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爷爷威风整神通大,断阴司能驱鬼使,判南衙不爱民财。

未知作者元代〕《杂剧·小张屠焚儿救母

楔子

(外末上,开)老夫王员外便是,家住在汴梁西北角隐贤庄居住。家中有万贯钱财。有个孩儿,唤做万宝奴,一家儿看成似神珠玉颗。我不合将人上了神灵的纸马,又将来卖与别人还愿。我卖的是草香水酒,似我这等瞒心昧己又发迹,除死无大灾。(下)(正旦上,开)老身是张屠的母亲,得了些症候,看看至死,不久身亡。叫张屠孩儿来,我想一口米汤吃。(正末上,云)自家张屠的便是,街坊每顺口叫我做小张屠。娘儿两个,开着个肉案儿。母亲自二十上守寡,经今六十二岁。不想十五日看灯回来得病,渐加沉重,想口儿米汤吃。大嫂,家中无米,将棉袄我去王员外家当去。(外旦云)这袄子是故衣,只值二升米。你将去如珍珠一般,休要作贱了。(下)(正末唱)

【仙吕】【端正好】我则待积阴功,他则待贪财物。咱两个利名心水火不同炉,全不肯施财周济贫民苦,无半点儿慈悲处。

【幺篇】便是有那金银垛至北斗待何如?当日鲁子敬谒周瑜,郭原真访亚大。将一领新棉袄,你道是旧衣服。你二升米,看承做两斛珠。不由我心劳攘,意踌躇,好教我心忙怎语。


第一折

(正末将米二升到家,云)大嫂,这米将去,舂得熟着,与母亲煎汤吃。大嫂你怎又烦恼?母亲知道,又加了病症。你放得欢喜着,母亲也欢喜。你不知道这等孝勾当!(唱)

【仙吕】【点绛唇】母亲病在膏盲,你孩儿仰天悲怆,添惆怅。母亲受半世孤孀,却怎生越划地无承望。

【混江龙】别无甚倚仗,受孤孀耽疾病受凄凉。心劳意攘,腹热肠慌。忍冻饿谁怜儿命蹇,守孤贫争敢母亲忘。常则是半抄儿活计,一合儿糇粮。看看至死,不久身亡。遇不收时月,饥俭年光。母亲眼中泪不离了枕席边,你孩儿腹中愁常潜在眉尖上。都不到一时半刻,寻思到百计千方。

【油葫芦】(云)大嫂,你学几个古人,(唱)孟氏贤达有义方,夫姓梁,常则是荆钗布袄守寒窗。为夫的,文章冠世诗书广,为妻的孝廉仁义名真响。母亲行时时亲拜复,勤勤的厮问当。便有志诚心,无半点儿虚诳。常则是朝侍奉,暮煎汤。

(云)孟光夫主是梁鸿,与他那妻无话。要我喜时,你则布袄荆钗,便是夫妇。与他夫主送饭,高高的擎着,这个便是那举案齐眉。大嫂,你省得那昏定晨省的勾当?

【天下乐】谁不待举案齐眉学孟光,怕不待开张,那里取升合粮?与人家打勤劳做生活有甚妨?怕不待时时的杀个猪,勤勤的宰个羊,觅几文邓通钱将我娘侍养。

【那吒令】住孤村小庄,无亲族当房。若母亲命亡,天那!谁人觑当。大嫂,你学取些贤孝心,我有宽宏量,休学那忤逆婆娘。

【鹊踏枝】带头面插金装,穿绫罗好衣裳,出来的毁遍尊亲,骂遍街坊。你学那哭长城送寒衣孟姜,休学那无廉耻盗果京娘。

(云)大嫂,你学二十四孝咱。(唱)

【寄生草】我虽不读《论》《孟》篇,多闻孝义章。舜子孝母天将养,郭巨埋子天恩降,孟宗哭竹天垂象。王祥卧鱼标写在史书中,丁兰刻木图画在丹青上。

(请太医科)(外末医云)我药用朱砂定心丸便可。

【醉扶归】卖弄他指下明看读广,止不过《宣明论》、《瑞竹堂》。通圣散、青龙丸、白虎汤,怎莫这般药直银七两?量这个张屠户朝无夜粮。他可怒从心上一起,可见老母亲病着床。

(云)医士说,这药用一钱朱砂引子。王员外有,他要现钱,才肯与人。(正旦云)夫主,有俺父与我人一双,去换来。(末见外)(员外与假朱砂)(末问)朱砂有真假?(员外说)害你来俺除死无大灾。

【金盏儿】朱砂面有容光,这物色淡微黄。他那里咒连天誓说道无虚诳,恨不得手拈疾病便离床。愿母亲三焦和肺腹,五脏润肝畅。可怜见俺忤逆子,则怕妨杀俺七十娘。

(末云)大嫂,这假朱砂母亲吐了,别无救母之方。俺两口望着东岳爷拜,把三岁喜孙,到三月二十八日,将纸马送孩儿焦杯内做一枝香焚了,好歹救了母亲病好。上圣有灵有圣者!

【后庭花】我这里望东岳圣帝方,祝神明心内想。则为我生身母三熊病,许下喜孙儿做一炷香。我这里过茶汤,愿母亲通身舒畅。汗溶溶如水一江,参似冰凉。面溶溶有喜光,笑孜孜亲问当。

【青哥儿】病可却便是平生、平生模样,往日、往日形像。常言道孝顺心是人间海上方。每日家告遍街坊,谁肯惭惶?仰告穹苍,许下明香,儿做神羊。谁想道舍死回生便离床,兀的是天将傍。

【赚煞尾】(云)母亲疾病痊可,有何不喜。母亲病体万分安,你儿喜气三千丈。舍了我嫡亲子热血一腔,咱人有子方知不孝娘,岂不问哀哀父母情肠。我这里自参详,不由我喜笑愁忘,再不揾伤心泪两行。将孩儿焰腾腾一炉火光,碜可可一灵身丧。舍了个小冤家,一心侍奉老尊堂。


第二折

(正末扮上,开云)母亲,三月二十八将近,你儿三口儿,待往大安神州东岳庙上烧香去.说与母亲。(母亲云)你去烧香,休带喜孙去。(末云)许愿时有孙儿来,须得他同去。(母亲云)你三口儿少吃酒,疾去早来。

【越调】【斗鹌鹑】青云天宫千重,占有峰峦万朵。明晃晃金碧琉璃,高耸耸楼台殿阁。王孙每宝马金鞍,士女每香车绮罗。正遇着春昼暄,丽日和。袅春风绿柳如烟,含夜雨桃红似火。

(旦末行路科,旦问末)怎生走了几日,到不得大安神州?(末云)兀那高山便是。

【紫花儿序】闹清明莺声婉啭,荡花枝蝶翅蹁跹,舞东风剪尾娑婆。你看那车尘马足,作戏敲锣,聒耳笙歌,不似今年上庙的多。普天下名山一座,壮观着万里乾坤,永镇着百二山河。

(末扮王员外,云)我每一年三月二十八,去大安神州做一遭买卖。到那里卖与人的纸钱。上了神灵,我又将卖。我又有一个孩儿叫做万宝奴,我一家儿看成似神珠玉颗。行好的倒无钱,又无儿女,但我瞒心昧己,倒有钱又有儿。我看来除死无大灾。(正旦末云)俺三口儿来到三门下,宵歇一宵,明日早晨还愿。(外末上)吾是炳灵公,这位是崔府君,这位是速报司。俺三位神灵,察谁是孝子,谁是忤逆之人。今有王员外瞒心昧己,不合神道,恶祸生身。城隍奉吾神令,教那急脚李能,半夜后将王员外儿神珠玉颗抱去。明日午时,去在那火池里烧死,却把孝子张屠的喜孙儿,虚空里着扮为凡人,先送与他母亲。休教人识得是神人。(下)

【金蕉叶】你去山门前潜躲,你去东廊下休来伴我。你向松阴中权且歇波,我入三门沉吟了几合。

【调笑令】别无甚献贺,为救俺母亲活,上圣!教张屠无奈何。报娘恩三年乳哺恩临大,怀耽十月娘情多。弃儿救母绝嗣,我为亲娘暴虎冯河。

【金蕉叶】恩养上谁人似我,孝名儿天地包罗。将亲娘煨干就湿都正过,四十年受苦奔波。

【调笑令】为母亲疾病可,因此上许下他,便无子息待如何。病未可,不须我,古人言,儿女最情多。

【小桃红】也是前生那世冤业多,积攒下六年祸,教他今生忍饥饿,受贫薄,为这人昧神造业天来大,也是他前生做作,故教他今生折剉,须是贫恨一身多。

【鬼三台】见神灵在空中坐,鬼使是天丁六合。炳灵公府君神像恶,速报司两鬓双皤。阔剑长枪排列多,有十王地府阎罗。上圣,金鞭指引俺孩儿,舒圣手遮罗护我。

【寨儿令】我心恍惚,面没罗。是谁人撒然惊觉我。则见圣像严恶,鬼似喽罗,排列的闹呵呵。穿红的圣体忙挪,穿青的子细评跋,穿绿的亲定夺。似白日里无差讹,元来是一枕梦南柯。

【鬼三台】那里哭的声音大,到来日只少个殃人货。儿女是金枷玉锁,你道他悲,理当合,你来朝也似他。接孩儿那人姓甚么?万人中认的是那个?你孩儿带着金钏银镯,敢远乡了神朱玉颗。

【秃厮儿】焰腾腾无明烈火,昏惨惨宇宙屯合。儿也!咱两个义绝恩断在这垛,人穰穰,闹呵呵,无个收罗。

【圣药王】寻思了半晌多,当炉不选火。一炷香天下愿心多,他那里泪似梭,则管里扯住我。报娘恩非是我风魔,火葬了小胡娑。

【尾】两行清泪星眸中堕,我这九曲柔肠刀割。弃了个小冤家凄凉杀他,存得个老尊堂快活杀我。


第三折

(正末扮急脚上,开)小人姓李名能,□州人氏。生前时曾跟磁州崔相公,相公死之后为神,封为府君,取小人做个急脚鬼。今日蒙神旨,差送孝子张屠孩儿还家。我相公的圣佑与做勾当的灵报。(诗曰)守分休贪不义财,命中合有自然来。若将巧计干求得,人不为仇天降灾。

【中吕】【粉蝶儿】富和贫天地安排,使心计放钱举债,恼神灵天祸生灾。那一个是人上人,他则待利上取利,全不想其中毒害。便休题苦尽甘来,利名场有成有败。

【醉春风】他则待人满眼本钱宽,全不想得临头天地窄,明晃晃刀山一齐排,无一个改,改。但有些八难三灾。一心斋戒,把神灵抛在九霄云外。(末云)奉炳灵公旨,送孝子张屠儿离了神州。

【迎仙客】出神州十字街,下东岳摄魂台,奉圣帝速风早到来。积善的遇着祯祥,作恶的生下患害。哭的那厮急煎煎抹泪揉腮。张屠笑吟吟,醉里乾坤大。(外旦上,开)老身是王员外的母亲,有孩儿。吾儿每年三月二十八日,去大安神州做一遭买卖。有人来说,不见孙子神珠玉颗。我想王员外买卖上多有不合神道,折我这孙子。好去张婆婆问个信去。(下)

【石榴花】我这里入深村过长街,齐临临踏芳径步苍苔,见老娘娘低首泪盈腮。莫不是张屠的奶?说不沙鬓发斑白。元来是济贫拔富王员外,上东岳灭罪消灾。据着他心平心善心宽大,何须你烧香火醮钱财。

【斗鹌鹑】贪财的本性难移,作恶的山河易改。这小的死卫生福,逢着善战。你孩儿掘着丧门遇着太岁逢着吊客,娘莫怪责。这孩儿牙落重生,你孩儿石沉大海。

(外旦云)张婆婆,这个孩儿,是这哥哥送来?(张婆云)正是。(迎接科)

【上小楼】见个婆老人他那龙钟老态,恰便似这般殷勤接待。你孩儿吃的醉眼横斜,醉墨淋漓,倒在长街。这个小婴孩,我送来,你全家宁奈,你只望着大安州磕头礼拜。

【幺篇】一来是神明鉴戒,二来是天公眷爱。你孩儿为报娘恩,感动神灵,为母伤怀。你家私日日增,岁岁长,无灾无害,你一家儿否极生泰。(外旦云)哥,你与张屠几年朋友?

【满庭芳】俺两个深交数载,你张屠吃的前合后偃,东倒四歪。我惯曾出外偏怜客,违不过昆仲情怀。你孩儿便似病海中救出你母灾,我便是火坑中救出你儿来。他那里两手忙加额,我担着天来大利害,元来是天地巧安排。

【普天乐】问从初,添惊怪,他道我头似土块,身似泥胎。支更在金殿中,听在这事在衙门外。牌面上书神字催香赛,拂西风满面尘埃。也不是张千李牌,也不跟州官县宰,这一场恰便似鬼使神差。

【快活三】三门外大会垓,两廊下闹埃埃。非干运拙共财哀,则为他造恶弥天大。

【朝天子】你那厮最歹,直恁爱财,恰待快阎王怪。你那厮损人安己惹下祸灾,(云)说与你王员外。再休放来生债。啼哭的摘胆剜心,伤情无奈,他道除死无大灾。炳灵公圣裁,小龙王性乖,无半时摔破了你天灵盖。

【耍孩儿】你孩儿孝廉仁义阴功大,一炷香名扬四海。忠心报母世间希,美名儿动省惊台。孝顺名标入千秋万古忠良传,与媳妇儿立一面九烈三贞贤孝牌。孝名儿人都爱,姓王的祸因恶积,姓张的福已成胎。

【二煞】张家则待要称千秋万古名,王家则待要利增百倍财,见如今鬼神嫌街坊怪。王家是非海内忧愁深,张家安乐窝中且快哉。到二母直拜,张婆婆道与张屠,少饮无名之酒,王婆婆说与王员外,再休贪不义之财。

(小旦寻孩儿科)(末云)娘娘,那里有个神灵,在生时是包待制,死后为神,速报司是也。

【煞】那爷爷曾抚的社稷安,补圆天地窄。穿一领紫罗袍,手秉着白象简,腰系着黄金带。那爷爷睁双怪眼乌云黑,两鬓银丝雪练白。那爷爷威风整神通大,断阴司能驱鬼使,判南衙不爱民财。

【尾声】由你香焚满斗香,财排万斗财,归家还舍沿离寨,这早晚十谒朱门九不开。一负人烟大,止不过前山后岭,休猜做大院深宅。

(末云)张婆婆,我留下这包袱。上面有个字,交张屠看,他须认我名字。

【煞尾】要寻处无处寻,见来时难见来。你道收藏幼子无妨碍,恰便似拾得孩儿落得摔。


第四折

(旦、末回家科)(末云)大嫂,咱到家见母亲,问孩儿,说甚的好?(旦云)只说明了不见。(离大安州,下山科)

【双调】【新水令】泪汪汪心攘攘出城门,好教人眼睁睁有家难奔。仰天掩泪眼,低着揾啼痕。懒步红尘,倦到山村,入的宅门,愁的是母亲问。(旦、末到家,叫门科)(母亲问)张屠,你二口儿来了,孩儿那去了?(旦、末跪下科)

【沽美酒】迎门儿拜母亲,犹兀自醉醺醺。(云)孩儿交你哥哥者,连孙儿不见了。(唱)你似醉如呆劳梦魂,从根至本,一声声说元因。

【太平令】想母亲病枕着床时分,你孩儿急煎煎无处安身。望东岳神祠一郡,格幼子喜孙儿,火焚在焦盆,是你那不孝的愚男生忿。

(婆婆云)你二口那里有心去烧香。你吃得醉了,丢了孩儿,我跟前说谎道焚了,亏杀李能哥哥送来。怕你两口不信,叫孩儿出来你看。喜孙出来!(旦、末惊怕,跪下)

【雁儿落】听说罢唬了魂,说得我半晌如痴挣。母亲暗藏着腹内忧,打迭起心头闷。

【德胜令】这喜孙儿把火自焚了身,正日午未黄昏。皆是你媳妇严贞烈,也是你歹孩儿佯孝顺。我记得神灵,昨夜梦里传芳信:这小的久已后成人,到做了凌烟阁上人。

(母亲将包袱与张屠看)(张屠认得是神急脚李能的系腰科)(旦云)元来神灵先送将孩儿来了,俺一家儿望着大安神州东岳爷爷,将香案来。(末叫母亲云)我想这世间人,打好歹都有报应。俺都拜谢神灵来。

【水仙子】莫谩天地莫谩神,远在儿孙近在身。焚儿救母行忠信,报爷娘养育恩,劝人间爷子恩情。为父的行忠孝,为子的行孝顺,传与你万古留名。

题目炳灵公府君神怒

速报司梦中分付

正名王员外好赂贪财

小张屠焚儿救母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爷爷威风神通阴司鬼使南衙民财

那 nà/nǎ/nèi/nā《國語辭典》

那 [ nà ]

  1. 指示词。指比较远的人、事、物。相对于「这」。如:「我很喜欢那个人。」、「那件东西你要不要?」宋·辛弃疾〈丑奴儿·千峰云起〉词:「山那畔,别有人间。」
  1. 表承接、转折的语气。如:「你要是没空,那我找别人陪我去。」

那 [ nǎ ]

  1. 表示疑问。如:「他去那里了?」唐·王建〈寒食行〉:「纸钱那得到黄泉?」
  1. 怎。宋·辛弃疾〈瑞鹧鸪·胶胶扰扰几时休〉词:「那堪愁上更添愁。」

那 [ nèi ]

  1. 指示词。单数用法,指比较远的人、事、物。为「那(ㄋㄚˋ)​一」合音成ㄋㄞˋ,再转成ㄋㄟˋ。如:「我很欣赏那个人。」

那 [ nā ]

  1. 姓。如明代有那鉴。

那 [ nuó ]

  1. 移动。《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新人那步过高堂。」同「挪 」。
  1. 多。《诗经·小雅·桑扈》:「受福不那。」汉·郑玄·笺:「那,多也。」
  2. 安定。《诗经·小雅·鱼藻》:「有那其居。」汉·郑玄·笺:「那,安貌。」
  1. 如何、奈何。《左传·宣公二年》:「弃甲则那?」晋·杜预·注:「那犹何也。」唐·杜甫 〈夜归〉诗:「白头老罢舞复歌,杖藜不睡谁能那?」
  1. 《诗经·商颂》的篇名。共一章。根据〈诗序〉:「〈那〉,祀成汤也。」指颂扬祭祀汤王典礼的音乐和谐美盛之诗。本章二句为:「猗与那与,置我鼗鼓。」猗那二字连用,美盛之貌。与,兮也。置,树立也。鞉鼓,有柄的小鼓。

那 [ něi ]

  1. 表示疑问。通「哪」。为「那(ㄋㄚˇ)​一」合音成ㄋㄞˇ,再转成ㄋㄟˇ。如:「王维是那朝代的人?」《儒林外史·第一回》:「县里人那个不晓得?」
爷爷(爺爺)yé ye
(1).祖父。《三国志平话》卷中:“你爷爷种瓜为生。”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爷爷》:“ 宋 燕山府 永清县 大佛寺 内,有石幢,係 王士宗 建。末云:‘亡爷爷 王安 ,孃孃 刘氏 。’是称其大父大母也。” 老舍 《骆驼祥子》十:“爷爷吃三个吧,剩下都是我的。”
(2).父亲。《西游记》第九七回:“两个儿子一发慌了,不住的叩头垂泪,只叫:‘爷爷!嚛!嚛!嚛!’”
(3).对男性尊长的称呼。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 建炎 初, 宗汝霖 留守 东京 ,羣盗降附者百餘万,皆谓 汝霖 曰 宗爷爷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小的至死,心里不安。望爷爷台鉴。” 老舍 《龙须沟》第三幕:“ 赵队长 爷爷到!摆队相迎。”  ——《漢語大詞典》
威风(威風)wēi fēng
(1).使人敬畏的声势气派。《史记·西南夷列传》:“上使 王然于 以 越 破及诛 南夷 兵威风喻 滇王 入朝。” 唐 韩愈 《故金紫光禄大夫董公行状》:“选擢才俊有威风。” 元 关汉卿 《单鞭夺槊》第一折:“看 尉迟 人生的威风也那气概。”《水浒传》第七六回:“当先涌出英雄将,凛凛威风添气象。” 老舍 《茶馆》第一幕:“不能这么说,我那点威风在您的面前可就施展不出来了。”
(2).形容有声势、气派。 清 李渔 《蜃中楼·献寿》:“你当初分守 钱塘 ,奄有一国,呵风叱雨,何等威风。” 孔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一回:“他们一路走着,还很威风的喊口号。”
(3).犹气焰。《红楼梦》第五八回:“等两日消闲了,咱们痛回一回,大家把这威风杀一杀儿才好。” 沈从文 《失业》:“人缚好了后,拴在马槽旁痛打了一顿,杀杀威风。”  ——《漢語大詞典》
整 zhěng《國語辭典》

整 [ zhěng ]

  1. 不带小数点的数字。如:「正整数」、「负整数」。
  2. 全数、总数。如:「化整为零」。
  1. 集合。如:「整队」。《诗经·大雅·常武》:「整我六师,以修我戎。」
  2. 治理、安放。如:「整理」、「整顿」、「整装待发」。
  3. 修理。如:「整人专家」、「整型」、「这部老爷车该好好整整了。」
  1. 有秩序的。如:「整齐」、「整然有序」。
  2. 完全的、全部的。如:「整体」、「整批」、「完整」。
  3. 正好、刚好。如:「十元七角整」。
神通 shén tōng
(1).谓通过神灵而感应沟通。 三国 魏 曹植 《陈审举表》:“昔 伊尹 之为媵臣,至贱也; 吕尚 之处屠钓,至陋也;及其见举於 汤武 、 周文 ,诚道合志同,玄謨神通。”
(2).指预见,先见之明。 唐 杨炯 《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又上疏陈请备塞垣,未几而 匈奴 背诞,公有神通之鉴也,不亦明乎!”
(3).佛教语。梵文的意译。亦译作“神通力”、“神力”。谓佛、菩萨、阿罗汉等通过修持禅定所得到的神秘法力。《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如来无过功德品》:“何者如来神通智行?答言:大王!沙门 瞿曇 神通行有六种:一者,天眼通;二者,天耳通;三者,他心通;四者,宿命通;五者,如意通;六者,漏尽通。”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朅盘陀国》:“时 朅盘陀国 有大罗汉,遥观见之,愍其危戹,欲运神通拯斯沦溺。” 宋 苏轼 《六观堂赞》:“我观众生,神通自在。” 清 龚自珍 《最录禅波罗蜜门》:“有《摩訶止观》百轨则在,至此书归墟,在乎神通,观息亦得通,观身亦得通。”
(4).泛指神奇高超的本领。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 左慈 ,字 元放 , 庐江 人也,少有神通。” 宋 朱敦儒 《减字木兰花》词:“超凡入妙,游戏神通随意到。” 清 袁枚 《新齐谐·白石精》:“现在缠汝者是 西山 白石之精,神通絶大。” 赵朴初 《西江月·参观密云水库工程》词:“翻天覆地看吾儔,信有神通在手!”  ——《漢語大詞典》
大 dà/dài/tài《國語辭典》

大 [ dà ]

  1. 在體積、面積、容量、數量、強度、深度、力量等方面超過一般,或超過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而言。如:「大山」、「大河」、「大雨」、「眼睛大」、「力氣大」、「雷聲大,雨點小。」
  2. 最年長的、排行第一的。如:「大哥」、「大伯」、「大媽」。
  3. 表示尊敬之詞。如:「拜讀大作」、「尊姓大名」。
  4. 不平常、重要的、偉大的。《文選·石崇·思歸引序》:「余少有大志,夸邁流俗。」《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雖大旨同歸,所託或乖。」
  5. 時間上更前或更後,有強調的意味。如:「大前天」、「大後天」、「大年初一」。
  1. 表程度深。如:「大紅大紫」、「大吃一驚」、「大快人心」、「大搞活動」、「天已大亮」、「大有出息」。
  2. 與「不」字連用,表次數少或程度淺。如:「她不大出門見人的。」、「他不大愛抽菸。」、「小侄兒還不大會講話。」
  3. 很、非常。《漢書·卷六八·霍光傳》:「長公主大以是怨光。」
  4. 差不多、不很精確。如:「大約」、「大概」、「大略」。
  1. 與「小」相對之詞。《孟子·梁惠王上》:「小國不可以敵大。」
  2. 年紀較大的人。如:「你們一家大小都要來吃喜酒喔!」
  3. 姓。如唐代有大明,金代有大興國。
  4.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誇耀、自以為是。如:「誇大」。《禮記·表記》:「是故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大 [ tài ]

  1. 至高無上的。清·江沅《說文釋例·卷上·釋字例·大》:「古兄作『大』,不作『太』、『泰』。《易》之『大極』,《春秋》之『大子』、『大上』,《尚書》之『大誓』、『大王王季』,《史》、《漢》之『大上皇』、『大后』,後人皆讀為太。或徑改本書,作『太』及『泰』。」通「太」、「泰」。

大 [ dài ]

  1. 參見「大夫 」條。
断 ( 斷 ) duàn
断 [ duàn ]
  1. 长形的东西从中间分开:~裂。~层。~面。截~。~肠。~魂。~线风筝。
  2. 不继续,禁绝:~粮。~水。~炊。~奶。~档。~流。~种(zhóng )。~交。~片。~续。~子绝孙。
  3. 判定,决定:判~。诊~。~狱(审理和判决罪案)。
  4. 一定,绝对:~乎不可。~然施行。
阴司(陰司)yīn sī
阴间,阴曹地府。 唐 吕岩 《七言》诗之二七:“仙府记名丹已熟,阴司除籍命应远。”《古今小说·闹阴司司马貌断狱》:“﹝ 司马貌 ﹞随叫直日鬼吏,照单开四宗文卷原被告姓名,一齐唤到,挨次听审。那时振动了地府,闹遍了阴司。”《红楼梦》第十五回:“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  ——《漢語大詞典》
能 néng/nài《國語辭典》

能 [ néng ]

  1. 傳說中的動物。如熊,足似鹿。《說文解字·能部》:「能,熊屬,足似鹿。」唐·韓愈〈憶昨行和張十一〉詩:「近者三姦悉破碎,羽窟無底幽黃能。」
  2. 能力、才幹。如:「逞能」、「智能」。《論語·子罕》:「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文選·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論》:「並摽能擅美,獨映當時。」
  3. 人才、有才能的人。《禮記·禮運》:「選賢與能,講信脩睦。」《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招賢進能,顯巖穴之士。」
  4. 用途、功用。唐·柳宗元〈愚溪詩序〉:「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謂之染溪。」
  5. 一種日本古典戲劇。由猿樂發展的歌舞劇,以動作、表情和音樂表現。如:「夢幻能」、「修羅能」。
  6. 物質運動的能量。因運動形式不同而有電能、熱能、機械能、化學能、原子能等。能量間可互相轉換,以功率為計算單位。也稱為「能量」。
  1. 有才幹的。如:「能人」、「能者多勞」。《孟子·公孫丑上》:「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1. 可以做、此才幹。《論語·先進》:「非曰能之,願學焉。」《荀子·勸學》:「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2. 投契、睦。《詩經·大雅·民勞》:「柔遠能邇,以定我王。」《史記·卷五三·蕭相國世家》:「何素不與曹參相能。」
  3. 及、到。《戰國策·趙策一》:「韓與秦接境壤界,其地不能千里。」
  1. 可以、能夠。如:「你現在能不能去?」《論語·述而》:「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唐·杜甫〈贈衛八處士〉詩:「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
  2. 只、僅僅。唐·杜甫〈月〉詩:「只益丹心苦,能添白髮明。」宋·蘇軾〈舟中夜起〉詩:「此生忽忽憂患裡,清境過眼能須臾。」
  3. 寧、寧可。宋·蘇軾〈六和寺?師閘山溪為水軒〉詩:「出山定被江潮涴,能為山僧更少留。」元·喬吉《金錢記·第一折》:「能為君子儒,莫為小人儒。」
驱 ( 驅 ) qū
驱 [ qū ]
  1. 赶牲口:~马。~策。~驰。
  2. 赶走:~动。~赶。~寒。
  3. 强行、逼迫:~使。~遣(a.强迫;b.赶走;c.消除,排除情绪)。
  4. 快跑:并驾齐~。先~。前~。
鬼使 guǐ shǐ
(1).冥司的衙役,杂差。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广知》:“玉女以黄玉为誌,大如黍,在鼻上,无此誌者,鬼使也。”《西游记》第十一回:“第一殿 秦广大王 即差鬼使催请陛下,要三曹对案。” 吴梅 《双报应·合鸩》:“土地带鬼使绕塲一转介。”
(2). 清 时戏称出使外洋官员。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九:“一时戏言,遂有帝师、王佐、鬼使、神差名目……若鬼使,则出使外洋之员。”  ——《漢語大詞典》
判 pàn《國語辭典》

判 [ pàn ]

  1. 分、分开。唐·柳宗元〈封建论〉:「遂判为十二,合为七国。」
  2. 区别、分辨。《庄子·天下》:「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3. 分明、辨明。如:「存亡未判」。宋·苏洵〈六国论〉:「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
  4. 决断是非曲直。如:「审判」、「判刑」、「判案」。
  5. 古称高位兼低职或出任地方官。如唐代宰相判六军十二卫事,宋以宰相判枢密院。《宋史·卷三一二·韩琦传》:「除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
  1. 审判诉讼的判决文书。《新唐书·卷一二六·李元纮传》:「元纮大署判后曰:『南山可移,判不可摇也。』」
  2. 断语。《红楼梦·第五回》:「后面便是一座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独坐看经。其判云:『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3. 文体的一种。仿判狱的文词,可见其推理、辩驳的能力。科举取士,亦以试判。清·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判》:「今世理官断狱,例有参词,而设科取士,亦试以判,其体皆用四六,则其习由来久矣。」
  1. 分别的样子。如:「判然有别」。
南衙 nán yá
(1). 唐 代禁卫军有南衙、北衙之分。南衙又称“南牙”,兵分隶十六卫,统属宰相管辖。《新唐书·尉迟敬德传》:“南衙北门兵与府兵尚杂鬭, 敬德 请帝手詔诸军听 秦王 节度,内外始定。”参见“ 衙兵 ”。
(2). 唐代 宰相官署。因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均在皇宫之南,故称。 唐 吴竞 《贞观政要·论纳谏》:“ 太宗 乃谓 玄龄 曰:‘君但知南衙事,我北门少有营造,何预君事?’”《新唐书·高元裕传》:“ 元裕 諫曰:‘今西头势乃重南衙,枢密之权过宰相。’”
(3). 宋 时称 开封府 之官署为南衙。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熙陵奖拔郭贽》:“一日﹝ 郭贄 ﹞方与僧对弈,外传 南衙大王 至,以 太宗 龙潜日,尝判 开封府 ,故有南衙之称。” 宋 陆游 《记太子亲王尹京故事》:“或问 太宗 以来尹京则谓之南衙,何也?曰: 开封府 治所本在 正阳门 南街东。然 太宗 为尹,乃就 晋 邸视事, 晋 邸又在大内乃府治之南,故曰南衙。”  ——《漢語大詞典》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1.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2.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3.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1.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1.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1.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2.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1.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爱 ( 愛 ) ài
爱 [ ài ]
  1. 对人或事有深挚的感情:喜~。~慕。~情。~戴。~抚。~怜。~恋。~莫能助(虽同情并愿意帮助,但力量做不到)。友~。挚~。仁~。厚~。热~。
  2. 喜好(hào ):~好(hào)。~唱歌。
  3. 容易:铁~生锈。
  4. 重视而加以保护:~护。~惜。
  5. 吝惜:“百姓皆以王为~也”。
民财(民財)mín cái
人民的财物。《墨子·节用上》:“民财不足,冻饿死者,不可胜数也。”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古者不以人力徇於禽兽,不夺民财以养狗马。”《宋史·食货志上五》:“朝廷欲宽力役,立法召募,初无过敛民财之意。” 清 丘逢甲 《汕头海关歌寄伯瑶》:“入口岁赢二千万,曷怪民财日穷匱。”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