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帽斜欹倒佩鱼,静街偷步访仙居,隔墙应认打门初¤

孙光宪五代〕《浣溪沙

蓼岸风多橘柚香,江边一望楚天长,片帆烟际闪孤光¤
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兰红波碧忆潇湘。
桃杏风香帘幕闲,谢家门户约花关,画梁幽语燕初还¤
绣阁数行题了壁,晓屏一枕酒醒山,却疑身是梦云间。
花渐凋疏不耐风,画帘垂地晚堂空,堕阶萦藓舞愁红¤
腻粉半粘金靥子,残香犹暖绣薰笼,蕙心无处与人同。
揽镜无言泪欲流,凝情半日懒梳头,一庭疏雨湿春愁¤
杨柳只知伤怨别,杏花应信损娇羞,泪沾魂断轸离忧。
半踏长裾宛约行,晚帘疏处见分明,此时堪恨昧平生¤
早是销魂残烛影,更愁闻著品弦声,杳无消息若为情。
兰沐初休曲槛前,暖风迟日洗头天,湿云新敛未梳蝉¤
翠袂半将遮粉臆,宝钗长欲坠香肩,此时模样不禁怜。
风递残香出绣帘,团窠金凤舞襜襜,落花微雨恨相兼¤
何处去来狂太甚,空推宿酒睡无厌,争教人不别猜嫌。
轻打银筝坠燕泥,断丝高罥画楼西,花冠闲上午墙啼¤
粉箨半开新竹径,红苞尽落旧桃蹊,不堪终日闭深闺。
乌帽斜欹倒佩鱼,静街偷步访仙居,隔墙应认打门初¤
将见客时微掩敛,得人怜处且生疏,低头羞问壁边书。
风撼芳菲满院香,四帘慵卷日初长,鬓云垂枕响微锽¤
春梦未成愁寂寂,佳期难会信茫茫,万般心,千点泪,
泣兰堂。
碧玉衣裳白玉人,翠眉红脸小腰身,瑞云飞雨逐行云¤
除却弄珠兼解佩,便随西子与东邻,是谁容易比真真。
何事相逢不展眉,苦将情分恶猜疑,眼前行止想应知¤
半恨半嗔回面处,和娇和泪泥人时,万般饶得为怜伊。
落絮飞花满帝城,看看春尽又伤情,岁华频度想堪惊¤
风月岂惟今日恨,烟霄终待此身荣,未甘虚老负平生。
静想离愁暗泪零,欲栖云雨计难成,少年多是薄情人¤
万种保持图永远,一般模样负神明,到头何处问平生。
试问于谁分最多,便随人意转横波,缕金衣上小双鹅¤
醉后爱称娇姐姐,夜来留得好哥哥,不知情事久长么?
叶坠空阶折早秋,细烟轻雾锁妆楼,寸心双泪惨娇羞¤
风月但牵魂梦苦,岁华偏感别离愁,恨和相忆两难酬。
月淡风和画阁深,露桃烟柳影相侵,敛眉凝绪夜沉沉¤
长有梦魂迷别浦,岂无春病入离心,少年何处恋虚襟。
自入春来月夜稀,今宵蟾彩倍凝辉,强开襟抱出帘帷¤
啮指暗思花下约,凭阑羞睹泪痕衣,薄情狂荡几时归?
十五年来锦岸游,未曾行处不风流,好花长与万金酬¤
满眼利名浑信运,一生狂荡恐难休,且陪烟月醉红楼。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乌帽欹倒佩鱼静街访仙居隔墙打门¤

乌帽(烏帽)wū mào
黑帽。古代贵者常服。 隋 唐 后多为庶民、隐者之帽。《宋书·明帝纪》:“于时,事起仓卒,上失履,跣至西堂,犹着乌帽。” 唐 白居易 《池上闲吟》之二:“非道非僧非俗吏,褐裘乌帽闭门居。”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十九:“﹝ 康节 ﹞为隐者之服,乌帽緇褐,见卿相不易也。” 元 陈安 《中秋有感》诗:“於今寂寞江城暮,乌帽西风叹白头。”  ——《漢語大詞典》
斜 xié《國語辭典》

斜 [ xié ]

  1. 不正、倾侧。如:「斜角」、「斜坡」、「斜线」。宋·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词:「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1. 非水平或垂直方向的移动。《文选·贾谊·𫛳鸟赋》:「庚子日斜兮,𫛳集予舍。」唐·杜甫〈水槛遣兴〉诗二首之一:「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1. 地名用字。常用于地势倾斜的地方。如:「玉钩斜」、「内人斜」、「陈陶斜」。

斜 [ yé ]

  1. 终南山的山谷,在今大陆地区陕西省褒城县东北。《文选·班固·西都赋》:「右界褒斜,陇首之险。」李善注引《梁州记》曰:「万石城溯汉上七里有褒谷,南口曰褒,北口曰斜,长四百七十里。」

斜 [ ​xiá ]

  1. (一)​之又音。
欹倒 qī dǎo
歪倒。 宋 苏轼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诗:“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 宋 叶适 《北斋》之一:“前厅久倾压,后舍岌欹倒。”  ——《漢語大詞典》
佩鱼(佩魚)pèi yú
(1). 唐朝 五品以上官员所佩带的鱼袋。其制:三品以上饰以金,五品以上饰以银。始于 唐高宗 永徽 二年。 宋 并赐近臣,以别贵贱。《新唐书·车服志》:“ 中宗 初,罢龟袋,復给以鱼,郡王、嗣王亦佩金鱼袋。 景龙 中,令特进佩鱼,散官佩鱼自此始也。” 宋 曾慥 《高斋漫录》:“给舍为旧一等,并服赬带排方佩鱼。”
(2).佩带鱼袋。《新唐书·车服志》:“ 开元 初……五品以上检校、试、判官皆佩鱼。” 宋 宋祁 《宋景文笔记·释俗》:“近世授观察使者不带金鱼袋。初,名臣 钱若水 拜观察使,佩鱼自若。” 明 陈继儒 《枕谭》:“佩鱼始於 唐 永徽 二年,以鲤为 李 也。”《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佑三年》:“中书堂后官自今毋得佩鱼,若士人选授至提点五房者,许之。”  ——《漢語大詞典》
静街 jìng jiē
(1).寂静的街道。 唐 元稹 《春六十韵》:“静街乘旷荡,初日接瞳曨。”
(2).净街。谓在街道上戒严,禁止通行。《太平广记》卷二四○引《谈宾录·李林甫》:“﹝ 林甫 ﹞晚年多寃讐,惧其报復。出,广车僕,金吾静街,前驱百步之外。” 徐顺孩 《窑洞四昼夜》:“晚上静街以后,群众进洞,民兵安设地雷,放哨巡逻。”  ——《漢語大詞典》
偷 tōu《國語辭典》

偷 [ tōu ]

  1. 竊取。如:「偷錢」、「偷東西」。
  2. 抽出、挪出(時間)​。如:「偷空」、「偷閒」。
  1. 竊取東西的人。如:「小偷」。
  1. 私下、暗地裡。如:「偷看」、「偷聽」。
  1. 苟且敷衍。如:「偷安」。
  2. 刻薄、不厚道。《論語·泰伯》:「故舊不遺,則民不偷。」
步 bù《國語辭典》

步 [ bù ]

  1. 行、走,用腳走路。如:「散步」、「平步青雲」、「安步當車」。《書經·武成》:「王朝步自周,于征伐商。」《莊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
  2. 追隨、跟從、仿效。如:「步其後塵」。《國語·周語下》:「目以處義,足以步目,今晉侯視遠而足高,目不在體,而足不步目,其心必異矣。」明·湯顯祖《南柯記·第四二齣》:「步影尋蹤,皆如所夢。」
  3. 推算。《文選·陸機·演連珠五○首之四七》:「是以儀天步晷,而脩短可量。」
  1. 腳步,走路時兩腳前後的距離。如:「小碎步」、「輕移蓮步」、「寸步不離」。《孟子·梁惠王上》:「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荀子·勸學》:「故不積蹞步,無以至千里。」
  2. 量詞:➊ ​ 古代計算長度的單位。歷代規定不一,或為六尺,或為六尺四寸。《新唐書·卷三七·地理志一》:「皇城長千九百一十五步,廣千二百步。」➋ ​ 計算邁步次數的單位。如:「向前走五步。」➌ ​ 計算事情步驟的單位。如:「做任何事第一步是要先打好基礎。」
  3. 階段。表示程度。如:「走一步,算一步。」《紅樓夢·第六七回》:「我任憑怎麼沒見世面,也到不了這步田地,因送的東西少,就生氣傷心。」
  4. 所處的境況、境地。如:「少時不努力,才落到這一地步。」
  5. 氣運、時運。如:「國步惟艱」。《詩經·小雅·白華》:「天步艱難,之子不猶。」
  6. 碼頭,水邊泊船的地方。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卷下》:「吳江中又有魚步、龜步,湘中有靈妃步。」唐·韓愈〈正議大夫尚書左丞孔公墓誌銘〉:「蕃舶之至泊步,有下碇之稅。」通「埠」。
  7. 姓。如三國時吳國有步騭。
访 ( 訪 ) fǎng
访 [ fǎng ]
  1. 向人询问,调查:~求(探访寻求)。~员(记者)。搜奇~古。
  2. 探问,看望:~视。~问。~晤(探访会晤)。探亲~友。
仙居 xiān jū
(1).仙人住所。亦借称清静绝俗的所在。 唐 白居易 《答微之夸越州州宅》诗:“ 贺上人 迴得报书,大夸州宅似仙居。” 明 陈钟盛 《蓬莱阁记》:“夫 蓬莱 境界号称仙居,其説见於山经水注所记,骚人韵客所托兴,不一而足。”
(2).借指歌妓居处。 宋 孙光宪 《浣溪沙》词:“静街偷步访仙居,隔墙应认打门初。”
(3).县名。在今 浙江省 。 宋 景德 四年始置。以产白术著名。参见“ 仙居术 ”。
(4). 杭州 灵隐山 的别名。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北山胜迹》:“ 灵隐山 ,去城四十二里,高九十二丈,周一十二里,亦曰 灵苑 ,曰 仙居 ,曰 武林 ,俗称 西山 。其山起 歙 ,出 睦 ,跨 富春 ,控 餘杭 ,蜿蜒数百里,结局于 钱唐 。”  ——《漢語大詞典》
隔墙(隔牆)gé qiáng
亦作“ 隔墻 ”。
(1).犹隔壁。 宋 苏轼 《再和黄鲁直》:“且復歌呼相和,隔墙知是 曹参 。”《白雪遗音·马头调·寄柬》:“隔墙吟诗把春心动,央烦 红娘 去请 张生 。”
(2).房舍、坑道中隔绝风、水、火、瓦斯等的墙。如:通风隔墙,防火隔墙。
(3).即指墙壁。 阿英 《敌后日记摘抄·停翅小撷》:“然室内实闷塞不可居,余乃设床于隔墙之外。”  ——《漢語大詞典》
应 ( 應 ) yīng/yìng
应 [ yīng ]
  1. 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当。~该。~分(fèn )。~有尽有。
  2. 回答:答~。喊他不~。~承。
  3. 随,即:“桓督诸将周旋赴讨,~皆平定”。
  4. 姓。
应 [ yìng ]
  1. 回答或随声相和:~答。呼~。~对(答对)。~和()。反~(a.化学上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性质和成分与原来不同的新物质;b.人和动物受到刺激而发生的活动和变化;c.回响,反响)。
  2. 接受,允许,答应要求:~邀。~聘。~考。
  3. 顺合,适合:顺~。适~。~机。~景。~时。~用文。
  4. 对待:~付。~变。~酬。
认 ( 認 ) rèn
认 [ rèn ]
  1. 分辨,识别:~生。~得。辨~。
  2. 表示同意:~可。~账。
  3. 与本来无关系的人建立某种关系:~亲。
  4. 认吃亏:这事没办成,我~了。
打门(打門)dǎ mén
(1).叩门;敲门。 唐 卢仝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 周公 。” 宋 苏轼 《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诗之二:“而今风物那堪画,县吏催租夜打门。” 赵树理 《小经理》:“有人在外面打门,开门跑进个女人来,是他老婆。”
(2).用暴力撞击他人的门。《西游记》九二回:“ 沙僧 道:‘闭门不喧譁,想是暗弄我师父,我们动手哪!’ 行者 道:‘説得是,快早打门。’”
(3).指上门抢劫。 沙汀 《丁跛公》:“他起初路劫,后来抢多了就打门。”  ——《漢語大詞典》
初 chū《國語辭典》

初 [ chū ]

  1. 根本、本原。《淮南子·俶真》:「是故圣人之学也,欲以返性于初,而游心于虚也。」《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进取不忘其初。」
  2. 起源、开始。如:「年初」、「月初」、「和好如初」。唐·柳宗元〈封建论〉:「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
  3. 姓。如宋代有初暐。
  1. 从前、原来。如:「初衷」、「初心」。
  2. 最先、开头。如:「初秋」、「初民」、「初雪」。
  3. 最低的。如:「初级」、「初等」。
  4. 阴历每月一日到十日,皆冠上「初」字,表上旬的。如:「初一」、「初二」。
  1. 第一次的。如:「初恋」、「初学」、「初试啼声」。
  2. 甫、刚刚。如:「初出茅庐」。《书经·召诰》:「呜呼!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贻哲命。」《史记·卷四九·外戚世家》:「天下初定未久,继嗣不明。」
  3. 全、始终。用于否定句,表范围。《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彭修传》:「受教三日,初不奉行,废命不忠,岂非过邪?」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