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信生平人不识,魏收轻薄吾知免。

胡汉民清代〕《满江红 民十五年自题旧稿

收拾新愁,最难是、登高凭远。相忆处、旧时词客,旧家池馆。

花鸟有情成眷属,江山无赖凭驱遣。三十年、未分作诗人,天涯遍。

删不尽,风雅变。续不尽,离骚怨。祇抒情而作,感深顽艳。

庾信生平人不识,魏收轻薄吾知免。且归来、随分引芳樽,春何限。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生平不识轻薄

庾 yǔ《國語辭典》

庾 [ yǔ ]

  1. 没有顶盖、露天的谷仓。《诗经·小雅·楚茨》:「我仓既盈,我庾维亿。」汉·毛亨·传:「露积曰庾。」《史记·卷一○·孝文本纪》:「发仓庾以振贫民,民得卖爵。」
  2. 量词。古代计算容量的单位。相当于十六斗。《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能货子犹为高氏后,粟五千庾。」晋·杜预·注:「庾,十六斗。」《论语·雍也》:「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
  3. 姓。如北周时有庾信。
信 xìn/shēn《國語辭典》

信 [ xìn ]

  1. 誠實不欺。如:「講信修睦」。《論語·為政》:「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2. 書札、書簡。如:「書信」、「平信」、「掛號信」。
  3. 消息、音訊。如:「音信」、「凶信」、「口信」。
  4. 使者、送信件的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司空鄭沖馳遣信就阮籍求文。」
  5. 符契、憑證。如:「印信」。《後漢書·卷九○·烏桓鮮卑傳》:「大人有所召呼,則刻木為信,雖無文字,而部眾不敢違犯。」
  6. 姓。如宋代有信世昌。
  1. 聽從、不懷疑。如:「相信」、「深信不疑」、「不可置信」。
  2. 敬仰、崇奉。如:「信奉」、「信教」。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正緯》:「至於光武之世,篤信斯術。」
  3. 知曉、知道。宋·晏殊〈漁家傲·畫鼓聲中昏又曉〉詞:「須信道,人間萬事何時了?」《聊齋志異·卷七·青蛾》:「我父母皆仙人,何可以貌信其年歲乎?」
  4. 連宿兩晚。如:「信宿」。《左傳·襄公十八年》:「信于城下而還。」晉·杜預·注:「信,再宿也。」
  1. 確實、的確、果真。《孟子·公孫丑上》:「信能行此五者,則鄰國之民,仰之若父母矣。」唐·柳宗元〈遊石角過小嶺至長烏村〉詩:「為農信可樂,居寵真虛榮。」
  2. 隨意、任憑。如:「信口開河」、「信手拈來」。唐·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信 [ shēn ]

  1. 伸直、舒展。《易經·繫辭下》:「往者屈也,來者信也。」《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乃欲卬首信眉,論列是非。」通「伸」。
  2. 陳述表白。《穀梁傳·隱公元年》:「春秋貴義而不貴惠,信道而不信邪。」通「申」。
生平 shēng píng
(1).素来;有生以来。《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涉 及左右生平数闻 张耳 、 陈餘 贤,未尝见,见即大喜。” 明 陶宗仪 《念奴娇·九日有感次友人韵》词:“眼底生平空四海,倦拂红尘风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刘全》:“今日虽蒙覆庇,生平实未识荆。乞示姓字,以图啣报。” 鲁迅 《野草·秋夜》:“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的奇怪而高的天空。”
(2).一生;终身。 南朝 梁 何逊 《入西塞示南府同僚》诗:“年事以蹉跎,生平任浩荡。”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言事·一人先忠后佞》:“此两人先以迕中官废,后以附中官用,所得几何,而生平扫地矣。” 周而复 《白求恩大夫》三:“他生平没有进过学校。”
(3).指心性;心志。 唐 王绩 《田家》诗之一:“ 阮籍 生平懒, 嵇康 意气疏。” 金 元好问 《弘州赠曹文子玉》诗:“来往 襄 阴 从此始,剩将歌笑慰生平。” 清 孙枝蔚 《竹中》诗之三:“白头无嗜好,緑竹足生平。” 孙中山 《革命原起》:“时予本可由 太平洋 潜回,则二十餘日可到 上海 ,亲与革命之战以快生平。”
(4).生年,在世之年。 唐 金献贞 《海东故神行禅师碑》:“﹝导师﹞生平七十有六, 大历 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终於 南岳 断俗 之寺。”参见“ 生年 ”。
(5).交情;交往。 清 吴下阿蒙 《断袖篇·俞大夫》:“其为孝廉时,悦一豪贵家歌儿。与其主无生平,不欲令知。”
(6).生前。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下:“少顷弟妇甦,言恍惚中,见小姑自帷中出,笑容举止,宛肖生平。”  ——《漢語大詞典》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1.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2.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4.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5.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6. 姓。如明代有人杰。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不识(不識)bù shí
(1).不知道,不认识。《诗·大雅·皇矣》:“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郑玄 笺:“其为人不识古,不知今,顺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韩愈 《闵己赋》:“行舟檝而不识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鲁迅 《〈集外集〉序言》:“连我自己也诧异那时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识羞。”
(2). 西周 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指误杀。《周礼·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识。” 郑玄 注:“识,审也。不审,若今仇讎当报甲,见乙,诚以为甲而杀之者。”  ——《漢語大詞典》
魏 wèi《國語辭典》

魏 [ wèi ]

  1. 国名。战国时的一国,其故址约在今河南省北部、山西省西南部一带,后灭于秦。
  2. 朝代名:➊ ​(西元220~265)​三国之一。曹丕代汉称帝,国号魏,与蜀、吴并称三国。有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甘肃,及陕西中部、湖北、江苏、安徽北部等地。➋ ​参见「[[后魏]]」条。
  3. 姓。宋代有魏文翁。

魏 [ wéi ]

  1. 高大的样子。《史记·卷三九·晋世家》:「万,盈数也;魏,大名也。」裴骃集解引服虔曰:「魏喻巍。巍,高大也。」同「巍 」。
收 shōu《國語辭典》

收 [ shōu ]

  1. 拘押、捉拿。如:「收押禁见」、「收捕罪犯」、「收妖降奸」。
  2. 收回、取回。如:「收复」、「资源回收」、「鸣金收兵」。
  3. 获得、索取。如:「收入」、「收支」、「征收税款」。
  4. 接到、接受。如:「收信」、「签收」、「验收」、「查收」、「接收」。
  5. 割取成熟的农作物。如:「秋收冬藏」、「收割稻子」。
  6. 保存储藏。如:「收藏」、「这张字画,要小心收好!」
  7. 聚敛、缩合。如:「收敛」、「收缩」、「把伞收起来,摆到门外。」、「疮伤已经收口儿了。」
  8. 容纳、接纳。如:「收容」、「收留」、「这本诗集收了他的诗。」
  9. 整饬、整理。如:「收拾行李」、「院子的杂物,赶快收一收,客人快来了。」
  10. 埋葬。如:「收埋尸体」。《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11. 购买。如:「大肆收购一番。」、「专收便宜货。」
  12. 结束、停止。如:「收工」、「收摊」、「收假」。
  13. 控制、约束。如:「收不住脚」、「收心不想」。
轻薄(輕薄)qīng bó
(1).轻佻浮薄。《汉书·地理志下》:“其俗愚悍少虑,轻薄无威。”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上》:“由斯而言,则 成帝 鱼服嫚游,乌集无度,虽外饰威重,而内肆轻薄,人君之望,不其缺如。”《红楼梦》第一一七回:“ 袭人 心里又着急起来,仍要拉他,只碍着 王夫人 和 寳釵 的面前,又不好太露轻薄,恰好 寳玉 一撒手就走了。”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四章:“她恨富裕中衣轻薄的儿子有眼无珠,只看见她的外貌,却看不见她的内心。”
(2).指轻佻浮薄的人。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三》:“ 江 淮 间多轻薄,妄以妖言諛 安 。”《北齐书·上党王涣传》:“﹝ 高涣 ﹞遂聚 鄴下 轻薄,凌犯郡县,为法司所纠。”《醒世姻缘传》第九回:“如今做了乡官了,有了无数的钱了,小轻薄就嫌媳妇儿丑,当不起他那大家。”
(3).侮辱玩弄。《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那妇女醒觉时,已被轻薄,欲待声张,又恐反坏名头,只得忍羞而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九郎》:“生甘言纠缠,但求一亲玉肌。 九郎 从之。生俟其睡寐,潜就轻薄。”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五章:“这个 内六区 的区长 阎庚 正指挥喽啰捕人、打人,看见这个瘦小的女孩子,想找便宜轻薄一下,不想碰了个没趣。”
(4).轻靡,浅薄。《北史·柳庆传》:“近代已来,文章华靡,逮于 江 左,弥復轻薄。”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贡举》:“此辈诚有词华,然其体轻薄,文章浮艳,必不成令器。” 清 李重华 《贞一斋诗说·诗谈杂录》:“学 温 李 最易入於滛哇;学 元 白 最易流於轻薄。”
(5).指物体分量轻,厚度薄。《史记·平準书》:“今半两钱法重四銖,而姦或盗摩钱里取鋊,钱益轻薄而物贵,则远方用币烦费不省。” 宋 梅尧臣 《答宋学士次道寄澄心堂纸百幅》诗:“而今制作已轻薄,比於古纸诚堪嗤。”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二)》:“例如现在器具之轻薄草率(世间误以为灵便),建筑之偷工减料,办事之敷衍一时,不要‘好看’,不想‘持久’,就都是出于同一病源的。”
(6).微薄,菲薄。 唐 张说 《观音菩萨像颂》:“轻薄束脩而归厚,流亡襁负而来復。” 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三折:“你看这白银二锭,春衣一套,鞍马一副,齎发贤士。权为路费,休嫌轻薄。”《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老夫聊备三百金,权充路费……勿谓老夫轻薄,为负恩人也!”
(7).轻盈纤弱。 唐 罗虬 《比红儿诗》:“金粟妆成扼臂环,舞腰轻薄瑞云间。” 明 徐渭 《眼儿媚·书唐伯虎所画美人》词:“ 吴 人惯是画 吴 娥,轻薄不胜罗。”
(8).谓减少,减轻。《后汉书·陈宠传》:“方今圣德充塞,假于上下,宜隆先王之道,荡涤烦苛之法。轻薄箠楚,以济羣生。” 清 昭槤 《啸亭续录·本朝富民之多》:“本朝轻薄徭税,休养生息百有餘年,故海内殷富,素封之家,比户相望。”
(9).轻视鄙薄;不尊重。《汉书·王尊传》:“劾奏 尊 ‘妄詆欺非谤赦前事,猥歷奏大臣,无正法,饰成小过,以涂污宰相,摧辱公卿,轻薄国家,奉使不敬。’”《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见 赵琮 是个多年不利市的寒酸秀才,没一个不轻薄他的。” 鲁迅 《南腔北调集·关于翻译》:“许多新起的论者,今年都在开始轻薄着贩来的洋货。”
(10).卑贱;低微。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二折:“命轻薄,身微贱。” 元 岳伯川 《铁拐李》第一折:“名分轻薄,俸钱些小,家私暴,又不会畊种锄鉋,倚仗着笞杖徒流绞。”  ——《漢語大詞典》
吾 wú/yù《國語辭典》

吾 [ wú ]

  1. 我。《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楚辭·屈原·離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2. 我的。《孟子·公孫丑上》:「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唐·杜甫〈詠懷古蹟〉詩五首之二:「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1. 姓。如漢代有吾扈。

吾 [ yú ]

  1. 參見「吾吾 」條。
知 zhī/zhì《國語辭典》

知 [ zhī ]

  1. 明白、了解、察觉。如:「相知相许」。唐·李绅〈古风〉诗二首之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 识别、区别。《礼记·乐记》:「知乐则几于礼矣。」《淮南子·修务》:「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
  3. 相交、交往。《左传·昭公四年》:「公孙明知叔孙于齐。」《荀子·不苟》:「君子易知而难狎。」
  4. 招待、礼遇、赏识。《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慎惋。」唐·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诗:「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
  5. 掌管、主持。《国语·越语》:「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新唐书·卷八五·王世充传》:「帝爱昵之,拜江都通守,兼知宫监事。」
  1. 识见、学问。如:「求知」、「真知灼见」。《论语·子罕》:「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2. 意识、感觉。《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汉·范缜〈神灭论〉:「手等亦应能有痛痒之知。」
  3. 知己、朋友。如:「故知」、「旧雨新知」。

知 [ zhì ]

  1. 智慧。《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同「智 」。
  2.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知䓨。
免 miǎn《國語辭典》

免 [ miǎn ]

  1. 避开、脱逃。如:「避免」、「幸免于难」。《礼记·曲礼上》:「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2. 去除、省去。如:「免除」、「免费」、「减免」、「免税」。
  3. 脱去。《左传·哀公十六年》:「而又掩面以绝民望,不亦甚乎,乃免胄而进。」
  4. 罢黜、革除。如:「罢免」、「黜免」。《汉书·卷四·文帝纪》:「遂免丞相勃,遣就国。」
  1. 姓。如汉代有免乙。

免 [ wèn ]

  1. 古代一种脱冠扎发的丧服。《集韵·去声·问韵》:「絻,丧冠也。或省。」《左传·僖公十五年》:「穆姬闻晋侯将至……使以免服衰绖逆且告。」晋·杜预·注:「免、衰、绖,遭丧之服。」通「絻」。
  1. 去冠扎发,穿著丧服,以示哀悼。《礼记·檀弓上》:「公仪仲子之丧,檀弓免焉。」同「絻 」。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