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却 ( 卻 ) què
却 [ què ]
- 退:~步(因畏惧或厌恶而后退,如“望而~~”)。退~。
- 退还,不受:盛情难~。
- 表示转折:我来了,他~走了。
- 去掉:失~。了(liǎo)~。
忆 ( 憶 ) yì
忆 [ yì ]
- 回想,想念:回~。追~。~苦思甜。
- 记得,记住:记~。记~犹新。
探春 tàn chūn
(1).早春郊游。 唐 宋 风俗,都城士女在正月十五日收灯后争先至郊外宴游,叫探春。 唐 孟郊 《长安早春》诗:“公子醉未起,美人争探春。”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探春》:“都人仕女,每至正月半后,各乘车跨马供帐於园圃或郊野中,为探春之宴。” 宋 周密 《武林旧事·西湖游幸》:“都城自过收灯,贵游巨室,皆争先出郊,谓之‘探春’。” 明 俞弁 《逸老堂诗话》卷下:“ 徐天全 《雪湖赏梅》云:‘梅开催雪雪催梅,梅雪催人举酒杯。折取琼枝插船上,满城知是探春回。’” 清 钱谦益 《迎春日偕河东君泛舟东郊作》诗:“ 罨画 山城画舫开,春人春日探春来。”
(2). 明 代贡茶名。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列朝·供御茶》:“上以重劳民力,罢造龙团,惟採茶芽以进。其品有四,曰:探春、先春、次春、紫笋。”
(3).花名。属木犀科,半常绿灌木,初夏开花,黄色。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唐花》:“谨按《日下旧闻考》,京师腊月即卖牡丹、梅花、緋桃、探春诸花。”
(4).词牌名。《词谱》卷三二:“《探春慢》,或作《探春》,无‘慢’字。” ——《漢語大詞典》
(2). 明 代贡茶名。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列朝·供御茶》:“上以重劳民力,罢造龙团,惟採茶芽以进。其品有四,曰:探春、先春、次春、紫笋。”
(3).花名。属木犀科,半常绿灌木,初夏开花,黄色。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唐花》:“谨按《日下旧闻考》,京师腊月即卖牡丹、梅花、緋桃、探春诸花。”
(4).词牌名。《词谱》卷三二:“《探春慢》,或作《探春》,无‘慢’字。” ——《漢語大詞典》
湖上
唐 戴叔伦 麓山寺会送尹秀才 湖上逢君亦不闲,暂将离别到深山。
唐 卢纶 送吉中孚校书归楚州旧山 并楫湖上游,连樯月中泊。
唐 刘禹锡 和重题 林端落照尽,湖上远岚清。
唐 皮日休 腊后送内大德从勖游天台 霜中一钵无辞乞,湖上孤舟不废禅。
唐 皎然 冬日遥和卢使君幼平綦毋居士游法华寺高顶临湖亭 城中归路远,湖上碧山重。
唐 护国 题王班水亭 湖上见秋色,旷然如尔怀。 ——《骈字类编》
唐 卢纶 送吉中孚校书归楚州旧山 并楫湖上游,连樯月中泊。
唐 刘禹锡 和重题 林端落照尽,湖上远岚清。
唐 皮日休 腊后送内大德从勖游天台 霜中一钵无辞乞,湖上孤舟不废禅。
唐 皎然 冬日遥和卢使君幼平綦毋居士游法华寺高顶临湖亭 城中归路远,湖上碧山重。
唐 护国 题王班水亭 湖上见秋色,旷然如尔怀。 ——《骈字类编》
路 lù《國語辭典》
路 [ lù ]
名- 道路,供人马舟车等行走的途径。如:「陆路」、「水路」、「高速公路」。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 条理、纹理。如:「思路」、「纹路」。南朝梁·沈约〈瑞石像铭〉:「心路照通,有感斯顺。」
- 方法、途径。如:「生路」、「活路」。唐·王勃〈滕王阁序〉:「无路请缨,等终 军之弱冠。」
- 种类。如:「他们是那一路人?」《西游记·第五一回》:「这一路拳,走得似锦上添花。」
- 地区、区域。《三国演义·第一五回》:「自是东路皆平,令叔孙静守之。」《儒林外史·第四一回》:「这一日烧香回来,人见他是下路打扮,跟了他后面走的就有百十人。」
- 路线。如:「五路公车」。《水浒传·第五○回》:「今日宋江分兵做四路,来打本庄。」
- 姓。如汉代有路温舒。
小红(小紅)xiǎo hóng
即小功。五服之第四等。《史记·孝文本纪》:“已下,服大红十五日,小红十四日。”参见“ 小功 ”。
(1).淡红。 唐 杜甫 《江雨有怀郑典设》诗:“宠光蕙叶与多碧,点注桃花舒小红。” 宋 苏轼 《定风波·咏红梅》词:“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餘孤瘦雪霜姿。” 宋 杨万里 《过蕉坑》诗:“枫叶乾餘尚小红,苕花飞尽不留茸。”
(2).人名。原为 宋 范成大 侍婢,能歌。 姜夔 诣 成大 。以《暗香》、《疏影》二词,命 小红 肄习,音节清婉。 成大 因以 小红 赠 夔 。 姜夔 《过垂虹》诗:“自作新词韵最娇, 小红 低唱我吹簫。”即咏此事。参阅 元 陆友 《砚北杂志》卷下。 ——《漢語大詞典》
(1).淡红。 唐 杜甫 《江雨有怀郑典设》诗:“宠光蕙叶与多碧,点注桃花舒小红。” 宋 苏轼 《定风波·咏红梅》词:“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餘孤瘦雪霜姿。” 宋 杨万里 《过蕉坑》诗:“枫叶乾餘尚小红,苕花飞尽不留茸。”
(2).人名。原为 宋 范成大 侍婢,能歌。 姜夔 诣 成大 。以《暗香》、《疏影》二词,命 小红 肄习,音节清婉。 成大 因以 小红 赠 夔 。 姜夔 《过垂虹》诗:“自作新词韵最娇, 小红 低唱我吹簫。”即咏此事。参阅 元 陆友 《砚北杂志》卷下。 ——《漢語大詞典》
船子 chuán zǐ
(1).船夫。 五代 于逖 《闻奇录·渔者》:“ 贞明 中,有渔者,於 太湖 见一船子。” 宋 范仲淹 《与中舍书》:“所言冗僕已去,惟船子留三两人。” 明 袁宏道 《竹枝词·时阻风安乡河中》:“船子已愁箭括水,儿童又指帽儿山。”
(2).船。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八二:“平头船子小龙牀,多少神仙立御旁。” ——《漢語大詞典》
(2).船。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八二:“平头船子小龙牀,多少神仙立御旁。” ——《漢語大詞典》
木兰(木蘭)mù lán
(1).香木名。又名杜兰、林兰。皮似桂而香,状如楠树。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其北则有阴林巨树,楩枏豫章,桂椒木兰,檗离朱杨。” 晋 潘岳 《西征赋》:“门礠石而梁木兰兮,构 阿房 之屈奇。”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木兰》:“木兰枝叶俱疎,其花内白外紫,亦有四季开者,深山生者尤大,可以为舟。”
(2).指此种植物的花。《楚辞·离骚》:“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3).民间传说人物。曾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故事最早见于 北朝 民歌《木兰诗》。其姓氏或作 花 ,或作 朱 ,也作 木 ,均无确证。 明 无名氏 《赠书记·花烛猜谜》:“不是我将伊抛闪,还是你红鸞星黯,致今朝相逢 木兰 。” 清 松琴 《女学生入学歌》:“ 緹縈 木兰 真可儿, 班昭 我所师。”
(4).围场名。约当今 河北 围场县 地。木兰系满语吹哨引鹿之意。 清 康熙 、 雍正 诸朝,皇帝常于每年秋率王公等至此围猎习武,称木兰秋獮,称其地为 木兰围场 。 雍正 时,四周立栅,关防甚严, 咸丰 以后,獮礼废弛,始逐渐放垦,其后垦民渐集,乃置围场厅,公元1913年改为 围场县 。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三:“本朝抚绥 蒙古 之典,以木兰秋獮为最盛。木兰者,围场之通称也。”原注:“仲秋之后,虞人效鹿鸣以致鹿曰哨鹿,国语谓之木兰,因以名围场云。”《清通典·礼军一》:“每岁巡幸木兰,大举秋獮之典。” ——《漢語大詞典》
(2).指此种植物的花。《楚辞·离骚》:“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3).民间传说人物。曾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故事最早见于 北朝 民歌《木兰诗》。其姓氏或作 花 ,或作 朱 ,也作 木 ,均无确证。 明 无名氏 《赠书记·花烛猜谜》:“不是我将伊抛闪,还是你红鸞星黯,致今朝相逢 木兰 。” 清 松琴 《女学生入学歌》:“ 緹縈 木兰 真可儿, 班昭 我所师。”
(4).围场名。约当今 河北 围场县 地。木兰系满语吹哨引鹿之意。 清 康熙 、 雍正 诸朝,皇帝常于每年秋率王公等至此围猎习武,称木兰秋獮,称其地为 木兰围场 。 雍正 时,四周立栅,关防甚严, 咸丰 以后,獮礼废弛,始逐渐放垦,其后垦民渐集,乃置围场厅,公元1913年改为 围场县 。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三:“本朝抚绥 蒙古 之典,以木兰秋獮为最盛。木兰者,围场之通称也。”原注:“仲秋之后,虞人效鹿鸣以致鹿曰哨鹿,国语谓之木兰,因以名围场云。”《清通典·礼军一》:“每岁巡幸木兰,大举秋獮之典。” ——《漢語大詞典》
桡 ( 橈 ) ráo/náo
桡 [ ráo ]
- 〔~骨〕前臂靠大指一侧的骨头。
- 桨,楫。
- 古同“挠”,削弱。
- 古同“挠”,打扰。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