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单下狄亲鸣鼓,姬旦居东久缺斨。

徐渭明代〕《上督府公生日诗(并序)

嘉靖己未秋九月廿有六日,恭逢督府胡公之生辰,于是文
武吏士及乡大夫士若耆旧宾客,以公自镇抚以来,功在东
南者实大且远,乃相与各抱其所有,以为公长久祝。
而公于今年春夏之交,受诸道告捷之后,奏凯天阙,戢兵
海隅,民物熙和,甸宇清廓,惟兹嘉诞,适届其时,萸菊
交芳,天日俱朗,旌旗应爽气而弥肃,铙吹协商飚而并远
,庆者云集,万众一辞,比之往昔,益为隆盛。
某小子叨沐宠荣间,尝一佩笔操铅以奉侍幕下,虽愚贱少
文,不敢自附于众人之后,至于仰清光,祝久远,其心固
无异于众人也。
谨撰长篇一首,凡百句,奉伏门下,以充献寿之礼。
自知拙陋,无所发抒,然慕恋恩私,欣喜盛事,自不能已
于言耳。
远曙轻笼海色苍,凉釭新荐菊英黄。
清秋此日逢华诞,绣褓当年绕异香。
地与人文增气象,天为王国产祯祥。
壮猷未老如方叔,秘略曾传似子房。
初捧兵符分虎竹,再衔使命驭龙骧。
森罗岛屿诸夷会,锁钥门庭一面当。
刁斗不传人自乐,牙旗欲动势偏扬。
雄豪定远遥辞汉,宽大汾阳近在唐。
管领华夷新士马,扫平吴越旧封疆。
曾先突骑重围里,亲式鸣蛙大道旁。
已遣严兵营细柳,更教长剑倚扶桑。
三承宠锡恩何渥,一受深知德愈光。
定有姓名题御扆,每勤赏赐到遐荒。
千龄素质双麋鹿,五色奇毛两凤皇。
国有昌符臣协吉,家承严训子征良。
田单下狄亲鸣鼓,姬旦居东久缺斨。
屡触歊炎辞羽盖,转巡郊野憩甘棠。
军中作气频投石,阵里筹机捷探囊。
敞日辕门标大纛,浮天水寨集余皇。
雕弓并月名繁弱,宝剑冲星出豫章。
几处名香迎马首,数群长鬛夹车箱。
量兼沧海涵诸岛,身作长城障一方。
万里星辰罗北极,百番贡道出东洋。
曹彬赐剑权偏重,庾壳登楼兴合狂。
引至偏禆坚誓约,邀还宾佐据胡床。
鲸鲵久已封京观,翡翠行看出越裳。
讵止芳名流简册,还将伟绩著旂常。
功成淮蔡应趋阙,路涉燕齐好待粮。
将相位兼劳出入,君臣道合致平康。
山城令节茱萸发,高宴华轩锦绮张。
日照花明诸乐作,风吹帐启众宾藏。
鹤鸣浪响闻天汉,芝灿浮光到羽觞。
竞取良辰占上寿,复欣嘉会嗣重阳。
树联月桂辉花萼,斗近天河挹酒浆。
黑齿呈歌须译问,文身献舞傲专场。
地连玄峤仙常集,候傍黄钟日渐长。
共以精诚抒华祝,况兼佳丽属钱塘。
鲰生本住山阴里,浪迹疑乘海畔航。
城下钓鱼怀漂母,堂前结客忆周郎。
未逢黄石书谁授,不坠青云志自强。
抱玉已怜非楚璞,吹竽那识动齐王。
幸因文字蒙征檄,时佩菅毫侍琐廊。
綦履东西鱼共丽,戎衣左右雁俱翔。
县知陈阮时游魏,岂乏邹枚并寓梁。
博采燕昭期致骏,曲存宣父爱非羊。
众人国士阶元别,知己蒙恩心所量。
自分才难堪记室,人疑待已过中行。
构成燕雀犹知贺,报取琼瑶未可偿。
偶值高门挂弧矢,且赓小雅赋桑杨。
却惭未协宫商调,莫并当筵巧奏簧。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田单鸣鼓居东

田单(田單)tián dān
田契。 瞿秋白 《十月革命前俄罗斯文学》七:“田主当然欢迎,他却只把这些死奴的契纸和田单到银行去押钱。”  ——《漢語大詞典》
下 xià《國語辭典》

下 [ xià ]

  1. 低处、底部。与「上」相对。如:「底下」。《孟子·梁惠王上》:「犹水之就下。」
  2. 称隶属于人者、地位较低者。如:「部下」、「手下」、「属下」、「名下」。《文选·曹冏·六代论》:「建置不久,则轻下慢上。」
  3. 内、里面。如:「心下」、「言下之意」、「意下如何」、「不在话下」。
  4. 方面。如:「四下看一看」。《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翫江楼记》:「两下相思不相见,知他相会是何年。」
  5. 在某个期间或时节。如:「目下」、「时下」、「年下」、「眼下」。《红楼梦·第三一回》:「大节下怎么好好的哭起来?难道是为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
  6. 量词。计算动作次数的单位。如:「打十下手心」、「做五十下伏地挺身」。《红楼梦·第四七回》:「用拳头向他身上擂了几下。」
  1. 由高至低、降落。如:「下雨」、「下山」、「下坠」、「顺流而下」。《文选·左思·招隐诗二首之二》:「经始东山庐,果下自成榛。」
  2. 攻克。如:「不战而下」、「连下三城」。《史记·卷八○·乐毅传》:「齐城不下者,两城耳。」《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可引得胜之兵攻之,一鼓可下。」
  3. 放入、投入。如:「下面」、「下毒药」、「下调味料」、「下网捕鱼」。
  4. 进入。如:「下水」、「下场比赛」。《儒林外史·第四二回》:「我家太老爷做著贵州的都督府,我是回来下场的。」
  5. 拆卸、除去。如:「下货」。《儒林外史·第一六回》:「过三日再不出,叫人来摘门下瓦。」
  6. 离去、退场。如:「鞠躬下台」、「你上场换他下来。」
  7. 结束工作或学习。如:「下课」、「下班」、「下工了」。
  8. 颁布、传达。如:「下诏」、「下命令」。《汉书·卷四·文帝纪》:「吾诏书数下,岁劝民种树。」
  9. 投送。如:「下状」、「下书」、「下帖」、「下战书」。
  10. 从事、使用。如:「下棋」、「下刀」、「下笔如有神」。
  11. 往、到。如:「南下」、「下乡视察」。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2. 轻视。宋·苏轼〈刘恺丁鸿孰贤论〉:「此范氏之所以贤鸿而下恺也。」
  13. 谦抑、谦让。如:「礼贤下士」。《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臣虽驽懦,窃慕相如,寇恂相下之义,以济国事。」
  14. 生、生产。如:「母鸡下蛋」。
  15. 住宿、留宿。如:「下榻」。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官人要下呵,俺这里有干净的店。」
  16. 做出某种说明、决定。如:「下定义」、「下结论」。
  17. 低于、少于。如:「不下于」、「每年参加各种考试的人数不下二十万人。」
  1. 等级低。如:「下品」、「下策」、「下级」。
  2. 在后面的。如:「下次」、「下文」、「下月」、「下册」、「下半年」。
  3. 身分微贱的。如:「下人」、「下吏」。
  4. 自谦之词。如:「下官」、「下怀」、「下愚」。
  1. 表示动作完成或结束。如:「躺下」、「坐下」、「打下基础」、「立下决心」。
  2. 降低身分。如:「下嫁」、「不耻下问」。
  3. 容纳。如:「还坐得下吗?」、「情人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
狄 dí《國語辭典》

狄 [ dí ]

  1. 中国古代北方的民族。因主要居住在北方,故通称为「北狄」。秦、汉以后成为中原对北方各族的泛称。《书经·仲虺之诰》:「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礼记·王制》:「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
  2. 姓。如唐代有狄仁杰。
亲 ( 親 ) qīn/qìng
亲 [ qīn ]
  1. 有血统或夫妻关系的:~属。~人。~缘。双~(父母)。~眷。
  2. 婚姻:~事。
  3. 因婚姻联成的关系:~戚。~故。~邻。~朋。
  4. 称呼同一地方的人:乡~。
  5. 本身,自己的:~睹。~聆。~笔。
  6. 感情好,关系密切:~密。相~。~睦。~疏。
  7. 用嘴唇接触表示喜爱:~吻。
亲 [ qìng ]
◎ 〔~家〕夫妻双方的父母彼此的关系或称呼(“”读轻声)。
    鸣鼓(鳴鼓)míng gǔ
    (1).即鼓。《楚辞·九歌·国殇》:“霾两轮兮縶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淮南子·氾论训》:“撞大鐘,击鸣鼓,奏《咸池》,扬干戚。”
    (2).击鼓。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 冯夷 鸣鼓, 女媧 清歌。” 唐 刘禹锡 《同乐天和微之深春好》之七:“盗息无鸣鼓,朝迴自走车。” 宋 徐竟 《高丽图经·礼成港》:“舟侧欲倾,人大恐惧,即鸣鼓招众。”
    (3).借指声讨。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作邑启事》:“每嗟民力,至叔世而张弓;欲竭吏能,恐圣门之鸣鼓。” 宋 叶适 《兵部尚书蔡公墓志铭》:“昔 子产 增赋, 浑罕 致讥, 冉有 倍粟, 仲尼 鸣鼓;盖据末反本之难也。”参见“ 鸣鼓而攻 ”。  ——《漢語大詞典》
    姬 jī《國語辭典》

    姬 [ jī ]

    1. 古代对妇女的美称。如:「美姬」、「虞姬」、「戚姬」。唐·李白〈金陵酒肆留别〉诗:「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2. 古代对妾的通称。如:「侍姬」、「宠姬」。《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
    3. 旧称从事歌舞表演的女子。如:「歌舞姬」。《红楼梦·第五回》:「那宝玉忙止歌姬不必再唱。」
    4. 姓。如汉代有姬嘉。
    旦 dàn《國語辭典》

    旦 [ dàn ]

    1. 天刚亮的时候。如:「枕戈待旦」、「通宵达旦」。《文选·左思·蜀都赋》:「晨凫旦至,候鴈衔芦。」
    2. 白天。《文选·扬雄·解嘲》:「旦握权则为卿相,夕失势则为匹夫。」
    3. (某一)​日、天。如:「元旦」、「旦旦」、「一旦」。
    4. 戏剧中扮演妇女的脚色。如:「老旦」、「花旦」、「小旦」、「武旦」、「刀马旦」。
    居东(居東)jū dōng
    《书·金縢》:“ 周公 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 孔颖达 疏:“ 郑玄 以为 武王 崩, 周公 为冢宰三年,服终,将欲摄政, 管 蔡 流言,即避居 东都 。”后因以指退职避居。 明 张居正 《谢恩疏》:“恶被谗慝,直欲为有北之投;鉴此悃诚,固止其居东之请。”  ——《漢語大詞典》
    久 jiǔ《國語辭典》

    久 [ jiǔ ]

    1. 时间长远。如:「久违」、「久别重逢」、「久负盛名」。
    1. 经历时间的长短。如:「他出去多久了?」
    1. 旧的。《孔子家语·卷五·颜回》:「不忘久德,不思久怨。」
    1. 留、滞留。《孟子·公孙丑上》:「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汉·赵岐·注:「久,留也。」
    缺 quē《國語辭典》

    缺 [ quē ]

    1. 残破的。《淮南子·说林》:「为车者步行,陶者用缺盆。」唐·杜甫〈秋日夔州咏怀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缺篱将棘拒,倒石赖藤缠。」
    1. 缺口、空隙。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2. 过错、不完美的地方。如:「缺失」、「完美无缺」。《书经·君牙》:「启祐我后人,咸以正,罔缺。」
    3. 职务的空额。如:「遗缺」、「肥缺」、「出缺」、「遇缺不补」。《儒林外史·第二二回》:「弟已受职县令,今发来应天候缺。」
    1. 短少、不足。如:「缺人」、「缺货」。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练字》:「是以马字缺画,而石建惧死。」
    2. 衰微、衰弱。《史记·卷一七·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厉、幽之后,王室缺,侯伯彊国兴焉,天子微,弗能正。」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昔者夫子闵王道之缺,伤斯文之坠。」
    3. 应到而未到。如:「缺席」、「缺课」、「缺勤」。
    斨 qiāng《國語辭典》

    斨 [ qiāng ]

    1. 一种方孔的斧头。《说文解字·斤部》:「斨,方銎斧也。」《诗经·豳风·七月》:「取彼斧斨,以伐远扬。」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