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太和(太龢)tài hé
亦作“ 大和 ”。
(1).天地间冲和之气。《易·乾》:“保合大和,乃利贞。”大,一本作“ 太 ”。 朱熹 本义:“太和,阴阳会合冲和之气也。”《汉书·叙传上》:“沐浴玄德,禀卬太和。”《文选》作“太龢”。 唐 元稹 《竞渡》诗:“数极鬭心息,大和蒸混元。” 清 陈梦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神人之怨恫俱消,太和积为丰登之庆。”
(2).人的精神、元气;平和的心理状态。 唐 刘长卿 《同姜濬题裴式微余干东斋》诗:“藜杖全吾道,榴花养太和。” 宋 司马光 《论燕饮状》:“伏望陛下当此之际,悉罢燕饮,安神养气……无益奉养者,皆不宜数御以伤大和。” 宋 陆游 《蓬户》诗:“白头万事都经遍,莫为悲伤损太和。”
(3).谓太平。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吾子为太和之民,不欲仕 陶唐 之世乎。”《文选·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太和既融,收华委世。” 李善 注:“太和,谓太平也。” 唐 陆贽 《贞元九年冬至大礼大赦制》:“思与海内同臻大和。”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考古》:“天下太和,兵革不兴。” 清 唐孙华 《国学进士题名碑》诗:“昔闻有 明 全盛日,长养宇宙登太和。”
(4).和睦。 清 恽敬 《答陈云渠书》:“然家庭大和,文史足用,仰不愧古,俯不愧今,吾弟固有以自乐矣。”
(5). 魏 鼓吹曲名。《晋书·乐志下》:“改《上邪》为《太和》,言 明帝 继体承统, 太和 改元,德泽流布也。”
(6).雅乐名。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雅乐部》:“郊天及诸坛祭祀,即奏太和、冲和、舒和三曲。”《金史·乐志上》:“乃取大乐与天地同和之义,名之曰‘太和’。” ——《漢語大詞典》
(1).天地间冲和之气。《易·乾》:“保合大和,乃利贞。”大,一本作“ 太 ”。 朱熹 本义:“太和,阴阳会合冲和之气也。”《汉书·叙传上》:“沐浴玄德,禀卬太和。”《文选》作“太龢”。 唐 元稹 《竞渡》诗:“数极鬭心息,大和蒸混元。” 清 陈梦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神人之怨恫俱消,太和积为丰登之庆。”
(2).人的精神、元气;平和的心理状态。 唐 刘长卿 《同姜濬题裴式微余干东斋》诗:“藜杖全吾道,榴花养太和。” 宋 司马光 《论燕饮状》:“伏望陛下当此之际,悉罢燕饮,安神养气……无益奉养者,皆不宜数御以伤大和。” 宋 陆游 《蓬户》诗:“白头万事都经遍,莫为悲伤损太和。”
(3).谓太平。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吾子为太和之民,不欲仕 陶唐 之世乎。”《文选·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太和既融,收华委世。” 李善 注:“太和,谓太平也。” 唐 陆贽 《贞元九年冬至大礼大赦制》:“思与海内同臻大和。”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考古》:“天下太和,兵革不兴。” 清 唐孙华 《国学进士题名碑》诗:“昔闻有 明 全盛日,长养宇宙登太和。”
(4).和睦。 清 恽敬 《答陈云渠书》:“然家庭大和,文史足用,仰不愧古,俯不愧今,吾弟固有以自乐矣。”
(5). 魏 鼓吹曲名。《晋书·乐志下》:“改《上邪》为《太和》,言 明帝 继体承统, 太和 改元,德泽流布也。”
(6).雅乐名。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雅乐部》:“郊天及诸坛祭祀,即奏太和、冲和、舒和三曲。”《金史·乐志上》:“乃取大乐与天地同和之义,名之曰‘太和’。” ——《漢語大詞典》
九年
唐 温庭筠 题李卫公诗二首 其一 蒿棘深春卫国门,九年于此盗乾坤。 ——《骈字类编》
李 lǐ《國語辭典》
李 [ lǐ ]
名- 植物名。薔薇科櫻屬,落葉喬木。葉互生,倒披針形或倒卵形,葉緣呈鋸齒狀。春天開白花。果實為圓卵形,熟時為紅紫色或黃色,味酸,可供生食或作蜜餞用。
- 姓。如唐太宗李世民。
训 ( 訓 ) xùn
训 [ xùn ]
- 教导,教诲:~诫。~蒙(教育儿童)。~迪(教诲开导)。教(jiào )~。培~。
- 可以作为法则的话:家~。
- 典式,法则:不足为~。
- 解释词的意义:~诂(解释古书中的字、词句的意义。亦称“~故”、“诂~”、“故~”)。~读(日文借用汉字写日语原有的词,用日语语音读汉字)。
郑注(郑注)
隋书经籍志马融传小戴之学而郑康成受业于融又为之注今周官古经戴记三种唯郑注立于国学 ——《韵府拾遗 遇韵》
败 ( 敗 ) bài
败 [ bài ]
- 输,失利,不成功,与“胜”相对:~北。~退。~绩(❶连队溃败;❷事业的失利)。~诉。~笔。~局。两~俱伤。
- 战胜,使失败:大~敌军。
- 毁坏:~坏。~露。
- 解除,消散:~火。~毒。
- 破旧,衰落,腐烂:~絮。~落。~兴(xìng )(情绪低落)。腐~。叶残花~。
后 ( 後 ) hòu《國語辭典》
后 [ hòu ]
名- 君王。《詩經·商頌·玄鳥》:「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孫子。」《左傳·僖公三 十二年》:「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
- 諸侯。《書經·舜典》:「班瑞于群后。」唐·柳宗元〈封建論〉:「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設五等,邦群后。」
- 君王的嫡妻。如:「王后」、「皇后」。《漢書·卷五·景帝紀》:「朕親耕,后親桑,以奉宗廟粢盛祭服,為天下先。」清·陸次雲〈費宮人傳〉:「后自縊,袁貴妃亦自縊。帝拔劍刃嬪妃數人。」
- 姓。如春秋時齊國有孔子的弟子后處,漢代有后蒼。
- 時間上較晚的。與「先」、「前」相對。《禮記·大學》:「知止而后有定。」通「後」。
仇 chóu/qiú《國語辭典》
仇 [ chóu ]
名- 雠敌。如:「世仇」。《韩非子·孤愤》:「是智法之士,与当涂之人,不可两存之仇也。」
- 深切的怨恨。如:「深仇大恨」、「恩将仇报」。
- 怨恨。《书经·五子之歌》:「万姓仇予,予将畴依。」
仇 [ qiú ]
名- 配偶。三国魏·曹植〈七启〉:「望云际兮有好仇,天路长兮往无由。」
- 同类、同辈。《文选·王粲·登楼赋》:「览斯宇之所处兮,实颢敞而寡仇。」
- 姓。如汉代有仇景。
士 shì《國語辭典》
士 [ shì ]
名- 未婚的男子。《易經·歸妹卦·上六》:「女承筐,無實;士刲羊,無血、無攸利。」《詩經·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 男子的美稱。《詩經·鄭風·女曰雞鳴》:「女曰:『雞鳴』,士曰:『昧旦』。」
- 四民之一。指讀書人、知識分子。如:「士農工商」。漢·王充《論衡·實知》:「故智能之士,不學不成,不問不知。」
- 古代社會階層的等級之一,為貴族中等級最低者。如:「天子、諸侯、大夫、士、庶人。」
- 泛稱居官受祿的人。《禮記·中庸》:「忠信重祿,所以勸士也。」
- 對品德好、有睿智或特殊技藝的人的美稱。如:「明士」、「勇士」、「護士」、「博士」、「碩士」。
- 對人的美稱。如:「男士」、「女士」、「地方人士」。
- 兵卒。如:「士兵」、「士卒」。
- 現今軍中的階級名稱,在尉級以下。如:「上士」、「中士」、「下士」。
- 職業、工作。《論語·述而》:「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
- 姓。如戰國時晉國有士蒍。
- 二一四部首之一。
良愈 liáng yù
指疾病痊愈。《新唐书·列女传·房玄龄妻卢》:“ 玄龄 微时,病且死,諉曰:‘吾病革,君年少,不可寡居,善事后人。’ 卢 泣入帷中,剔一目示 玄龄 ,明无它。会 玄龄 良愈,礼之终身。”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经验方》:“ 和父 笑曰:‘吾能三日已此疾,法当先以淡虀水涤疮口,浥乾;次用局方驻车丸,研极细,加乳香少许,乾糝之,无不立效。’遂如其説用之,数日良愈。” ——《漢語大詞典》
专恣(專恣)zhuān zì
(1).专横放肆。《汉书·刘向传》:“是后 尹氏 世卿而专恣,诸侯背畔而不朝, 周室 卑微。”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 仪 因奏:天后专恣,海内失望,请废黜以顺天心。”《明史·明玉珍传》:“于是诸大臣用事,而 友仁 尤专恣,国权旁落,遂益不振。”
(2).纵任。《周书·乐运传》:“ 尧 舜 至圣,尚资辅弼,比大尊未为圣主,而可专恣己心?” ——《漢語大詞典》
(2).纵任。《周书·乐运传》:“ 尧 舜 至圣,尚资辅弼,比大尊未为圣主,而可专恣己心?”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