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慕昔贤居旷达,分甘吟骨寄山阿。

薛嵎宋代〕《近买山范湾自营藏地与亡弟草塘君及外家墓茔

敢慕昔贤居旷达,分甘吟骨寄山阿。
刘伶常备随身锸,陶令曾为自挽歌。
未必浮生於此悟,算来忙处为人多。
北邙原上堪回首,莫枉心情用太过。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旷达分甘吟骨山阿

敢 gǎn《國語辭典》

敢 [ gǎn ]

  1. 有膽識、毫不畏懼人的。如:「勇敢」、「果敢」。《荀子·非十二子》:「齊給速通,不爭先人,剛毅勇敢,不以傷人。」
  1. 有膽量、不畏懼。如:「敢作敢當」。《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吾攻趙旦暮且下,而諸侯敢救者,已拔趙,必移兵先擊之。」
  2. 表示冒昧。如:「敢請」。唐·李白〈為宋中丞自薦表〉:「不勝慺慺之至,敢陳薦以聞。」《水滸傳·第一六回》:「敢問軍師用甚計策,賺得本人上山?」
  3. 豈。《左傳·昭公三十年》:「若得從君而歸,固臣之願也,敢有異心!」
  4. 莫非、大概。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一折》:「你敢是不肯,故意將錢鈔哄我?」《水滸傳·第五三回》:「不是我,你敢錯認了!」
慕 mù《國語辭典》

慕 [ mù ]

  1. 思念、想念。如:「思慕」。《孟子·万章上》:「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董西厢·卷一》:「一时间见了他,十分地慕想他。」
  2. 爱羡、敬仰。如:「羡慕」、「爱慕」、「仰慕」。《庄子·徐无鬼》:「蚁慕羊肉,羊肉膻也。」
  1. 姓。如宋代有慕洧。
昔 xī《國語辭典》

昔 [ xí ]

  1. 過去的、從前的。如:「昔日」。唐·崔顥〈黃鶴樓〉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1. 夜晚。《左傳·哀公四年》:「為一昔之期,襲梁及霍。」《文選·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遠道不可思,夙昔夢見之。」通「夕」。
  2. 姓。如漢代有昔登。

昔 [ cuò ]

  1. 粗糙。《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老牛之角紾而昔。」
贤 ( 賢 ) xián
贤 [ xián ]
  1. 有道德的,有才能的:~明。~德。~能。~良。~惠。~淑。~哲。~人。圣~。礼~下士。
  2. 敬辞,多指行辈较低的:~弟。~侄。~契(对弟子或朋友子侄辈的敬称)。
居 jū《國語辭典》

居 [ jū ]

  1. 住。《论语·学而》:「居无求安」。《孟子·离娄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
  2. 坐下。《论语·阳货》:「居,吾语汝。」
  3. 存积、储存。如:「奇货可居」。《汉书·卷五九·张汤传》:「信辄先知之,居物致富,与汤分之。」
  4. 处、位于。《孟子·离娄上》:「居下位而不获于上。」唐·刘禹锡〈咏史〉诗二首之二:「同遇汉文时,何人居贵位?」
  5. 占有。《晋书·卷三四·羊祜传》:「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
  6. 存有、怀著。如:「居心叵测」。
  1. 住所。如:「故居」、「新居」、「迁居」。
  2. 住宅、茶楼、饭馆等场所的称号用字。如:「为善长乐居」、「明湖居」、「德林居」。
  3. 姓。如明代有居节。

居 [ jī ]

  1. 用于句末,表示疑问的语气。《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谁居?其孟椒乎!」《礼记·檀弓上》:「何居?我未之前闻也。」
旷达(曠達)kuàng dá
开朗,豁达。多形容人的心胸、性格。《晋书·裴頠传》:“处官不亲所司,谓之雅远;奉身散其亷操,谓之旷达。” 宋 叶适 《朝奉黄公墓志铭》:“天性旷达,不作疑吝;推己利人,不自封殖。”《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 沈灿若 ﹞是 嘉兴 有名才子,容貌魁峨,胸襟旷达。”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的家室索隐》:“ 李白 是那么旷达的人,为什么一说到子女便那么伤心?”  ——《漢語大詞典》
分甘 fēn gān
《后汉书·杨震传》“虽有推燥居溼之勤” 李贤 注引《孝经·援神契》:“母之於子也,鞠养殷勤,推燥居溼,絶少分甘。”本谓分享甘美之味,后亦以喻慈爱、友好、关切等。《三国志·吴志·陆瑁传》:“少好学篤义。 陈国 陈融 、 陈留 濮阳逸 、 沛郡 蒋纂 、 广陵 袁迪 等,皆单贫有志,就 瑁 游处, 瑁 割少分甘,与同丰约。”《旧唐书·肃宗纪》:“问安靡闕,视膳无违;及同气天伦,联华棣萼,居尝共被,食必分甘。” 清 方文 《重至姑孰访王希文》诗:“君昔来江岸,分甘餉我亲。”  ——《漢語大詞典》
吟骨 yín gǔ
(1).诗人的精神。 唐 杜荀鹤 《读诸家诗》诗:“直应吟骨无生死,祇我前身是阿谁。”
(2).指诗人的瘦骨。 元 黄庚 《秋夜和月山韵》:“吟骨稜稜宽带眼,归心切切望刀头。”  ——《漢語大詞典》
寄 jì《國語辭典》

寄 [ jì ]

  1. 暂时的托身。《文选·曹丕·燕歌行》:「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佗方?」《聊斋志异·卷三·连琐》:「何居里,久寄此间?」
  2. 托付、依附。如:「寄托」。《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3. 传达言语、书信、心意等。今多指透过邮递传送。如:「寄信」、「寄邮包」、「寄语白云」。唐·杜甫〈月夜忆舍弟〉诗:「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元·姚燧〈寄征衣·欲寄君衣君不还〉曲:「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
  1. 暂时依附的。如:「寄居」、「寄宿」、「寄食」。
  2. 临时委托的。如:「寄存」、「寄卖」。
  1. 非亲生关系的。如:「寄父」、「寄母」、「寄子」、「寄女」。
山阿 shān ē
(1).山的曲折处。《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王逸 注:“阿,曲隅也。” 三国 魏 嵇康 《幽愤》诗:“采薇山阿,散髮巖岫。”《四游记·锺离败逃山谷》:“﹝ 钟离 ﹞正立马踌躇,进退不得,忽山阿中转出一个胡僧。” 续范亭 《南泥湾概况》诗:“至今瓦砾已无存,偶有破窑在山阿。”
(2).借指山野之人。 南朝 梁武帝 《设榜木肺石二函诏》:“若肉食莫言,山阿欲有横议,投谤木函。”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