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草香
唐 皮日休 杂体诗 奉和鲁望药名离合夏月即事三首 其二 草香石冷无辞远,志在天台一遇中。
宋 梅尧臣 同诸韩及孙曼叔晚游西湖三首 其一 木老识秋气,径幽闻草香。
明 杨基 句曲秋日郊居杂兴十首 其六 草香千品药,松老一身苔。 ——《骈字类编》
宋 梅尧臣 同诸韩及孙曼叔晚游西湖三首 其一 木老识秋气,径幽闻草香。
明 杨基 句曲秋日郊居杂兴十首 其六 草香千品药,松老一身苔。 ——《骈字类编》
花暖
唐 李白 寻雍尊师隐居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唐 许浑 越中 石城花暖鹧鸪飞,征客春帆秋不归。
金 刘仲尹 浣溪纱 其三 帘幕风柔飞燕燕,池塘花暖语莺莺。 ——《骈字类编》
唐 许浑 越中 石城花暖鹧鸪飞,征客春帆秋不归。
金 刘仲尹 浣溪纱 其三 帘幕风柔飞燕燕,池塘花暖语莺莺。 ——《骈字类编》
醉春风(醉春風)zuì chūn fēng
(1).词牌名。又名《怨东风》。参阅《词谱》十四。
(2).曲牌名。调见《太平乐府》。参阅 明 朱权 《太和正音谱·乐府》。 ——《漢語大詞典》
(2).曲牌名。调见《太平乐府》。参阅 明 朱权 《太和正音谱·乐府》。 ——《漢語大詞典》
郎 láng/làng《國語辭典》
郎 [ láng ]
名- 秦漢時起,官多稱為「郎」。如:「侍郎」、「尚書郎」。《漢書·卷六八·霍光傳》:「時年十餘歲,任光為郎。」
- 對男子的美稱。如:「周郎」、「少年郎」。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王家諸郎,亦皆可嘉。」唐·李白〈橫江詞〉六首之五:「郎今欲渡緣何事?如此風波不可行。」
- 婦女對丈夫或情人的稱呼。如:「郎有情,妹有意。」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生縱不得與郗郎同室,死寧不同穴!」唐·李白〈長干行〉:「郎騎竹馬來,遶床弄青梅。」
- 僕役對主人的稱呼。《新唐書·卷一二四·宋璟傳》:「君非其家奴,何郎之云?」
- 女子也稱為「郎」。如:「女郎」。
- 姓。如漢代有郎顗。
去 qù《國語辭典》
去 [ qù ]
动- 往、到。与「来」相对。如:「去学校」、「去郊游」、「去餐馆吃饭」。唐·李白〈赠韦秘书子春〉诗二首之二:「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 离开。如:「去职」。《汉书·卷八五·何武传》:「去后常见思。」
- 死亡。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七出》:「杜衙小姐去三年,待与招魂上九天。」
- 距离。如:「去古已远。」唐·李白〈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送、发出。如:「去信」、「去电报」。
- 除掉。如:「去一层皮。」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辩证一》:「不求去碍,而欲见不颠倒,难矣哉!」
- 放弃。《庄子·大宗师》:「离形去知。」《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得汉食物皆去之,以视不如重酪之便美也。」
- 失掉。如:「大势已去」。《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胥人者,去其几也。」
- 过去的。如:「去年」。《文选·曹操·短歌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表示事情的进行。相当于「啊」、「了」。如:「他睡觉去了。」、「他上班去了。」唐·李贺〈沙路曲〉:「断烬遗香褭翠烟,烛骑啼乌上天去。」宋·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去声 」条。
- 姓。如汉代有去卑。
西湖 xī hú
湖名。我国以“西湖”名者甚多,多以其在某地之西为义。(1)在 浙江 杭州 城西。 汉 时称 明圣湖 、 唐 后始称 西湖 ,为我国著名游览胜地。有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等十处胜景。 宋 欧阳修 《采桑子》词:“轻舟短棹 西湖 好,緑水逶迤。”参阅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西湖》。(2)在 广东省 惠州市 西,又名 丰湖 。 宋 杨万里 《惠州丰湖亦名西湖》诗:“三处 西湖 一色秋, 钱塘 潁水 更 罗浮 。”(3)在 河南省 许昌县 城外。 金 元好问 《约严侯泛舟》诗:“风物当年小 洞庭 , 西湖 此日展江亭。”(4)在 福建省 福州市 市区西。有 开化寺 、 宛在堂 、 桂斋 ( 林则徐 读书处)等胜迹。(5)在 安徽省 阜阳县 西北。 唐 许浑 《颍州从事西湖亭饯》诗:“ 西湖 清讌不知回,一曲离歌酒一杯。” ——《漢語大詞典》
妾 qiè《國語辭典》
妾 [ qiè ]
名- 古代女子对自己的谦称。如:「贱妾」。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卖胡粉女子》:「妾岂复吝死,乞一临尸尽哀。」唐·李益〈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
- 男子的侧室。如:「三妻四妾」。元·刘时中〈端正好·众生灵遭磨障套·叨叨令〉曲:「有钱的纳宠妾买人口偏兴旺,无钱的受饥馁填清壑遭灾障。」俗称为「姨太太」、「小老婆」。
向 ( 曏 ) xiàng《國語辭典》
向 [ xiàng ]
名- 北面的窗户。《说文解字·宀部》:「向,北出牖也。」《诗经·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 方位。如:「方向」、「晕头转向」。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四下·黔游日记》:「南北向皆有脊中亘。」
- 意志之归趋。如:「志向」、「意向」。
- 国名。周代诸侯国之一。故址约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莒县南。
- 姓。如晋代有向秀。
- 对著、朝著。如:「向阳」、「相向」。唐·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诗:「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 崇尚、景仰。如:「人心向背」。《史记·卷一二○·汲黯传》:「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新唐书·卷一九七·循吏传·贾敦颐传》:「咸亨初,敦实为洛州长史,亦宽惠,人心怀向。」
- 偏袒、偏爱。如:「爸爸总是向著小妹。」
- 临近、接近。如:「向晚」。唐·白居易〈东坡种花〉诗二首之二:「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
- 昔日、从前。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唐·白居易〈琵琶行〉:「凄凄不似向前声。」
- 一直以来、从来。如:「向来」、「向有研究」。《三国演义·第一四回》:「臣向蒙国恩,刻思图报。」
- 方才、刚才。《金史·卷八五·世宗诸子传·永功传》:「向见年少妇人自水边小径去矣。」
- 表动作的方向、对象。如:「向前看」、「向人请教」。
东 ( 東 ) dōng
东 [ dōng ]
- 方位词,日出的方向,与“西”相对:~方。~经(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或经线)。~山再起(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付诸~流。
- 主人(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房~。股~。~道主(泛指请客的主人,亦称“东道”、“作东”)。
- 请客出钱的人:作~。
-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