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波声寒汹涌,金山峰势高崔嵬。
大安之季君政乖,屯爻用事符云雷。边军骄懦望风溃,燕南赵北飞兵埃。
民财已竭转输困,元元思治如望梅。太白经天守帝座,长星勾巳坼中台。
玄台密表告天道,灾妖变异无不该。奸臣搆祸谋不轨,鱼鳞鳞首侵宸阶。
喋血京师万人死,君臣自此相嫌猜。居庸失守紫荆破,天兵掣电腾八垓。
潜议迁都避凶祸,衔枚半夜宫门开。河表偷生聊自固,京城留后除行台。
力穷食尽计安出,元戎守节甘自栽。虬龙奋迅脱大难,微波沈滞独黄能。
王师神武本不杀,一发鹿台能散财。威声远震陕洛惧,势同拉朽如枯摧。
髯公退缩养愚拙,白麻一旦天边来。万里龙庭谒天子,轺车轧轧风尘埋。
言轻无用自缄嘿,浮沈鹓鹭相趋陪。布幕毡庐庇风雨,日中一食如持斋。
瀚海波声寒汹涌,金山峰势高崔嵬。十年行役亦艰苦,盐车强驾同驽骀。
美湩如饴润喉吻,仃伶独拨寒炉灰。故园梦断几千里,燕然回首白云堆。
弹铗悲歌望明月,山城明月空徘徊。往事如丝不敢忆,令人感慨生馀哀。
圣人继运践九五,欢声腾沸天之涯。万国梯航喜奔走,币帛交列陈琼瑰。
天子恩威溢中外,远迩翕然无不怀。四民乐业庶政举,宗臣戮力诸王谐。
行殿受朝设钟鼓,明堂祭祀陈大罍。卿云轮菌自纷郁,妖星不复侵天街。
否道已穷受诸泰,人心已顺天心回。制度一新从简略,禁网疏阔如天恢。
贤材尚隐若冥雁,区区弋人何慕哉。自惭忝位司钧轴,可怜多士无梯媒。
愿学留侯引年去,不与赤松游蓬莱。闾阳旧隐度残朽,扁舟蓑笠江湖崖。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瀚海 hàn hǎi
(1).地名。其含义随时代而变。或曰即今 呼伦湖 、 贝尔湖 ,或曰即今 贝加尔湖 ,或曰为 杭爱山 之音译。 唐 代是 蒙古高原 大沙漠以北及其迤西今 准噶尔盆地 一带广大地区的泛称。亦多用为征战、武功等典故。《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霍去病 ﹞封 狼居胥山 ,禪於 姑衍 ,登临 瀚海 。” 南朝 梁 虞羲 《咏霍将军北伐》:“ 飞狐 白日晚, 瀚海 愁阴生。” 唐 高适 《燕歌行》:“校尉羽书飞 瀚海 ,单于猎火照 狼山 。”
(2).指沙漠。 唐 陶翰 《出萧关怀古》诗:“孤城当瀚海,落日照 祁连 。” 郑观应 《盛世危言·邮政上》:“ 元宪宗 于瀚海中间,沿途设卡。” 陈毅 《长城词》:“革命真有千般巧,各族人民团结了,瀚海戈壁将变宝。”
(3). 唐 都护府名。 贞观 中置 瀚海都督府 ,属 安北都护府 。 龙朔 中以 燕安都督府 改号 瀚海都护府 。 ——《漢語大詞典》
(2).指沙漠。 唐 陶翰 《出萧关怀古》诗:“孤城当瀚海,落日照 祁连 。” 郑观应 《盛世危言·邮政上》:“ 元宪宗 于瀚海中间,沿途设卡。” 陈毅 《长城词》:“革命真有千般巧,各族人民团结了,瀚海戈壁将变宝。”
(3). 唐 都护府名。 贞观 中置 瀚海都督府 ,属 安北都护府 。 龙朔 中以 燕安都督府 改号 瀚海都护府 。 ——《漢語大詞典》
波声(波声)
汉 东方朔 七谏 其五 自悲 观天火之炎炀兮,听大壑之波声。
唐 戴叔伦 京口怀古 浩浩波声险,苍苍天色愁。
唐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骈字类编》
唐 戴叔伦 京口怀古 浩浩波声险,苍苍天色愁。
唐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骈字类编》
寒 hán《國語辭典》
寒 [ hán ]
形- 冷。如:「酷寒」、「御寒」、「饥寒交迫」、「天寒地冻」。《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唐·白居易〈长恨歌〉:「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 穷困。如:「贫寒」、「家境清寒」。《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绨袍以赠之。」
- 卑贱。如:「寒门」、「寒儒」。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秋冬寒冷的季节。与「暑」相对。《易经·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 国名。夏朝诸侯寒浞的封国。故址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潍县境。
- 姓。如夏朝有诸侯寒浞,汉代有寒朗。
- 使受冷。《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 战栗、害怕。如:「心寒」、「胆寒」。《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以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
- 终止、停止。《左传·哀公十二年》:「今吾子曰必寻盟。若可寻也,亦可寒也。」晋·杜预·注:「寒,歇也。」
汹涌(洶湧)xiōng yǒng
亦作“ 汹涌 ”。
(1).水势翻腾上涌。 汉 刘向 《九叹·逢纷》:“波逢汹涌,濆滂沛兮。” 唐 李白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惊涛汹涌向何处?孤舟一去迷归年。” 清 薛福成 《〈五省沟洫图说〉序》:“西北横流,汹涌而衝决为患。” 蒋光慈 《少年飘泊者》十五:“他想起自家的身世,不禁悲从中来,热泪又涔涔地流下,落在汹涌的波浪中。”
(2).气势盛大。 唐 黄滔 《融结为河岳赋》:“刚柔随之而汹涌,嗜欲继之而隆崇。”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努目向人,势甚汹涌。” 唐韬 《〈点滴集〉序言》:“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革命浪潮汹涌,在中等城市里,中小学教师是一股很重要的力量。”
(3).动荡不安。 明 罗贯中 《风云会》第四折:“ 五代 乱离,人心汹涌。”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石亨奸党》:“事虽传闻,信实显著,人心汹涌,中外危疑。”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葛诚》:“知 长洲县 事 邓云霄 ,见民情汹涌,擒委官头目。”
(4).形容声音喧闹。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碧碧》:“有翁媪二人,率男妇六七辈,直入草堂,汹涌叫駡。”《廿载繁华梦》第九回:“及到了门前,已听得楼上人声汹涌,巴不得三步登到楼上。”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四章:“一霎时就地起水,山洪暴发了,雷声、雨声、山洪滔滔,汹涌嘈杂,使他们在避雨窑子里说话,还要大声喊叫才能听见。” ——《漢語大詞典》
(1).水势翻腾上涌。 汉 刘向 《九叹·逢纷》:“波逢汹涌,濆滂沛兮。” 唐 李白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惊涛汹涌向何处?孤舟一去迷归年。” 清 薛福成 《〈五省沟洫图说〉序》:“西北横流,汹涌而衝决为患。” 蒋光慈 《少年飘泊者》十五:“他想起自家的身世,不禁悲从中来,热泪又涔涔地流下,落在汹涌的波浪中。”
(2).气势盛大。 唐 黄滔 《融结为河岳赋》:“刚柔随之而汹涌,嗜欲继之而隆崇。”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努目向人,势甚汹涌。” 唐韬 《〈点滴集〉序言》:“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革命浪潮汹涌,在中等城市里,中小学教师是一股很重要的力量。”
(3).动荡不安。 明 罗贯中 《风云会》第四折:“ 五代 乱离,人心汹涌。”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石亨奸党》:“事虽传闻,信实显著,人心汹涌,中外危疑。”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葛诚》:“知 长洲县 事 邓云霄 ,见民情汹涌,擒委官头目。”
(4).形容声音喧闹。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碧碧》:“有翁媪二人,率男妇六七辈,直入草堂,汹涌叫駡。”《廿载繁华梦》第九回:“及到了门前,已听得楼上人声汹涌,巴不得三步登到楼上。”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四章:“一霎时就地起水,山洪暴发了,雷声、雨声、山洪滔滔,汹涌嘈杂,使他们在避雨窑子里说话,还要大声喊叫才能听见。” ——《漢語大詞典》
金山 jīn shān
(1).产金之山。《南史·海南诸国·林邑国》:“其国有金山,石皆赤色,其中生金。”
(2).比喻人的仪表英俊、德行崇高。《梁书·朱异传》:“﹝ 异 ﹞器宇弘深,神表峯峻。金山万丈,缘陟未登;玉海千寻,窥映不测。”
(3).西方之山。《后汉书·冯衍传下》:“跃青龙於沧海兮,豢白虎於金山。” 李贤 注:“金山,西方之精也。”
(4).山名。在 江苏省 镇江市 西北。古有 氐父 、 获苻 、 伏牛 、 浮玉 等名, 唐 时 裴头陀 获金于江边,因改名。 南宋 韩世忠 败 金兀朮 于此山下。 元 萨都剌 《江城玩雪》诗:“千重 铁瓮 成银瓮,一夜 金山 换玉山。” 清 陈维嵩 《添字昭君怨·夜泊銮江》词:“一点 瓜洲 玉糅,半笏 金山 雪透。”
(5).山名。在今 上海市 松江县 附近海中。 宋 吴聿 《观林诗话》:“ 华亭 并海有 金山 ,潮至则在海中,潮退乃可游山。有 寒穴泉 ,甘冽与 惠山 相埒。” ——《漢語大詞典》
(2).比喻人的仪表英俊、德行崇高。《梁书·朱异传》:“﹝ 异 ﹞器宇弘深,神表峯峻。金山万丈,缘陟未登;玉海千寻,窥映不测。”
(3).西方之山。《后汉书·冯衍传下》:“跃青龙於沧海兮,豢白虎於金山。” 李贤 注:“金山,西方之精也。”
(4).山名。在 江苏省 镇江市 西北。古有 氐父 、 获苻 、 伏牛 、 浮玉 等名, 唐 时 裴头陀 获金于江边,因改名。 南宋 韩世忠 败 金兀朮 于此山下。 元 萨都剌 《江城玩雪》诗:“千重 铁瓮 成银瓮,一夜 金山 换玉山。” 清 陈维嵩 《添字昭君怨·夜泊銮江》词:“一点 瓜洲 玉糅,半笏 金山 雪透。”
(5).山名。在今 上海市 松江县 附近海中。 宋 吴聿 《观林诗话》:“ 华亭 并海有 金山 ,潮至则在海中,潮退乃可游山。有 寒穴泉 ,甘冽与 惠山 相埒。” ——《漢語大詞典》
峰势(峰势)
唐 宋之问 送田道士使蜀投龙 蜀门峰势断,巴字水形连。
唐 岑参 青山峡口泊舟怀狄侍御 奔涛振石壁,峰势如动摇。
唐 萧颖士 山庄月夜作 涧声连枕簟,峰势入阶轩。 ——《骈字类编》
唐 岑参 青山峡口泊舟怀狄侍御 奔涛振石壁,峰势如动摇。
唐 萧颖士 山庄月夜作 涧声连枕簟,峰势入阶轩。 ——《骈字类编》
高崔 gāo cuī
北魏 高允 和 崔浩 的并称。均以才识通博著称。 宋 秦观 《代中书舍人谢上表》:“职分四禁之严,事押六曹之重。必得或迟或速,文廉 枚 马 之长;知古知今,学擅 高 崔 之富。”参阅《魏书·高允传》和《崔浩传》。 ——《漢語大詞典》
嵬 wéi《國語辭典》
嵬 [ wéi ]
形- 高而不平的样子。如:「崔嵬」。
- 狂妄的样子。参见「嵬说 」条。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