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而郡县,仁政固不易。

倪瓒元代〕《送高太守之秦邮

秦汉置牧守,犹古之侯伯。
封建而郡县,仁政固不易。
汉宣知所本,留意二千石。
慎哉高侯车,愿循古辙迹。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封建郡县仁政不易

封建 fēng jiàn
(1).大立。《诗·商颂·殷武》:“命于下国,封建厥福。” 毛 传:“封,大也。” 郑玄 笺:“则命之于小国,以为天子,大立其福。谓命 汤 使由七十里王天下也。”
(2).封邦建国。古代帝王把爵位、土地分赐亲戚或功臣,使之在各该区域内建立邦国。相传 黄帝 为封建之始,至 周 制度始备。《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昔 周公 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 周 。” 孔颖达 疏:“故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蕃篱,屏蔽 周 室。” 秦 统一中国,废封建立郡县。 汉 自 景帝 平七国之乱后,虽行封王侯建邦国之制,但集权于中央。《史记·三王世家》:“昔 五帝 异制, 周 爵五等, 春秋 三等,皆因时而序尊卑。 高皇帝 拨乱世反诸正,昭至德,定海内,封建诸侯,爵位二等。” 司马贞 索隐:“谓王与列侯。” 唐 柳宗元 《封建论》:“彼封建者,更古圣王 尧 、 舜 、 禹 、 汤 、 文 、 武 而莫能去之。” 宋 陆游 《元日读〈易〉》诗:“ 孟軻 才能道封建, 孙子 已不言鸿荒。” 严复 《论中国教化之退》:“ 秦 併天下,更古制,更井田而为阡陌,废封建而置郡县,黜儒术而任名法。”
(3).指封建制度的社会形态或思想意识。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四:“风起潮涌的自由战激励他们驱逐地主,打倒封建遗毒的偶像。” 谢觉哉 《团结、谦虚、进步》:“在封建和私有制的社会里,这个美德的发展受到限制。” 草明 《乘风破浪》:“他寻思我没有解放,我说他的思想才没有解放呢,还是那个封建脑瓜!”  ——《漢語大詞典》
而 ér《國語辭典》

而 [ ér ]

  1. 两颊上的毛。《说文解字·而部》:「而,须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必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鳞之而。」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你。《诗经·大雅·桑柔》:「嗟尔朋友,予岂不知而作!」《左传·定公十四年》:「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
  2. 我。《战国策·赵策一》:「豫让拔剑三跃,呼天击之曰:『而可以报知伯矣。』」《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聂政传》:「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
  1. 至、到。如:「自南而北」、「自壮而老」。
  2. 能、可以。《战国策·齐策六》:「齐多知而解此环不?」《淮南子·原道》:「行柔而刚,用弱而强。」
  1. 之、的。《论语·宪问》:「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淮南子·人间》:「虞之与虢,相恃而势也。」
  2. 以。如:「从今而后」、「自此而下」。《易经·系辞上》:「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孟子·尽心下》:「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
  1. 才、始。表时间。《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嘻!甚矣惫!虽然,吾今取此然后而归尔。」
  2. 犹。《论语·阳货》:「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孟子·告子下》:「舜其至孝矣,五十而慕。」
  1. 和、与。《论语·雍也》:「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哀乐而乐哀,皆丧心也。」
  2. 并且。《书经·皋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能哲而惠,何忧乎驩兜?」《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 则、就。《易经·系辞下》:「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左传·襄公十八年》:「诸侯方睦于晋,臣请尝之。若可,君而继之。」
  4. 如、若。《论语·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5. 因而、所以。《左传·成公八年》:「谓汶阳之田,敝邑之旧也,而用师于齐,使归诸敝邑。」汉·刘向《说苑·卷一九·修文》:「情动于中,而形于声。」
  6. 然而、但是、却。表转折之意。《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孟子·离娄下》:「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
  7. 尚且。《庄子·天道》:「夫天地至神,而有尊卑先后之序,而况之道乎?」《淮南子·人间》:「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于人乎?」
  1. 用于句末,相当于「兮」、「罢了」。《诗经·齐风·著》:「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论语·微子》:「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2. 用于句首,相当于「岂」、「难道」。《论语·颜渊》:「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左传·昭公十三年》:「诸侯事晋,未敢携贰,况卫在君之宇下,而敢有异志?」
  3. 用于形容词或副词的语尾,无义。《左传·文公十七年》:「铤而走险,何能择?」
郡县(郡縣)jùn xiàn
郡和县的并称。郡县之名,初见于 周 。 秦始皇 统一 中国 ,分国内为三十六郡,为郡县政治之始, 汉 初封建制与郡县制并行,其后郡县遂成常制。《史记·秦始皇本纪》:“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魏书·崔浩传》:“若无水草,何以畜牧?又 汉 人为居,终不於无水草之地筑城郭、立郡县也。” 明 解缙 《送刘绣衣按交阯》诗:“城郭新开 秦 郡县,山河原是 汉 金汤。”亦谓设置郡县。《新五代史·职方考》:“呜呼,自 三代 以上莫不分土而治也。后世鉴古矫失,始郡县天下。”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且 安南 自 五季 以来……前代曾郡县其地,反侧无常,不足厪南顾之忧乃允其请。”  ——《漢語大詞典》
仁政 rén zhèng
(1).儒家的政治主张。认为统治者宽厚待民,施以恩惠,有利争取民心。 孔子 在对“仁”的解释中,已有关于“仁政”的思想。 孟子 发挥 孔子 学说,明确提出“仁政”的主张。《孟子·梁惠王上》:“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 秦 楚 之坚甲利兵矣。”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鲍丘水》:“ 魏 人置 豹 祀之义,乃遐慕仁政,追述成功。” 清 唐甄 《潜书·柅政》:“虽有仁政,百姓耳闻之而未尝身受之。” 鲁迅 《佚文集·随感录》:“一种是絮絮叨叨叙述些过去的荣华,皇帝百官如何安富尊贵,小民如何不识不知;末后便痛斥那些征服者不行仁政。”
(2).用作称颂地方官吏施政的套语。 唐 杜牧 《寄牛相公》诗:“六年仁政謳歌者,柳远春隄处处闻。”《西湖佳话·六桥才迹》:“水旱飢荒安得无?全亏仁政早先图。”
(3).指仁慈的政治措施。 清 林则徐 《拟谕英吉利国王檄》:“贵国王诚能于此等处,拔尽根株,尽锄其地,改种五穀,有敢再图种造鸦片者,重治其罪,此真兴利除害之大仁政。” 毛泽东 《论人民民主专政》:“我们对于反动派和反动阶级的反动行为,决不施仁政。”  ——《漢語大詞典》
固 gù《國語辭典》

固 [ gù ]

  1. 结实、坚硬。如:「牢固」、「稳固」、「坚固」。《文选·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良无磐石固,虚名复何益?」
  2. 坚定、确定。《韩非子·五蠹》:「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1. 安定。如:「巩固国防」。《国语·鲁语上》:「晋始伯而欲固诸侯,故解有罪之地以分诸侯。」《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2. 禁闭。《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下》:「是以欲谈者宛舌而固声,欲行者拟足而投迹。」《三国志·卷一九·魏书·陈思王植传》:「国之纲纪,本无禁固诸国通问之诏也。」
  1. 坚决、坚持、极力。如:「固守」。《书经·大禹谟》:「禹拜稽首固辞。」《老残游记·第四回》:「那人再三固让。老残仍送出大门,看那人上马去了。」
  2. 原来、一向。如:「固有道德」。《孟子·梁惠王上》:「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3. 当然、诚然。唐·柳宗元〈封建论〉:「州县之设,固不可华也。」《聊斋志异·卷一一·王大》:「谄者固可诛,谬者亦可恨也。」
  4. 姑且、暂且。《老子·第三六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若之,必固强之。」
  1.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固来。
不易 bù yì
(1).艰难,不容易。《诗·大雅·文王》:“宜鉴于 殷 ,骏命不易。” 朱熹 集传:“不易,言其难也。”《论语·子路》:“为君难,为臣不易。”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要知此种文字,作之可怜,出之不易。” 毛泽东 《〈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序言二》:“对于一些不易看懂的名词,作了一些注解。”
(2).不改变;不更换。《易·乾》:“不易乎世,不成乎名。” 王弼 注:“不为世俗所移易。”《汉书·哀帝纪》:“制节谨度以防奢淫,为政所先,百王不易之道也。” 颜师古 注:“言为常法,不可改易。” 宋 苏轼 《仇池笔记·记张憨子》:“冬夏布褐,三十年不易,然近之不觉有垢秽气。”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