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栖旅寄西秦,不识花枝醉过春。

罗邺唐代〕《长安春夕旅怀

几年栖旅寄西秦,不识花枝醉过春。短艇闲思五湖浪,
羸蹄愁傍九衢尘。关河风雨迷归梦,钟鼓朝昏老此身。
忽向太平时节过,一竿持去老遗民。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栖旅西秦不识花枝

几 ( 幾 ) jī/jǐ《國語辭典》

几 [ ​jǐ ]

讀音
  1. 小桌子。如:「茶几」、「几案」、「憑几」、「窗明几淨」。→「幾」的異體字(05411)​

几 [ ​jī ]

語音
  1. 二一四部首之一。→「幾」的異體字(05320)​
年 nián《國語辭典》

年 [ nián ]

  1. 地球环绕太阳一周所需的时间。
  2. 收成、年成。如:「丰年」、「歉年」、「年景」。《新唐书·卷九十九·戴胄传》:「七月以来,霖潦未止,滨河南北,田正洿下,年之有亡未可知。」
  3. 年节。如:「过年」。宋·陈师道〈早春〉诗:「度腊不成雪,迎年遽得春。」《儒林外史·第一一回》:「新年正月,公子回家拜祖父、母亲的年回来。」
  4. 岁数、年龄。如:「盛年」、「延年益寿」、「年轻力壮」。唐·杜甫〈暮归〉诗:「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5. 时代、时期。如:「八十年代」、「康熙年间」。唐·杜甫〈寄题江外草堂〉诗:「经营上元始,断手宝应年。」
  6. 人生中的某时期。如:「童年」、「青少年」、「壮年」、「老年」。
  7.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年有十二个月。如:「这件事要花四年才能完成。」
  8. 姓。如清代有年羹尧。
  1. 每年。如:「年鉴」、「年表」、「年刊」、「年产量」。
  2. 年节的。如:「年糕」、「年画」、「办年货」。
栖旅(棲旅)qī lǚ
(1).寄身他乡。 唐 许棠 《讲德陈情上淮南李仆射》诗之八:“东风乍喜还沧海,栖旅终愁出翠微。”
(2).指旅居之处。 唐 韦应物 《答杨奉礼》诗:“烟波见栖旅,景物具昭陈。”  ——《漢語大詞典》
寄 jì《國語辭典》

寄 [ jì ]

  1. 暂时的托身。《文选·曹丕·燕歌行》:「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佗方?」《聊斋志异·卷三·连琐》:「何居里,久寄此间?」
  2. 托付、依附。如:「寄托」。《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3. 传达言语、书信、心意等。今多指透过邮递传送。如:「寄信」、「寄邮包」、「寄语白云」。唐·杜甫〈月夜忆舍弟〉诗:「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元·姚燧〈寄征衣·欲寄君衣君不还〉曲:「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
  1. 暂时依附的。如:「寄居」、「寄宿」、「寄食」。
  2. 临时委托的。如:「寄存」、「寄卖」。
  1. 非亲生关系的。如:「寄父」、「寄母」、「寄子」、「寄女」。
西秦 xī qín
(1).指 秦国 。以其地处西方,故称。《文选·张衡〈西京赋〉》:“是时也,并为彊国者有六,然而四海同宅, 西秦 岂不诡哉!” 吕延济 注:“言六国皆为 秦 并而居之,岂不异哉!”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之七:“故 田光 伏剑於 北燕 , 公叔 毕命於 西秦 。”
(2).指 关中 陕西 一带 秦 之旧地。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脱跡违难,披榛来洎,改策 西秦 ,报辱北 冀 。” 清 吴伟业 《吴门遇刘雪舫》诗:“长戈指北闕,鼙鼓来 西秦 。”
(3). 晋 时十六国之一。 淝水 之战后, 陕西 鲜卑族 乞伏国仁 据 枹罕 称大单于;弟 乾归 据 金城 ,称 秦王 ,史称“西秦”。在今 甘肃 西南部。431年为 夏 所灭。
(4).琴曲名。《文选·嵇康〈琴赋〉》:“进《南荆》,发《西秦》,绍《陵阳》,度《巴人》。” 吕向 注:“《南荆》《西秦》《陵阳》《巴人》,并曲名。”  ——《漢語大詞典》
不识(不識)bù shí
(1).不知道,不认识。《诗·大雅·皇矣》:“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郑玄 笺:“其为人不识古,不知今,顺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韩愈 《闵己赋》:“行舟檝而不识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鲁迅 《〈集外集〉序言》:“连我自己也诧异那时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识羞。”
(2). 西周 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指误杀。《周礼·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识。” 郑玄 注:“识,审也。不审,若今仇讎当报甲,见乙,诚以为甲而杀之者。”  ——《漢語大詞典》
花枝 huā zhī
(1).开有花的枝条。 唐 王维 《晚春归思》诗:“春虫飞网户,暮雀隐花枝。” 明 谢谠 《四喜记·花亭佳偶》:“浅印花鞋小,斜插花枝鬢欲烧。” 萧红 《夏夜》:“她过来似用手打我,嘴里似乎咒我,她依过的那花枝,立刻摇闪不定了。”
(2).比喻美女。 前蜀 韦庄 《菩萨蛮》词:“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宋 张景修 《虞美人》词:“旁人应笑髯公老,独爱花枝好。” 清 唐孙华 《五舫诗为同年狄向涛太史赋》:“花枝斜倚镜臺前,晚妆人倦娇相向。”  ——《漢語大詞典》
醉 zuì《國語辭典》

醉 [ zuì ]

  1. 饮酒过量以致神志不清。如:「不醉不归」。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2. 沉迷、迷恋。如:「沉醉」、「心醉」、「陶醉」。
  1. 喝酒过多而神志模糊的样子。如:「醉汉」、「烂醉如泥」。
  2. 用酒浸渍的。如:「醉虾」、「醉鸡」。《儒林外史·第二八回》:「堂官上来问菜,季恬逸点了一卖肘子、一卖板鸭、一卖醉白鱼。」
过 ( 過 ) guò/guo/guō
过 [ guò ]
  1. 从这儿到那儿,从此时到彼时:~江。~账。~程。~渡。~从(交往)。经~。
  2. 经过某种处理方法:~秤。~磅。~目。
  3. 超出:~于。~度()。~甚。~奖(谦辞)。~量(liàng)。~剩。~犹不及。
  4. 重新回忆过去的事情:~电影。
  5. 从头到尾重新审视:把这篇文章再~一~。
  6. 次,回,遍:把文件看了好几~儿。
  7. 错误:~错。记~。
过 [ guo ]
  1. 用在动词后表示曾经或已经:看~。用~。
  2. 用在动词后,与“”、“”连用,表示趋向:拿~来。走~去。
过 [ guō ]
  1. 姓。
春 chūn《國語辭典》

春 [ chūn ]

  1. 四季之首。自立春至立夏間,陰曆是正月、二月、三月,陽曆是三月、四月、五月。
  2. 年、歲。三國魏·曹植〈雜詩〉六首之三:「自期三年歸,今已歷九春。」
  3. 生機。如:「妙手回春」。
  4. 男女間相慕悅的情感。如:「思春」。《詩經·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5. 春色、喜色。南朝宋·陸凱〈贈范曄〉詩:「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6. 東方。南朝宋·顏延之〈車駕幸京口三月三日侍遊曲阿後湖作〉詩:「春方動辰駕,望幸傾五州。」
  7. 春,酒名。是春釀冬熟的酒。唐‧李肇《國史補》卷下:「酒則有郢州之『富水』,烏程之『若下』,滎陽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凍春』,劍南之『燒春』。」
  1. 春日的。如:「春風」、「春雷」。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