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高峰云北高雨,云雨相催愁杀侬。

杨维桢元代〕《西湖竹枝歌(九首。一作“小临海曲”)

劝君莫上南高峰,劝我莫上北高峰。
南高峰云北高雨,云雨相催愁杀侬。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南高峰云北高云雨愁杀

南高(南高)
晋书天文志天形南高而北下日出高故见日入下故不见 元史河渠志其河元经康家庄村南流不记岁月徒于村北数年修筑皆于堤北取土故南高北低水愈就下侵啮西至木方村东至护城堤数约二千馀步下明一统志南高峰在杭州府城西十二里上有古塔 有石屋杭都赋南北高峰独秀群岭之表  ——《骈字类编》
峰云(峰云)
唐 魏徵 五郊乐章 赤帝徵音 肃和 离位克明,火中宵见。峰云暮起,景风晨扇。  ——《骈字类编》
北高(北高)
书洪范日月之行疏见南下下在元史天文志见南下下
又明一统志北高峰 杭州府城西北二十三里上有塔高七层  ——《骈字类编》
雨 yǔ/yù《國語辭典》

雨 [ yǔ ]

  1.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降落的小水滴。如:「春雨」、「梅雨」、「风雨交加」、「秋风秋雨愁煞人」。
  2. 朋友。如:「旧雨新知」。唐·杜甫〈秋述〉:「秋,杜子卧病长安旅次,……,青苔及榻,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雨 [ yù ]

  1. 下雨。《诗经·小雅·大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史记·卷六七·仲尼弟子传·有若传》:「他日,月宿毕,竟不雨。」
  2. 降落、落下。如:「雨雪」、「雨雹」。《淮南子·本经》:「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宋·苏轼〈喜雨亭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3. 滋润、灌溉。唐·孟郊〈终南山下作〉诗:「山村不假阴,流水自雨田。」唐·鲍溶〈答客〉诗:「劳问圃人终岁事,桔槔声里雨春畦。」
云雨(雲雨)yún yǔ
(1).云和雨。《诗·召南·殷其靁》“殷其靁,在 南山 之阳” 毛 传:“山出云雨,以润天下。” 唐 李绅 《南梁行》:“斜阳瞥映浅深树,云雨翻迷崖谷间。” 元 杨维桢 《西湖竹枝歌》之四:“ 南高峯 云 北高 雨,云雨相催愁杀儂。” 毛泽东 《水调歌头·游泳》词:“更立 西江 石壁,截断 巫山 云雨,高峡出平湖。”
(2).指高空,天界。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綺榭俯临乎云雨,藻室华緑以参差。” 唐 赵嘏 《今年新先辈以遏密之际每有宴集清谈书此奉贺》诗:“鹤驭迴飘云雨外,兰亭不在管絃中。” 宋 陆游 《立秋前三日夜坐庭中偶赋》:“月轮桂满蟾初冷,星渚桥空鹊尚闲。一鹤每临云雨上,几人虚老市朝间。”
(3).《文选·宋玉〈高唐赋〉序》:“昔者 楚襄王 与 宋玉 游於 云梦 之臺,望 高唐 之观,其上独有云气……王问 玉 曰:‘此何气也?’ 玉 对曰:‘所谓朝云者也。’王曰:‘何谓朝云?’ 玉 曰:‘昔者先王尝游 高唐 ,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 巫山 之女也,为 高唐 之客,闻君游 高唐 ,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 巫山 之阳,高丘之岨,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 阳臺 之下。’”后因用“云雨”指男女欢会。 唐 刘禹锡 《巫山神女庙》诗:“星河好夜闻清珮,云雨归时带异香。” 宋 晏几道 《河满子》词:“眼底关山无奈,梦中云雨空休。”《红楼梦》第六回:“説到云雨私情,羞得 袭人 掩面伏身而笑。”
(4). 汉 王粲 《赠蔡子笃诗》:“风流云散,一别如雨。”因用“云雨”比喻分离;永别。 南朝 宋 鲍照 《登云阳九里埭》诗:“既成云雨人,悲绪终不一。” 唐 李群玉 《广州重别方处士之封川》诗:“七年一云雨,常恨辉容隔。” 清 钱谦益 《赠黄皆令序》:“ 絳云楼 新成,吾家 河东 ,邀 皆令 至。……旁午诀别仓皇, 皆令 拟《河梁》之作, 河东 抒云雨之章。分手前期,蹔游小别,迄今数年往矣。”
(5). 唐 杜甫 《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因用“云雨”比喻人情世态反覆无常。 宋 辛弃疾 《玉楼春·客有游山者以词来索酒再和》词:“人间反覆成云雨,鳧雁江湖来又去。” 元 刘因 《人情》诗:“人情云雨 九疑山 ,世路风涛 八节滩 。” 清 方文 《病中寄邓柬之》诗:“静閲人情半云雨,期君古道莫相忘。”
(6).《后汉书·邓骘传》:“託日月之末光,被云雨之渥泽。”因用“云雨”比喻恩泽。 三国 魏 曹植 《封二子为公谢恩章》:“洪恩罔极,云雨增加。” 宋 叶适 《寄李季章参政》诗:“误蒙兼金重,自视一羽轻。唯当刮老眼,云雨看施行。” 清 唐孙华 《恕堂再次前韵见赠复次韵答之》:“诗家废疾不可起,借君妙手加攻砭;终资鸿笔作云雨,触石肤寸羣濡霑。”  ——《漢語大詞典》
相 xiāng/xiàng《國語辭典》

相 [ xiāng ]

  1. 彼此、交互,两方面都进行的。如:「互相」、「守望相助」、「两地相思」。《庄子·大宗师》:「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2. 比较一下,合并著说两方面比较的结果。如:「相异」、「相像」、「相得益彰」、「旗鼓相当」。
  1. 由交互的意义演变为单方面的意义,表示动作是由一方对另一方进行。如:「有事相烦」、「实不相瞒」。《三国志·卷五四·吴书·鲁肃传》:「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
  1. 姓。如明代有相世芳。

相 [ xiàng ]

  1. 审视、察看。《说文解字·目部》:「相,省视也。」《左传·隐公十一年》:「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又见沈炼一表非俗,立住了脚,相了一回。」
  2. 占视、辨察,以断吉凶祸福。如:「相字」。《周礼·地官·大司徒》:「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不安。」
  3. 辅佐、帮助。如:「相夫教子」。《易经·泰卦·象曰》:「辅相天地之宜。」《书经·大诰》:「周公相成王。」
  4. 掌管、治理。《左传·昭公九年》:「陈水属也,火水妃也,而楚所相也。」唐·柳宗元〈梓人传〉:「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5. 挑选、选择。《三国演义·第六五回》:「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1. 容貌、外形、模样。如:「长相」、「福相」、「吃相」、「窘相」、「穷酸相」。《西游记·第三五回》:「(孙行者)​现了本相。」
  2. 职官名:➊ ​ 百官之长,辅佐国君治理国政的人。如:「宰相」、「丞相」、「相国」。➋ ​ 古代典礼中,辅导行礼的人。如:「傧相」。《论语·先进》:「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3. 搀扶瞎子的人。《荀子·成相》:「人主无贤,如瞽无相。」
  4. 乐器名。似鼓,敲击以控制音乐节拍。《礼记·乐记》:「始奏以文,复乱以武,治乱以相。」汉·郑玄·注:「相,即拊也,亦以节乐。拊者以韦为表,装之以糠。糠,一 名相,因以名焉。」
催 cuī《國語辭典》

催 [ cuī ]

  1. 促使行动开始,或加速进行。如:「催生」、「时间到了,催他上车。」《文选·李密·陈情表》:「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愁杀(愁殺)chóu shā
亦作“ 愁煞 ”。 谓使人极为忧愁。杀,表示程度深。《古诗十九首·去者日以疏》:“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南唐 冯延巳 《临江仙》词:“夕阳千里连芳草,萋萋愁煞王孙。” 明 徐渭 《长干行》之三:“月明打开犹自可,月黑打开愁杀他。” 姚雪垠 《言志篇》:“老马伏辕征路远,晓窗愁杀白头翁。”  ——《漢語大詞典》
侬 ( 儂 ) nóng
侬 [ nóng ]
  1. 方言,你。
  2. 我(多见于旧诗文)。
  3.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