不盈礼也。” 唐 柳宗元 《答贡士沈起书》:“僕之狭陋蚩鄙,而膺 东阿 昭明 之任,又自惧也。” 宋 叶适 《徐文渊墓志铭》:“然则所谓专固而狭陋者,殆未足以讥 唐 人也。” 清 黄宗羲 《范母李太夫人七旬寿序》:“夫文章之权,自 宋 元 以来,尽归馆阁,其僻固而狭陋者,散在江湖。” ——《漢語大詞典》
王室 wáng shì
(1).王朝;朝廷。《书·康王之诰》:“虽尔身在外,乃心罔不在王室。”《东观汉记·袁安传》:“ 安 为司徒,每朝会,忧念王室,未尝不流涕。”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一百韵》:“ 耿贾 扶王室, 萧 曹 拱御筵。” 清 凌扬藻 《蠡勺编·僭立楚齐册文》:“尔其上体天心,下从人欲,忠以藩王室,信以保邦圻。”
(2).帝王之家。 南朝 梁 王屮 《头陀寺碑文》:“如来利见 迦维 ,託生王室。” ——《漢語大詞典》
(2).帝王之家。 南朝 梁 王屮 《头陀寺碑文》:“如来利见 迦维 ,託生王室。” ——《漢語大詞典》
陵夷 líng yí
(1).山坡缓平貌。 汉 桓宽 《盐铁论·诏圣》:“故峻则 楼季 难三刃,陵夷则牧竖易山巔。”
(2).由盛到衰。衰颓,衰落。《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始未尝不欲固其根本,而枝叶稍陵夷衰微也。”《汉书·成帝纪》:“帝王之道日以陵夷。” 颜师古 注:“陵,丘陵也;夷,平也。言其頽替若丘陵之渐平也。” 唐 白居易 《立碑》诗:“勋德既下衰,文章亦陵夷。”《明史·熹宗纪赞》:“ 明 自 世宗 而后,纲纪日以陵夷。” 郭沫若 《文艺论集·一个宣言》:“我们优秀的 中华 民族,终不会长此陵夷,未来的艺术天才已经在负势竞上。”
(3).平夷;平毁。 王西彦 《鱼鬼》:“那里原是块废弃了的义冢地,由于年代久远,古旧的坟墓几乎全数陵夷了。” ——《漢語大詞典》
(2).由盛到衰。衰颓,衰落。《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始未尝不欲固其根本,而枝叶稍陵夷衰微也。”《汉书·成帝纪》:“帝王之道日以陵夷。” 颜师古 注:“陵,丘陵也;夷,平也。言其頽替若丘陵之渐平也。” 唐 白居易 《立碑》诗:“勋德既下衰,文章亦陵夷。”《明史·熹宗纪赞》:“ 明 自 世宗 而后,纲纪日以陵夷。” 郭沫若 《文艺论集·一个宣言》:“我们优秀的 中华 民族,终不会长此陵夷,未来的艺术天才已经在负势竞上。”
(3).平夷;平毁。 王西彦 《鱼鬼》:“那里原是块废弃了的义冢地,由于年代久远,古旧的坟墓几乎全数陵夷了。” ——《漢語大詞典》
寖 jìn/qǐn《國語辭典》
寖 [ jìn ]
副- 渐渐。晋·陶渊明〈祭程氏妹文〉:「寒往暑来,日月寖疏。」同「浸 」。
倾覆(傾覆)qīng fù
(1).颠覆;覆灭。《左传·成公十三年》:“散离我兄弟,挠乱我同盟,倾覆我国家。”《旧唐书·李密传》:“ 阿房 崛起, 二世 是以倾覆。” 清 王韬 《西人重日轻华》:“曩者 东南亚 诸国,其来朝会盟聘者,皆为其所併兼、翦灭、倾覆,不能自保。” 孙中山 《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用是羣谋众策,仰视俯划,思所以倾覆虐政,恢復人权。”
(2).倒塌;翻倒。 唐 杜甫 《通泉县署壁后薛少保画鹤》诗:“高堂未倾覆,常得慰嘉宾。”《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云阴罩野,水响翻空,那船将次倾覆。” 清 唐孙华 《题李元野骑牛图》诗:“ 长安 日日驱华轂,挟輈争隘多倾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地震》:“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樑椽柱,错折有声。”
(3).倾轧陷害。《荀子·不苟》:“小人能则倨傲僻违以骄溢人,不能则妬嫉怨诽以倾覆人。”《汉书·刑法志》:“雄桀之士,因势辅时,作为权诈,以相倾覆。”《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五年》:“諫官、御史得以风闻言事,自御史大夫至监察得互相弹奏,率以险詖相倾覆。”
(4).谓邪僻不正,反覆无常。《韩诗外传》卷一:“君人者降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而亡。”《汉书·息夫躬传》:“ 嘉 固言 董贤 泰盛, 宠躬 皆倾覆有佞邪材,恐必挠乱国家,不可任用。”《资治通鉴·唐昭宗大顺元年》:“ 张公 好虚谈而无实用,倾覆之士也。” 宋 司马光 《同范景仁寄修书诸同舍》诗:“小人势利合,倾覆无常心。”
(5).竭尽,全部拿出。《北齐书·安德王高延宗传》:“倾覆府藏及后宫美女,以赐将士。” ——《漢語大詞典》
(2).倒塌;翻倒。 唐 杜甫 《通泉县署壁后薛少保画鹤》诗:“高堂未倾覆,常得慰嘉宾。”《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云阴罩野,水响翻空,那船将次倾覆。” 清 唐孙华 《题李元野骑牛图》诗:“ 长安 日日驱华轂,挟輈争隘多倾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地震》:“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樑椽柱,错折有声。”
(3).倾轧陷害。《荀子·不苟》:“小人能则倨傲僻违以骄溢人,不能则妬嫉怨诽以倾覆人。”《汉书·刑法志》:“雄桀之士,因势辅时,作为权诈,以相倾覆。”《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五年》:“諫官、御史得以风闻言事,自御史大夫至监察得互相弹奏,率以险詖相倾覆。”
(4).谓邪僻不正,反覆无常。《韩诗外传》卷一:“君人者降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而亡。”《汉书·息夫躬传》:“ 嘉 固言 董贤 泰盛, 宠躬 皆倾覆有佞邪材,恐必挠乱国家,不可任用。”《资治通鉴·唐昭宗大顺元年》:“ 张公 好虚谈而无实用,倾覆之士也。” 宋 司马光 《同范景仁寄修书诸同舍》诗:“小人势利合,倾覆无常心。”
(5).竭尽,全部拿出。《北齐书·安德王高延宗传》:“倾覆府藏及后宫美女,以赐将士。”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