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云太上亲传一管笔、三轴经,无忧祖师传至我,我奉行之无足惊!

杨维桢元代〕《医师行,赠袁炼师

大茅先生上天司死生,每岁考校月之二日为嘉平。
至今华阳有仙会,会则鬼兽叫啸丹光明。
上帝又闵其人之枉死,必生仙医有如贞白者,代居山中救愚氓。
自从贞白上仙去,杏林剪伐橘井夷沟坑。
越七百岁乃有袖云氏,弱冠学道朝天京。
天子问道赐爵秩,师拂衣去还山自吹鸾凤笙。
不烧竹,不辟谷,不餐日月精,不役罡诀甲与丁。
人有奇疾弗能名,郁如病草无勾萌。
师一视,挛者伸,瞽者觌,跛者行。
门之无父咀之剂、针石之兵,惟有日两炊饭折足铛。
乃云太上亲传一管笔、三轴经,无忧祖师传至我,我奉行之无足惊!吾闻上古俞跗善疗疾,不施汤液、尚须皮毛解剥净洗五藏腥,如何三经一笔乃尔灵!人报以金掷之如瓦砾,以廉售欲岂比长安清,亦何必隐居辛苦注草经。
呜呼,人生喜怒悲乐病易成,须发日槁为星星。
便从炼炼师乞浆啖火枣,青华定录共见茅君盈。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太上一管三轴无忧祖师奉行之无

乃 nǎi《國語辭典》

乃 [ nǎi ]

  1. 你、你的。如:「乃母」、「乃兄」。宋·陸游〈示兒〉詩:「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2. 他、他的。《周禮·天官·小宰》:「各脩乃職。」
  1. 是。如:「失敗乃成功之母。」《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呂公女乃呂后也,生孝惠帝。」《水滸傳·第二三回》:「眾上戶道:『真乃英雄好漢!』」
  1. 然後、於是。《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侯生視公子色終不變,乃謝客就車。」
  2. 卻。《漢書·卷三五·吳王劉濞傳》:「不改過自新,乃益驕恣。」
  3. 而。《荀子·正論》:「然則鬥與不鬥邪,亡於辱之與不辱也,乃在於惡之與不惡也。」
  4. 若、如果。《孟子·公孫丑上》:「乃所願,則學孔子也。」
  1. 竟、居然。《列子·湯問》:「人之巧乃可與造化者同功乎?」《史記·卷一○二·張釋之傳》:「而廷尉乃當之罰金!」
  2. 才、始。《禮記·月令》:「是月也,日夜分,雷乃發聲。」《文選·楊惲·報孫會宗書》:「於今乃睹子之志矣。」
  1. 語助詞。用於發語或轉折。《書經·大禹謨》:「帝德廣運,乃聖乃神,乃武乃文。」
云 ( 雲 ) yún《國語辭典》

云 [ yún ]

  1. 雲的古字。明·張自烈《正字通·二部》:「云,雲本字。」
  2. 姓。如漢代有云敞。
  1. 說。如:「人云亦云」。《文選·諸葛亮·出師表》:「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2. 有。《荀子·法行》:「事已敗矣,乃重大息,其云益乎!」《文選·陸機·答賈謐》:「公之云感,貽此音翰。」
  1. 發語詞,無義。《詩經·邶風·簡兮》:「云誰之思,西方美人。」
  2. 用於句中,無義。《詩經·邶風·雄雉》:「道之云遠,曷云能來。」《左傳·成公十二年》:「日云莫矣,寡君須矣,吾子其入也。」
  3. 用於句尾,無義。《史記·卷六一·伯夷傳》:「余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冢云。」
  1. 如此。《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子之言云,又焉用盟?」
太上 tài shàng
(1).最上,最高。《墨子·亲士》:“太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 孙诒让 间诂:“太上,对其次为文,谓等之最居上者。”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最下腐刑极矣。” 宋 秦观 《心说》:“太上见心而无所取捨,其次无心,其次虚心,其次有心。” 郭沫若 《创造十年续篇》七:“我们的作为国家而存在的太上支配权已经是老早被操在了别的一些什么人手里。”
(2).犹太古,上古。《礼记·曲礼上》:“太上贵德。” 郑玄 注:“太上,帝皇之世。” 陆德明 释文:“太上,谓三皇五帝之世。”《文选·应贞〈晋武帝华林园集诗〉》:“悠悠太上,民之厥初。” 李善 注:“太上,太古也。”
(3).指皇帝。《汉书·淮南厉王刘长传》:“大王不察古今之所以安国便事,而欲以亲戚之意望於太上,不可得也。”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太上,天子也。”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刺史见太上圣明,股肱竭力。”
(4).指上帝,天帝。 明 乌斯道 《月下弹琴记》:“太上以其影留下界,恐人褻慢,将命六丁取之。”
(5).太上皇。 晋 干宝 《晋纪总论》:“至乃易天子以太上之号,而有免官之謡。”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论忠义》:“臣等昔受命太上,委质东宫。” 清 李渔 《玉搔头·奸图》:“那时节啊,我龙床肯让,愿为太上。”
(6).道教最高最尊之神的名前常冠以“太上”二字,以示尊崇。《云笈七籤》卷九:“太上曰:‘心有神识,识道可尊。’”此指 太上道君 。  ——《漢語大詞典》
亲 ( 親 ) qīn/qìng
亲 [ qīn ]
  1. 有血统或夫妻关系的:~属。~人。~缘。双~(父母)。~眷。
  2. 婚姻:~事。
  3. 因婚姻联成的关系:~戚。~故。~邻。~朋。
  4. 称呼同一地方的人:乡~。
  5. 本身,自己的:~睹。~聆。~笔。
  6. 感情好,关系密切:~密。相~。~睦。~疏。
  7. 用嘴唇接触表示喜爱:~吻。
亲 [ qìng ]
◎ 〔~家〕夫妻双方的父母彼此的关系或称呼(“”读轻声)。
    传 ( 傳 ) chuán/zhuàn
    传 [ chuán ]
    1. 转(zhuǎn )授,递:~递。~输。~戒。~统。言~身教。
    2. 推广,散布:宣~。流~。~名。~奇(➊中国唐代兴起的短篇小说;➋中国明、清两代盛行的长篇戏曲;➌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乎寻常的故事)。
    传 [ zhuàn ]
    1. 解说经义的文字:经~。《左~》。
    2. 记载某人一生事迹的文字:小~。自~。纪~。~记。~略。树碑立~。
    3. 以演述历史和人物故事为中心的文学作品:《水浒~》。
    4. 古代设于驿站的房舍,亦指驿站上所备的马车:~舍(供来往行人居住的旅舍)。
    一管 yī guǎn
    (1).表数量。用于管状之物。《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 皇甫殿 直 道:‘这妮子却不弄我!’喝将过去,带一管锁,走出门去,拽上那门,把锁锁了。” 郭沫若 《喀尔美萝姑娘》:“我随身带得有一瓶安酸和一管手枪。”
    (2).一支笔。《晋书·曹毗传》:“检名实於俄顷之间,定得失乎一管之锋。”《二刻拍案惊奇》卷二:“适间大姐所用何笔?就请借用一用,若另换一管,锋端不同了。”
    (3).一支箫笛。 唐 张祜 《笛》诗:“紫清人一管,吹在月堂中。”  ——《漢語大詞典》
    笔 ( 筆 ) bǐ《國語辭典》
    1. 「筆 」的異體字。
    三轴(三轴)
    王逸机赋三轴列布上法台星两骥齐首俨若将征  ——《骈字类编》
    经 ( 經 ) jīng
    经 [ jīng ]
    1. 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编织物的纵线,与“”相对:~纱。~线。~纶(➊整理过的蚕丝;➋喻政治规划)。
    2. 地理学上指通过南北极与赤道成直角的线(亦作“子午线”):东~。西~。~度。~纬仪。
    3. 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亦称宗教中讲教义的书,或称某一方面事物的专著:诗~。易~。~书。~卷。~文。~义。~传(zhuàn )(儒家经典与注疏的合称)。四书五~。~史子集。黄帝内~。
    4. 治理,管理:~理。~营。~商。~济。~纪。~天纬地。
    5. 通过:~过。~历。~验。~手。~办。~年累月。~久不息。
    6. 禁受:~受。~风雨,见世面。
    7. 常行的,历史不变的:~常。~费。荒诞不~。
    8. 中医指人体内较大的脉络:~脉。~络。
    9. 表示动作的时间而且完成了:已~。曾~。
    10. 缢死,上吊:自~。
    11. 妇女每月一次由阴道排出血液:月~。~血。
    12. 古同“京”,数目。
    13. 姓。
    无忧(無憂)wú yōu
    (1).没有忧患;不用担心。《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范献子 谓 魏献子 曰:‘……从王命以紓诸侯, 晋国 无忧。’”《史记·张仪列传》:“为大王计,莫如事 秦 。事 秦 则 楚 韩 必不敢动;无 楚 韩 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唐 罗邺 《上东川顾尚书》诗:“龙节坐持兵十万,可怜 三蜀 尽无忧。” 宋 朱熹 《次瑞泉诗韵》:“终待寒泉食,无忧水镜昏。”
    (2).佛教语。参见“ 无忧王 ”、“ 无忧树 ”。  ——《漢語大詞典》
    祖师(祖師)zǔ shī
    (1).创立某种学说或创造某种技艺而为众师法的人。《汉书·外戚传下·定陶丁姬》:“ 定陶 丁姬 , 哀帝 母也,《易》祖师 丁将军 之玄孙。” 颜师古 注:“祖,始也。《儒林传》, 丁宽 ,《易》之始师。” 唐 颜真卿 《崔孝公陋室铭记》:“公即 安平 之次子也,全德天至,成人玉立,盖圣代之宝臣,华宗之孝子,文章之哲匠,礼乐之祖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一回:“ 有巢氏 构木为巢,还应该是木匠的祖师。”《文明小史》第三七回:“什么自由,什么民权,拿个 卢梭 当做祖师看待。” 朱东润 《〈梅尧臣集编年校注〉后记》:“ 梅尧臣 是 宋 诗的开山祖师,把诗歌的创作推向一条新的道路。”
    (2).佛教、道教中创立宗派的人。 唐 韩偓 《游江南水陆院》诗:“除却祖师心法外,浮生何处不堪愁。” 宋 苏轼 《南华寺》诗:“云何见祖师,要识本来面。” 王十朋 集注引 程縯 曰:“祖师,指六祖也。” 金 王若虚 《太一三代度师萧公墓表》:“祖师立教,代代相承如续灯然,无有穷尽。” 清 汪琬 《题庉村和尚法嗣图》:“浮屠氏之谈禪者皆本 达磨 以下诸祖,故谓之祖师。”《儒林外史》第七回:“道兄请仙之法,是何人传授?还是耑请 纯阳祖师 ,还是各位仙人都可启请?”
    (3).帮会的创始人。 唐人 《金陵春梦》第一集第九回:“安清帮祖师相传是 翁 、 钱 、 潘 三个兄弟,之后 翁 钱 两人都被 潘 所害。”
    (4).泛指创始者。 元 李文蔚 《圯桥进履》第一折:“为甚贫道好做贼,皆因也有祖师传。”《花月痕》第十四回:“﹝各道节度﹞有奉 熊文灿 为祖师,而以抚误事者。” 鲁迅 《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何晏 有两件事我们是知道的。第一,他喜欢空谈,是空谈的祖师;第二,他喜欢吃药,是吃药的祖师。” 鲁迅 《花边文学·趋时和复古》:“晦气也夹屁股跟到, 康有为 永定为复辟的祖师。”  ——《漢語大詞典》
    至 zhì《國語辭典》

    至 [ zhì ]

    1. 到达、来到。《论语·子罕》:「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1. 大、完善。《孝经·开宗明义章》:「先王有至德要道。」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
    1. 极、甚。《吕氏春秋·杂俗览·为欲》:「天子至贵也,天下至富也,彭祖至寿也。诚无欲,则是三者不足以劝。」《文选·李密·陈情表》:「今臣亡王国贱俘,至微至陋。」
    1. 表示转折的语气。《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1. 二十四节气之一。如:「冬至」、「夏至」。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我 wǒ《國語辭典》

    我 [ ​wǒ ]

    語音
    1. 自稱。《易經·中孚卦·九二》:「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2. 自稱己方。《左傳·莊公十年》:「春,齊師伐我。」《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我軍雖煩擾,虜亦不得犯我。」
    1. 表示親切之意的語詞。《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漢·曹操〈步出夏門行〉:「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1. 私心、私意。如:「大公無我」。《論語·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 姓。如戰國時有我子。

    我 [ ​ě ]

    讀音
    1. (一)​之讀音。
    奉行 fèng xíng
    (1).遵照实行。《孔子家语·六本》:“ 子夏 曰:‘ 商 请志之而终身奉行焉。’” 宋 苏轼 《应诏论四事状》:“州县官吏日夜奉行,残伤其肌体,散离其父子,破坏其生业,为国歛怨。” 冯骥才 《老夫老妻》:“在那道德沦丧的岁月里,他也没丢弃过自己奉行的做人的原则。”
    (2).佛经末尾“流通分”中,多用以表示听众服膺之意。《不退转法轮经·安养国品》:“皆大欢喜,顶受奉行,作礼而退。”  ——《漢語大詞典》
    之无(之無)zhī wú
    (1).之字与无字。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僕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於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僕者,僕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 金 元好问 《赠利州侯神童》诗:“极知之无不足讶,更恐洛诵难为功。”
    (2).借指简单易识之字。 明 刘元卿 《贤奕编·应谐·乍解张皇》:“ 汝 有田舍翁,家貲殽盛,而累世不识之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医术》:“张曰‘我仅识之无耳,乌能是?’道士笑曰:‘迂哉!名医何必多识字乎?但行之耳。’”  ——《漢語大詞典》
    足 zú《國語辭典》

    足 [ zú ]

    1. 人体下肢的总称。亦专指踝骨以下的部分,今称为「脚」。如:「举足」、「失足跌跤」。《说文解字·足部》:「足,人之足也,在下。」唐·韩愈〈山石〉诗:「当流赤足蹋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2. 动物的下肢,用来奔走或爬行。如:「节足动物」、「百足之虫」。南朝梁·无名氏〈木兰诗〉二首之一:「愿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3. 器物下面支撑的部分。《易经·鼎卦·九四》:「鼎折足。」唐·刘禹锡〈蜀先主庙〉诗:「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4. 姓。如战国时韩国有足强。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踏。《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手熊罴,足野羊。」
    2. 满足、使满足。《汉书·卷五·景帝纪》:「其唯廉士,寡欲易足。」《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来奔。」
    3. 停止、止息。《老子·第二八章》:「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史记·卷一○二·张释之传》:「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
    1. 够量的、不缺乏的。如:「充足」、「心满意足」、「丰衣足食」。
    2. 富裕。如:「富足」。
    1. 整整的、完全的。如:「足足玩了一星期」、「足足乐了一天」、「在水中闷了足足有二分钟的气。」
    2. 堪、可以。如:「足供参考」、「足慰吾怀」、「足以自豪」。
    3. 值得。如:「何足挂齿」、「微不足道」。

    足 [ jù ]

    1. 过分。参见「足恭 」条。
    惊 ( 驚 ) jīng
    惊 [ jīng ]
    1. 骡马等因为害怕而狂奔起来不受控制:~车。~群。马~车败。
    2. 害怕,精神受了突然刺激而紧张不安:~恐。~骇。~愕。~惶。~诧。~遽。~厥。~悟。~心动魄。~惶失措。~世骇俗(言行出奇,使世人惊恐)。
    3. 震动:~动。~扰。~堂木。打草~蛇。
    4. 出人意料的:~喜。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